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影評

2021-01-09 拉斐爾

新聞編輯室並不是一部流行劇,或者說一部可以流行的劇集,如果哪位觀眾曾認為TNR會像《老友記》一樣連播10季,那麼這個人一定沒有理解這部劇,也沒有理解索金。正如Will在第一季對Charlie說的,自己在西北大學的發言是a rousing call(起床號),起床號如果吹個不停,那麼就成了嘮叨。 但是如同Will在激憤之下的發言,the worst generation period ever period, 如果不是最糟的時代,就無需守夜人吹響號角,但既然是最糟的時代,這聲號角本就是多餘,哪怕是兩季半,對於這個時代也太長了,太麻煩了,太刺耳了。 第一季的第一集,Mac激昂地喊著,it's time for Don Quixote!能夠將堂吉訶德當做目標的人,不會不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但在當時他們都不自覺地忽略了這一點。堂吉訶德與風車作戰,他的愚蠢在於他不能分辨眼前的事物。ACN上下熱血沸騰之時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下的是同樣的錯誤,他們的風車是面前的世界,眼下的生活和身邊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切觸手可及,卻與他們不在同一個時代。至於索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試圖以一部劇集去行教化使命同樣如此呢,我相信他沒有如此幼稚,但他恐怕並沒有想到,TNR裡的價值觀不僅沒有得到弘揚,反而被嘲笑,這大概是為什麼第二三季的故事變得如此壓抑。 第一季的爭論無非是新聞理想與商業社會的掙扎,這並不新奇,好萊塢作為美國左派大本營拿商業社會的弊端開片已是慣犯。而第二季討論的卻類似於一個「娜拉走後怎麼辦」的問題,新聞理想並不是一切,當ACN暫時擺脫收視率壓榨的時候,問題卻出在了他們自己身上。 平心而論,第二季大反派Jeff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如果說對於新聞理想和媒體監督社會的堅持,他比起ACN原班人馬有過之而無不及,私德有虧並不能掩蓋這一點。Geneva事件有點類似於巴頓將軍年輕時在紐約街頭看到兩個男子拽著一個年輕女人上車,於是掏出手槍逼他們滾開,最後才發現那女子其實是其中一人的未婚妻一樣的烏龍事件。 在第一季的高開低走到第二季的整體壓抑之後,第三季作為最後一季幾乎充滿了索金的憤怒、無奈和自嘲,而整個ACN也遇到滅頂之災。時代徹底變了,精英主義在這個時代被當成可笑的自作多情。 在第二季中被嘲諷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不過是第三季公民記者和URACN的前奏,只不過比起第三季的沐猴而冠,OWS顯得如此可愛,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手段,但是他們畢竟在乎一些東西,畢竟試圖完成一些東西。而Pruit根本不在乎,庸眾狂歡也根本不試圖完成任何東西。 在之前兩季,Charlie,Will和Mac所面對的「敵人」不過是Lansing母子,即便觀點不同,但是Charlie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是同樣的人,這些人受到的是類似的精英教育,他們相信知識、遠見和理性,而不是庸眾的狂歡,可是Pruit完全是另一種人,他精明狠辣,卻毫無底線;他受到同樣的精英教育,卻全無敬畏,他用精英教育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卻利用庸眾在摧毀整個精英主義的存在基礎和意義。所以Charlie害怕他,Charlie清楚這個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和怎麼做,並且不會在乎任何手段,所以他知道他可以說服Lansing母子,卻根本無法對抗Pruit。 ACN被賣掉,Charlie失去了自己的同盟,Will入獄,他失去了最親密的戰友。Mac和Don並不知道編輯室外面的世界變成了什麼樣子。他們被Will保護,Will被Charlie保護,Charlie被Leona保護,但當只剩下Charlie時,他們依舊如往日般堅持。他們並沒有錯,Charlie也絕不會認為他們錯,但他苦心維持的平衡終於被狠狠地撕裂,他心力交瘁地倒下,直到最後都沒有獲得勝利。 而Will卻在牢房中經歷了一場內心的洗禮,幻想的獄友的確是神來之筆,索金仿佛是把這一集按在所有美劇製作團隊的臉上怒吼:我的收視率就算是0,也比你們所有人都厲害。當然諷刺的是,這一點並不重要,也沒人在乎。 獄中的對話實際上是Will思考自己半生的路究竟是從何而起,一個粗鄙而狂妄的家暴醉漢,讓他比其他人更嚮往文明和教化,他並不是想要做「東海岸的精英」,他只是不想像他的父親一樣。從任何角度來說,他都比他父親強得多,他文明、有知識、有教養、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則犧牲甚多,可是比起一個在內布拉斯加農場心臟病發作死掉的醉漢,他的人生反而更坎坷、更多掙扎、更多痛苦,而理想也絕得不到實現。 Will 最後關於mission to civilize的對話,談的是堂吉訶德,說的是自己,是Charlie,是Mac,是ACN的所有人,他們「不是真正的騎士,是精神錯亂的老頭子,自以為是騎士,與一個無可救藥且道德敗壞的世界較量」 「他(們)怎麼樣了?」

