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算啥,這部情景喜劇才是陝西娃的回憶殺!

2021-02-08 哎喲西安

👆了解西安最酷的文化

原創不易,轉載請提前溝通 洗稿必究

西安臺啊,幸好除了「三分鐘能做什麼」,還播出過一些不錯的影視作品。比如這部《西安虎家》!

這部電視劇04年播出,收視率高達12%!12%什麼概念呢,跑男的全國收視率還不到4%!但由於是方言劇,播出地區有限。看過這部劇的,應該都是馬上奔三的陝西娃了。

這部神劇太老了,全國知名度也不高,竟然找不到音頻素材。還好哎喲妹妹十八般武藝,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折騰,讓你在這重聽片頭曲!

豆瓣上有369人看過,評分8.8,直逼神劇《黑鏡》!

作為情景喜劇愛好者,哎喲妹妹本人非常迷這部劇!在外地讀書想家的時候,全靠這部劇活著。私以為,《西安虎家》可以說代表了2000年後陝西影視劇的最高水平!

劇中大毛那句「困成馬咧」成功打破次元壁,當時正在讀中學的我天天「餓/困成馬咧」

陝西臺後來搞方言欄目《狼人虎劇》,估計也是看到了這部劇的成功。「姑娘小夥包諞咧,狼人虎劇開演咧」自帶BGM!

情景喜劇拍攝和後期成本較低,但卻需要很強的劇本創作功力。這種藝術形式,更靠近話劇。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講述一個個故事,引入一個個情節,邏輯說得通,又不讓人覺得乏味。《武林外傳》的牛逼之處就在於此,而近年來陳佩斯創造的話劇也多是如此,幾乎不需要轉場。

《西安虎家》是現在大名鼎鼎的俞白眉、已經隱退幕後的寧財神和極為低調的邢育森聯合編劇的。主要由俞白眉這個西安人創作。

俞白眉啊,《武林外傳》裡跟莫小貝一起捏泥人的那個師傅!

他是妥妥的西安人,從西安中學(校友捂臉)考上西安電子科大。和寧財神一樣,90年代末開始接觸網際網路,做了網絡寫手。後來辭職北上,開始做編劇。再後來你們都知道了,認識了鄧超,搞出《惡棍天使》《分手大師》這種爛片,不知道是誰耽誤了誰。哎喲妹妹私心覺得《西安虎家》是俞白眉編劇的巔峰之作。

這是西安順城巷裡一個普通大院,姓虎一家人的故事。《東北一家人》裡的牛大爺扮演者李琦除了擔任主演,還做了這部劇的導演。我小時候一直以為這個劇是在西安拍的,畢竟這種三進三出的大院,院外有城牆的地方,不是隨便能找到的。後來才知道劇組竟然在北京專門搭建了一個和城隍廟后街小院一模一樣的院子作為拍攝基地,可見布景之用心。

看到遠處的蒜頭串了嗎,純陝西

電視劇一共四十集,乾脆利落,沒有一句廢話。前五集就交代清楚了虎家的人物關係和人物性格,簡直漂亮得不像俞白眉的作品!

劇中的不少情節和笑料,比如兩家店面惡性競爭等等,都被寧財神借鑑寫進了後來的情景喜劇終極大魔王《武林外傳》裡。

《我愛我家》的故事發生在一個中產北京土著家庭。爺爺是退休幹部,父母在事業單位,親戚在國外,家裡請保姆。而《西安虎家》則長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西安家庭。

虎家的人物設定讓每個人都有故事可說。這部情景喜劇幾乎囊括了一個普通西安家庭可能發生的所有事。所以,常常讓人覺得格外親切,好像這些人就活在自己身邊,說過那些臺詞。

從老到幼排個輩:

虎松林,八十多歲,解放前的糧食署署長

老年痴呆症,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生活在歷史和回憶中。輪流和幾個兒子住。 老西安的故事可以從他身上展開了。

如果你有個曾經在民國政府做官的太爺爺,大概也會滿口之乎者也,操著陝西話跟你講過去的故事「德德子,民歸二十六年,發大費...」我太爺爺民國的時候是私塾先生,他在世的時候話很少,但說起話來也像虎老太爺一樣,特別愛講大道理。走起路來顫巍巍。說起來,有點想他。

