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兄弟 | 粵劇《八和會館》再度公演

2021-02-19 廣東粵劇院

2020年7月17日、18日,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粵劇《八和會館》將於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公演。該劇的主要演員幾乎為廣東粵劇院的80後、90後演員。自2018年4月首演以來,該劇於廣州、佛山、江門、湛江、東莞、順德等地巡演近60場,廣受好評。

八和會館是粵劇人的精神家園。粵劇《八和會館》再現了清朝同治年間,粵劇從被禁到解禁,再到建立八和會館,粵劇藝人和衷共濟、共存共榮,使得粵劇發展進入嶄新階段的那一段蹉跎歲月。

「八方和合、和衷共濟」,兄弟情,舞臺見。

 

編劇:黃維若

總導演:丁凡

導演:莫非

主演:黃春強 李俐穎 黃新輝

疫情防控期間

廣東粵劇院粵劇藝術中心觀演守則

尊敬的各位觀眾:

       感謝您蒞臨廣東粵劇院粵劇藝術中心觀看演出!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請您遵守以下觀演守則:

       1、聽從工作人員的指引,進場前測體溫、掃描粵康碼;

        2、請勿在大堂聚集,避免擁擠,有序進場;

       3、進入劇場後,請對號入座,在觀演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4、請勿攜帶食品、飲料等進入場內;

       5、演出結束後,請您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有序離場。

    祝您在廣東粵劇院粵劇藝術中心度過愉快的時光!