「他(們)被人整慘了。「 Will 此刻清楚看到自己的可笑,不惜一切地去救一個不可救藥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裡沒有其他任何人認為自己需要被救。此刻的Will也是索金的投影,他清楚地看到整個TNR劇集的不合時宜,任何不合時宜的事情,即便是最高貴的英勇,也依然是可笑。 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阿特拉斯是神話中背負地球的神,小說裡描述了這樣一個時代,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阿特拉斯們被侮辱和傷害,於是他們聳聳肩,放下這個世界。雖然安蘭德屬於極右,與索金這種liberal在觀念上相去甚遠,但在精英主義的觀念上卻殊途同歸,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為了這樣的原則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在安蘭德的故事裡,阿特拉斯們放下世界,世界陷入混亂;而在索金的故事裡,阿特拉斯們卻被斬盡殺絕,因為人們相信自己不再需要他們的支撐。索金沒有也不會去描繪一個沒有ACN而走向失敗的社會,但是他卻用第三季為堂吉訶德寫下了悼詞。 也許索金並沒有心灰意冷如堂吉訶德般在臨終痛悔自己之前的一切都是發瘋都是誤人誤己,但他讓每個人看到一個光榮時代的落幕,看到一群英雄的死去,他並不想詛咒沒有英雄的時代會如何墮落,但他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你們到底在失去什麼。

」 The mission of each true knight is duty... nay, is privilege.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 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This is my quest To follow that star No matter how hopeless No matter how far To fight for the right 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 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 For a heavenly cause 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 To this glorious quest 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 When I'm laid to my rest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 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 ——《man of la mancha》

相關焦點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All for nothing
    第一次看完新聞編輯室,是2015年。已經記不得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看完的,有什麼樣的心情。5年後,可能反反覆覆又重看了兩三遍,有時候隨便點開一兩集看,有時候會把整一季或者整三季從頭到尾看一遍。重看的場景和心情倒是很明確的,無非是遇到了困境,尋找一個情緒出口。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亞特蘭蒂斯從沒有消失
    我知道僅僅看完一遍寫不出讓自己滿意的影評,尤其是對於新聞編輯室這樣的劇。第三部結尾Charlie突發心梗去世,隨後不久MacKenzie懷孕,正是象徵著理想主義精神永存,新生命是希望,也是阿倫索金寄托在這部劇裡自己的美好願望。缺點就是所有人一直群情激昂隨時在吵架。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極佳的一系列美劇
    幽默參雜著正經新聞行業,使得整個追劇過程輕鬆又有動力。看過一片國產法律劇的評論,美國的法律劇、律政劇,和國產的同題材劇不同的,就是美國的是含有愛情故事的法律劇,而國產的是有法律專有名詞的愛情劇。說實話,在騰訊視頻連續刷完三季,但其實很多時候看著字幕,第一遍都沒有看懂各個專有名詞連接在一起時候的意思。還要倒回去再看一遍才能略微看懂。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在這個幾乎人人眼裡都進不得沙子的新聞編輯室,唐的這種靈活有時候甚至讓他看起來像個壞人。在查理去世之後,唐放棄了有收視保障的黃金檔,在更加冷清的十點檔堅定地扎了營。在新聞編輯室這樣的環境裡,他身上那些世俗、功利的部分最終被同化,他也站進了理想主義者的隊伍裡。瑪姬從第一集裡緊張侷促的新手長成為第三季結尾一名成熟的新聞人。她一路跌跌絆絆,卻把這條路走得比別的菜鳥都要更快更好。
  • 新聞編輯室 第一季至第三季 完結豆瓣評分9.0+
