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朝的臺灣,猶如原始社會

2021-02-09 棗莊新聞網

   

1894年英國海關監察員Tait和Li Su-Ling夫婦在高雄的合影。雖然夫婦倆表情嚴肅,但很明顯體現出英國和臺灣的交往密切。

1860年代英國在臺灣府設的位於臺南的領事館。充滿當地特色的建築,還未被英國所改變。

1870位於臺灣的打狗港。當時臺灣的港口大多數停著都是來自英國的商船。

1887年臺南長老所教女學的第一個畢業班。相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傳統,這些女孩算幸運的啦。

1870-1895年怡記洋行在臺灣所設的辦事處以及中國人自己的倉庫。當時,中國與外國的貿易往來非常密切。

1880年代位於臺灣的鳳山東大門。當時的人們多圍聚在橋頭,看著遠方。

1870-1895年的臺灣工廠裡的蔗糖壓榨機。在與英國的貿易中,臺灣已經有了先進科技的幫助了。

1870-1895年當時種甘蔗的女工。當時英國與臺灣的貿易多為蔗糖,所以臺灣多種起了甘蔗,由於文化素養低,種甘蔗多為女工。


加拿大長老會牧師馬偕與家人的合照。神情肅穆,但充分體現出家庭的美好。

一心想在東方傳教的馬偕牧師,在臺灣東北部與其弟子在崎嶇的山路挑石。體現出馬偕一心為臺灣奉獻的精神。

當時臺灣還處於落後的狀態,當地人們牙痛沒有正確的方法來處理。於是馬偕與其助理用比較先進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拔牙。

馬偕在臺灣淡水設的牛津學堂。牛津學堂蘊含著非常充分的西方特色,馬偕為當地的教育也是花了很多的心思。

馬偕在臺灣創設的新店教堂。西方教堂的特色一覽無餘,也體現出馬偕一心想在東方傳教的願望。

1890年8月馬偕等人划船前往奇萊平原(今花蓮)。馬偕始終一如既往的在臺灣傳教。

馬偕教士與同行的漢人牧師一同傳教。充分裝備的他們誓要把主教精神傳遍臺灣各地。

吃飯的南島民族人,可能屬平埔族群

馬偕與阿美族南勢群的村落裡當地住民合照

「南勢番」頭目及其族人,晚清之「南勢番」即阿美族的南勢群,分布在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花蓮及鳳林等地

「未歸順的山區原住民」,依據其服飾,應即北部臺灣的泰雅族人。

清鹹豐十年﹝一八六O﹞英法聯軍後,籤訂天津條約,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至第三年又增開臺灣打狗港。英國商人陸續在通商口岸設立洋行,輸出米茶及糖,輸入鴉片。於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在打狗港口哨船頭小丘上設立領事館,處理關稅及商務。

織布的平埔族群婦女,可能系噶瑪蘭族人。

漢人用風鼓車篩選稻榖

臺灣東部的漢人聚落

載運甘蔗的牛車

南宋時期,臺灣澎湖即隸屬福建晉江縣管轄,元代在澎湖設巡檢司,隸屬晉江縣。清統一臺灣後,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臺灣府,隸福建省,為福建第九府。

清末時期,由於臺灣的戰略地位日漸重要,清政府決定在臺灣設立行省。

圖為1885年九月初五,慈禧太后批准在臺灣建省的懿旨。


在臺灣建省過程中,清政府確定採用「福建臺灣制」,明令規定:「臺灣雖設行省,必須與福建聯成一氣……庶可內外相維」,以加強臺灣與福建的關係和聯繫。


本身就是一家人,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侮!

