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一群可笑的堂吉訶德們

2020-10-12 九花醬

有劇透!

追了兩個周,追完了三季《新聞編輯室》,而且就剪輯來看,應該不會有第四季了。鮮少看美劇的我,很難想像自己居然這麼忠誠的看完了一部劇。其實個人認為第一部是三部裡面最好的一部,事件環環相扣,一直勾著人往下看。第二部和第三部主要圍繞一個事件展開,劇情進展有些拖沓,而且很多時候有些難以理解編劇的邏輯,總是帶著一種任務的心態在看。

查理死了

這麼說有劇透的嫌疑。最後一集在查理的葬禮上,威爾講「查理·斯金納是一個瘋子,他自比堂吉訶德,一個患痴呆症的老人,自以為表現得像個騎士,就能將世界從未開化這種疾病中拯救出來,他的宗教信仰是正直,他的一生都在和敵人作鬥爭。」不得不說這幾句話很簡要的概括了查理的一生。一開始總以為他死的諷刺,只有他一個選擇順從新東家的意志,播一些賺眼球的新聞。直到查理的妻子說出,自從新東家來了以後,查理每天都活得很痛苦,很希望屬下能違背他的命令,才對這個人又重新肅然起敬。查理雖然不是執行不是主播,但是他是資本和新聞之間的過渡,是一個緩衝器,為新聞理想爭取更多的空間。

理想主義的改變

初看第一集的時候,確實會被剪輯搞得摸不著頭腦,陌生的人物突兀的出現,還有一些激烈的衝突也是看得人云裡霧裡。其實這是編劇的心機,在最後一集回顧了大家初識時的情境,才知道查理才是最後的主謀(之前一直以為是麥肯)。一開始的威爾、麥肯和吉姆都很落寞,一副被現實折磨的體無完膚的樣子,只能靠酒精來麻痺自己。查理找到麥肯,點燃她心中理想主義的火苗,也藉助她的感染力帶動更多人加入這件瘋狂的變革中。「做好的新聞」是他們唯一的信條,不管有多少困難在等著他們,他們只求不愧對自己對真相的執著。他們都很倔強,但是在好的新聞這一點上卻總能奇妙的達成共識。

新聞和商業

學新聞的時候總說西方也沒有真正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總是受到大資本家、大財閥的控制,這一點在這部劇中有非常直白的體現。兩方都不得罪的新聞是能吸引兩方的受眾,從而獲得一個穩定的比較高的收視率。但是呈現真相的新聞難免會對一方造成不利局面,從而損失一方受眾,當然有時也會傷害到另一方,這樣損失了兩方受眾。沒有收視率的不賺錢還得罪人的新聞媒體誰想要呢,資本家不是慈善家,所以新聞自由常常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說不說、說什麼成為慎之又慎的議題。在查理的堅持下,他們做了兩年危機重重但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新聞,這是他們的黃金時代。

真相和核查

第一部某一集中,某州發生槍擊事件,一官員中彈送往醫院搶救,很多主流新聞媒體都報該官員已死。要知道新聞是講求時效性的,晚一分鐘播報觀眾就會換臺,收視率下跌。在各方壓力下,威爾他們還是選擇等待,唐說:「她是人,決定她生死的是醫生,不是新聞。」這是真正的新聞人的堅守,不是為了追熱點,而是為了真相。

第二部圍繞著熱那亞事件展開,雖然最後的真相成了羅生門,但是卻依然為他們開了無數次紅方會,一次次按壓住報導的衝動,在經歷11個月,擁有8個信源的情況下才播報出去而肅然起敬。事實不是某個人的說辭,不是某個片段的呈現,而是通過無數個碎片拼接成的邏輯清晰的事件。探尋真相的路很漫長,他們還在路上。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

吉姆和他的新女友代表了兩種不同媒體的衝突,這正因此,他們的戀情也沒有走的太長久。新媒體注重速度,轉發和發推只是動動手指的事,發個標題轟動的新聞提高點擊量是他們追求的目標。與傳統媒體人相比,他們缺少了一些等待的耐心、一些核實的嚴謹。發表和刪除都很容易,但即使是在午夜少有人在的時刻,一條迅速刪除的推文也難免會被人看見。所以,別急,等等真相。

