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小七
配圖 | 公麗麗
編輯 | 趙洋
正值祖國七十周年誕辰,一部名叫《香港關公節》的紀錄片在這個特殊的節點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對於香港市民來說,近幾個月是動蕩的。在舉國歡慶建國七十周年之時,卻有個別不和諧的聲音從香港響起。古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優秀的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哪一個不是有著一腔愛國熱血。
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裡關公就是一名武將的存在,但是他勇猛平戰之餘,其「五德」仁義禮智信更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而關公也早已成為祖國大陸與香港的文化「媒介」,三屆香港關公文化節便是最好的詮釋。
一尊20尺(約6.67米)高的關公銅像如今屹立在元朗大棠有機生態園關公文化廣場,承接了兩屆香港關公文化節,無數香港市民和內地的關公文化愛好者們駐足流連。紀錄片《香港關公節》便介紹了這尊關公銅像,從山西運城到香港中環遮打花園,再到香港元朗的「搬遷故事」,雕像起運、海關換車、到花園的木板鋪路……這一路艱辛不易,也證明了再遠再難也終會抵達。
關公節的創辦為慶祝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關公雕像則坐落於香港的元朗區。早在1899年《香港英新租界合同》籤訂時,元朗地區的人民就曾奮起反抗。這是刻在骨子裡的「忠義」,無法被時間與距離抹去和更改,兩地人民本就同根同源。
香港關公節是對仁義禮智信關公精神的弘揚,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一脈相承的見證者!關公節上的國歌、國旗,象徵著團圓的大盆菜,還有山西特產的展示等,讓關公節成為兩岸文化與經濟交流的一扇窗口。即使香港的局勢如何動蕩,激進派如何大唱分裂的調子,那些深諳進華夏人民內心深處的文化血脈從未消失。正如這尊高20尺的關公銅像,曾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時屹立於此,更能讓同胞們借古鑑今,學習蜀漢名將義薄雲天的高行,同心建設香港,貢獻國家,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傳承下去。
時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錄片《香港關公節》也通過介紹關公節的由來和展示,讓更多人看到關公精神在香港的傳播和弘揚,無論局勢如何變幻,《香港關公節》將一直為正義發聲,因為此處早已屹立我們的中華之魂。
歡迎觀看《香港關公節》紀錄片
— THE END —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