相關焦點

  • 老照片:清朝滅亡前夕的社會圖景,師傅給騾馬釘鐵掌
    老照片記錄著歷史的真面貌,能讓我們直觀觀察無法再現的時代。今天給大家推送一組拍攝於清朝滅亡前夕的老照片,看看改朝換代之際京城的社會圖景。照片來源:英國人Oliver Heywood Hulme相冊。跳高的男子,正在接受軍訓。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場景,男子跳高的一瞬間大辮子高高飛起,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
  • 清朝末年老照片:大清門早已不在,臺灣總督府成為歷史,令人遺憾
    【大清門】這是一組來自清朝末年的老照片,很多建築在民國以及新中國建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消失殆盡。也有很多在國破家亡的動亂中見證了歷史,也同時成為了歷史的遺蹟,令人遺憾不已。比如圖中的大清門,就見證了晚清末年的多災多難,據說大清門牌匾的背後刻著大明門三個字,只不過如今這個老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了。
  • 清朝真實老照片:1850年清朝子民仍在做美夢,圖八是總理衙門大臣
    這一年道光皇帝駕崩,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打算推翻清王朝,此時西方列強對中國也是虎視眈眈,這組珍貴清朝老照片就拍攝於1850左右,記錄了清朝的衰敗和市井小民的平凡生活。圖一:一位裹小腳的女人,這畸形的腳和晚晴政府一樣,搖搖欲墜站立不穩。
  • 老照片:電視劇演不出來的真實晚清社會,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
    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晚清的幾個社會生活場景,非常直觀真實,能帶我們穿越100多年的時光回到歷史中去。我們通常從電視劇中了解從前的生活,事實上,那些演員和布景根本無法還原歷史面貌。 本組圖片收集整理了當時攝影師拍攝的照片,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
  • 清朝大臣和妻妾老照片:身穿朝服的誥命夫人,氣質清雅的知縣!
    圖為一組拍攝於1875年的清朝大臣和妻妾老照片,半紙筆墨成歌賦,玉宇瓊樓金釵猶。千秋史記任東過,慢攏殘月朝逢秋。本組老照片選用了六張清朝時期上流社會人物留影,其中不但有身穿朝服的誥命夫人,亦是有著氣質清雅的清朝知縣。
  • 清朝老照片,真實的市井生活,和電視劇不一樣
    清朝老照片,裹小腳的女人騎著白馬回娘家,在清朝家裡有白馬的都是富貴人家 清朝老照片,慈禧太后出宮,身邊眾多太監,頗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架勢。
  • 100多年前的清朝人老照片,記錄了最真實的樣子!
    100年多前的清朝人老照片,高高的城門下面的街道兩旁有些棚子,估計是當時生意人臨時歇腳的地方,那位推著小車車的大哥看著好像有些忙!100年多前的清朝人老照片,這裡應該是一個勞力市場,人們每天聚在這裡找活做來養家餬口!
  • 清朝老照片:第三張是被流放的百姓,比電視劇真實多了!
    清朝老照片:第三張是被流放的百姓,比電視劇真實多了! 清朝老照片:第三張是被流放的百姓,比電視劇真實多了!
  • 清朝真實老照片:帶劍的清朝武士,酷刑之下的男子面露微笑
    清朝真實老照片:帶劍的清朝武士,酷刑之下的男子面露微笑
  • 臺灣人稱從大陸回到臺灣像回到原始社會 太落後了
    臨近年關,一家人張羅著回臺灣過年,妻子開玩笑說:「從中國回臺灣,就像回到原始社會。」她還是習慣把大陸稱作中國,與臺灣並列,但其實這只是習慣,並沒有什麼政治含義。我笑著說:「你當時還不願意來,怕這怕那呢。」
  • 清朝老照片:為何皇帝嬪妃都長得很醜?那是因為你沒見過漂亮的
    清朝老照片:為何皇帝嬪妃都長得很醜?那是因為你沒見過漂亮的導語: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上,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為清朝後期清政府無能,遭受到西方列強的入侵,讓原本已經落後的清朝,加速的滅亡。當時西方拍照技術流入我國,深受貴族的喜愛,也留下不少晚清老照片。我們從這些老照片中,看到的晚清皇帝的嬪妃,看起來都很醜,難道清朝的女子都很醜嗎?其實並非如此。清朝時期,皇帝選妃的標準很高,只不過顏值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夠進攻選秀的女子,基本上都是朝廷重臣之女,身份要求是一位。
  • 清朝罕見老照片:貴族男孩戴眼鏡,最後一張是清代的消防車!
    清朝罕見老照片清朝時期,真正的八抬大轎,舊時的結婚講究明媒正娶。
  • 和大陸相比,臺灣真的是「原始社會」嗎?
    的帖子廣為流傳,作者「中華阿靚」自稱是一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他在文章中列舉了網絡生活給大陸人帶來的諸多便利,嘲諷臺灣人做這些事還靠身體移動來完成,「回到臺灣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①」。這一說法引發了對岸網友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在網絡論壇PTT上跟帖回應,指出這些網絡便利臺灣一個也不少,更是質疑「中華阿靚」的臺灣人身份,認為他根本不了解臺灣②。
  • 和大陸相比,臺灣真的是「原始社會」嗎? 較真
    的帖子廣為流傳,作者「中華阿靚」自稱是一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他在文章中列舉了網絡生活給大陸人帶來的諸多便利,嘲諷臺灣人做這些事還靠身體移動來完成,「回到臺灣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①」。這一說法引發了對岸網友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在網絡論壇PTT上跟帖回應,指出這些網絡便利臺灣一個也不少,更是質疑「中華阿靚」的臺灣人身份,認為他根本不了解臺灣②。
  • 清朝真實老照片:每個妃嬪都很醜,為啥還能被選入宮?
    我們在看清朝的電視劇的時候,時常會看到皇帝身邊的嬪妃。這些嬪妃個個都是美麗、雍容、華貴的,但是轉身大家看到一些清朝的老照片就會發現,後宮的這些嬪妃都好醜啊。也許你會說,電視劇那都是明星演出來的,那都是百裡挑一的,當然漂亮啊。那麼我們來看看清朝的嬪妃是怎麼選出來的。
  • 清朝老照片:溥儀抱著柱子玩懷表,圖5是我國歷史上的奇恥大辱!
    清朝老照片:溥儀抱著柱子玩懷表,圖5是我國歷史上的奇恥大辱!圖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紫禁城養心殿燕禧堂,溥儀抱著柱子玩著手上的懷表。清朝老照片:溥儀抱著柱子玩懷表,圖5是我國歷史上的奇恥大辱!慈禧十分迷信,她要求給她拍照時一定要拍全身的,因為她覺得照片裡缺胳膊少腿的,很不吉利。
  • 清朝老照片:大臣春光得意,最後一張是真實的清代護衛!
    清朝老照片:大臣春光得意,最後一張是真實的清代護衛!大清駐美公使伍廷芳,他官至二品大臣,一臉春光得意的樣子。 清朝時期的寧波婦女。清代是一個多民族的時代,少數民族與農業為主的漢族有極大的不同,北方漢族女子和南方漢族女子的服飾也不同。
  • 清朝老照片,帶你走進百年前的歷史,很震撼!
    100年前的老照片
  • 真實清朝老照片:你不會對偶像劇有幻想了!
    可以看到跟偶像劇不同的是,清朝人們的顏值一般,你不會對偶像劇有幻想了!    清朝時期,騎著驢子的女子,前面後面都跟著僕人。    清朝大戶人家的婦女。從裝扮可以看出,窮人和大戶人家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
  • 清朝人們聚會的老照片,圖5是在美國唐人街
    這一組老照片記錄的是清朝時期的人們在一起聚會時的情景圖為清朝人們吃酒席的場景,此時菜還沒有上桌,桌上擺著各種小吃,而且酒席是露天,非常熱鬧。    這是清朝時期讀書人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