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別人問我幾歲,我都要算一下才知道自己幾歲。
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認真過,努力過,對得起。
早上洗漱時聽劉若英唱《十年》,她在演唱會說:「十年之後,你們還會記得我嗎?十年之後,我們還會是朋友嗎?」
在刷牙的我問自己,十年之後我會是什麼樣子?
誰知道呢?也許很好,也許沒那麼好。
生命會讓人受寵若驚,也會驚慌失措。
1.
就像十年之前,我不會想到2018年的上半年我會在臺灣度過。
前幾天花蓮地震了,這個我在臺灣的家,被很多很多人提到。
希望花蓮安好,因為花蓮很美,很平和。
剛到臺灣,一出捷運站就看到曾是我電腦桌面的101,有種做夢般的不真實感。
小學,電視上的旅行節目在介紹逢甲夜市的雞排,今年終於去臺中逛了三晚逢甲夜市吃了爆漿雞排。
抵臺第一天就去了中天電視臺,在曾經《康熙來了》的攝影棚看臺灣名主持人利菁錄製《麻辣天后傳》。
以前在甜品店點了九份芋圓,以為會給我九份芋圓,到後來才知道九份是臺灣的一個地方,終於去了兩次九份吃了兩次芋圓,看了《千與千尋》的紅燈籠。
在夏天去了有海角七號的墾丁,在環海公路狂飆幾十公裡曬到手臂脫皮,在傍晚的海灘讓清澈的海水浸透我的軍綠色褲子,看著僅剩幾秒的落日從《少年派》的白沙灘落下。
我也終於逛了臺南花園夜市、花蓮東大門夜市、墾丁大街、臺中逢甲夜市、一中商圈、宜蘭羅東夜市、高雄瑞豐夜市、六合夜市,臺北饒河夜市、師大夜市、士林夜市、寧夏夜市、公館夜市、華西街夜市、艋舺夜市、臨江夜市、臺北橋夜市;我終於吃了很多珍珠,喝了很多奶茶,從南喝到北,甜到我做夢都會笑。
離開臺灣前,我把七星潭的石頭還給它,在鵝卵石的沙灘上,聽海浪捲起石子又落下的清脆響聲,再看看難得的翠綠色的浪花。
我知道,我帶不走這一片海。
最後一次逛花蓮的夜市,把沒吃的都吃了,免得有什麼遺憾,坐在夜市的椅子上聽原住民唱《再見》:
「明天我要離開,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離我眼淚就掉下去,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遠都不會抹去,我不能答應你,我是否會再回來,不回頭不回頭地走下去。」
其實,告別再怎麼用力都不夠。
再怎麼用力抓住,終究還是會失去。
2.
很多年,我的新年願望除了成績好一點,就是瘦一點,但是這一點也不簡單。
今年,終於實現了。
在臺灣一周只有三節專業課和一節體育課,每周休息是正業,上課的是副業。有一大把空閒的時間要怎麼過呢?看Youtube、看SHE、看演唱會、看書、去旅行、去吃東西去喝奶茶。原本沒有打算運動,結果看到舍友,一個身材很標準的人,幾乎每天都去健身房練肌肉,讓我情何以堪。
後來的我也變成一周去五天健身房的人。
我開始在Youtube上看無數健身博主的視頻,諸如無糖飲料、水煮雞蛋、雞胸肉、拒絕油炸食品和奶茶、洋蔥、青椒、海帶這些詞彙開始成為我每天最常聽到的詞彙。還有關於健身的綜藝,聽那些專業醫師說每天要喝多少水、什麼時候人體開始消耗脂肪。
不止這樣,連體育課都是肌力有氧課,就是那種跟著音樂跳一跳就會全身流汗的運動。
看到雞排、漢堡我也會想要吃,看到奶茶我也會想喝,但我還是選擇是鯛魚、牛肉、和無糖豆漿。
有個博主說:
「有人問我你這樣克制自己不會不快樂嗎?不能想吃就吃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我覺得,瘦下來之後,全世界覺得你變好看,那才更爽啊!」
終於,體重從剛到臺灣的78降到66.5。
感謝,那個就算是下大雨也會撐著傘、騎著腳踏車去健身房的自己。
3.
到了下半年,原本我的人生都在隨遇而安,我相信命運會眷顧我,我相信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然而不是的,人生要自己去選擇。
大三了,要選擇讀研還是工作,讀研要本校還是其他學校,要本專業還是跨專業,工作要選擇公司或者事務所。
原以為大三暑假實習就行,但是朋友說寒假實習比較好找。
恍然小悟的我開始寫簡歷,改簡歷,投簡歷。改了數十次,投了數十家公司。才發現找實習像談戀愛:
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我喜歡的卻總在彼岸。也會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公司。
原本已經打算回家好好過個冬,卻在回家的那一天早上找到了實習。南京大雪,航班取消,我延後了一天回家。那天難得睡到十點,準備下午收拾行裝,晚上回家。睡醒打開手機,鬼使神差地給HR發了訊息。不久接到了蘇州項目的電話,沒想到人生第一次去蘇州是因為出差。
帶我的前輩們人都很好,很耐心的教我,什麼東西都可以問,就連Excel的快捷鍵都可以問。現在終於可以說自己熟練使用Excel了。現在我已經可以做一些比較簡單科目的審計底稿了,譬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應收、其他應付、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貨幣資金……
實習的感覺蠻奇妙的。突然從學生的身份轉換成工作者,每天早上吃完肯德基早餐提著電腦8:40左右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好像瞬間變成了大人。
第一次感到有公司報銷的樂趣。
第一天到時已是下午,FT姐問我午飯有沒有開發票,動車票有沒有留著。初出茅廬的我根本不知道在外面吃飯、車費都可以報銷,後來才知道下午茶、外賣、回家的機票也可以報銷,這種感覺還蠻爽的。
4.