虎老太爺有四個兒子,各個不一樣。

虎常德,老太爺的長子,一家之主

退休廚子。性格暴躁,西北人典型的急脾氣。但為人樸實熱情,不服老。孝順,極端的大男子主義,喜歡噓個人英雄史。仿佛一個西安版牛永貴牛大爺。

虎大爺代表了90%的西北男人。在外對媳婦大吼大叫,在家裡又百般愛護。他和虎大媽的相愛相殺,也是一大看點。時不時發一發黃昏糖,也格外甜。

老伴虎大媽

思想保守。對種種新事物難以理解。無底線地寵孩子,略懼怕虎大爺。

每次看到虎大媽,都覺得我媽老了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心軟,護孩子,沒見過世面,又容易大驚小怪,是一個特別可愛的老太太。

長子虎鵬,小名大毛

典型的西安閒人,三十多歲仍單身在家裡混日子

虎大爺如此霸權,怎麼會容忍長子一事無成?大毛都市閒人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他會如何努力擺脫家人的嫌棄?這個人物,瞬間為整個故事注入了矛盾。

次子虎勇,小名二毛

早早成家,少年老成。白天在歸元商城當保安,晚上家門口擺烤肉攤。勤快,窩囊,懼內

媳婦邱小春

康佳彩電廠插件工。性格潑辣

懼內一直是國內喜劇的包袱之一。而一個懼內的人會如何處理自己媳婦和父母的關係?這是虎家故事的另一矛盾元素。

邱小春穿著睡衣,披頭散髮的出鏡總能讓人聯想起西安城中村那些不修邊幅、臉都不洗就出來買早餐的婦女們。

虎二爺虎遂德

鬥門鎮農民

作為虎家唯一的農民,虎二爺可一點也不自卑,反而處處以自己的農民身份為榮,話裡話外嘲諷城裡人。

劇中的陝西土話,大多來自虎二爺。在西安,關於「農村人」和「城裡人」的調侃不少。土生土長在西安的孩子,班級裡應該都有個外號叫「農民」的同學吧。

虎三爺虎思德

市作協會員。清貧,迂腐,學究氣。

媳婦方梅

比虎曾小二十餘歲的續弦妻。

老夫少妻,而且進門就做了後媽。除了愛情上的是是非非,親子關係也受到了極大考驗。

女兒虎蘭(前妻所生),小名毛三兒

計算機系大三學生,時髦漂亮,外向女漢子。從小被虎大爺兩口子拉扯大,與虎大爺兩口子感情很深。 

兒子虎亦奇

小學生,是虎曾和方梅的掌上明珠。就是你親戚家那種嘴皮子賊厲害的熊孩子


虎四爺虎明德

遊手好閒,吹牛不打草稿。喜歡吹噓朋友多,口頭禪「都是咱的夥計」,天下沒有他不認識的人。綽號「十二能」。 

襯衣扎進褲子裡,皮帶掛在啤酒肚上,胳膊底下夾個黑皮包,這不是我爸麼!哈哈哈哈!我小時候對我爸的印象就是這樣。

這個人物,能延展出信任危機,大齡相親等等符合邏輯又有故事可講的情節。

以上,這樣的人物設定,你能從每個人身上看到西安街頭的風土人情。仿佛這家人真實地活在你身邊,經歷著跟你一樣的喜怒哀樂。

除了請不起的張嘉譯和沒檔期的閆妮,《西安虎家》的演員陣容,可以說代表了陝西圈的最高水平。

虎大爺李琦,演虎二爺的郭達,就不用說了。都是國寶級演員,小品,電視劇,演啥像啥。

李琦是山西人,長在西安,後來考入陝西人藝。經歷了十年文革,終於和郭達一起開始演小品。最終在《甲方乙方》中演一個胖廚子而紅。演藝生涯坎坷相當坎坷。

郭達,一個和倪萍戀愛過的男子!可是解放軍話劇團正經成員,國家一級演員,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據說,每一次參加春晚的道具他都珍藏著,第一次參加春晚的節目單都被他當做家書留給孫女。

除此之外,西安人最熟悉的就是虎四爺的扮演者王木犢了。請跟我讀,wang mu der~

他本來是西北大學化工系的老師。後來自己創立了獨角戲,成立王木犢劇場。這個劇場現在還活躍在西安呢,完全是西安版劉老根大舞臺!