性侵事件

第三季中有一個普林斯頓大學的女學生被性侵,建立了一個網站幫助那些被性侵而無援的女性揭發傷害他們的人。查理在新東家的壓迫下迫使唐去找到這個女生,做一期訪談。當然,高學歷女性被性侵然後做網站這件事情本身就極具話題性,用腳指頭想都能引發熱烈的討論,獲得更高的收視率。但是唐找到這個女生之後卻勸她不要上節目,聽起來很匪夷所思:本來就孤立無援的姑娘,被傷害以後在媒體面前討回公道很正常啊。唐繼續解釋道:上節目以後會引發對無辜者(或許並不無辜)的輿論暴力,甚至姑娘也會背上「蕩婦」的罵名,而且媒體沒有法庭的程序和原則,很難保證現場不會失控。

想到近期很多的校園性侵事件,大家都是選擇在自媒體或者主流媒體上曝光個人,讓其飽受輿論的譴責。本來會覺得這是弱者維權的正常途徑,但是現在確實沒有考慮到後續的暴力問題。以惡制惡並不是良好的途徑,但是怎樣才能讓弱者討回公道呢,劇裡並沒有給出答案。

愛情

吉姆和麥姬在經歷彆扭纏繞和傷害後終於走在了一起。我其實很喜歡吉姆,也理解他在愛情裡的猶豫是出於道義,為了不讓其他人受到傷害而選擇隱藏自己的感情。但是這樣做的結果確是讓更多人因此痛苦。

就我的愛情觀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能大方表達出自己的愛的人。小夥伴跟前女友複合之後,每天三句話不離女友,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且所有空餘實踐的安排裡都有她。這樣渾身散發的戀愛的酸臭味確實很煩,他大方的表達所瀰漫的少年感卻十分迷人。喜歡就去喜歡,不喜歡就拒絕,糾結只會惹更多的麻煩,這是我在這部劇裡學到的信條。