    新聞編輯室 第二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新聞編輯室 第一季北京時間7月3日,就在美劇《新聞編輯室》第一季第二集剛剛播出後不久,美國HBO電視臺宣布續訂《新聞編輯室》第二季。 但看起來觀眾對《新聞編輯室》仍然很喜愛,該劇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該劇在上周末即6月24日首播,獲得了約210萬觀眾。   每周日晚上10點檔在美國HBO電視臺播出的《新聞編輯室》,講述了一位電視臺新聞主播(傑夫·丹尼爾斯飾演),他的新製片人(艾米莉·莫迪默飾演),他的新聞編輯室裡的三位新同事(小約翰·加拉赫,艾莉森·皮爾,託馬斯·薩多斯基飾演)和他們的老闆(薩姆·沃特森飾演)之間的故事。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二刷
    只因一個月前看了那部還原波士頓馬拉松案的電影,很想回顧一下新聞編輯室裡的報導方式就來看了。誰知看了一個開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地看完了一二季,第三季遲遲不肯重啟,對一部劇的感情有多深大概就體現在這種時候了。劇裡的每個人物Charlie Leona Reese Will Mackenzie Jim Don Sloan Maggie Neil的內在都有趣且豐富。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堂吉訶德三部曲
    這部劇很容易讓人熱血上湧,尤其是第一季和第三季。亞倫·索金有能調動觀眾情緒的能力但同時他又是一個異常理性的編劇。回過頭來看這三季二十五集,它的結構很複雜,每集、每季之間的關聯很強,三季二十五集是一個完全的整體。我也想不通我為什麼要拿《新聞編輯室》和《黑暗騎士》三部曲做比較但是我覺得它們的結構的確很相似,也可能是因為堂吉訶德使我在「騎士」的層面上對二者感到相似?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堅守和終結
    美劇Newsroom被翻譯成《新聞編輯室》,乍看像是一個情景喜劇的名字。事實上它確實是一部帶有黑色喜劇風格的系列劇集。從「唐吉訶德」這個名字在劇中出現的次數,就可見端倪。《新聞編輯室》的主角是一個晚間新聞節目,隸屬於一個叫做ACN的電視臺。他們所做的事情說出來有點像廣告語:作為一個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他們只做有含金量的新聞。不在乎收視率,不在乎投資方,誓死也要保衛自己的新聞純潔。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他們的理想國
    #有劇透#實在是很喜歡這部劇,這幾天又把第二季第三季連著看了一遍。再聯繫上第一季的劇情,忍不住再度拍手稱讚。這群人太可愛了,倒不是長相的adorable,是面對新聞工作的執著和熱情令人著迷。他們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守住信息化時代的新聞底線,在故事線回顧第一季起初故事時,Jim甚至說他希望自己做的新聞」不以盈利「為目的。在這樣的境遇之下,如果你身邊還有人這樣談論TA為之奮鬥的事業,你肯定覺得TA在做夢,並且會以失敗草草告終。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坷德,理想不死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新聞編輯室》,始終都貫穿著新聞行業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鬥爭。第一季,是理想主義從現實中甦醒,崛起拯救整個瀕臨道德危機的新聞行業,將ACN晚間新聞打造成整個新聞行業節目中的聖潔存在。第一季對於還未從事新聞行業的新聞學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關於理想、道德與正義的教材。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可德與聊齋
    新聞編輯室裡,男主是皇帝,可你我也是。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每一個人是新聞,每個人都在製造新聞。第三季用高中時代語文最經典的中心思想法來分析,就是在討論「什麼是有價值的新聞」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新聞人『這兩個核心問題。最後一集查理死了,大家回憶過去,那本厚厚的《唐吉可德》是對於查理的蓋棺定論,一個勇士,一個唐吉可德。
  • 關於我跟三季《新聞編輯室》的分手
    我剛剛看完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的最後一集。我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自我的感受,以致敬這位偉大的作品。以下的感受基於看過的各位。就不在此敘述劇情了。感情部分我基本上忘掉了季與季之間的部分。本以為世界所有故事都應該有著完美的結局。可是有的時候就是看見大片的灰暗。大家的神之信仰Charlie面對了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人Pruit,他只能選擇保全大家。不再堅持什麼真正的新聞。他是與全世界對抗吧。在一個商業化的世界裡,為了公正,捨棄金錢。好像一個道德標杆一樣,與整個世界背道而馳。最後,死掉了。這個讓所有人尊敬的老人結束了他的生命。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舀水行舟