虎老爺子的扮演者朱龍廣更為人熟知的是在《武林外傳》中飾演佟湘玉的爹,龍門鏢局的老闆

但你絕對想不到,《新西遊記》中的如來就是他👇

1966年的電影《地道戰》,他就已經是主角了!妥妥的老藝術家!

虎大爺的長子大毛,扮演者白玉,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

他可來自曲藝世家,說學逗唱樣樣都會。《武林外傳》裡演展堂,不是白展堂,是太監那個

毛三虎蘭,飾演者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主持人,王馨悅。

曾經和李彬,周群一起主持《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不知道你還記得不。

其他主演大多是秦腔演員,有多年戲曲經驗。邱小春(二毛的媳婦)扮演者,戲曲扮相相當美

劇中客串的配角,有皇阿瑪張鐵林,那威,尹相傑,雪村等等,也都是情景喜劇屆扛把子。

《西安虎家》呈現的是橫坐標20世紀末,縱坐標西安,交織成的那個特別的點。

順城巷 烤肉攤 興慶公園划船 西安晚報 阿房宮電影院 南大街商圈 康佳彩電廠 街邊看下棋 

這些關鍵詞,都是西安人獨特的千禧記憶。20世界末和21世紀初是西安城變化最大的一段時間。國企改制,下崗頻發,高樓隨著商業崛起。那時候的西安人最大的感嘆是,日新月異,差點跟不上時代。

作為長在90後,哎喲妹的小學和初中校園都已經大變樣,周圍的建築也推得七七八八,再也找不回當初的記憶。

第二十六集講國力足球。一群人大喊「賊賊賊,換裁判」簡直笑死!

20世紀末興起婚前財產公證,劇中也針對這個話題進行了關於婚姻的探討。虎大爺對虎大娘說「如果誰逼著咱倆分開,就讓他把這些東西都拿走,我只要一樣,就是你」 這樣的黃昏糖,又真實又甜。這波狗糧我願意吃!

情景喜劇最怕看最後一集。好像陪伴了你許久的人,突然要離開。《西安虎家》的結局更殘酷,是拆遷。

從劇情透露的信息判斷,虎家大致在灑金橋到西北三路一帶。宅子三進三出。這種結構的大院,在一次次的城市化、地產化進程中已經被被消滅得片瓦不存了。長安三老之一的著名書法家陳少默先生的老宅都逃不過推土機的轟鳴。

倒數第二集裡,虎常德對痴呆的虎老爺子說:「這老房子傳了這麼多年,傳到額手上就算到頭啦,維不住溜……」。《西安虎家》將家族離散作為結尾,令人傷感唏噓。也許,這個它貼著喜劇標籤,其實骨子裡是一部悲劇。很多人和事就在一個「拆」字的叮叮咣咣中一去不復返了。

就像後來就再也沒有這麼好的作品了,再也沒有優秀的情景喜劇出現。《我愛我家》《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地下交通站》等等這些讓我們百看不厭的故事,永久地成為了回憶。

