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備受關注的影視劇《第一爐香》發布了一支預告片,沒想到的是網友的關注焦點不在影視本身,甚至有些網友開始了對男女主角的「抨擊」上。
其中,飾演女主角葛薇龍的馬思純被一些網友進行了鋪天蓋地的惡評。理由並不是演技問題,居然是因為馬思純被認為太「胖」!
「想不到葛薇龍是這樣的威武雄壯!」「救命,我真的不想吐槽了,是《第一爐香》還是《第一爐鋼》?」
「馬思純應該送到《駱駝祥子》劇組演虎妞!」
《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的著作,在張愛玲的原著中,女主葛薇龍是一位萬人迷,不過迷失於名利場,她長著長而媚的眼睛,看似平淡,確是美麗。
對於馬思純飾演葛薇龍,有些書迷及影迷卻十分不滿,不但評價「馬思純不適合角色」,更是惡評馬思純到「這麼壯,你不配」。
導演許鞍華曾公開力挺馬思純「馬思純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不過,力挺顯然沒用,話音剛出就迅速淹沒在了網友的口水中。
之前,網友關於馬思純「賣文藝女青年人設」,就一直對她質疑。2018年底,馬思純公開在微博上發了一段張愛玲語錄,卻被書迷警告其發布的語錄不是張愛玲所寫,讓她少看假語錄。
總之,在抨擊馬思純的話語中,「壯」「醜」「裝」「作」……那些用來「貶低」女性的詞語,都曾被噴子用來形容過馬思純。最近幾年,馬思純被淹沒在罵聲中似乎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不過前段時間,馬思純在綜藝節目裡爆出她自己其實患有焦慮症,是焦慮症患者。
馬思純自爆她焦慮症最嚴重時,會呼吸不暢、身體發僵、情緒崩潰甚至年紀輕輕就健忘,她有時只有靠吃藥才能維持。而且馬思純的焦慮症早在2017年就被確診。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網友對馬思純的評價,早已脫離演員的演技等影視本身範疇。很多用詞都是惡語相向,不過會有網友認為,醜、壯、作、裝,難道就是惡評?
誠然,馬思純作為明星,也算公眾人物,她的演技、人品等都可以在一定限度內被評價,但是一定要有度。
尤其是對馬思純這樣看重顏值還患有焦慮症的女演員,如果一直被很多網友惡意的抨擊,「胖的真臃腫」,「裝文藝的人設」,「裝瘋賣傻」.....這算不算惡語相向呢?
其實,很多網友化身噴子,就是想藉助網絡發洩情緒。
不過,不管網上還是現實中,很多人真的是把刻薄嘴欠當幽默,把口無遮攔當坦率,把沒有教養當隨性,把情商低當直爽,把輕重不分當耿直,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王陽明曾說:天下無心外之物,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
常言道,話,說好了救人;說不好,有可能輕易斷送一段關係。
謹言慎行,確實是我們一生的修行。修煉口德,也是積累福報,口德好才能運勢好。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真正的君子,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見賢思齊。而淺薄之人,只會嘲笑別人的缺點,口無遮攔。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的人,看低了別人,也就是看低自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不順心,可以適當找人通過一些方式傾訴,但要掌握尺度和分寸,否則,傾訴就成了消極抱怨。
其實,馬思純在面對鏡頭、粉絲時經常哈哈大笑,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掩蓋她內心的焦慮吧。
不過終究馬思純也是剛踏入社會不久的一個女生,就像她曾在節目裡忍不住大哭:「我覺得小時候,書裡講的、歌裡唱的都是假的,都是在騙我們。」抹了抹眼淚後,她又接著問道:「為什麼那麼殘忍殘酷啊?」
沒錯,現實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我們可以不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在意別人怎麼說。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說話是人的本能,會說話也是一種修養,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馬思純不必在意他人的評價,記住你是個演員,奉獻好的作品才是你應該關心的事,焦慮從來不是致命的,克服焦慮,打敗它,會讓你變得更加堅強!就如2016年,你憑藉《七月與安生》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貨真價實的影后一樣,乘風破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