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可德與聊齋

2020-10-12 卓藏鋒
   記得上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蒲松齡的聊齋的文章,要老百姓去捉蛐蛐進貢,有一句話影響我至今,「天子跬步,皆關乎民命」,我最開始的理解就是當皇帝的一定要深思熟慮,因為影響巨大。後來我對於皇帝的理解範圍開始擴大,一個中學的老師可以是一個皇帝,一個微博粉絲過千萬的大V也可以是一個皇帝,一個知名的學者更可以是一個皇帝。這裡對皇帝下一個定義就是「能夠在一定範圍內產生巨大影響的人」。新聞編輯室裡,男主是皇帝,可你我也是。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每一個人是新聞,每個人都在製造新聞。第三季用高中時代語文最經典的中心思想法來分析,就是在討論「什麼是有價值的新聞」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新聞人『這兩個核心問題。最後一集查理死了,大家回憶過去,那本厚厚的《唐吉可德》是對於查理的蓋棺定論,一個勇士,一個唐吉可德。ACN的新老闆明顯是一個資本家,旨在關注收視率,關注收益,不在乎什麼輿論價值導向,只要有話題,有關注度,有談資,就可以上黃金時段,而劇中的各位豬腳也在為此抗爭。劇中對於好新聞的定義是「與電視臺收入無關的新聞」。而至的關注的是,當FBI要搜查時,查理要求直播,導致FBI暫時和解,在這裡,新聞化作一種現實的力量來捍衛自己。可以很清楚的看見,劇中的各位豬腳都有一種很清晰的認識,自己能量很大,我們要為自己的能量負責。
   而似乎很不幸,我們生活在天朝,新聞管制很嚴格,不存在私營的電視臺,劇中的一切都太過遙遠,但是我想說不。目前在大家的生活中,QQ 微信 微博成了我們一天的重要環節,在不知不覺中評論點讚轉發無數。我們管不了電廣總局封殺電影,我們管不了網絡被屏蔽,我們管不了太多的敏感詞,似乎一切我們都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可以管住我們的手。在每次轉發 點讚 評論前,多了解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多搜集一點相關的信息,看文章能不能找到原文,看視頻能不能看完整版,不要隨便看見一個什麼東西,就胡亂評論點讚轉發,刷自己的存在感。言語可救人,可殺人。要確保我們的每一個點讚,評論,轉發都是經過我們大腦的審批的。這是我們能做的。做到這些,有人被救被幫,我們有資格去欣慰,我們產生 傳播了對於這個不太好的世界有用的信息。遇見不好的事情,漠視即鼓勵,鼓吹即幫兇。遇見好的事情,無視就是抵制,擴散是積德。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我們決定不了,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自己的皇帝,生產傳播正確積極的新聞。
   致敬唐吉可德。

相關焦點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他們的理想國
    #有劇透#實在是很喜歡這部劇,這幾天又把第二季第三季連著看了一遍。再聯繫上第一季的劇情,忍不住再度拍手稱讚。這群人太可愛了,倒不是長相的adorable,是面對新聞工作的執著和熱情令人著迷。當然,在阿倫索金的理想主義筆尖下,更顯得與世不合,最後甚至搬出了理想主義的「巔峰『——《唐吉可德》,仿佛在說,Will,Mac,CharlieDon,Sloan,Jim和Maggie都是不顧一切的瘋子。他們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守住信息化時代的新聞底線,在故事線回顧第一季起初故事時,Jim甚至說他希望自己做的新聞」不以盈利「為目的。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你們就是唐吉可德
    看完最後一季的最後一集 當威爾說出那句 Good evering 的時候 我明白這不是一種結束 而是在大家歷經萬苦千辛走到一起之後的一種延續 帶著愛 溫情 懷念 珍惜 和對新聞最初的熱忱 滿懷希望的鼓起勇氣的走下去我想這是查理願意看到的 其實從第一部劇的時候我就留意到 查理從清晨到深夜一直在辦公室 就像麥克說的 新聞人不需要睡覺 如機器人那樣而又滿懷激情的在新聞工作室為同事們抵擋公司高層的壓力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All for nothing
    第一次看完新聞編輯室,是2015年。已經記不得當時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看完的,有什麼樣的心情。5年後,可能反反覆覆又重看了兩三遍,有時候隨便點開一兩集看,有時候會把整一季或者整三季從頭到尾看一遍。重看的場景和心情倒是很明確的,無非是遇到了困境,尋找一個情緒出口。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可德 Newsroom