相關焦點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All for nothing
    第一次看完新聞編輯室,是2015年。已經記不得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看完的,有什麼樣的心情。5年後,可能反反覆覆又重看了兩三遍,有時候隨便點開一兩集看,有時候會把整一季或者整三季從頭到尾看一遍。重看的場景和心情倒是很明確的,無非是遇到了困境,尋找一個情緒出口。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影評
    新聞編輯室並不是一部流行劇,或者說一部可以流行的劇集,如果哪位觀眾曾認為TNR會像《老友記》一樣連播10季,那麼這個人一定沒有理解這部劇,也沒有理解索金。而第二季討論的卻類似於一個「娜拉走後怎麼辦」的問題,新聞理想並不是一切,當ACN暫時擺脫收視率壓榨的時候,問題卻出在了他們自己身上。 平心而論,第二季大反派Jeff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如果說對於新聞理想和媒體監督社會的堅持,他比起ACN原班人馬有過之而無不及,私德有虧並不能掩蓋這一點。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這不僅升華了他的職業生涯,更拯救了他日常的生活:他從一個年薪百萬、只注重收視率的名人主播變回了一個鬥志昂揚、充滿魅力的新聞人。促成麥卡沃伊這一改變的兩個人物,查理·斯金納和麥肯錫·麥克黑爾,也是整部劇裡的兩個標杆。查理·斯金納是一個舵手式的人物:他引導威爾,挖來了麥肯錫,一手打造出了新聞編輯室這艘船的骨架。他自詡堂吉訶德:一個對現實世界抱有近乎幻覺的理想主義者。
  • 《新聞編輯室》——美劇中的《堂吉訶德》
    騎著驢子的堂吉訶德,把村姑當公主,以風車做敵人,等到病重才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的荒唐。直到最後,觀眾才看到了最重要的角色,查理。是這個愛笑,倔強的老頭子,抱著大無畏的堂吉訶德之心糾集一派兵馬,要做一些真正良心的報導。
  • 【資源推薦】HBO美劇《新聞編輯室》
    《新聞編輯室》由好萊塢金牌編劇索爾金打造,通過新聞間裡的緊張工作來反應整個美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犀利的觀點,對美國近年來的重大社會事件都有所涉及,也深層展現了媒體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當Maggie和Don繼續保持親密關係的時候,Jim決定離開新聞編輯室去做一名外勤記者。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極佳的一系列美劇
    幽默參雜著正經新聞行業,使得整個追劇過程輕鬆又有動力。看過一片國產法律劇的評論,美國的法律劇、律政劇,和國產的同題材劇不同的,就是美國的是含有愛情故事的法律劇,而國產的是有法律專有名詞的愛情劇。說實話,在騰訊視頻連續刷完三季,但其實很多時候看著字幕,第一遍都沒有看懂各個專有名詞連接在一起時候的意思。還要倒回去再看一遍才能略微看懂。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堂吉訶德?是追求真理還是固執
    時間坐標2020.1.26,兩例疑似新型肺炎入住不遠的醫院觀察,從盲目樂觀,到武漢封城的震驚,滿是屍體的謠言視頻瘋轉,全網應激性創傷的不敢快樂,好像這個時候把新聞編輯室看完是有意義的。堂吉訶德的受眾堅持著正規的審查路徑去報導新聞,他們有良知,有標準,有職業責任感,普魯特不想要真相,他想要噱頭,要收視率,URACN,公民記者,粗暴簡單,所以遭到了抵制,但這是2013年,新媒體對舊媒體的衝擊還較為溫和,所以Jim可以帶著優越感去抨擊肉食動物的無下限,可是我們身處2020,關於疫情我們的信息來源基本都源於網絡,我們是公民記者也是公民造謠者,網友通過對單一官方話語權的追求將一切非官方的信息打為謠言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二刷
    只因一個月前看了那部還原波士頓馬拉松案的電影,很想回顧一下新聞編輯室裡的報導方式就來看了。誰知看了一個開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地看完了一二季,第三季遲遲不肯重啟,對一部劇的感情有多深大概就體現在這種時候了。劇裡的每個人物Charlie Leona Reese Will Mackenzie Jim Don Sloan Maggie Neil的內在都有趣且豐富。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舀水行舟
    《新聞編輯室》的故事圍繞著一群新聞工作者中的理想主義者展開,Aaron Sorkin的本子固然劇情精彩、敘事聰明,本質上卻還是對Greater Fool的頌揚和同情的交織,其混合比例隨著劇情走向而不斷變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 拋開那些排列組合交錯縱橫無比複雜、但刪了過後可以讓整部劇再上一個臺階的二不掛五的辦公室戀情,《新聞編輯室》的核心其實相當簡單。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一群謊言製造者的意淫。
    一群謊言製造者的意淫,很明顯是收了歐巴馬的黑錢。所有的新聞都是從編輯室裡編輯出來的,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客觀公正,沒有包裝和加工的展現事實?在此下,無論是漸淘的道貌岸然主持人模式還是SNS下碎片化傳播,除了型態不同,本質上有區別嗎?沒有的。所有新聞都和神聖羅馬帝國一樣,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
  • 耶魯公開課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在理想主義豐滿的美劇《新聞編輯室》(Newsroom)中,堂吉訶德就像「骨感現實」中的一面旗幟,被一群面對著快餐文化瀰漫、事實與謊言混淆、靠討好贏得點擊量等輿論氛圍的新聞人信奉和追隨。他們執意堅守底線,孤獨卻又一往無前。
