汪明荃的粵劇人生:中國有300多個劇種應該「百花齊放」

2021-01-10 四川日報
汪明荃的粵劇人生:中國有300多個劇種應該「百花齊放」

    

  「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說到香港藝人汪明荃,很多人的腦海中會響起電視連續劇《萬水千山總是情》主題曲的旋律。其實在音樂、影視之外,汪明荃還涉足不少文化領域,其中之一便是粵劇。
  7月29日,汪明荃首次以香港粵劇社團組織「八和會館」主席的身份,攜一眾演員來蓉參加「藝聚錦官城——蓉港戲曲匯演」,並於演出前接受記者專訪。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香港,每年粵劇演出超過1400場,平均每天4場左右。這一繁榮景象背後,也有汪明荃及其領銜的香港八和會館的一份功勞。□本報記者餘如波

演出《天仙配》打破香港粵劇票房紀錄
  汪明荃1947年生於上海,後來到香港。「小時候爸爸就帶我進新光戲院,所以我從小就喜歡戲曲。」不過,由於在香港,不少劇種沒有足夠的人手去組建一個完整的劇團,汪明荃最終只好學了粵劇。
  1956年,汪明荃應考麗的映聲藝員訓練班,正式投身演藝事業,其粵劇表演生涯也隨著影視、音樂、話劇等同步展開。網上流傳的一份列表顯示,從1983年至2010年,汪明荃參演大型粵劇劇目近40種。早在1983年,其參演的《天仙配》就打破了香港粵劇票房紀錄。1988年,汪明荃又與香港粵劇名伶、如今的丈夫羅家英組建福升粵劇團。
  1992年至1996年,以及2007年至今,汪明荃一直擔任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成立於1953年的香港八和會館以弘揚傳統粵劇藝術為宗旨,不但積極向公眾推廣粵劇,也關注粵劇演員及從業人員的專業發展和傳承工作。
  汪明荃認為,傳統戲曲的故事內容都差不多,大都傳揚忠孝仁義、英雄事跡,但各有各的藝術特點。「中國有300多個劇種,它們都有特別的地方,表演程式、唱腔、語言、基本功都有不同。」汪明荃表示,認識每個地方不同的劇種,不是為了超過對方或者怎麼樣,而是要百花齊放。
  汪明荃對川劇很感興趣,多年前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曉艇赴港演出,她還請曉艇傳授扇子功。她認為粵劇重視鑼鼓,而川劇的唱腔更有特色,高腔等變化很多。「川劇和粵劇定期進行交流當然是最好的。」汪明荃希望川劇演員多到香港,演出之餘深入了解粵劇,同時體驗香港獨特的文化氣息。

面對小學生也要呈現最專業的演出
  汪明荃說,曾經有一段時期,香港人一窩蜂地擁抱西方和日韓文化,粵劇慢慢走向邊緣。再加上高地價推波助瀾,香港不少戲院改建成商廈,導致粵劇演出沒有足夠的劇場。「最危險的時候,就連新光戲院都已經被一個商家買下,要改建成超市。」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汪明荃去跟對方談判,動員政府相關力量,最終才保住劇場。
  2012年,歷史建築「油麻地戲劇院」被改建、活化為戲曲演出場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還啟動「場地夥伴計劃」,與香港八和會館一起運營粵劇新秀演出,將此發展為培育粵劇接班人的搖籃,如今每年有130多場粵劇演出在油麻地戲劇院上演。今年底西九龍地區首座文化建築「西九龍戲曲中心」落成後,粵劇及其他戲曲都可以在此展演。
  汪明荃還注重粵劇在香港的傳承發展。早在2009年,香港八和會館便發表「粵劇承傳計劃」,以搶救傳統技藝、專業培訓、觀眾拓展和發展粵劇為主要目標,同時在下屬八和粵劇學院推出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培訓有志投身粵劇行業的13歲至20歲青少年。「我很欣賞內地的劇團,都有藝術家手把手地教,比如曉艇老師就有一堆徒弟學他的行當。香港還沒有這樣的資源,我會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匯報,請他們多關注這方面的培訓。」
  「戲曲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欣賞,合格的戲曲觀眾也需要培養。」汪明荃還不斷推動粵劇進校園,一些學校將粵劇列為正式課程。油麻地戲劇院的演出中,不僅專門設有學生場,還將一些西方童話故事改編成粵劇。「年輕人如果對一種藝術形式發生興趣,一生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面對小學生,也要把最專業的演出給他們看。」