    而這次,Newsroom三季的每一集,都震撼了我。第一次看到這一部劇實在《矽谷》這部喜劇的推薦欄中,看到他完結了,然後評分還很高,封面和簡介都是機器符合我的胃口的,就點進去看了。第一集中,Will在回答「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棒的國家"時,所帶來的震撼感一下就讓我把握準了這部劇的基調和節奏。我已深深地愛上了這部劇。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極佳的一系列美劇
    幽默參雜著正經新聞行業,使得整個追劇過程輕鬆又有動力。看過一片國產法律劇的評論,美國的法律劇、律政劇,和國產的同題材劇不同的,就是美國的是含有愛情故事的法律劇,而國產的是有法律專有名詞的愛情劇。說實話,在騰訊視頻連續刷完三季,但其實很多時候看著字幕,第一遍都沒有看懂各個專有名詞連接在一起時候的意思。還要倒回去再看一遍才能略微看懂。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在這個幾乎人人眼裡都進不得沙子的新聞編輯室,唐的這種靈活有時候甚至讓他看起來像個壞人。在查理去世之後,唐放棄了有收視保障的黃金檔,在更加冷清的十點檔堅定地扎了營。在新聞編輯室這樣的環境裡,他身上那些世俗、功利的部分最終被同化,他也站進了理想主義者的隊伍裡。瑪姬從第一集裡緊張侷促的新手長成為第三季結尾一名成熟的新聞人。她一路跌跌絆絆,卻把這條路走得比別的菜鳥都要更快更好。
  • 新聞編輯室 第一季至第三季 完結豆瓣評分9.0+
    新聞編輯室 第二季的劇情簡介 · · · · · ·  新聞編輯室 第一季北京時間7月3日,就在美劇《新聞編輯室》第一季第二集剛剛播出後不久,美國HBO電視臺宣布續訂《新聞編輯室》第二季。 但看起來觀眾對《新聞編輯室》仍然很喜愛,該劇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該劇在上周末即6月24日首播,獲得了約210萬觀眾。   每周日晚上10點檔在美國HBO電視臺播出的《新聞編輯室》,講述了一位電視臺新聞主播(傑夫·丹尼爾斯飾演),他的新製片人(艾米莉·莫迪默飾演),他的新聞編輯室裡的三位新同事(小約翰·加拉赫,艾莉森·皮爾,託馬斯·薩多斯基飾演)和他們的老闆(薩姆·沃特森飾演)之間的故事。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影評
    新聞編輯室並不是一部流行劇,或者說一部可以流行的劇集,如果哪位觀眾曾認為TNR會像《老友記》一樣連播10季,那麼這個人一定沒有理解這部劇,也沒有理解索金。至於索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試圖以一部劇集去行教化使命同樣如此呢,我相信他沒有如此幼稚,但他恐怕並沒有想到,TNR裡的價值觀不僅沒有得到弘揚,反而被嘲笑,這大概是為什麼第二三季的故事變得如此壓抑。 第一季的爭論無非是新聞理想與商業社會的掙扎,這並不新奇,好萊塢作為美國左派大本營拿商業社會的弊端開片已是慣犯。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二刷
    只因一個月前看了那部還原波士頓馬拉松案的電影,很想回顧一下新聞編輯室裡的報導方式就來看了。誰知看了一個開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地看完了一二季,第三季遲遲不肯重啟,對一部劇的感情有多深大概就體現在這種時候了。劇裡的每個人物Charlie Leona Reese Will Mackenzie Jim Don Sloan Maggie Neil的內在都有趣且豐富。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堂吉訶德三部曲
    這部劇很容易讓人熱血上湧,尤其是第一季和第三季。亞倫·索金有能調動觀眾情緒的能力但同時他又是一個異常理性的編劇。回過頭來看這三季二十五集,它的結構很複雜,每集、每季之間的關聯很強,三季二十五集是一個完全的整體。我也想不通我為什麼要拿《新聞編輯室》和《黑暗騎士》三部曲做比較但是我覺得它們的結構的確很相似,也可能是因為堂吉訶德使我在「騎士」的層面上對二者感到相似?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堅守和終結
    美劇Newsroom被翻譯成《新聞編輯室》,乍看像是一個情景喜劇的名字。事實上它確實是一部帶有黑色喜劇風格的系列劇集。從「唐吉訶德」這個名字在劇中出現的次數,就可見端倪。《新聞編輯室》的主角是一個晚間新聞節目,隸屬於一個叫做ACN的電視臺。他們所做的事情說出來有點像廣告語:作為一個黃金時段的新聞節目,他們只做有含金量的新聞。不在乎收視率,不在乎投資方,誓死也要保衛自己的新聞純潔。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唐吉坷德,理想不死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新聞編輯室》,始終都貫穿著新聞行業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鬥爭。第一季,是理想主義從現實中甦醒,崛起拯救整個瀕臨道德危機的新聞行業,將ACN晚間新聞打造成整個新聞行業節目中的聖潔存在。第一季對於還未從事新聞行業的新聞學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關於理想、道德與正義的教材。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亞特蘭蒂斯從沒有消失
