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谷禪師
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臺(ID:RXYSGXPT)
片尾曲:心得大自在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這裡是日行一善共修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星雲大師曾說:「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斷得到,又不斷的失去。
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舍掉的越多,得到也越多。
舍與得,也是一種因果。
種下因,便有果;學會舍,便會得。
舍小財,得厚福
《了凡四訓》中說:「舍財作福」。
舍小財,得福報。有舍才有得,捨去什麼就得到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古語云: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
世上的利益賺不盡,不要只顧聚集財富,否則人心就會離散。
當你把願意把財富分享給別人,人心才會凝聚。
1854年,曾國藩打下武漢,凱旋後,他的很多部下去另投他人。後來,他才知道很多人都投在了他的朋友胡林翼那裡。
曾國藩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的幕僚便給曾國藩解了惑。
原來,大勝仗後,曾國藩為部下請功受獎人數不過百分之三。而胡林翼的請功受獎人數卻達百分之二十,遠遠超過他。
曾國藩此時才明白,想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全力支持,就必須會學會「舍」。
之後,他改弦更張,部下想求富貴,他就給財;部下求前程,他便舉薦。最後,終成大事。
要知道,凡事只有舍才會得,不舍,便不得。若曾國藩依然不能舍,也就不會成就大事了。
《地藏經》裡說:「舍一得萬報。」
「舍」,在佛家來講就是布施。樂於布施是發財的因,人越是布施,就越富有。
當你用真心真意幫助別人,不論是財,還是名,都會化為恩德存在接受布施人的心裡,終有一日,這些人會回報與你。
大舍,才有大得,捨得付出人必然不會受到老天的虧待。
捨得失去,方得自在
佛經有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世間萬事萬物都由因緣機巧而生。
該來的一定會如期而來,該走的即使再不願終究都會離開,無法阻擋,不如自在隨緣。
有個老人,每日都會挑著扁擔到城裡賣雞蛋。
有一天,老人挑著扁擔和鄰居一起往城裡走。
但剛下過雨的路,滿是泥濘,老人腳下一滑差點摔倒,所幸只是摔了兩個個雞蛋。而鄰居卻摔了一跤,然後罵罵咧咧的站了起來。
老人緩了緩神,看了看籃子裡的其它蛋,抬好扁擔就準備走。
一旁的鄰居不解的問:「你怎麼也不看眼摔碎的蛋就走啊?」
老人對鄰居笑了笑,說:「雞蛋已經碎了,我就算多看幾眼,又能怎樣呢?還會影響了今天的心情,所以看好籃子裡完好的雞蛋就夠了。」
作家亦舒曾說:「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一件東西,就算再不舍,如果留不住,就要適時放手;一件事情,明知沒有結果,就不要再去糾纏。
很多人,總是放不下過去,終日活在痛苦之中。
其實,失去的,已經失去了,繼續執著、計較也只是徒勞,只會徒增煩惱。
因為捨不得,所以放不下。
與其沉浸在過去的人和事,不如學會捨得失去,才能輕鬆自在。
捨得失去,是一種本事,也是一種智慧。
什麼是舍?什麼又是得?
舍,就是失去;得,就是獲得。舍,還是得,都有因果。
捨得善意,才會得到善果;捨得寬容,才會得到幸福;
捨得酒肉,才會得到健康;捨得施與,才會得到;
捨得失去,才會得到自在;捨得放下,才會得到灑脫;
.
很多時候,我們看似是失去了眼前的利益,卻是從另一個地方得到了饋贈。
人這一生都是在捨得之間徘徊,其實,人生之道,就是捨得之道。
舍即是得,得即是舍,無舍即無得。
舍與得,藏著一生的修行。
懂得捨得,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看過這樣一句話: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皆敢舍;大善之人,皆能舍。
有所舍,才有所得。有所放棄,才會有所追求。
餘生,願你該舍時,舍;該放時,放。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幸福和快樂。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