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不僅女團綜藝風生水起,「姐姐風潮」更是持續霸屏,不僅讓大家看到了不同年齡女人們別樣的魅力,也讓不少女性觀眾從綜藝節目與電視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堅定了不被年齡所捆綁、活出最精彩自己的信念。
近日電視劇《三十而已》開播後不僅口碑話題度持續走高,亦收穫不少網友共情與好評。同類話題扎堆,《三十而已》為何一經開播便脫穎而出?
不販賣焦慮、活出自我的全新視角
女性話題爆紅更要關注職場戲的專業度
《三十而已》以顧佳、鍾曉芹、王漫妮三位不同身份的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生活中遇到的多重壓力並不懼改變勇敢面對生活的故事。三人截然不同的經歷描摹出較為普遍的都市女性問題,引發大波女性觀眾的情感共鳴。職場境遇與婚姻話題一直是主流女性題材創作的關鍵詞。《三十而已》的出圈第一細節亮點即為職場戲真實不懸浮。開播第一集奢飾品銷售王漫妮搶單,用早餐賄賂保安幫助客戶搶時間拿下限量包包,被網友稱作「銷售職場圖鑑」。
然後面臨陳女士的大額訂單,江疏影的演繹也十分精彩。從不動聲色的打量客人衣著到禮貌服務,先把王漫妮的職業素養呈現出來,面對百萬訂單的驚訝與開心,情緒層層遞進。副店要求加客人微信想再搶單的反轉設定,則將戲劇衝突呈現的更加精彩。
鍾曉芹在工作中「不冒尖不犯錯」只想求一份安穩,卻成為辦公室的「老好人」,真實演繹了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大環境。她在公司得到了升職機會,卻因為懷孕選擇了放棄。這一設定將職場女性面對家庭與職業之間的平衡展現的淋漓盡致,選擇升職則意味著工作將更忙責任更大,違背了她想要孩子、安心養胎、照顧家庭的初心,劇中鍾曉芹的困惑也是大多數在職場打拼的女性的真實映照。
顧佳則作為全職太太在進入太太圈後她的欲望值隨著見識更廣逐漸上升。近日劇集中顧佳復出搞事業接下了李太太家的茶廠,在實地考察的時候卻發現面臨不少虧損。這部分設定讓顧佳人物的變化在故事中更鮮活,並非具有「主角光環」般一路過關斬將,而是像普通人一樣會經歷職業困難,所做的選擇更容易被觀眾理解。
《三十而已》從三十歲女性生活出發,不販賣焦慮、尊從內心、活出自我的全新視角不僅為今年以來熒幕上的姐姐熱再添一把火,更因其職場戲的真實細膩讓不同觀眾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模樣,從而對後續劇情將如何展開充滿期待,在一定程度上為女性職場劇樹立了一個標杆。
多種婚戀相處模式傳遞幸福真諦
婚姻話題真實觸及社會痛點
每一段感情形成質的改變都不是瞬間發生的,日常中累積的不滿逐漸積攢起來,才讓林有有有機會成為顧佳婚姻的破壞者,在這段感情中許幻山的心理變化,希望家庭安穩卻抵擋不住誘惑的矛盾心理,讓觀眾更客觀的看到主人公婚姻裡的幸福與矛盾。
鍾曉芹與很多女孩子一樣,有著一份安穩的工作,她不尋求大富大貴只希望過平凡簡單的生活。丈夫陳嶼與她有著截然不同的原生家庭,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失去孩子他雖也傷心難過,但是卻因不善言辭而被誤解,劇中他悄悄為鍾曉芹安裝聲控燈、離婚時將房子分給對方一半等細節均讓婚姻關係裡的「雞毛蒜皮」展現的更真實。兩人吵架時他的一句:「過輕鬆省心踏實的日子」更是表達出不少男性觀眾的心聲。兩人從離婚到他後悔吃醋,都昭示著「幸福的婚姻需要刻苦經營」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稜角,真正的愛是肯為對方做些改變。
王漫妮的角色因其感情戲豐富而讓熒幕前觀眾更具代入感,梁正賢這一角色滿足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大部分女孩對愛情的幻想,她的不安全感以及渴望穩定關係的迫切心情都源於她對兩人之間差距的自卑。得不到婚姻承諾的她甚至開始嘗試說服自己:感情該是更「純粹」的,展現著女性在戀愛關係中的感性與容易迷失自我。
