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看電視就會耽誤幹活,那有不耽誤幹活的電視劇嗎?
還真有,情景喜劇,當然是看了好幾遍的經典情景喜劇,一邊拖地收拾屋子,一邊在電視上點播情景喜劇,·放在那裡當背景音樂都是一種享受,而且很奇怪,似乎只有情景喜劇才有這種特效。
一般在我們印象中,情景喜劇似乎不多,翻來覆去總是那幾部,但事實上我國影視行業這二十多年拍攝的各種情景喜劇真不算少,只是大部分都被淹沒了而已。
舉一個例子,尚敬拍《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火了,可你知道他前前後後拍了接近二十部情景喜劇嗎?那就更不用說英達了。
那麼,如果給這麼多情景喜劇排個座次會是什麼結果呢?
筆者參考網絡平臺打分綜合排出了截止目前國內情景喜劇的TOP10。
排名標準很簡單:
1,網絡打分為主,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2,參與打分人數為輔,有些不錯的情景喜劇如《西安虎家》,打分很高,無奈參與人數極低,這樣的情況,在統計學上就沒有可參考價值了,就像CBA評比球員投籃命中率也得要求最低出場時間一樣。
筆者設定的評分參與人數底線是1萬人(特例除外),相對來說參與人數越多說明受眾越廣,關注度越高,畢竟情景喜劇屬於大眾消費,曲高和寡在這裡不好使,本身參與人數多少也可以算是一種評價。
第十名:《閒人馬大姐》,評分7.4,參與人數兩萬多
英達和林叢兩位老搭檔導演,編劇主力是梁左,主演是蔡明、李建華、虞夢、呂小品等人,這個陣容保證了這部情景喜劇的下限很高。
不過,閒人馬大姐的人設決定了這個劇只能當家長裡短的肥皂劇看,上限有限,也就是說這部劇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作品。
至於其他幾部什麼《超人馬大姐》《馬大姐新傳》,由於換名字了,所以不能算同一系列作品。不過也幸好不算,不然分就更低了。
第九名:《愛情公寓》,五部評分分別是8.0—8.0—7.5—7.4—7.0,平均7.6,平均每部參與人數15萬左右
對於沒看過《老友記》等經典老美情景喜劇的朋友來說,《愛情公寓》確實是一部不錯的作品,不是不錯,是相當不錯。
對於看過那些經典美劇的朋友來說,也不用一棍子打死《愛情公寓》,這部劇至少有很多出色的原創劇情,還非常符合新時代青年的審美和價值觀,因此該劇吸粉無數也是情理所在。
第八名:《家有兒女》,四部打分分別是8.8—8.8—6.9—6.5,平均分7.8,平均參與人數4萬多
《家有兒女》的前兩部評價都是8.8分,平均參與人數在8萬左右,第一部更是12萬人,這個系列劇的平均排名活活被第三部和第四部拉下去了。
為什麼導演、編劇和演員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評價如此懸殊呢?
一個原因應該是小雪的換人,起碼筆者是非常喜歡小時候的楊紫。還有一個恐怕就是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了,一個茶包衝四回,就沒啥好喝的了。
第七名:《東北一家人》,評分8.4,參與人數2.5萬
這是一個當年播出時沒有多大反響,等到播完了才讓人覺得真香的情景喜劇。沒辦法,這部劇一開始的主角人設簡直就是鐵鍋燉自己,從牛小偉到孫明,從朱婷婷到牛繼紅,還有不省事的牛小玲以及順子,這家子人簡直小市民到了極點。
幸好,這部劇值得細品,越細品越好看,品到最後差點沒一邊笑一邊哭。
還有,牛小偉的老婆真是極品。
第六名:《外來媳婦本地郎》,評分8.5,參與人數0.5萬
按照筆者上面定的標準,《外來媳婦本地郎》本不能入選,一方面這部劇評分參與人數太少,不到一萬。另一方面這部劇和其他情景喜劇似乎不太一樣。
