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花入饌的歷史,最早應該可以追逐到屈原的《離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用鮮花製作而成的美食與酒,古人雅稱之為花饌,與其說是取之為食,不如說是以花自喻,享受以花入食的美感,以及出塵脫俗的內心體驗。
六月裡,舌尖上可賞的鮮花,也許有一味,是你不曾想到的,那就是——木槿,也就是記憶裡、城市街頭、鄉村阡陌都不曾缺席的或白、或粉、或紫,狀若牡丹又極好辨認的豔麗花朵。
木槿之美,從《詩經》中可見端倪
雖然,今天公認的木槿原產地在非洲,但早在《詩經·鄭風·有女同車》中,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就已經出現了它的身影: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女,洵美且都。
這其中的「舜」即木槿,華,自是美麗。
有女堪比木槿花顏,想必是極其的嬌媚動人、攝人心魄。
有據可考,鄭,古諸侯國名,本在西周京畿內地(今陝西華縣境內),《漢書·地理志》中云:「鄭國,今河南之新鄭,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也。及成皋、滎陽、潁川之崇高、陽城、皆鄭分也。」
大概就是可以理解為,三千多年前,在《詩經》中的鄭風傳唱的時代,木槿花就以花大而美,成為誇讚女子之美的比喻之物。
舊時,木槿,也被稱作愛老、花奴、白牡丹、裡梅花、扦金花、木桂花、白飯花、豬油花、飯湯花、肉花……
是否,發現了什麼詭異的趨勢?
向來「羊大為美」的中國人,在審美一途上,只要是物,總要嘗上舌尖、吃進嘴裡,才是最高的境界。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但在正式吃木槿之前,我們且端著,看看這木槿到底什麼來頭,知根知底、知葉知花,吃著才放心不是。
《逸周書·卷六·月令解》中記載道:「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這正是夏至時分,陽氣盛極而衰,主陽的鹿就脫落了鹿角,感覺到陰氣上升的雄蟬開始鼓翼耳鳴大叫「知了」,名曰半夏的喜陰野生藥草在水中勃勃生長,而我們心心念念的木槿花也迎來一年一度的盛世花期。
這是個萬物競榮的美好季節,《周禮·春官》曰:「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夏至禮儀當祭祀鬼神,慶祝麥收豐足,並祈求秋報和來年。
此時,若遇見木槿,應該是宋代楊萬裡筆下的《田家樂》
稻穗堆場谷滿車,家家雞犬更桑麻。漫栽木槿成籬落,已得清陰又得花。
豐收的6月,谷堆滿倉、人畜歡騰,撐開了一片陰涼的木槿花,還贈予人們滿眼的花意,這才是真正寓意美好的錦上添花。
所以,看在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眼中,都是諸如「曉露自開木槿花」(宋·劉克莊《五和》)、「春服橦花細,初筵木槿芳」(唐·韓翃《送李明府赴連州》)、「受色朱天好,長含灼灼暉」(清·屈大均《木槿》)……這樣的歲月靜好的畫卷。
清代女才子任崧珠在《登樓》一詩中把這種情志寫到了極致:
看山不用出層城,幾度登臨愛薄晴。雲帶晚霞無定色,蟬吟夕照有餘聲。疏籬木槿娟娟豔,極浦沙鷗點點明。笑我題詩無健筆,倚欄敲句愧難成。
此時,木槿已是點綴,但正是這有聲有色有花有鳥的世界,才是我們一生所愛,且無法用語言來盡說。
只是,千般萬般好,無奈卻是「朝開暮落」,原來,舜也即「瞬」,又惹得人們起了愁緒。
所以、「木槿之謝」、「木槿隕落」、「木槿榮一朝」「木槿花開畏日長」、「風露悽悽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這樣的哀嘆,常散見於詩句文章中。
但也得看心境,或者用怎樣的角度去看待這樣的問題,樂觀者如元代的姬翼的《鷓鴣天》中的「暮落朝開木槿榮」,換了個朝暮次序卻意境截然相反,變得欣欣然起來。
智慧的,如明代的李先芳在《新秋西郊雜興》中的勸誡:
因看木槿落花稀,更惜年光似鳥飛。鬥酒黃雞堪共樂,青山無恙故人非。
花開花落只是自然的尋常,但飛逝的年華卻由不得人不珍惜。
既然時光留不住,就以木槿為食慰肚腸
國人善以嘴認知世界,也最善於在飲食上解決一切問題。如果,木槿花只有一日之榮,那就把時光化作「食光」成為永恆的眷戀和滿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槿「櫬、日及、朝開暮落花、藩籬草、花奴玉蒸。性甘、平、滑、五毒……」
事實上,木槿全株可入藥,也全身是寶,白色花者可食清熱涼血、嫩葉可做茶飲安眠、根可清熱解毒、根皮和莖可殺蟲止癢,果實「朝天子」可清肺化瘀……
閒話少說,還是看怎麼把木槿吃下肚吧!
1.炸著吃
據記載,福建汀州人用木槿花和稀面和蔥花,下鍋油煎、鬆脆可口,俗稱「面花」,「花煎」。其實,閩南一帶挺喜歡炸食的,海邊的漁村小城常見碩大片片的炸芋頭,頗有野趣。韓國電影《小森林》也有女主人公油炸洋槐花的片段,很是令人食指大動。
酥炸木槿花極簡食譜:
1、 木槿花洗淨瀝水,蔥、鹽、味精備好,麵粉加水攪拌糊靜置發酵3小時;
2、 加入少量食用油和鹼水攪拌麵糊,然後加入所有主配料;
3、 待鍋中油加熱至七成熱時,加入掛糊的木槿花炸至酥脆
食用,酥脆可口,適用於反胃、便血等症狀。
2 . 炒著吃
清炒木槿花、或者木槿花炒雞蛋,都是毫無壓力的極簡食譜。所要求的,無非是要採集最新鮮的花朵,已經要在清水中浸泡至少1小時。
話說,可以清炒的,還有洋槐花、南瓜花,也是一樣的鮮嫩好吃,而雞蛋似乎是最佳拍檔,怎麼炒來配都合適。
3.燉湯吃
木槿花燉肉、木槿花筒骨湯、木槿竹筍肉片湯
先將肉、筒骨、或竹筍等食材燉煮,後放入木槿花待入味。配合著肉的軟糯,木槿花的爽滑和甘美,應該是很好的調劑,何況還能清利溼熱、補中益氣、養陰止血等。
4.煮著吃
懶人們最愛的吃法,直接用木槿花來煮粥,或者用木槿花來煮豌豆羹,又或者學著徽州人用木槿花煮豆腐,煮時放入少許糖或鹽,便是人生的可甜可鹹。
除了吃,在物資匱乏的古代,木槿花因為含有皂苷,可以用來揉碎起黏,泡水後洗頭洗澡,就成了天然的「洗髮水」和「沐浴露」。如果,今天有崇尚古法的手工皂,木槿花皂切不可錯過,不為其他,只為邂逅《詩經》中款款走來的古典情懷。
最後,借著唐人崔道融的《槿花》「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來致謝木槿花帶來的夏日時光,可食可閒適,莫失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