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出新型膠囊 有望取代胰島素注射

2021-01-18 央廣網

美國科學家們已研製出一種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新型膠囊,有望取代傳統的胰島素注射劑,幫助患者減輕注射痛苦。

在過去的100年裡,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須注射至少兩次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粒膠囊便可摒除人們對注射型胰島素的需求。膠囊內包含一根幾乎完全由凍幹胰島素製成的細針和一個彈簧,所有這些均被糖盤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一旦膠囊到達胃部,糖盤會溶解在胃酸中,釋放出彈簧,並將藥丸推出,從而將胰島素注入胃壁內。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有3030萬人患有糖尿病,約佔其總人口的9.4%。另有8400萬人患有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在五年內導致2型糖尿病。

當胰腺中的β細胞太少無法產生胰島素或者產生的胰島素非常少時,糖尿病就會發生,而胰島素是將葡萄糖從血液輸送到細胞所需的激素。如果不及時治療,糖尿病會導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如腎臟損害、眼睛損傷、心臟病、中風甚至失明。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胰島素注射。

來自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表示,這種新型膠囊比傳統注射方法更舒適,膠囊攜帶方便,成本更低。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的C Giovanni Traverso博士在接受《每日郵報》網站採訪時稱,「我是一名腸胃科醫生,我們經常通過胃內注射的方式治療潰瘍或停止局部出血。我們認識到胃部對注射的耐受性很強,且當尖銳物體進入胃腸道時,其耐受性也很高。」

研究人員將這種膠囊描述為「豌豆大小」, 由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和少量不鏽鋼製成。研究團隊表示,其設計靈感來自豹龜和Weeble-Wobble玩具,兩者均為高圓頂形狀的外殼,當它們被推翻時,可以自行伸直。

此外,研究人員需要細針的觸發器,該細針由糖製成的圓盤控制,該圓盤固定彈簧。當患者吞下膠囊時,糖盤溶解,釋放彈簧,同時釋放動能。最後,研究者需要弄清用什麼使細針脫落。Traverso博士說:「我們想讓其變為固體,而非液體,因為固體比液體更適合給藥。」

研究團隊對豬進行了初步測試,發現它們能提供多達300微克的胰島素。在最新的測試中,該劑量增加至5毫克,這大約是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所需要注射的劑量。一旦膠囊內的物質被釋放出,便會順利通過消化系統,對身體無任何副作用。

目前,研究人員正與諾和諾德製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這種膠囊,希望在未來三年內能夠進行人體試驗。「我們真誠希望這種新型膠囊有朝一日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和那些只能通過注射或輸液治療的人。」資深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成員羅伯特 蘭格博士表示。(實習編譯:郭星星 審稿:劉洋)          