不過,《外來媳婦本地郎》有兩個亮點,一個是代表了全國不少方言喜劇,比如上海、廣東都有不少方言題材的情景喜劇,礙於南方方言在全國的受眾偏少,不像東北話那樣普及,所以其關注度天生受限。另一個《外來媳婦本地郎》以其接近四千集的數量堪稱神話,不入選榜單也說不過去。
第五名:《炊事班的故事》,三部評分分別是8.7—8.8—8.7,平均分8.7,平均參與人數2.7萬
和其他情景喜劇越往後越不行的情況不一樣,《炊事班的故事》三部劇口碑很平穩,這可能和創作團隊的穩定有關,也和穩定的人設有關。
其實觀眾是很懶惰的,如果第一部喜歡上了,基本上就會一直喜歡那樣的結構和人設,亂加人亂換人以及調整人設都是風險極大的事情。
第四名:《編輯部的故事》,評分8.9,參與人數3萬多
有人要提意見了,我國第一部情景喜劇不是《我愛我家》嗎?《編輯部的故事》怎麼也算呢?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編輯部的故事》就已經屬於情景喜劇的範疇了,其結構和人設各方面都是情景喜劇的打法,只是當時沒加入現場觀眾或灌入笑聲,據說這是英達的小九九,是他給《編輯部的故事》提的不加入觀眾或笑聲的意見。
這部劇開了一個先河,吃了第一螃蟹,還捧紅了一大堆人,值得中國電視劇行業銘記。
第三名:《地下交通站》,評分9.3,參與人數兩萬多
命運不太好的優秀情景喜劇,它播出的時候好像正趕上《武林外傳》走紅,因此有人稱呼它為「抗日版《武林外傳》」。
實際上,這部戲更像是「中國版《虎口脫險》」,用一種幽默的方式展現抗日精神,不得不說是一種創舉,也是藝高人膽大的打法,畢竟這是英達英壯的聯袂之作。
幸好有網際網路,讓《地下交通站》火了,金句頻出的賈隊長也成為另類男神,
第二名:《我愛我家》,評分9.3,參與人數七萬多
這個真正開創我國情景喜劇的頂級經典作品,為什麼只能排到第二?
沒辦法,時代變了,都快過去三十年了,很多當時新潮到讓人捧腹的哏兒現在聽都不解渴了。比如和平她媽唱的那個大鼓:「百萬那個雄師,他怎麼能夠過大江」都成別人的原創了,孟昭陽「我們都是有身份證的人」也成了其他人的段子。
新一代的觀眾理解不了《我愛我家》當年那些大膽又幽默的臺詞,小保姆一口四川話: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我不做主誰做主。賈志國接詞:那是國家大事歸你做主……這段戲當年看得一愣一愣的,真敢懟詞啊。
所以,《我愛我家》高級就高級在大膽,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吐槽,要不是後八十集有點兒拉後腿,光憑前四十集,《我愛我家》還能再戰五十年。
第一名:《武林外傳》,評分9.5,參與人數30萬
現象級的情景喜劇,幾乎沒有什麼差評,是一部可以陪伴觀眾很多年的情景喜劇集大成者。
這部劇之所以超越《我愛我家》,除了年份新之外,它無所不包的喜劇元素是其他情景喜劇都無法比的,音樂、舞蹈、武俠、都市、方言、穿越、三角戀、主僕戀……等等,幾乎能用的時尚搞笑元素這部劇裡都有,而且,都是有機結合,極少有尬聊尬搞的劇情。
因此,《武林外傳》更為時髦,《我愛我家》更為經典,代表了不同時代的大眾審美。
除了上面列舉的十部情景喜劇之外,《龍門鏢局》、《西安虎家》、《候車室的故事》、《起步停車》、《網蟲日記》等作品同樣優秀,只不過比起上面那些競爭力欠缺一些罷了。
要說筆者個人心目中的最佳情景喜劇,應該還是《我愛我家》前四十集。
最後奉上《我愛我家》的片尾曲歌詞,你甚至可以拿這個歌詞當情書:
你是我記憶中忘不了的溫存
你是我一生都解不開的疑問
你是我懷裡永遠不懂事的孩子
你是我身邊永遠不變心的愛人
你是我迷路時遠處的那盞燈
你是我孤單時枕邊的一個吻
你是我愛你時改變不了的天真
你是我怨你時刻在心頭上的皺紋
你是我情願為你付出的人
你是我不願讓你纏住的根
你是我遠離你時 永遠的回程票
你是我靠近你時 開著的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