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屋成了新民宿
——在邢臺市信都區前禪房村
「真沒想到,山裡破舊的石頭老房子竟成了新民宿……」國慶中秋假期這幾天,李紀成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每天都領著幾位村民,東瞅瞅、西看看,「咱得好好謀劃謀劃,小山村要有大發展啦!」
我的家鄉邢臺有一個美稱: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李紀成是邢臺市信都區前禪房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這個村地處太行山深處,250多口人,8700多畝山場,耕地僅200畝。
四面環山,綠樹成蔭,溪泉淙淙,鳥鳴聲聲。
「以前,我們是靠著『金山』無飯吃。」李紀成不無感慨:山是好山,水是好水,就因為交通條件差,板慄等山貨不易運出去,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甚至爛在手裡。
為討生活,不少年輕人只好外出務工。一座又一座石頭房子空了、敗了。
2018年9月,全長48公裡的抗大線通車,沿線經過信都區38個行政村,填補了邢和(邢臺至山西和順)、邢左(邢臺至山西左權)兩條省道之間的交通空白,不僅方便了山區群眾通行,也連通了天梯山、邢襄古鎮、前南峪等多個景區。
緊臨抗大線的前禪房村因此受益。
2019年,北京一家公司的幾位高管沿抗大線遊玩,偶然路過前禪房村,被優美的環境吸引,被淳樸的民風打動,決定在這裡打造康養項目。
「我們租了22個院子200餘間石頭房,裝修、改造,修舊如舊。」前禪房村雲清清康養民宿副總經理李鵬宇說,經過一年多建設,目前5個院子18間石頭房正在試運營。
雅致的院落裡,綠植茂盛、花開燦爛,屋內的桌子、木床粗獷古樸,鄉風濃鬱。還是原有的結構,古老的石頭房卻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來自北京的何先生一家4口,10月1日來到這裡。白天,他們爬上山腰,目之所及,處處蒼翠;夜晚,一家人靜坐院裡觀星賞月。
「大鍋菜、慄子燒雞、野韭花熗鍋面……」10月4日,何先生的兩個孩子在蜿蜒的石板路上蹦跳著玩得不亦樂乎。他們說,沒想到農家飯這麼香,也從未見過夜空有這麼多、這麼亮的星星。
前禪房村破敗多年的石頭房又「活」了。
遊客越來越多,前禪房村村民獲益頗豐。土特產甜柿、板慄、蘋果、小米等成為遊客爭相購買的搶手貨。
「除了民宿,村裡還將建設房車營地、戶外瑜伽平臺、8公裡智能化康養小路,打造生態水面30處,包括魚療遊泳池、荷花園等。」李紀成拿出推敲多次的規劃告訴我,整個項目完成後,可解決80多人長期就業,除了村民每年增加房租收入10萬元,村集體還可增加收入20多萬元。(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