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隨手可得的禮物,
這是一份留傳在我們宿命當中的禮物。
當我們找到自己該去的地方時,
她就會出現在充滿愛和歡樂的山谷裡;
當我們找到真正的簡單時,
我們轉身就能找到幸福。
《簡單的禮物》(《Simple Gifts》)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美國鄉村民謠,它源自十八世紀美國基督教「仙克教派」(Shaker又翻譯為"震顫派")所流傳下來的歌曲。
美國作曲家科普蘭在他的芭蕾舞曲《阿帕拉契亞之春》(Appalachian Spring)中,也選用了此旋律,使人們能充分領略阿帕拉契亞春天的景色。
阿隆·科普蘭
1943年,科普蘭與美國著名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合作,寫下了一部單幕芭蕾舞劇音樂《阿帕拉契亞之春》。
阿帕拉契亞山脈位於美國東部,是北美州東部眾多山脈的統稱,又稱為阿帕拉契亞高地。它是北美洲主要的休閒地區之一,小道蜿蜒3380千米,山系大部地區為獨特景觀。
舞劇
作品於1945年獲美國普利茲音樂獎,並作為1944—1945年演出季的傑出劇作而獲得紐約音樂評論界獎。
《阿帕拉契亞之春》管弦樂組曲,
以速度和節拍的變化區別,被分為八個段落。
第一部分,慢板。
作為組曲的開始,音樂展現了阿帕拉契亞山區在春光普照下,寧靜、遼廓的氛圍。在舞劇中,也是向大家緩緩介紹人物出場。
第二部分,快板。
弦樂器與鋼琴的出現打破了安靜的音樂情緒,強勁的節奏展現了意氣奮發的音樂語言。也是激昂音調與宗教色彩的有機融合。
第三部分,中板。
音樂情緒出現轉變,單簧管吹奏出溫柔曲調,好似一對新人跳著雙人舞。隨著雙簧管與法國號的加入,舞曲旋律逐漸充滿熱情激昂,仿佛人們都向新人送來祝福。
第四部分,快板
音樂以詼諧舞曲為主,在場的賓客中,牧師和信徒也加入舞蹈中,旋律歡快活潑,描繪了鄉村小提琴手相互表現的場景,極具質樸的民間風格。
第五部分,中板
音樂深沉而帶有沉思,
表現了新娘對新生活的那種猶豫不決的矛盾心情。
第六部分,急板
長笛和小提琴急速奔馳,
描繪出一個沸騰狂歡的群舞場面。
第七部分 很快的急板
這一部分音樂選用了美國鄉村民謠《簡單的禮物》(《Simple Gifts》),科普蘭把這首民間曲調作變奏曲,把曲調巧妙變形,將其精髓融於在這部田園風貌的作品中,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美國基督教「仙克教派」的音樂。音樂旋律急促活躍,描繪了新娘及其未婚夫忙碌又井然有序的幸福生活。
第八部分 中板
加弱音器的弦樂唱出了一段寧靜祈禱似的音樂,好似聚會結束,眾人有序安然離去的場景。最後,音樂在平靜回憶的氣氛中結束。
科普蘭將通俗的語言與成熟的技法結合起來,
使自己的音樂發展更具獨創性。
此外,他作為教育家,
為音樂教育法開闢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作為指揮家,
他詮釋的柴科夫斯基等一批作曲家的作品,
也被列為經典之作。
科普蘭—美國人民的驕傲。
音樂不僅是享受,還是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