相關焦點

  • 73歲的汪明荃出演粵劇《天仙配》羅家英助演,不化妝的她很憔悴
    近日73歲的汪明荃穿暗綠色長裙,盛裝打扮,宣傳自己最新粵劇《天仙配》,戲曲將於2021年2月23日在香港西九戲曲中心演出。宣稱活動中我們也看到了羅家英的身影,不過羅家英不是飾演董永,飾演董永的另有其人。羅家英將出演土地公公。
  • 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要讓更多的人和我一塊欣賞粵劇
    汪明荃,除了公眾熟知的演員身份,還有一個頭銜——香港八和會館的主席。△汪明荃(右一)
  • 執著編纂《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倪惠英:要為粵劇留下根和源
    從「突圍」到「回歸」,要為粵劇留下根和源今年是倪惠英從藝50周年,本來應該總結一下,但因為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全》的編纂而無暇顧及。「爭取明年1月做一個專場演出,通過回顧自己的粵劇人生,向社會、觀眾展示半個世紀以來粵劇的發展。
  • 霍啟剛夫婦看羅家英汪明荃粵劇表演,郭晶晶戴卡通口罩少女心滿滿
    11月5日晚霍啟剛又曬出陪老婆看粵劇《荊釵記》,是羅家英汪明荃夫婦演出,本來是年初就該上映的,推遲大半年才如願演出,霍啟剛郭晶晶夫婦助力羅家英夫婦,私底下交情深厚。霍啟剛還附上老婆的合照,霍啟剛俯視鏡頭拍戲這張幸福合照,郭晶晶手拿粵劇宣傳冊,戴著印有兔子的卡通口罩,少女心滿滿,霍啟剛戴著眼鏡口罩,豎起拇指為好友打call,二人越來越有夫妻相,郭晶晶的大眼睛十分水靈。
  • 張國榮 汪明荃 《帝女花之香夭》香港粵劇電影《帝女花》
    帝女花之香夭丨張國榮 汪明荃 張國榮和汪明荃是在《帝女花》的原唱小生任劍輝紀念晚會上唱這首曲的。那晚,梅豔芳亦在臺下輕聲哼唱,眼中是那樣分明地含淚。鏡頭切換在這兩個如今已作古的人之間,好個「斷腸花燭夜」,竟有了地老天荒之感。
  • 《三春審父》事件與粵劇「戲改」
    新中國成立初期短短三年中,廣東粵劇便已有1700多個新編劇目。而可以上演的粵劇劇目突然縮減到280個,可見劇目選訂的謹慎態度。而280個劇目雖然一時解決了粵劇團體的演出劇目需求,但明顯無法滿足市場需要。之後,發掘清末民初傳統劇目與移植其他劇種劇目成為粵劇劇本的兩大重要來源。雖然廣東選送《三春審父》參會是重大失誤,但選送該劇也並非不可理解。
  • 香江二十年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要讓更多的人和我一塊欣賞粵劇
    2009年,粵港澳三地聯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一年,香港八和會館發布「粵劇承傳計劃」。汪明荃粵劇在粵、港、澳三地各有特色,而在香港的傳承尤為重要。二十世紀初,粵港澳三地來往頻繁;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二戰的陰影下,不少粵劇名伶移居香港,因此不少古老排場及粵劇傳統在香港落地生根。
  • 香江二十年 | 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要讓更多的人和我一塊欣賞粵劇
    二十世紀初,粵港澳三地來往頻繁;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二戰的陰影下,不少粵劇名伶移居香港,因此不少古老排場及粵劇傳統在香港落地生根。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香港在傳統粵劇的傳承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粵劇在20-60年代,亦成為香港最主流的娛樂活動,深受市民喜愛。汪明荃向記者介紹,八和會館不僅向全港市民推廣粵劇,還擔任著粵劇的傳承工作。
  • 傳承發展粵劇保護大灣區共同文化遺產
    粵劇是大灣區共同的文化遺產粵劇是在大灣區本土誕生、發展起來的地方劇種。根據史料記載,自明朝中期以來,很多外來劇種如南戲中的弋陽腔,昆班、徽班、湖南班,還有陝西的秦腔都來廣東演出。受其影響,廣東人開始組成本地戲班,也學著演戲,逐漸把各種外地聲腔融合到一起,形成早期的粵劇。
  • 粵劇-戲劇上的明珠!
    導讀:粵劇是廣東的重要文化標誌,不僅在我省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在全國、在世界華人地區,都有廣泛影響。
  • 羅家英汪明荃:來得晚一點沒關係,只要最後是你!
