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今年10月在深圳舉行的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自研的Ka頻段三軸動中通天線、船用導航雷達等衛星通信系統,讓遠洋貨輪、郵輪、海上作業平臺實現不間斷地衛星通信,即便在地球赤道附近,也不會「過頂丟星」。
讓大海航船擁有「千裡眼」「順風耳」,只是華訊方舟這家深圳民營科技企業在衛星通訊領域的一個發力點。
闖出衛星領域多項第一
13年前誕生的華訊方舟,鉚定衛星、太赫茲與軍工三大領域持續發力。在衛星領域,華訊方舟開創了多項第一,它是全球首家提出量子+太赫茲+人工智慧綜合應用於衛星鏈路技術的參與單位,是中國Ka高通量衛星第一家應用案例的創建者,中國民營企業中實現衛星回收的嘗鮮者,中國首家沿「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的民營衛星通信運營商……
衛星通信以其傳輸距離遠、覆蓋範圍廣等特點,可有效彌補地基網絡的局限,為島嶼、山區、船舶、海上作業平臺、民航飛機提供連續的通信覆蓋。在海上,衛星通信更是海洋信息化不可替代的基礎傳輸設施。憑藉在Ku、Ka及Q頻段衛星通訊地面網絡和兼容系統產品世界量產第一的成績,華訊方舟在衛星通訊領域迅速崛起。除了在國內市場上佔據重要位置,華訊方舟的衛星產品還漂洋過海,在印尼、巴基斯坦、馬來西亞、阿根廷、奈及利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陸續得到測試和商用機會。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科技企業,華訊方舟已與多間院校的研發團隊開展星載、星地智能化的產學研用合作,與啟迪研究院旗下的如般量子合作量子加密應用於衛星通信,華訊方舟集團旗下的深圳市太赫茲研究院也積極挖掘太赫茲高頻譜資源在衛星星際、星地、應急、海洋等通信領域的應用。
「衛星通信+北鬥」拓展新天地
今年6月,北鬥組網成功,為衛星通信應用打開了新天地。華訊方舟迅速將北鬥衛星定位功能集成到自研的全自動便攜站、智能便攜站、船載高通量通信系統、車載動中通系統中,加速推進北鬥定位在衛星通信、智慧城市、地災監測、太赫茲技術、軍事通信等領域的應用步伐。
以智慧城市為例,華訊方舟把北鬥高精度定位和衛星通信產品結合,推出「衛星通信+北鬥」在交通、醫療、公安應急、海洋船運、海油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在陸地和海洋任何地點高質量通信以及高精度定位導航。
在低軌遙感領域,華訊方舟集團發起了「靈鵲星座」高頻遙感星座項目,同時積極參與國家低軌移動網際網路項目,打造「衛星遙感星座+北鬥」應用,提供全國產化的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服務,全面保障國家衛星網絡安全。
去年1月,「靈鵲星座」的首顆技術試驗星(靈鵲一號A星)搭載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2021年計劃完成10顆任務星發射,2022年計劃完成25顆任務星發射,2025年前完成星座一期組網。屆時,「靈鵲星座」獲取的數據產品經過分析處理後,可用於城市大腦、農業監測、防災減災、城市綜合治理、流域管控等民用領域。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