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送我檢」快速檢測進社區。
查處保健食品欺詐行為和虛假宣傳。
開展食品安全快速檢測。
快速檢測學校食堂餐具。
農村食品安全檢查。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必須深化改革創新,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記者從銀川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綜合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食安辦」)獲悉,目前,銀川市有食品生產經營企業24911家,其中食品生產企業488家(含保健食品生產企業8家),食品銷售單位13151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1338家,餐飲服務單位9934家。
以首府責任、首府標準、首府擔當,銀川市周密部署、精心組織,高標準、嚴要求全力抓好食品安全,不斷提升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我市各級各部門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紮實開展食品安全各項攻堅行動,形成食品安全監管合力,全力推動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步伐,全市食品安全總體形勢持續向好。
A織密食品安全防護網以黨政同責壓實「食安重擔」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提出建立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意見》以及《規定》的印發,進一步凸顯我國加強食品安全防護的堅定決心。銀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先後印發了《銀川市黨政領導幹部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實施細則》《銀川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食品安全責任清單》,明確了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食品安全責任。
銀川市政府與各級各部門籤訂《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與29個創建成員單位和6個縣(市)區政府籤訂了《食品安全工作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目標責任書》,對達到標準的2018年度食品安全示範鄉鎮(街道)14個單位進行授牌表彰,進一步壓實了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各縣(市)區政府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監管責任,堅持食品安全「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理念,按照「四有兩責」工作要求,堅持高位推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在全市51個鄉鎮(街道)建立食品安全協調機構,統籌協調落實轄區內食品安全各項工作,確保市委、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落實到位,食品安全監管「橫到邊、縱到底」監管網絡基本形成。
B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以最嚴標準把牢準入門檻
隨著消費升級,各類型的食品在市場上層出不窮。銀川市以標準化構建食品安全體系,嚴把準入門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銀川市在生產基地、合作社等農產品生產企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替代、綠肥種植、秸稈還田、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措施,病蟲害統防統治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9%,完成有機肥應用示範面積3萬畝,建設核心示範區6個。同時積極推廣稻漁生態養殖、畜禽標準化示範場、「五優水稻」「五優蔬菜」示範基地建設,目前已建立各類畜禽水產標準示範場58個,五優水稻示範基地20個(6萬畝),五優蔬菜示範基地20個(2萬畝)。
另外,銀川市設置了鼓樓尚街、永瑩購物中心、星星小鎮3家小吃夜市,提供了276個固定餐車攤位,規範食品小攤點經營行為。推進「主廚工程」,引進味福季、食鮮匯等企業,在轄區設置了152個早餐車和29個鮮果蔬菜車,並為其辦理了臨時佔道經營許可證,有效落實了食品小攤販劃區域經營的政策。共建成主食廚房實施企業5家,開發方便米飯、土豆、雜糧系列的營養配餐、老年配餐以及寧夏特色小吃等50多個主食品種,味福季、薯味仙等2家企業建成4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央廚房,投入運營主食廚房移動銷售網點共計136家、固定銷售門店1家。
與此同時,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培育。2019年,銀川市有「三品一標」認證企業73家,有效期內認證農產品總數達到23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3個,同比減少27個,部分無公害農產品進一步提升為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116個,同比增加4個;有機農產品100個,同比增加26個;地理標誌農產品6個,與2018年持平。「三品一標」農產品總量63.62萬噸,佔全市農產品總量的40.96%,總量同比增加10.7%。
為加快推進食品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銀川市公開徵集農貿市場提檔升級、菜籃子連鎖超市、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等項目40個。加大對「老字號」餐飲企業的品牌培育,評選出寧夏銀川仙鶴樓餐飲有限公司、銀川市迎賓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銀川伊光食品廠、銀川三利醬醋有限責任公司等21家第一批「老字號」。
C從農田到餐桌以「放心工程」為食品安全護航