三十歲的女性無論堅強選擇離婚還是偶爾迷失在感情世界不自知,都在劇中一一被呈現。不管選擇單身還是勇敢奔向婚姻,她們都值得被鼓勵、被愛護。《三十而已》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婚姻的不同側面,沒有片面、臉譜化的刻畫人設好壞,而是試圖多維度的探討在親密關係中彼此雙方應該怎樣去了解對方、不斷磨合、從而找到舒適相處的方式,走向幸福的彼岸。
閨蜜之間情感建立有跡可循
共同價值觀是第一要義
《三十而已》不僅聚焦了30歲女性真實的生活狀態,三位女主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也都是30+的女演員,也正因為這種合適的選角、真實細膩的女性情感輸出,讓劇中人物與演員特質更加貼合。顧佳、鍾曉芹、王漫妮三位女主,之所以能將三條故事線自然穿插在一起,還要得益於她們之間閨蜜情的有跡可循。社會背景不同卻感情要好是由於彼此都有一份善心,並且三人心中都抱有一份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這也是作品展示30歲女性價值觀的核心。
顧佳與鍾曉芹兩人是大學同學,王漫妮則是鍾曉芹因急需借200塊錢而相識,而後在王漫妮被同事誣陷時挺身而出,在後續劇情中為幫顧佳買包王漫妮搭送人情、鍾曉芹離婚三人之間的互相寬慰等,均讓這份閨蜜情誼的形成過程真正「有跡可循」。三人之間並非沒緣由的關係親密,而是相識之後都甘願付出互相幫助,是作為女性對對方境遇的感同身受,也是共同成長、互相理解、支持的情感傳遞。
小切口大視角建立社會生活縮影
親情戲真實可信代表性強
《三十而已》勝在對女性情感的精準拿捏,以婚姻、職場、原生家庭、友情等幾部分的細節入手,以小切口展現現代社會的生活縮影。三個女主角不同的原生家庭展現,使各圈層觀眾都能從中得到共鳴,強話題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該劇的出圈步伐。鍾曉芹作為典型的城市獨生子女,擁有相對幸福美滿的原生家庭,然而這份美滿的反面正是她對於父母的依賴以及婚後父母對於她日常生活的介入,她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與現實中90後新婚夫妻的生活十分相似。婚後老公出差便回爸媽家住、媽媽成為她家的「田螺姑娘」會常來做飯,這些細節也讓許多觀眾在劇中看到自己「不成熟」「難獨立」的影子。
顧佳的優秀與超出年齡感的成熟與她14歲便失去了母親有關,不知如何與父親交流,青春期母親的缺席讓她快速成長。因此單親家庭的她才對婚姻生活有了迫切的渴望,選擇做全職太太,體貼溫柔與完美主義都是源於她對美滿家庭生活的渴望。
在外拼搏的人精神最脆弱的時候就是生病。王漫妮的滬漂生活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在醫院輸液……深夜媽媽打來電話提醒輸液瓶要拔針的真實、勸她回家工作的迫切都詮釋著父母對遠在異鄉孩子的擔憂與最深沉的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是在父母老去之前多多陪伴,是千萬在城市獨自打拼「漫妮們」面臨的兩難抉擇。
無論何種題材作品,內容紮實、細節真實可信是故事好看的關鍵。今年,國產劇中的女性角色真正開始尋求與男性角色、社會生活、工作機制之間的平等對話,逐步在熒幕上展現著「女性」這兩個字背後的諸多可能。2020年不同形式的優質女性題材作品頻出,也使得女性題材走入不同形式的細分領域,《三十而已》的火爆則在引發觀眾共鳴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提供著更多的創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