    生命有限,有那個時間動筆,與其記錄一些轉瞬即逝的新聞,還不如編故事或者寫詩。而且在有些政治體制之下,即使你對新聞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沒多少行動的空間。在這種環境之下,你即使「知道」,也無法「成為」,「暢談國事」實質上等於「空談國事」。繼而了解新聞也不再屬於人在生活中的遭遇,而直接上升成了哲學意義上的人在生存中的處境。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我想會重溫這部劇。
    沒想到我會如此喜歡新聞編輯室這部劇,畢竟和冰與火之歌,行屍走肉,末日孤艦這類心裡原本默認前三的劇風格完全不同。也許,是因為冰與火之歌這些能讓我能夠短暫的逃避現實,去體驗完全不一樣的冒險,但這部劇不一樣。看了不少關於這部劇的影評,很多人說到了堂吉訶德,說到了精英主義,說到了阿蘭·索金。我沒有那麼深的了解,但面上的劇情,已經足以打動我。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可德 Newsroom
    人生中的第一次影評,獻給The Newsroom我是一個很懶的人,看到了感人的電影,炫酷的特效,最多就是發個朋友圈。而這次,Newsroom三季的每一集,都震撼了我。第一季:寫的是整裝旗鼓,創造新的新聞,看的我熱血沸騰,連連叫好。最大的矛盾是Reese,一個執著於收視率有著自己的正確的高層領導。Will和Mac重新遇見,Jim和Maggie種下種子。把我的激情真正調動的時候是Jim受到石油洩漏的警告的時候,這樣一個集體第一次像一個家庭一般運作起來,我的內心只有正能量。 最喜歡的照片:I am in.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有一種劇,叫做必須吐血推薦的劇。
    就是這部HBO的新聞類大劇:新聞編輯室 The Newsroom《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是美國有線電視頻道HBO於2012年6月24日首播的電視連續劇2014年播出完畢,前兩季每季十集,第三季只有六集,也就是說一共只有二十六集,這和我們這裡動輒五六十集的「大劇」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啊,可是這二十六集劇集卻成為了佳作頻出的HBO自製劇史上的一朵奇葩,口碑居高不下,在很多網絡社群裡都被奉為神劇。
  • 【資源推薦】HBO美劇《新聞編輯室》
    《新聞編輯室》由好萊塢金牌編劇索爾金打造,通過新聞間裡的緊張工作來反應整個美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犀利的觀點,對美國近年來的重大社會事件都有所涉及,也深層展現了媒體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兩個人感情舊帳一大堆,可是對新聞的追求卻始終一致。在他們的合作下,晚間新聞欄目有了更高的追求,力求為觀眾提供真相而不關注收視率。但是事情發展卻沒有想像中順利,McAvoy團隊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阻力甚至威脅。第二季第二季故事起始於2011年9月,正值9-11事件發生10周年之際。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感覺編劇編著編著編跑偏了
    除了第一集講了一下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案之後,後面五集基本上就沒在講新聞,似乎變成了一部發生在新聞編輯室的肥皂劇。我理解編劇的意圖。他肯定想,我該想些什麼轍來表現這群新聞人為了新聞自由而能迸發出的大無畏精神呢?即便在XXX面前也堅守陣地呢?錢?不行,光Will就幾百萬年薪,這群人不差錢。美色?不行,太低級。職位?這個終究還是事關錢。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關於新聞的故事
    第二季討論了新聞道德,第三季討論了什麼是Journalism。主題都很大,討論都很嚴肅,於是中間穿了大量感情戲調節奏。第一季滿滿鋪人物關係譜,穿插實際發生過的新聞,顯得相當緊湊有趣。第二季拍到後來劇情崩壞,為了湊劇情人物動機變得沒有理性,嚴肅主題線和人物成長線也感覺有點脫節。第三季縮短了劇情,把故事張力找回來了不少。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一群可笑的堂吉訶德們
    追了兩個周,追完了三季《新聞編輯室》,而且就剪輯來看,應該不會有第四季了。鮮少看美劇的我,很難想像自己居然這麼忠誠的看完了一部劇。其實個人認為第一部是三部裡面最好的一部,事件環環相扣,一直勾著人往下看。第二部和第三部主要圍繞一個事件展開,劇情進展有些拖沓,而且很多時候有些難以理解編劇的邏輯,總是帶著一種任務的心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