食品安全可謂「萬眾矚目」。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銀川市「咬定」食品安全不放鬆,開展一系列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專項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加強執行糧食出入庫質量檢驗制度的監督檢查。以保障糧油質量安全為重點,以糧食儲存、出庫、加工、銷售和消費環節為主線,重點查處糧油購銷、保管、消費過程中是否存在銷售或使用受化學汙染以及已發生陳化、黴變、蟲害等變質糧油的行為,加強轄區內自治區和銀川市應急成品糧油的監管。每季度對承擔區、市兩級應急成品糧油的20家企業及3家原糧承儲企業進行考核檢查。在糧食收穫期間,運用糧食質量溯源採集平臺,搶抓樣品採集、送檢進度,2019年完成小麥、稻穀、玉米樣品的扦樣計劃,共採集夏、秋糧樣品466份。
實施「進出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全面規範進口食品市場銷售行為,加強進口食品市場銷售監管。以嬰幼兒配方乳粉、酒類、肉類、水產品、休閒食品等進口食品為重點檢查品種,以超市、孕嬰店、進口食品專營店為檢查重點場所,共檢查食品經營企業46家。對全市266種進口食品進行全面清查,進一步規範進口食品市場銷售行為,保障公眾飲食安全。
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嚴查無證照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加大對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黑工廠」「黑窩點」和「黑作坊」的查處力度,截至目前,清理取締「三黑」41個。在農村集貿市場開展宣傳和「你送我檢」活動,共檢查農村食品經營戶1276戶次,集貿市場、農貿市場等各類市場13個,沒收過期食品30袋,收繳「五毛食品」300餘袋、假冒偽劣食品420公斤,案件處罰2起,罰款6萬元。
開展建築工地食堂、養老機構、旅遊景區及保健食品專項檢查行動,檢查建築工地食堂82家次,對存在問題較多的建築工地食堂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29份,取締18家;通過自查、督導檢查的方式對28家養老機構食堂開展專項
檢查,切實提高養老機構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旅遊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食堂專項檢查工作,共檢查旅遊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34家,農家樂41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85家;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共檢查保健食品生產企業8家,對停產2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提出了要求,對生產6家企業進行了全面檢查。在銷售環節檢查經營單位365家、藥店150家、大型超市10家、酒店5家、美容院5家。對存在問題的13家經營單位進行責令改正,查處立案涉嫌不能提供檢驗報告銷售保健食品案件1起,同時採取聽取直銷企業匯報、現場抽查產品、觀看銷售視頻資料、隨機走訪消費者等多種形式對全市符合直銷經營相關資質的12家企業開展專項檢查。
開展食用胡麻油、餐飲具、水產品專項抽檢。其中抽查食用胡麻油58批次,專項抽檢餐飲環節餐飲具100批次、種養殖流通環節水產品100批次。另外,強化食用農產品檢測,加強生鮮乳監管,對全市158家生鮮乳收購站和143輛生鮮乳運輸車進行了抽樣監測,共抽檢鮮奶樣210餘份,各項檢測指標均符合標準。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開展水產品監督抽樣檢測113批次,對1批次3600公斤暫養問題水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強化違法添加打擊力度,對存在農藥獸藥超標準超限量違法行為的8家水產品銷售店進行立案查處。
在玉皇閣南街附近的新百大賣場內設置有一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市民可將購買的蔬菜、水果等送去檢測農藥殘留。「有這個的話大家都會比較方便,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去檢測一下,看看自己買的食品有沒有什麼問題。」市民章女士說道,「吃進嘴裡面的東西要是能檢測一下,我們也會覺得更加安全。」
讓章女士讚不絕口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站(室),目前銀川市共有78個,其中在三區大型超市、農貿市場以及各市場監管部門設置的44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站(室)開展「你送我檢」常態化活動,為市民提供及時方便的免費檢測。2018年,在20所學校建設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2019年在配送中心、扶貧村等地建成15家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實現標識牌、基本配置、工作流程、管理規定、工作人員職責、工作制度等「六個統一」,同時及時公示快速檢測結果。
目前,銀川市利用已建成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站(室),開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檢」常態化活動,為消費者免費檢測食品2.83萬批次,合格率為99.6%。
校園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兒童的身體健康,是家長們關注的重中之重。銀川市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以及提升「三小」行業食品專項行動,著力守護校園食品安全,打牢健康中國根基。
目前,全市526所學校(託幼機構)全部落實校長(園長)陪餐制度,學校(託幼機構)「網絡廚房」建設已實現100%全覆蓋。「我認為陪餐制度很好,這能體現出校方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家長肯定就更放心了。還是希望這項制度能夠長久推行下去,保障孩子的健康。」市民周先生說道。