    我知道僅僅看完一遍寫不出讓自己滿意的影評,尤其是對於新聞編輯室這樣的劇。第三部結尾Charlie突發心梗去世,隨後不久MacKenzie懷孕,正是象徵著理想主義精神永存,新生命是希望,也是阿倫索金寄托在這部劇裡自己的美好願望。缺點就是所有人一直群情激昂隨時在吵架。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這樣的一群人
      幾乎一口氣把第三季看完。對於這樣一群人,無言以對。他們是多少人想成為,卻成為不了的人。  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這麼大,因為人格的差距是這麼大。無數次看到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為什麼他們這麼受人喜愛,因為他們都有高貴的人格。高貴的人格,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可能是受人嘲笑,可能是入獄,可能是潛逃,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 關於我跟三季《新聞編輯室》的分手
    我剛剛看完第三季《新聞編輯室》的最後一集。我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自我的感受,以致敬這位偉大的作品。以下的感受基於看過的各位。就不在此敘述劇情了。感情部分我基本上忘掉了季與季之間的部分。本以為世界所有故事都應該有著完美的結局。可是有的時候就是看見大片的灰暗。大家的神之信仰Charlie面對了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人Pruit,他只能選擇保全大家。不再堅持什麼真正的新聞。他是與全世界對抗吧。在一個商業化的世界裡,為了公正,捨棄金錢。好像一個道德標杆一樣,與整個世界背道而馳。最後,死掉了。這個讓所有人尊敬的老人結束了他的生命。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舀水行舟
    生命有限,有那個時間動筆,與其記錄一些轉瞬即逝的新聞,還不如編故事或者寫詩。而且在有些政治體制之下,即使你對新聞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沒多少行動的空間。在這種環境之下,你即使「知道」,也無法「成為」,「暢談國事」實質上等於「空談國事」。繼而了解新聞也不再屬於人在生活中的遭遇,而直接上升成了哲學意義上的人在生存中的處境。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有一種劇,叫做必須吐血推薦的劇。
    就是這部HBO的新聞類大劇:新聞編輯室 The Newsroom《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是美國有線電視頻道HBO於2012年6月24日首播的電視連續劇2014年播出完畢,前兩季每季十集,第三季只有六集,也就是說一共只有二十六集,這和我們這裡動輒五六十集的「大劇」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啊,可是這二十六集劇集卻成為了佳作頻出的HBO自製劇史上的一朵奇葩,口碑居高不下,在很多網絡社群裡都被奉為神劇。
  • 【資源推薦】HBO美劇《新聞編輯室》
    《新聞編輯室》由好萊塢金牌編劇索爾金打造,通過新聞間裡的緊張工作來反應整個美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犀利的觀點,對美國近年來的重大社會事件都有所涉及,也深層展現了媒體人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兩個人感情舊帳一大堆,可是對新聞的追求卻始終一致。在他們的合作下,晚間新聞欄目有了更高的追求,力求為觀眾提供真相而不關注收視率。但是事情發展卻沒有想像中順利,McAvoy團隊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阻力甚至威脅。第二季第二季故事起始於2011年9月,正值9-11事件發生10周年之際。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感覺編劇編著編著編跑偏了
    除了第一集講了一下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案之後,後面五集基本上就沒在講新聞,似乎變成了一部發生在新聞編輯室的肥皂劇。我理解編劇的意圖。他肯定想,我該想些什麼轍來表現這群新聞人為了新聞自由而能迸發出的大無畏精神呢?即便在XXX面前也堅守陣地呢?錢?不行,光Will就幾百萬年薪,這群人不差錢。美色?不行,太低級。職位?這個終究還是事關錢。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關於新聞的故事
    第二季討論了新聞道德,第三季討論了什麼是Journalism。主題都很大,討論都很嚴肅,於是中間穿了大量感情戲調節奏。第一季滿滿鋪人物關係譜,穿插實際發生過的新聞,顯得相當緊湊有趣。第二季拍到後來劇情崩壞,為了湊劇情人物動機變得沒有理性,嚴肅主題線和人物成長線也感覺有點脫節。第三季縮短了劇情,把故事張力找回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