  • 新聞編輯室 第一季至第三季 完結豆瓣評分9.0+
    這一次,Will不得不帶領一批全新的團隊成員,重振《晚間新聞》的旗鼓新聞編輯室 第二季 The Newsroom Season 2 (2013)導演: 艾倫·保爾 / 安東尼·海明威 / 萊斯利·林卡·格拉特 / 卡爾·弗蘭克林 / 傑雷米·波德斯瓦 / 朱利安·法裡諾 / Jason Ensler編劇: 艾倫·索金主演: 傑夫·丹尼爾斯 / 艾米莉·莫迪默 / 艾麗森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堂吉訶德
    我始終覺得新聞和法律是兩個最需要理想主義,偏執狂,精神潔癖甚至精英主義的行業——因為他們需要絕對潔淨的品質來維持健康,而他們的健康是整個社會機理的。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堂吉訶德們,今天,索金沒有把理想主義關在象牙塔裡,他給the real journalism在與商業社會激烈對峙中的陣痛開了一劑緩釋的藥方:「There is a hole in the side of the boat.
  • HBO美劇《新聞編輯室》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
    《新聞編輯室》由好萊塢金牌編劇索爾金打造,通過新聞間裡的緊張工作來反應整個美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犀利的觀點,對美國近年來的重大社會事件都有所涉及,也深層展現了媒體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兩個人感情舊帳一大堆,可是對新聞的追求卻始終一致。在他們的合作下,晚間新聞欄目有了更高的追求,力求為觀眾提供真相而不關注收視率。但是事情發展卻沒有想像中順利,McAvoy團隊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阻力甚至威脅。第二季第二季故事起始於2011年9月,正值9-11事件發生10周年之際。
  • 關於我跟三季《新聞編輯室》的分手
    我剛剛看完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的最後一集。我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自我的感受,以致敬這位偉大的作品。以下的感受基於看過的各位。就不在此敘述劇情了。感情部分我基本上忘掉了季與季之間的部分。本以為世界所有故事都應該有著完美的結局。可是有的時候就是看見大片的灰暗。大家的神之信仰Charlie面對了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人Pruit,他只能選擇保全大家。不再堅持什麼真正的新聞。他是與全世界對抗吧。在一個商業化的世界裡,為了公正,捨棄金錢。好像一個道德標杆一樣,與整個世界背道而馳。最後,死掉了。這個讓所有人尊敬的老人結束了他的生命。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堅守和終結
    美劇Newsroom被翻譯成《新聞編輯室》,乍看像是一個情景喜劇的名字。事實上它確實是一部帶有黑色喜劇風格的系列劇集。從「唐吉訶德」這個名字在劇中出現的次數,就可見端倪。《新聞編輯室》的主角是一個晚間新聞節目,隸屬於一個叫做ACN的電視臺。他們所做的事情說出來有點像廣告語:作為一個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他們只做有含金量的新聞。不在乎收視率,不在乎投資方,誓死也要保衛自己的新聞純潔。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坷德,理想不死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新聞編輯室》,始終都貫穿著新聞行業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鬥爭。第一季,是理想主義從現實中甦醒,崛起拯救整個瀕臨道德危機的新聞行業,將ACN晚間新聞打造成整個新聞行業節目中的聖潔存在。第一季對於還未從事新聞行業的新聞學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關於理想、道德與正義的教材。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堂吉訶德三部曲
    這部劇很容易讓人熱血上湧,尤其是第一季和第三季。亞倫·索金有能調動觀眾情緒的能力但同時他又是一個異常理性的編劇。回過頭來看這三季二十五集,它的結構很複雜,每集、每季之間的關聯很強,三季二十五集是一個完全的整體。我也想不通我為什麼要拿《新聞編輯室》和《黑暗騎士》三部曲做比較但是我覺得它們的結構的確很相似,也可能是因為堂吉訶德使我在「騎士」的層面上對二者感到相似?
  • 馬林斯基芭蕾《堂·吉訶德》,僅三天可見!
    今年馬林斯基劇院藝術節南京站,有交響音樂會、歌劇和芭蕾三個門類,壓軸的是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兩場芭蕾:俄羅斯古典芭蕾瑰寶《堂·吉訶德》新芭蕾的代表之作福金三部曲:《仙女們》、《火鳥與此同時呢,《堂·吉訶德》又有足夠的空間讓舞蹈演員炫技。沒看夠《天鵝湖》揮鞭轉的盆友,你們可以繼續在《堂·吉訶德》中過癮。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遠去的密蘇裡河
    那種暴怒不可自持,像是對於自己所秉持的無力對抗現實而必然要退下舞臺,就像他們多次引用的堂吉訶德那樣,作為不合時宜的末代騎士,而感到憤怒悲傷和沮喪。但是,他任然追尋。 最愛最後兩集,查理的去世、威爾麥肯的重逢,前情的閃回、堂吉訶德的書,葬禮車庫的演奏、威爾的講話,唐的態度,斯隆的可愛,尼爾的堅持,查理的領結。每個人都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