閱讀原文,可以重溫《西安虎家》

相關焦點

  • 英達執導新情景喜劇 不怕輸給《我愛我家》
    原標題:不怕輸給《我愛我家》 英達執導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姊妹篇《我們一家人》,目前已完成第一季30集的拍攝,將於本月底在天津衛視播出。英達稱,希望借這部劇向《我愛我家》致敬,至於能否超越前作《我愛我家》,他直言:「我預測,觀眾會覺得沒有《我愛我家》經典,但《我愛我家》也是我的作品,輸也是輸給自己,沒什麼可怕的。」
  • 中國情景喜劇20年:從我愛我家到愛情公寓(第319期)
    一轉眼,距這部劇的播出已經20年了。就在半個月前,媒體人鄭猛的新書《我愛·我家》在北京舉辦發布會,英達、英壯、楊立新、李明啟、關凌等主創重聚一堂。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重新走進楊柳北裡18號樓202室,回憶那裡曾發生過的故事。 在它之後,我們陸陸續續還記住過一些名字,馬大姐、郭芙蓉、曾小賢……但《我愛我家》賦予觀眾最初的感動,卻始終未能超越。
  • 盤點國內綜合排名前十的情景喜劇,為何《我愛我家》僅列第二
    還真有,情景喜劇,當然是看了好幾遍的經典情景喜劇,一邊拖地收拾屋子,一邊在電視上點播情景喜劇,·放在那裡當背景音樂都是一種享受,而且很奇怪,似乎只有情景喜劇才有這種特效。《我愛我家》嗎?所以,《我愛我家》高級就高級在大膽,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吐槽,要不是後八十集有點兒拉後腿,光憑前四十集,《我愛我家》還能再戰五十年。
  • 《我愛我家》11位演員離世,情景喜劇再難登高峰
    8月19日,喜劇演員梁天確認謝園老師於8月18日突發心臟病離世,享年61歲。謝園老師的死訊公布後,葛優和梁天都先後表達了他們的哀思。這喜劇三劍客再也無法聚齊,而情景喜劇也再難出現能夠超越《我愛我家》這樣的作品。
  • 《我愛我家》11位演員離世,情景喜劇再難登高峰
    這喜劇三劍客再也無法聚齊,而情景喜劇也再難出現能夠超越《我愛我家》這樣的作品。1993年,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橫空出世。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北京的六口之家和他們鄰裡,親朋之間的故事。這些人的離開也印證了一件事,《我愛我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初的那一輩人都已經老了。可是這部劇過去了這麼多年,情景喜劇的發展卻還是止步不前,迄今為止,依然沒有能夠復刻這部時代神話的作品。
  • 情景喜劇的鼻祖《我愛我家》,11位演員已離世,經典再難復刻
    2020年8月份,著名演員謝園因心臟病去世,年僅61歲,「喜劇三劍客」從此再難重聚,也正是因為謝園的離去,讓人們重新回憶起《我愛我家》這部情景喜劇,這部劇被網友們稱為無論何時重溫都應景的經典之作眾所周知,《我愛我家
  • 情景喜劇的鼻祖《我愛我家》,劇中11位演員已離世,經典再難復刻
    2020年8月份,著名演員謝園因心臟病去世,年僅61歲,「喜劇三劍客」從此再難重聚,也正是因為謝園的離去,讓人們重新回憶起《我愛我家》這部情景喜劇,這部劇被網友們稱為無論何時重溫都應景的經典之作
  • 情景喜劇何日再迎「黃金時代」?謝園走後,《我愛我家》已有11位主演離世
    (圖片)說起他們仨不得不提一部電視劇——《我愛我家》。因為這部戲,三人徹底打響知名度,同時劇組還滋養了一大批老戲骨,可時過境遷,多位戲骨明星已經離開了,不僅如此,很多劇組人員的生活都很不容易,到目前為止已有11人去世。
  • 《我愛我家》距今已有二十餘年,是否還能帶給你滿滿的回憶殺?
    【作者:娛眾樂】《我愛我家》距今已有二十餘年,是否還能帶給你滿滿的回憶殺?《我愛我家》這部長達120集的情景喜劇播出距今已有二十餘年了,演員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讓小娛帶你來一探究竟。細看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是真不低,9.3分。
  • 情景喜劇,迴光返照
    ,內地情景喜劇已經走過28個年頭。《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是內地情景喜劇的起點,也是兩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兩部劇播出之後,內地電視螢屏上掀起了一陣情景喜劇熱,先後誕生了《臨時家庭》《新72家房客》《候車大廳》《中國餐館》等同類型作品,雖然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在影響力與關注度上,始終難與《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比肩。
  • 淺析中國情景喜劇發展之路
