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熱播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男主角翻牆進入電纜廠偷拍」的橋段,在A股上市公司中也同步上演了!主角正是中電電機(603988.SH)的創始人王建裕。
4月18日,中電電機創始人王建裕親自上演了一出偷拍的大戲,翻牆進入競爭對手華永電機廠區拍攝,被工作人員發現並控制後報警,當地警方隨後將其帶走調查。
消息一出,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迅速到來,翻牆、盜拍、被抓等貶義詞彙在媒體報導中廣泛使用。
然而,出乎意料該事件卻在社交媒體中獲得網友的廣泛好評。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的跟帖中,網友紛紛對王建裕的勤奮「點讚」。
@特送分:這是認真在做企業,比起做假帳盈利,難得啊!@抽著鉑德去遠方:從上市公司負責人爬牆偷拍的事情,看到三個優點:1、實幹,深入業務一線;2、擔當,冒風險自己上;3、有原則,不像瑞幸咖啡的冒險是做假帳。@自明兒:很多領導不懂技術瞎指揮,這個領導從另一方面來講算是不錯的了@股友小東:上市公司創始人都這麼拼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買他股票?@宜昌南柱赫 :資本市場看到如此勤奮的董事長熱淚盈眶。
「上市公司創始人都這麼拼命,公司肯定在幹實事」、「虧了錢我也認了」、「這家公司的調研精神值得稱讚」,輿論的點讚聲音甚至把中電電機的股吧「熱搜」推至當日榜首。
4月20日,中電電機股價的大漲更是讓各界驚呼神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場「醜聞」好評如潮?輿論充滿好奇。
翻牆醜聞成中電機電的價值發現導火索?
中電電機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呢?
創立於2003年4月的中電電機,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大中型直流電動機、中高壓交流電動機、發電機、電機試驗站電源系統和開關試驗站電源系統等成套設備。
根據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內容顯示,中電電機2019 年淨利潤預計約為1.10億元到1.35億元,同比增長約 128.08%到 179.9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淨利潤預計約為7300萬元到9800萬元,同比增長約71.86%到 130.72%。從數據上看,2019業績增長頗為可觀。
於是,有網友提出翻牆醜聞或成為公司價值發現的導火索,讓投資者更加充分了解上市公司。
網友@李雅普諾夫不穩定同行相比較低的市盈率,19年極高的利潤增長,20年一季度巨量口罩機訂單對於電機與驅動器的極大需求,疫情當下眾多股民對於a股企業不斷爆出的負面事件帶來的信心缺失。可以預見,如果公司內部不存在還未表現出來的巨大經濟問題或其他問題的情況下,這條導火索很可能大幅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一個企業領導者如此盡心盡責,且先不說其行為的過錯,對於投資者而言看到的是負責任的態度,是給予投資者的信心。
同樣是導火索的觀點,卻也有輿論天馬行空認為是上市公司自導自演了這場價值發現戲碼。
網友@惠說知產中電電機這個領域是長期被市場忽視的,一路持續快速增長的利潤,股價卻長期低迷,這種矛盾的存在並不合理。王建裕「翻牆偷拍」事件發生後,原本被市場長期忽略的中電電機立刻受到大量關注,王建裕這麼做我懷疑是不是受竊格瓦拉啟發,故意做點讓人迷惑的行動引起注意。而他又恰好選擇了這個看似違法,實際上又不違法的方式,我認為非常機智。
歪打正著也好,自導自演也罷,翻牆事件的爆發也的的確確加速了輿論對上市公司的挖掘。
也有輿論關注到了中電電機的研發投入情況,稱研發投入佔比在持續下降說明公司對研發投入重視不夠,難怪總經理「捨身冒險」。
從研發投入來看,中電電機2016-2018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164.87萬元、1109.31萬元、1413.91萬元,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8%、3.61%、3.30%,中電電機年報尚未披露,不過從2019年三季報即可看出研發投入為1125.9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
集體點讚是聰明資金的情緒引導?
如果說價值發現是輿論對該事件的一派觀點,情緒引導則是另一種輿論解讀,從社交媒體上齊刷刷的點讚,到資本市場開盤漲停後的衝高回落,都讓輿論圈中遍布著滿滿的陰謀論氛圍。
從中電電機的股東戶數情況看,中電電機股東戶數從2018年9月末的2.07萬戶下降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1.39萬戶,期間降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相對應的人均流通股數則出現持續上升。
中電電機股東戶數相關數據一覽
籌碼分布來看,自2018年中至今,中電電機股價處於區間震蕩走勢,經歷長期換手後,目前超過90%的籌碼成本集中在8.82和10.04,籌碼集中度極高。
結合其他數據分析來看,目前中電電機處於資金高度控盤的狀態,此外,從多家炒股軟體的智能分析結果中亦能得到類似結論。由於中電電機流通盤僅20億元出頭,一旦資金關注度大幅提升,股價容易出現大幅波動。20日當天,集合競價僅1326萬的資金,便將中電電機推上漲停板的位置。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資金有意通過股價走勢主動引導輿論,中電電機當下的籌碼分布情況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間。
難怪,會有輿論質疑這是資金和情緒互相配合的「完美」案例。
傳統意義上的「酒好不怕巷子深」,認為只要酒釀造的好,不用大肆宣傳,別人也能慕名而來。
然而,中電電機的負面醜聞卻引發輿論好評背後,無論是有人主動引導,還是無意中的歪打正著,呈現的其實都是IPO加速和註冊制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面臨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境遇。
如今的資本市場中,各行業內的明星備受追捧,甚至獲得關注度溢價,而大部分小公司卻越來越無人問津,大有發展成仙股的可能。隨著A股兩極分化的程度不斷加深,上市公司在自己的產品與品牌推廣上可不能一味地低調了。(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