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文化璀璨的國度,許多詩詞歌賦不僅在當時引起轟動,更是成為千古絕唱,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可是一首實實在在的校園歌曲。它創作於1915年,一經問世,便引起轟動。其動人心弦的旋律和直擊心靈的詞句,在100多年後的今天仍能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電影《讓子彈飛》劇照
電影《讓子彈飛》劇照2010年,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中,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場景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他們唱的就是這首歌。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它的名字。沒錯,它就是清末民初李叔同先生的作品——《送別》。
【送別(節選)】——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這首歌是李叔同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所作,它是最為膾炙人口、流傳最廣的中國現代歌曲之一,已經深深地融入中國人的血液。這首歌沒有代溝,傳唱了幾代人,經久不衰。
李叔同是中國近代少有的奇人之一,他的一生充當過很多角色,但無論作為哪種角色,他都能做到極致,展示最本真的自我。俞伯平先生曾指出:「李先生的確做一樣像一樣: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風流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
李叔同年輕時衣食無憂,天資聰穎,他才華橫溢,聲名遠播,在詩歌、繪畫、音樂、戲曲等方面都頗有成就。但就是這樣一位用世俗的眼光看來前途無量的人,卻突然選擇遁入空門,了卻凡塵。
令無數人羨慕的人生,卻說了便了,讓人唏噓不已。
《送別》這首歌被大家熟悉的主要是前一段。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前兩句雖是平鋪直敘,卻一下子將人們帶入了離別的意境。因為「長亭」、「古道」,這個文化意向早已深入中國人血脈。
【送君千裡,終須一別。朋友,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放眼望去,古道延伸向遠方,青青芳草直接天際。這一別,便是天涯海角,我目不能及。】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柔柔的晚風輕拂路邊的楊柳,我該不該折一枝送給你呢。笛聲飄來,若隱若現;夕陽西下,更顯重山阻隔。不得不走了,天,就快黑了】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知音散盡,遠在天涯海角,我孤身一人,更顯冷清,今夜唯有借酒消愁了】
我國離別詩詞很多,我獨愛這一首,只因它太美。尤其是最後的「寒」字,一下子就擊穿了心靈的最後一道防線,令離別之情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