    該消息一出便引發無數觀眾的「回憶殺」。▲《家有兒女》劇照 來源:豆瓣1992年,《編輯部的故事》播出,中國有了第一部本土室內劇;1993年,《我愛我家》獲得了當時的收視冠軍,讓情景喜劇家喻戶曉、大獲成功。在隨後的幾年裡,中國情景喜劇的發展漸漸形成了井噴之勢。據不完全統計,從1993年到1999年,能在衛視上播出的情景喜劇平均每年有4-5部,大部分出自英達的英氏影視公司。
  • 中國情景喜劇20年沉浮記
    ,梁天瘦得像根麻杆,英達和宋丹丹還是恩愛夫妻,如今已經當媽的關凌同學那時還是個上小學的娃娃……這些當年的印記,並沒有隨時間消逝,而是被儲存在一部名叫《我愛我家》的電視劇中。原來因為《愛你沒商量》的折戟,王朔承受不住外界的輿論壓力,一個人「跑路」去了海南。這個突發狀況打亂了英達的計劃。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堂弟,當年同是北大戲劇社的骨幹——英壯。後來,王朔在《我愛我家》片頭字幕上的職位是策劃。
  • 我愛我家劇組:主創大多是「關係戶」,「小張」曾是張雨綺經紀人
    談到印象最深的國內情景喜劇,許多90後會告訴你有《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如果問70後80後,一定會有《我愛我家》這一部。《我愛我家》在國內情景喜劇界的地位少有爭議,是早年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之一。拍《我愛我家》是英達和王朔一起組的局,兩人在此前就合作過喜劇《愛你沒商量》,可惜反響不好。不過這並不影響英達拍情景喜劇的決心,畢竟有王朔在,再創《編輯部的故事》的輝煌也不是不可能。
  • 我愛我家劇組:主創大多是「關係戶」,「小張」曾是張雨綺經紀人
    談到印象最深的國內情景喜劇,許多90後會告訴你有《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如果問70後80後,一定會有《我愛我家》這一部。《我愛我家》在國內情景喜劇界的地位少有爭議,是早年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之一。這部劇在1993年首播,由英達執導,梁左編劇,宋丹丹、文興宇、楊立新、梁天、關凌等主演。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情景喜劇
    《我愛我家》的影迷乍看,還以為志新、小張和鄭燕紅住在了一塊。其實這是一個無關《我愛我家》的故事,講的是三名租客,長期合住組成的「家庭」生活。這部戲和《我愛我家》的後80集在時間上撞了車,所以賈志新說是下海南,其實是跑進這個劇組當了主演。海派情景喜劇《老娘舅》一播就是12年,因此也比《我愛我家》有了更長的時間跨度,講述出更多的上海市井變遷。
  • 情景喜劇20年:誰逗國人笑
    一轉眼,距這部劇的播出已經20年了。就在半個月前,媒體人鄭猛的新書《我愛·我家》在北京舉辦發布會,英達、英壯、楊立新、李明啟、關凌等主創重聚一堂。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重新走進楊柳北裡18號樓202室,回憶那裡曾發生過的故事。在它之後,我們陸陸續續還記住過一些名字,馬大姐、郭芙蓉、曾小賢……但《我愛我家》賦予觀眾最初的感動,卻始終未能被超越。
  • 英達,開創國內情景喜劇先河
    1993年,《我愛我家》正式在北京電視臺開播。英達對於這部戲的期望很高,認為一定會很快取得成功。但這部劇在播出後並未迅速獲得大眾的喜愛和認可,有人覺得「表演有些做作」,有人認為「每一集都像在開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普及,彼時還屬於新鮮事物的《我愛我家》的熱度才開始慢慢發酵,並最終實現大火。
  • 重溫國產十大情景喜劇,愛情公寓只能排第六
    轉眼距離我最愛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開播已經過去了十二年,前不久飾演莫小貝的演員王莎莎曬出一波婚紗照引起了不小的熱潮,雖然是烏龍一場,但也勾起了不少網友的回憶殺。那麼今天君君就來為大家盤點,那些年我們最愛的國產情景喜劇。
  • 《我愛我家》二十年後被說是「神作」,這大概是喜劇的分量
    我真的太喜歡這部劇了,它陪伴了我很多時光,特別是在大學寢室吃午飯的時候,總愛邊看《我愛我家》邊吃,莫名給人一種在家吃飯的感覺。而《我愛我家》是咱們國家第一部情景喜劇,就算是多年後第N遍刷這部劇,還是覺得很有意思。首先是臺詞,實在是太逗樂了!最經典的那句應該是和平她媽說的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母們母們母們!
  • 三代情景喜劇 九大經典傳世..
    每天奉上優秀電影推薦及經典電影臺詞,歡迎關注~從1993到2014,情景喜劇走過了20年的長路。《我愛我家》再無生長的土壤,《武林外傳》沒有複製的可能,《愛情公寓》和口味更重的《吊絲男士》、《極品女士》等網絡劇,將成為室內喜劇的增長點。「載道功能消退,娛樂精神上位」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從「制笑」形態和表意功能來說,情景喜劇已進入了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