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除了公眾熟知的演員身份,還有一個頭銜——香港八和會館的主席。
△汪明荃(右一)
資料圖:八和會館
八和會館,是粵劇從業人員的專業組織。最早於清光緒年間在廣州成立,1953年,香港八和會館註冊成立。2009年,粵港澳三地聯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一年,香港八和會館發布「粵劇承傳計劃」。
粵劇在粵、港、澳三地各有特色,而在香港的傳承尤為重要。二十世紀初,粵港澳三地來往頻繁;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二戰的陰影下,不少粵劇名伶移居香港,因此不少古老排場及粵劇傳統在香港落地生根。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香港在傳統粵劇的傳承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粵劇在20-60年代,亦成為香港最主流的娛樂活動,深受市民喜愛。
八和會館演員
汪明曾在媒體採訪中介紹,八和會館不僅向全港市民推廣粵劇,還擔任著粵劇的傳承工作。包括「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粵劇新秀演出系列」、「八和粵劇學院等」,通過這些活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戲院、學習粵劇。
「香港粵劇生存非常困難,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更多的觀眾,和我一塊走進戲院,關注粵劇。」——汪明荃
汪明荃:四十歲學粵劇不算晚
1983年開始學戲、登臺演出,不似普通戲曲演員的科班出身,也不比丈夫羅家英的家學淵源,卻在短短十年中就獲得最權威的粵劇團體八和會館的認可,並被選為主席,汪明荃坦陳這與自己多年學舞的經驗分不開:「我有自己的特色,身段一直都是我的強項。那十年恰恰是我被封殺的十年,反而有機會靜下來潛心學戲。 」
汪明荃和羅家英
談及「入門」的契機,不得不提及那個相伴了汪明荃大半輩子的名字:「那時候羅家英找我搭檔組『福升粵劇團』。我愛粵劇是業餘興趣愛好,但羅家英從小受教於『家班』,他家裡父兄輩許多都是粵劇名角,所以他對粵劇可以說是『不得不愛』,從小浸淫其中,那種感情是深入骨髓的。 」
8月11日,江門演藝中心隆重上演的粵語大戲《八和會館》,由廣東省粵劇院一團粵劇界大咖丁凡、蔣文端、曾小敏等傾情創作,為你揭開上個世紀,八和會館和一代粵劇人的抗爭歷史!
△丁凡、汪明荃 「歡樂滿東華」慈善籌款粵劇演出《十繡香囊》
近期演出推薦:
大型粵劇《八和會館》即將8月11日
在江門演藝中心僑都大劇院上演
演出團體:廣東粵劇院一團
總導演:丁凡
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
改革開放40周年全省惠民演出
廣東粵劇院重點打造劇目
最新開票 | 廣東粵劇院一團《八和會館》,「粵」味濃鬱有睇頭!
(閱讀以上藍色文字連結了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