與此同時,銀川市在政府網站上公示持證的639家校外學生託管機構,倒逼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小飯桌自動關停。市民孟女士告訴記者,她有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因為工作,只能給孩子報名參加「小飯桌」。「公示這些名單給家長提供了選擇更安全小飯桌的依據,畢竟這些證照齊全的小飯桌比其他的可能會更值得信任。家長給孩子報名的時候也更放心了。」
重典治亂、猛藥去痾。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銀川市多部門聯合開展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整治行動,查處取締「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41個,取締無證照「黑小飯桌」16個。立案查處179起,銷毀不合格食用農產品3600公斤,收繳罰沒款149.45萬元。公安機關破獲4起違法犯罪案件,刑事拘留5人。2019年,全市共查辦各類食品違法案件349起,收繳罰沒款324.65萬元,有效遏制了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D追溯體系控風險以「全鏈條保障」提升食品質量水平
在寧夏物美超市有限公司森林公園店內的蔬菜區中有一些綠色的二維碼標籤,掃描二維碼跳轉到銀川肉菜流通安全追溯碼查詢頁面,其中顯示著蔬菜、水果的上遊基地、批發市場以及零售終端等相關信息。
超市內一部分蔬菜的價籤上也印有二維碼,掃描後跳轉至「追溯雲」平臺,內有具體產品的經銷企業、供貨商、質檢、流通追溯信息等。「現在,掃描二維碼不僅可以追溯到源頭,同時,單品的檢測報告、質檢報告也可以掃描二維碼查看,讓消費者更放心。」寧夏物美超市有限公司森林公園店店長宋殷婷介紹,在超市內,工作人員每天會抽檢當天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並將抽檢結果進行公示,保障消費安全。
查得清楚才能買得明白。超市內的溯源系統是銀川市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拓展數據鏈條,達到「源頭可溯、過程可控、流向可跟蹤、信息公開、違法必究」的食品生產經營追溯,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的一個縮影。
健全農產品生產經營追溯體系,完善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平臺。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支持枸杞、糧油、乳製品、牛羊肉、優質瓜菜等品類的特色農產品追溯示範項目47個。重點打造了沃福百瑞枸杞、四季青灘羊肉、金河乳業酸奶等龍頭項目,初步實現銀川市特色農產品從種養殖到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的全鏈條追溯示範體系,6個縣(市)區400多家農資生產和經營企業按照要求上線運行。
完善升級肉菜追溯體系。修改完善《銀川市重要產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對原有肉菜追溯試點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已升級改造完成488個節點,其中批發市場5個、機械化屠宰場3個、大型連鎖超市43個、標準化菜市場7個、配送中心8個、直銷店生鮮流動直通車94個、大中型團體採購單位328個。
制定流通環節水產品追溯制度。下發《關於進一步落實流通環節水產品經營主體責任的通告》,要求市場開辦者與經營者建立健全水產品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強化督查檢查,組織執法人員對全市12家集中交易市場、4家大型超市、22家水產品經營戶以及4家禽蛋經營戶進行檢查,對8戶銷售不合格水產品進行立案查處,對賀蘭縣海鵬水產品養殖合作社未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制度罰款2萬元。
全市6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農業投入品在線系統和農產品追溯系統,全市70%以上的農獸藥、種子、化肥、飼料等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和部分農產品生產企業上線運行,利用二維碼實現農業投入品交易來源、流向、質量全程信息化監管。
另外,市食安辦制定下發《關於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各縣、區積極啟動食品安全責任險,截至目前,全市共20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其中興慶區9家、西夏區6家、金鳳區4家、永寧縣1家,還有7所學校及1家餐飲服務單位正在協商辦理。
下一步,銀川市將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全面推進我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總體步伐;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抓住「一少一老」關鍵人群、抓住「一大一小」關鍵領域、抓住「一首一尾」關鍵環節,重典治亂,堅決執行「處罰到人」;試點開展網絡銷售食品監督抽檢工作,繼續擴大食品監督抽檢範圍,結合食品銷售新形勢試點組織開展網絡食品監督抽檢工作,確保網絡食品質量安全;持續提高社會公眾食品安全素養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科學防範食品安全風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問題,是底線要求。市食安辦將進一步增強對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增強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繼續加強源頭治理,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突出工作重點、細化監管措施,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韌勁狠抓責任落實,以黨政同責壓實「食安重擔」,嚴守食品安全防線,以「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來揚鞭自策,奮蹄不怠,緊盯不法行為,制定處罰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全面保障食品安全。
本報記者 閆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