 廣東粵劇院粵劇藝術中心

相關焦點

  • 八和會館與粵劇的興衰
    八和會館是當時廣東全省粵劇行業的中心機構和藝人的集中地,八和會館的建立是粵劇由中落走向中興的標誌,在粵劇發展史上起著裡程碑的重大作用。光緒元年(1875),粵劇藝人鄺新華團結髮動粵劇藝人,經過十餘年嘔心嚦血的經營活動,終於請清政府允許,成立了粵劇藝人行會組織八和會館。「八和」取「和翕八方」之意,由永和、兆和、新和、福和、德和、祿和、普和、慎和八個堂口組成。「永和」是小生;「德和」是武生、小武、行頭;「兆和」是正旦、貼旦;「新和」是花旦;「福和」是網巾邊、雜;「慎和」是老藝人;「普和」是棚面、音樂;「合和」是衣雜箱。各堂皆有分工。
  • 粵劇《八和會館》給當代人的啟迪
    鄺新華和他所帶領的八和會館,形成了獨特的「八和精神」,不僅是粵劇藝術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也為嶺南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相信廣東粵劇院精心打造的粵劇《八和會館》,由著名編劇黃維若編劇,總導演丁凡、導演莫非,青年演員黃春強、黃嘉裕、黃新輝等人聯手合作,成為近年難得一見的南粵大戲,值得點讚。
  • 粵劇《八和會館》主創粵西採風
    周豫 攝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粵劇藝人鄺新華等人的組織下,粵劇八和會館在廣州成立。八和會館作為當時廣東全省粵劇行業的中心機構和藝人集中地,其建立在粵劇發展史上起著裡程碑的重大作用。清光緒年間,粵劇藝人鄺新華經過十餘年經營,經清政府允許,成立了粵劇藝人行會組織八和會館,粵劇在經歷了30多年的劫難之後,最終重又起色。  可以說,八和會館是粵劇藝人的精神祖屋,而它的成立也帶動了香港、新加坡、美國舊金山等地成立分會館,讓粵劇進入到一個新的興旺期。但遺憾的是,目前還尚未有一臺全面展現八和會館歷史以及當時粵劇藝人生存狀態的粵劇舞臺作品問世。
  • 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要讓更多的人和我一塊欣賞粵劇
    資料圖:八和會館八和會館,是粵劇從業人員的專業組織。最早於清光緒年間在廣州成立,1953年,香港八和會館註冊成立。2009年,粵港澳三地聯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八和會館:粵劇藝人的精神祖屋
    在廣東八和會館內,11位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如往常一樣開始了每周一次的粵曲聚會。大鼓、揚琴、二胡、電阮和薩克斯風,在五種樂器的協奏和鳴中,經典曲目《南唐劫後情》「如約而來」。  雖曾搬遷館址,但八和會館是粵劇藝人精神祖屋的地位卻從未改變。  「八音八表高奏昇平調,和樂和衷同謳盛世歌」,會館門上的這副對聯,對此時此刻館內老人的行為,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解讀。
  • 香江二十年 | 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要讓更多的人和我一塊欣賞粵劇
    資料圖:八和會館八和會館,是粵劇從業人員的專業組織。最早於清光緒年間在廣州成立,1953年,香港八和會館註冊成立。2009年,粵港澳三地聯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一年,香港八和會館發布「粵劇承傳計劃」。
  • 香江二十年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要讓更多的人和我一塊欣賞粵劇
    只是今天的她,除了公眾熟知的演員身份,更多了一個頭銜——香港八和會館的主席。八和會館,是粵劇從業人員的專業組織。最早於清光緒年間在廣州成立,1953年,香港八和會館註冊成立。2009年,粵港澳三地聯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一年,香港八和會館發布「粵劇承傳計劃」。
  • 粵劇中國保護中心與香港八和會館座談傳統粵劇發掘保護工作
    點擊上方「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關注公眾號10月17日下午,香港羅家英先生及香港八和會館代表一行到大學城廣州文學藝術創作中心拜訪粵劇中國保護中心
  • 人才濟濟,傳承有道一—香港八和會館經典粵劇慶回歸(下)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香港八和會館傳統每年農曆九月廿八日舉辦全行演出《香花山大賀壽
  • 【直播】粵劇《八和會館》今晚亮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八和會館》作為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演出作品,將於12月3日19:30在佛山三水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上演。粵劇《八和會館》由廣東粵劇院出品,廣東粵劇院一團演出,著名編劇黃維若擔任編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任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莫非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黃春強領銜主演,粵劇新秀李俐穎、黃新輝,以及國家一級演員冼鑑棠等主演。
  • 廣東粵劇院攜《八和會館》來江門演出,粵劇戲迷們有福了!
    丁凡、蔣文端、林家寶等粵劇名伶將攜粵劇新一代生力軍、實力派演員黃春強、黃嘉裕、黃新輝等同臺獻演,帶來一部讓人想一看再看的好戲——《八和會館》。粵劇《八和會館》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是廣東粵劇院2018年重點打造的劇目之一。由廣東粵劇院出品,廣東粵劇院一團演出,著名編劇黃維若擔任編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任總導演(特別演出),國家一級導演莫非任導演。
  • 粵劇《八和會館》將亮相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和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粵劇《八和會館》由廣東粵劇院出品,廣東粵劇院一團演出,著名編劇黃維若擔任編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任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莫非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黃春強領銜主演,粵劇新秀李俐穎、黃新輝,以及國家一級演員冼鑑棠等主演。故事講述了清朝同治年間,一群粵劇藝人面對被朝廷禁演、亡行在即的絕境,堅強不屈,自愛自強,通過努力終將局勢扭轉,建立起粵劇藝人的行業協會,使粵劇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 香港八和革新粵劇培訓計劃
    、劉江華、周振基及馬逢國出席香港八和會館新春團拜 / 大公報記者 梁舒婷  攝新年新氣象,香港八和會館昨日舉行二〇一七新春團拜,主席汪明荃回顧了過去一年的粵劇傳承成果,又展望新一年的計劃,包括革新的粵劇新秀培養計劃,粵劇文化的整理與研究,以及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特別節目─七月一日起,集結粵港澳三地粵劇精英連演三日。
  • 上海崑劇團和香港八和會館聯手《白蛇傳》,一部戲兩家唱,博採眾長
    上海崑劇團和香港八和會館聯手推出崑劇粵劇合演《白蛇傳》,是本次「香港節2019·藝匯上海」的亮點之一——除了創新,
  • 香港八和會館經典粵劇慶回歸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籍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之際,香港八和會館傾全力集全行精英,以
  • 新編現代粵劇《唐滌生》正式公演
    2019年11月9日晚,由珠海高新區黨政辦、珠海高新區社會保障和公共事業局主辦,珠海高新區(唐家灣鎮)文化中心承辦,多方粵劇專業人士共同參與打造,根據粵劇編劇界一代宗師唐滌生先生形象創作的新編現代粵劇《唐滌生》,在珠海大劇院正式公演。
  • 粵劇會成為老一輩的專利?我可不相信
    在廣東,「粵劇」也絕離不開,有著129年歷史「八和會館」,便是粵劇藝人的行會 , 從前稱為 "瓊花會館",。現坐落於廣州荔灣區恩寧路177號的廣東八和會館,可謂粵劇藝人的精神家園所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粵劇藝人鄺新華等人的組織下,粵劇八和會館在廣州成立,作為當時廣東全省粵劇行業的中心機構和藝人集中地。
  • 汪明荃博士帶領香港八和會館赴蓉參加2018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
    2018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將於7月25日至31日在成都東郊記憶拉開帷幕,香港著名藝人及粵劇工作者汪明荃博士將首次帶領香港八和會館參加本次音樂周音樂周期間,蓉港兩地享譽國內外的戲曲團體—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及香港八和會館將聯袂演出「《藝聚錦官城》—蓉港戲曲匯演」。 屆時,香港八和會館將安排一眾年輕粵劇演員演出經典粵劇《白蛇傳》之盜仙草與《五郎救弟》,而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則演出川劇經典折戲《別洞觀景》與《拿虎》。川聲悅耳,粵音悠揚,一場文化盛宴藝聚錦官城。
  • 香港如何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
    這是香港粵劇藝術發展的盛事。      粵劇是香港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也是中國的地方戲曲之一。發展至今,粵劇已成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記。那麼香港在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上作了哪些努力呢?香港西九戲曲中心票務處。新華社記者李鋼攝。
  • 【琴姐設靈】汪明荃致悼詞憶李香琴恩情 帛金捐八和會館回饋粵劇界
    ▲ 汪明荃靈堂致悼詞憶半世紀恩情,李香琴帛金捐八和會館回饋粵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