相關焦點

  • 靠吞服膠囊來實現注射的技術來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9日報導,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的研究團隊開發出通過口服膠囊完成注射的方法。即用藥劑製成的微針刺破胃壁,將藥物注入體內。研究團隊認為,通過口服投放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等胃酸能溶解的藥劑將成為可能。
  • 天麥生物啟動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膠囊」中國臨床試驗
    長久以來,胰島素一直是治療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但世界各國臨床上胰島素的給藥方式均為注射液形式,長期頻繁的皮下注射給患者帶來身心雙重的痛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胰島素治療的依從性。寧光院士介紹,作為全新的給藥途徑,口服胰島素的方式一直備受關注。
  • 每周僅需注射一次!長效胰島素icodec2期試驗取得顯著效果
    按照市面上的胰島素服用方法來看,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每天注射至少1次,多則可能2-4次,可能還需結合口服藥物來治療,這意味著複雜的治療策略和繁瑣的自我血糖管理。有沒有一種,只需注射一次,就能控制幾天,甚至是一周的血糖的胰島素?
  • 圖解胰島素規範注射九步驟
    規範胰島素注射9步驟,輕鬆解決注射煩惱! 第一步:洗手 注射前清潔雙手,確定進餐時間,使用短效人胰島素或預混人胰島素應在注射後30分鐘以內吃飯。
  • 科學家研製出基於絲心蛋白的人工視網膜
    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生物混合視網膜,它由絲心蛋白(蛛絲蛋白質)和真正的視網膜細胞組成。這將有助於罹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疾病的患者修復受損的視網膜。新型人工視網膜的細胞附著在非常纖薄的絲心蛋白生物膜(一種與人體組織100%兼容的生物材料)上,塗上凝膠可以在眼科手術中保護它們,並使其能在移植後的載體組織上存活所需的時間。為了製造這種人造視網膜,研究人員研製出絲心蛋白膜,其機械特性類似於支撐視網膜的眼球血管膜內層。
  • 科學家研製出絲心蛋白人造視網膜
    新型人工視網膜的細胞附著在非常纖薄的絲心蛋白生物膜(一種與人體組織100%兼容的生物材料)上,塗上凝膠可以在眼科手術中保護它們,並使其能在移植後的載體組織上存活所需的時間。為了製造這種人造視網膜,研究人員研製出絲心蛋白膜,其機械特性類似於支撐視網膜的眼球血管膜內層。隨後,科學家對其進行調整,旨在視網膜細胞可以附著在絲心蛋白膜上,上皮細胞和神經細胞也能在絲心蛋白膜上生長。
  • 總理開會 這些藥被點名|點名|總理|慢性病|胰島素|注射液|膠囊|...
    、卡培他濱片、嗎啡緩釋片、曲馬多、哌替啶注射液 2.慢性活動性肝炎(含肝硬化) 聯苯雙酯滴丸、葡醛內脂片、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韋片、阿德福韋酯片、肌苷片、熊去氧膽酸、輔酶 Q10、護肝片、甘利欣片、澳泰樂顆粒、華贍素膠囊、複方鱉甲軟肝片、水飛薊賓膠囊、促肝細胞生長素、苦黃注射液、幹擾素針劑、胸腺五肽注射劑、甘草酸二銨注射液、還原型穀胱甘肽針 3.慢性腎病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表觀遺傳時鐘 或有望揭示人類大腦衰老...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ain上題為「Recalibrating the epigenetic clock: implications for assessing biological age in the human cortex」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專門為人類大腦開發了一款新型的表觀遺傳學時鐘,由於使用了人類大腦組織樣本,這種新型時鐘要比此前基於血液樣本或其它組織的版本更加準確
  • 糖友們如何避開誤區,正確注射胰島素?這份小貼士值得您收藏!
    注射胰島素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忽視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 胰島素注射部位吸收胰島素的速度快慢不一,由快到慢的順序分別是: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
  • 生物大分子藥物新型給藥系統離患者還有多遠?
    近年來,全球生物製藥市場發展迅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 F&S 報告,全球生物藥市場預計將自2017 年的 2,402 億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4,040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0%。其中體藥物尤其是新型抗體藥物,儼然已是生物製藥領域最熱門的細分市場。
  • 胰島素應該注射到大腿內側,還是外側?有什麼區別?看專家的理解
    眾所周知,胰島素是許多糖尿病患者所使用的藥物。但是,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非常的關鍵,合適的注射部位不僅可以減少注射的危險,還有助於胰島素的吸收。那麼,胰島素應該是注射到大腿的內側,還是外側哪?之間有什麼區別?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國產「超級」胰島素來了 兩大龍頭交鋒 業界「黑馬」帶1類新藥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必須用胰島素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療效,雖然近年來被跨國藥企牢牢佔據市場領軍地位,但國內藥企在新品研發上依然不遺餘力,2020年這7個國產新品有望加入戰局。跨國藥企盤踞榜首,三大國產品牌閃耀TOP榜圖1:糖尿病用藥各小類的份額變化情況
  • 輕信廣告擅停胰島素買藥吃,糖尿病老人過世,誰該負責?
    三湘都市報1月11日訊(記者 虢燦 實習生 凌玉霞)剛從醫院出院的糖尿病老人,看了「再也不用天天打針,血糖平穩」的廣告,買了藥回來吃,還把胰島素停止注射了。一周後,老人昏迷不醒,一個多月後,搶救無效過世。
  • Lancet Infect Dis:MERS冠狀病毒疫苗有望治療MERS
    2020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疫苗在人體試驗中展現出療效,這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針對新型病毒的疫苗。該研究通訊作者、德國Hamburg-Eppendorf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部門負責人、DZIF科學家Marylyn Addo教授解釋說:"疫苗試驗的結果對於開發一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疫苗很重要,也讓我們充滿希望。中東呼吸症候群疫苗的開發為我們在DZIF快速開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提供了基礎。"
  • 胰島素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胰島素的種類都有哪些。從見效速度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超短效胰島素:包括門冬胰島素和賴脯胰島素。皮下注射後10~20分鐘起效,作用持續時間3~5小時。一般需緊鄰餐前注射。在使用時,試明劑量後,選用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加鋅結晶胰島素(1∶2~1∶3之間),也可以用特慢或慢胰島素鋅混懸液,加鋅結晶胰島素或中性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餐前皮下注射。若每天用量大於50U,可分二次於早晚餐前0.5~1小時注射,早餐前注射一天量的2/3。如果您是血糖波動較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則要短效、中效胰島素結合。
  •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具備更好機械與熱性能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JBC:科學家識別出開發結核病藥物的新型靶點 有望攻克結核病!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題為「Nα-Acetylation of the virulence factor EsxA is required for mycobacterial cytosolic translocation and virulenc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用於結核病藥物開發的新型潛在靶點
  • 新型拓撲材料:有望帶來超低功耗新型電晶體!
    美國伯克利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科學家們從零開始生長出這種材料,並通過X射線來研究它。背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可是很少有人會知道:智慧型手機中強大的運算處理能力從何而來?答案是:幾十億個電晶體在支持著這一強大的能力。這些電晶體快速切換開關狀態,實現對於電子流動的控制。
  • 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各有何優缺點?哪種更好?
    動物胰島素注射到人體內,人體會對它產生免疫反應,產生抗原一抗體複合物,造成胰島素作用下降。動物胰島素的優點是價格便宜。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多為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人胰島素相對於動物胰島素來說,優點是注射後吸收稍快,作用時間略短,免疫原性顯著下降,體內一般不產生針對胰島素的抗體,不易引起過敏和胰島素抗原一抗體反應,生物活性高,特別適用於因出現胰島素抗體以至對胰島素敏感性明顯降低的患者,以及對動物胰島素過敏和脂肪萎縮的糖尿病患者。但是,人胰島素的價格相對動物胰島素來說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