    1996年成為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及推選委員會委員。 2004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銀紫荊星章。2006年政協會上她提出的《關於改善廣東地區公路治安狀況的提案》獲得全國政協表彰的優秀提案獎。汪明荃一生經歷過三段感情,兩段婚姻。在從香港電視臺赴日本學習期間,跟從事製衣行業的商人劉昌華相識相知,相戀。1971年汪明荃嫁給了劉昌華。
  • 中國9大戲曲劇種,有你的家鄉戲嗎?
    崑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 專家學者「把脈」梆子聲腔劇種發展...
    趙麗肖攝中國戲曲分為四大聲腔,其中產生於北方地區的梆子聲腔是劇種最多,傳播最廣的。陝西秦腔、山西蒲劇、晉劇、河北梆子、河南豫劇、滇劇……這些有著不同地域特色的梆子戲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是一筆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新時期,如何讓梆子聲腔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是擺在所有梆子人眼前的問題。男女同聲同調的唱腔要不要改革?改革創新的同時如何守住陣地?
  • 被羅家英求婚19次,花甲之年領證,73歲汪明荃有多愛「秀」?
    汪明荃這個名字想必年紀稍大一點的人會比較熟悉,《萬水千山總是情》這首歌便是她的作品,她在TVB也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不過她的事業可不止是娛樂圈,經常關注賭王家與霍家的人應該都有看到過她的照片汪明荃的這套房子不僅有比較大的廚房和露臺,光是門前樓梯便能容下幾十人,而且這套房子在淺水灣,不遠處便有沙灘,汪明荃閒時也會去沙灘上散散心。
  • 汪明荃贊黎耀祥聲線好:適合往粵劇發展
    新浪娛樂訊黎耀祥與汪明荃往深圳為1月3日舉行的《慈善星輝仁濟夜》的粵劇項目錄音,二人將於當晚演出《帝女花之庵遇》。阿姐大讚祥仔聲線好,應該唱多些粵曲,登臺亦多一條財路。祥仔表示首次唱粵曲有樂師伴奏,感覺截然不同,阿姐表示早前為《歡樂滿東華》獻唱粵曲項目,亦曾在這裡錄音,因該處可容納十多名樂師,而且收費較香港便宜。祥仔承認有少許緊張,又多謝阿姐教他看曲譜、拍子及運氣上作出指導。阿姐透露首次和祥仔同臺獻唱是17年前,當時自己開演唱會邀祥仔做嘉賓,祥仔扮羅文唱歌。早前祥仔已和蓋鳴暉演出舞臺劇,這次再唱粵曲,問他是否唱上癮?
  • 龍門90後青年才俊伍家輝和他的粵劇人生
    該戲得到中國戲曲學院的戲文系教授胡疊老師的支持,獲胡老師參與共同作詞,並得到各劇種的兄弟姐妹參與演出。該戲在北京大觀園戲樓首演時分別演出了明星版(香港的著名演員羅家英、米雪、鄭詠梅主演)及青春版。有時會基於地區、劇種的不同,有著各自的相對特殊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劇種特色。在這個度一定要拿捏好,既要改良,又不能破壞劇種特色和精髓,取其精華,再作創新。
  • 汪明荃為羅家英慶生,兩人60多歲結婚,雙雙患癌卻不離不棄
    1970年,羅家英組成多個劇團開始粵劇生涯,對他來說,這既是事業也是一生之愛。如果不是後來香港粵劇步向式微,羅家英可能永遠不會演電影。輝煌在羅家英進行自己熱愛的粵劇事業之時,汪明荃的人生迎來轉折。與麗的約滿後,她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自費去日本進修。
  • 萬水千山總是情,永遠的汪明荃,11張少女時期的老照片欣賞
    汪明荃少女時期的老照片欣賞。汪明荃,香港影視、歌唱、粵劇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汪明荃自幼便對粵劇有濃厚興趣,1983年,她與著名粵劇演員林家聲合演《天仙配》,打破了香港粵劇舞臺賣座紀錄。1988年,汪明荃與羅家英組成福升粵劇團,經常作大型演出,並對粵劇藝術曾嘗試多項興革。
  • 粵劇《搜書院》第02集
    還沒關注的朋友,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粵劇粵曲大全」,再點擊
  • 粵劇《陳姑追舟》,百聽不厭
    還沒關注的朋友,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愛聽粵劇>愛聽粵劇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想看更多的視頻嗎?往下戳粵劇,又稱"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是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廣東珠三角、粵西、港澳地區以及廣西的東南部,在國外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