但是,誰知道,這些經過了我多少的努力?
為了去臺灣,我那個星期跑了無數次的院辦,找主任籤名和問專業指導老師的電話。
還有臺灣課程學分衝抵的問題。奈何我們專業的老師擅長推卸責任,A老師讓我們去問B老師,B老師讓我們去問C老師,C老師說不知道,讓我們去問A老師。最後在副院長那裡才塵埃落定。
在臺灣的課程雖然只有三門課,但是臺灣幾乎是上兩個星期的課,第三星期就單元考,而且他們的課本是全英文的,對於在大陸只學中文的我們來說,還要重新記各種專業名詞,選擇題很常都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只能靠背題目和猜。
在臺灣去了很多地方,但我們也有半夜火車坐錯方向,在荒涼的車站下車,坐在月臺找旅館的無助;也有在熱帶墾丁太陽的暴曬下,等著永遠不可能來的公車的絕望,那時我的手臂和腳背已被曬得赤紅。
5.
為了實現多年來減重的願望。
早上我會買一杯無糖豆漿和一個三明治,雖然無糖豆漿淡得像水,旁邊的熱狗麵包也很誘人。我會去超市買一桶光泉的無糖豆漿、一盒土雞蛋、一罐玉米鮪魚、一袋45元臺幣的全麥吐司,回宿舍自己做三明治。這樣解決我的早餐和晚餐。喝牛奶都覺得會變胖,吃白土司只吃兩片。即使是午飯,我也會特地去那家有糙米飯的餐廳。用APP計算每天攝入的熱量,餓了就去廚房蒸兩個雞蛋吃。
每天晚上八點在看YouTube的我就要開始換衣服,在宿舍做作熱身,帶上鑰匙、水杯、毛巾去健身房。雖然腹部的肌肉和肱二頭肌會酸痛,雖然有時候很想就在宿舍度過一個安靜的晚上,但是既然開始了這件事情就努力把它做好。健身房裡那些滿身肌肉的人,每天都去報導,我還有什麼理由在這裡坐著。
每次踩橢圓機都會看著機器上的儀表,感慨時間怎麼突然變得好慢,抬頭看看電視,試圖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忘記身體的疲憊。也會戴著耳機播S.H.E的《美麗新世界》、《SHERO》,蕭亞軒的《愛的主打歌》、《我愛我》、《瀟灑小姐》這些節奏感很強的歌,來給自己更多力量。
累嗎?累。
值得嗎?值得。
6.
那天我要去蘇州實習,發微信給韻子:「兜兜轉轉一大圈。」
韻子回:「得來全不費功夫。」
從十月份開始,我倆像發瘋了一樣,瘋狂投簡歷。接著就是,不停地失望又不停地找尋希望。
有的公司的網申,不只要簡歷,還有一些OQ,之後還有筆試。有兩次我為了筆試去通宵自習室幹到凌晨,期末考都沒這麼拼。在去通宵自習室之前我已經刷了兩天筆試的題,在截止日的那一天晚上才刷到原題。
投了好幾家公司才發現,自己簡歷上沒有加照片。為了看起來豐富一點,把大學來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寫上去。措辭,語序改了又改,生怕HR沒有耐心看完簡歷。
把國內前30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官網都翻了一遍,點擊「人才招聘—校園招聘—實習生」,把投遞方式截圖,等中午或者晚上再一起來投遞。
下載了四五個招聘APP,加了兩三個微信群。沒事的時候就刷一刷,捕捉一些招聘實習生的訊息。
也許是因為知道找實習的不易,才更珍惜這次去機會。我取消了那晚的回家航班,訂了去蘇州動車票,晚上11點多卻收到動車停運的,只好再訂高鐵,但是已過11點,只能等隔天早上6點才出票。
去蘇州那天,雪很大,門口的計程車司機坐地起價去動車站要我100塊錢,平常只要40。結果雪大到車輪打滑,還未到地鐵站,他就向大雪認慫了,只好讓我在地鐵站下車。
終於到了候車廳,廣播卻通知列車晚點未定。人生總是如此地艱難。
實習看似每天坐在辦公室,有零食有酸奶有麵包,吃飯和領導一起,吃羊肉吃到膩。但是誰知道,一開始接觸到那麼長的工作時間,到了傍晚就感覺腦袋轉不動了。後來加班到晚上11點是常有的事,有次連續兩晚到零點四十幾才離開公司,隔天還是八點四十到辦公室。
我們呈現在別人面前的總是閃閃發光的狀態,其實背後都是自己一次又一次死磕。
未來的一年,我還是會不知疲倦地努力。希望明年的現在,依然可以在深夜安安穩穩地聽聽歌、寫寫字、想想未來。
摩西奶奶說:「我繪畫不是為了名聲,而是為了時光流逝使我心安。」
於我而言,努力不是為了功名,而是讓自己心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