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今年的香港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考試被香港輿論批評為又玩「政治題」,內容涉及「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以及所謂「內地民企受打壓」等極富爭議的話題。
考試題目爭議不小
香港中學文憑試被稱為「香港高考」,是每年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主辦的公開考試之一;基礎科目24個,包括4個核心科目及20個選修科目,其中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和通識教育為核心科目。據香港《星島日報》28日報導,27日結束的通識科考試是第一門核心科目,卷一的必答題第三題涉及「今日香港」單元,提供資料為「公眾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意見調查結果」。有香港記者發現,該資料引用的調查正是公信力全無的「記協」持續多年、抹黑香港新聞自由的「新聞自由指數」2013年至2018年的調查,進行調查的機構則是反對派鍾庭耀當年主導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以該調查2018年的數據為例,報告聲稱2018年香港新聞自由是「自2013年來最低」,並強調英國《金融時報》編輯馬凱被拒入境、鼓吹「港獨」的「香港民族黨」被取締等案例。
不少考生試後都表示感到困惑。考生楊同學直言,擔心舉例時不知評卷員的政治立場如何,可能會影響評分。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稱,社會普遍提到新聞自由主要涉及主流媒體,但到底所謂的「公民記者」算不算?而傳統媒體和「公民記者」自媒體的職業操守不同,這些是否需要給予充分自由?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湯修齊稱,調查暗示新聞自由的自我審查增加,有很大爭議,擔心答題誤導學生產生偏頗立場。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直言,通識科有很多問題,不應成為DSE的必修科目。
「黃師」嚴重誤導學生
據了解,通識題由審題委員會擬定,審題委員會隸屬考評局,成員大多是大學教授、經驗教師或學科專家。據港媒過去的報導稱,考評會委員雖然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委任,但在具體試題上無法幹預。據香港「01」網早在2017年的報導稱,就有學者認為通識科考試引導學生「只找對自己立場有利的案例」,而無法真正做到該學科表面提倡的「見多識廣」「不同角度」看待世界。將惡毒言論「黑警死全家」作為社交媒體頭像的「黃師」賴得鍾,曾在港島民生書院做通識科教師,他也是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目委員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賴得鍾28日針對有關新聞自由的必答題稱,「在去年的政治風暴下,考評局仍會設這所謂政治題,值得肯定」。至於通識科試卷二有關內地民企的題目無視事實,稱民企被視作「二等企業公民」,賴得鍾則藉機聲稱,「中國國企取代民企的問題,是否該從『國進民退』作為思考起點?」
事實上,香港的通識科教育一直存在「黃師」嚴重誤導學生的問題。有學生家長近期投訴稱,港島民生書院一份中四通識科資料涉及「今日香港」和「生活素質」單元,其中一份資料是一幅有關2017年特首選舉的漫畫,諷刺當時作為特首候選人的林鄭月娥。漫畫出自一個名叫「溫水劇場」的網媒,該網媒專門發布抹黑特區政府甚至中央的言論和漫畫,更有不少內容低俗、青少年不宜的不雅內容。題目要求學生解釋及舉例說明「如何導致特首施政容易脫離民意」。不少家長表示,這份材料有明顯的政治誤導。立法會議員葛佩帆表示,從種種被揭露的通識「毒教材」可以看出,政治入侵校園頗深,而早前立法會已成立專門工作小組,針對從幼稚園到中學的教材送審,無奈又被阻礙送審進程。
教材無人監管
出現這樣的通識科材料,也表明通識科教材無人監管。據香港《大公報》28日報導,2013年,「教協」理事方景樂製作了所謂的「佔中通識教材」,趁機鼓吹違法「佔中」。去年,「教協」又製作一系列「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教材」,表面上羅列「正反意見」,但一份共36頁的教材,有13頁描述「反修例」或質疑聲音,5頁寫下官員回應,只有3頁刊載支持意見。教材所提供的補充練習內容更是一面倒支持「反修例」,企圖煽動學生參與政治事件。一些出版社過去也有不少通識科參考教材含有不當的政治傾向,例如《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第四版)─今日香港》的模擬試卷中,單純引述違法「佔中」發起人聲稱「佔中是彰顯社會公義的方式」。《新視野通識教育(綜合四版)─今日香港》的課文更公然抹黑警方稱,「本港人權不斷受限制,其中警方執法的方式備受爭議」。
《大公報》28日發表社評稱,對考生來說,最大的挑戰未必是疫情,而是考題嚴重政治化。通識科考試這道題目沒有提及非法「佔中」,沒有提及旺角暴亂,更沒有提及「修例風波」衍生的黑暴,但「意在不言中」。文章說,通識科可能初衷是好的,但在香港的特殊教育環境下,其政治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被認為是年輕人走向激進的源頭之一。數學大師丘成桐早就警告「通識科令人通通不識」,前特首董建華更是痛心疾首地指出「通識科失敗」。這次的通識科考題再次提醒市民及特區政府,通識科嚴重政治化的問題已到了不能不正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