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山川秀美,古村古韻。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小戈廖村地處太行山深處,這裡恬靜安寧,讓人流連忘返。一進村,「象外高臥」民宿映入眼帘。「房間得提前預訂,不然訂不上房。」「象外高臥」民宿負責人郝慶國樂呵呵地介紹,來這兒的客人多是為了享受山野間的慢生活。
近兩年來,在太行山上,一批類似「象外高臥」的精品民宿方興未艾,這些民宿都「藏」在邢臺西部太行山深處的傳統古村落中。伴隨著近年來鄉村旅遊的興起,民宿這一新型的鄉村休閒模式也隨之出現,民宿經濟日漸紅火。
「過去,當地旅遊配套設施跟不上,村裡多是農家樂遊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小戈廖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生忠說,精品民宿興起後,遊客需求由「住一夜」轉變為「待幾天」。
今年4月,小戈廖村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專門增添房產管理辦法,對石木結構老屋進行保護,並以「象外高臥」民宿為中心,打造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使村裡季季有景看,處處可遊玩。村民銷售柿子醋、編織筐等特產增收,還有10多人在民宿霧工,月收入四五千元。
不僅是小戈廖村,茶舊溝村、前蟬房村等山村,也都有了規模不一的民宿。
「以前村裡四處破敗,可現在呢,整個村子仿佛重生一般,道路全面升級,閒置危房變身網紅民宿,家家掛起紅燈籠,路邊還有小花壇,一派嶄新景象。」茶舊溝村黨支部書記路燕說,「星宿」民宿租賃民房80套,帶動本村年輕人就業18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萬元。
發展民宿經濟,不用徵地拆遷,不用新建固定建築,守家帶地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增收致富。據統計,信都區現有民宿、農家樂135處,床位8200張。隨著民宿經濟的興起,昔日偏遠凋敝的山村,「美景」變「錢景」。
「過去村子裡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下山,到外地打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又回到了山裡創業。」漿水鎮黨委書記李潤國說,現在,村民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光看眼前,更注重長遠,大家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只有給遊客留下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印象,才是生意興隆的長久之計。
「文化是民宿經濟的競爭力所在,必須把文化元素作為發展民宿經濟之要,緊緊抓住不放。」信都區委書記李振軍表示,區裡結合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圍繞太行山特色,突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景,明確民宿發展方向、結構布局,杜絕大拆大建,用規劃指導相關要素配置,達到集聚組團、業態組合、多點開花的效果,這樣一來,既避免一哄而上、同質化發展的惡性競爭,又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同時,信都區文旅局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推行星級掛牌制度,建立誠信管理機制,對那些違規建設經營造成惡劣影響的依法終止其經營資格。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