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是由是由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艾德·哈裡斯、詹妮弗·康納利主演的一部電影,該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妻子不離不棄的陪伴之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疾病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約翰·納什為什麼成功?有人說得益於妻子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的陪伴和關懷,但是除開了這個原因,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他接受了自己的過去,並且承認自己身上的不完美之處,與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和諧共處。
影片之中的約翰·納什在很早的時候便表現出了他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的天賦,但是不久之後他自身自負、內向、特立獨行的性格再加上與同學不合,沒有朋友等等在精神壓力之下他精神方面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他開始幻想自己有個名為查爾斯的室友,幻想自己是個幫政府辦事的間諜。但是沒多久之後別人卻告訴他,「你還有精神分裂症」意味著你所說的幫政府做間諜的工作是假的,室友也是假的,都是你自己幻想出來的產物,約翰·納什徹底崩潰了,他的學術研究也意味著失敗的風險,而面自己的疾病他不是沒有去治療過,治療過一段時間之後他的病情有了好轉,可是沒多久之後面對妻子的需求他有心無力,停了藥之後那些曾經幻想的人物又重新出現了。
這些幻想出來的人物使他痛苦,但是似乎又無法擺脫他們,但是如果不擺脫他們自己就一直生活在這種痛苦之中,妨礙著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學術研究,這時候他面臨著兩個選擇,選擇陷入由分裂症帶來的不安與焦躁的生活之中,被疾病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糕,還是選擇接納這些幻想出來的人,與他們共存?
如果選擇了前者,那麼勢必會陷入由精神分裂症帶來的焦躁與不安的生活之中。當他在校園裡面再一次見到了威廉·帕徹,他又變得焦躁了便是最好的證明。當妻子鼓勵他的時候,他回到了校園,可是在校園下課的時候他再一次出現了幻想,威廉·帕徹在他耳邊喋喋不休,他開始大聲反駁,試圖著擺脫著一切,逃避著這一切,他的行為看在正常人的眼睛無異於像一個傻子一般。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他的生活都將會一團糟糕,更遑論再繼續他心愛的學術研究了。
但是如果選擇了後者,選擇了接納那些幻想出來的東西,選擇接納他們的存在,與他們共存,也不一定會變得很好,因為他還要時刻忍受著他們的如影隨形,忍受他們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等等,但是選擇接納他們不再逃避,起碼自己能夠相對地正常生活了,繼續他的學術研究,他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除了會痛苦一些之外。
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他選擇了後者也就是選擇了不再逃避,選擇接納那些幻想出來的人物,與他們和平共處和同行,接受他們如影隨形般的出沒,不再像過去那樣排斥他們,而是一種接納的姿態選擇了與這些東西共存。他的生活有了好轉的變化,雖然還得時刻忍受著他們的存在,但是相比於過去灰暗一般的生活已經好很多了,自己也能夠相對正常地生活了。
一轉眼,鏡頭來到了10多年後,他給學生們授完課之後下課的時候有人告知他,你成為了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當他站在大廳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足以證明了他一直以來的堅持以及選擇都是對的,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就。約翰·納什能夠成功得益於什麼呢?我想很大的原因歸於,他在面對疾病帶來的不便的時候,他沒有像過去那樣被疾病幻想出來的人,擾亂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完全被精神分裂控制,淪為疾病的傀儡,被這些東西弄得痛苦不堪,而是選擇了一種接納方式,接受這個事實,接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實,與他們共處,不被它們所控制,用一種相對輕鬆的方式去面對疾病,去過渡至暗的時刻,如果他繼續選擇了以前那種方式會獲得現在的成功嗎?我想不會。
在一次下課的時候他和同事走在校園,同事看他現在狀況挺不錯的,便問他「他們消失了嗎?」,約翰·納什看著一旁的那三人,繼而說道「他們還在,也許永遠不會消失,而我已經習慣了不理會他們,而他們也有點兒想放棄我」,他還向同事反問「你以為我們的噩夢就是不停地飼養他們,讓他們活著?」而同事回答道「可是,約翰,他們經常困擾著你」,而他的回答是「每個人都有過去,其實每個人都被過去所纏繞」意即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有過去,也會被過去所纏繞,但是沒必要被過去的那些事情一直阻擋著自己的道路,甚至為了這些過去的事而沉淪,要做到的是要去正視它,接納他們的存在和他們和平共處,而不是一味地活在它所帶來的陰影之中。
約翰·納什的選擇其實也隱喻著每個人的人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去,都曾經失敗過,又或者身體上面帶著原生有的缺陷,但是你就要從此以往由此整個人都活在這些事情帶來的陰影之中了嗎?整個人都要飼養過去的這些噩夢?被這些事情所糾纏?甚至是把自己弄得陷入低落的情緒之中?如果是那樣,那麼個人就猶如影片之中的約翰納什一開始發現自己患病的狀態一樣,被過去所纏繞,被過去所糾纏,以至於所以他完全被疾病所掌控了,整個人變得揭底斯裡。
而是人要明白面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曾經的失敗、又或者身體上面的原生缺陷都屬於已經發生了的事情,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成為了既有存在著的事實,不能去否認它沒有發生過,拒絕著它存在著的事實,所以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去否認它,而是在面對這些過去和失敗和身體上原生態的缺陷的時候,去直視它,接受這些不完美的存在,接納過去這樣的自己,並且承認它們的存在,與它們和平地共處,把它們化為現在的自己所用,提醒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不要被過去所糾纏,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中,就如約翰納什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被過去所纏繞」但是「我們的就是不停地飼養他們,讓他們活著?」
所以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不妨參考下如約翰·納什的做法那樣,接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實,與他們共處,不被它們所控制,用一種相對輕鬆的方式去面對疾病,去過渡至暗的時刻。人不能被過去的這些事情所帶來的陰影而影響到現在也不能去否認它們的存在,為它們所沉淪,淪落為它們的奴隸,每個人都有過去和失敗這些不完美的地方,要做的是去正視與接納它們,接受更好的自己,正如約翰納什所說的那樣「他們還在,也許永遠不會消失,而我已經習慣了不理會他們」,到最後他才克服了病魔,獲得了諾貝爾獎。
《美麗心靈》看似是歌頌了妻子幫助主人公約翰·納什克服困難,不離不棄,最後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但它更像是一部啟發人心靈的人物傳記類電影,它教會了我們在面對過去的失敗、不完美等等的時候應該去用一種和平的方式接納這些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它,不接納它,被它所帶來的陰影所影響到自己,被過去所糾纏,妨礙自己獲得成功以及獲得心靈上的解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