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極致的效率之後,外賣市場悄然出現新熱點:從高效率回歸到重體驗。而「小鍋現炒」背後是品質和效率的雙重升級。
餐飲老闆內參 王新磊 /文
如今, 「小鍋現炒」成外賣市場新熱點。
在上海,兜約下飯菜在上海市機遇中心舉辦首屆「星廚小灶節」,主打「小鍋現炒」。
自2015年兜約第一家門店開業,至2016年外賣正式上線,兜約率先提出了「嚴選食材、小灶現炒、鍋氣入味」三大核心標準,推動外賣升級。
義泰昌在深圳、72街在廣州,都力推「現炒」。甚至,最近連做堂食的57度湘,都在長沙推出了主打「熱炒」概念的新品牌「侯師傅熱炒」。
「小鍋現炒」會成為又一個拐點嗎?
1.做更高品質的外賣
在創立兜約下飯菜之前,創始人楊躍軍和合伙人遊萬清2006年創立了餐飲品牌「有家川菜」。
當時,正趕上上海川菜熱的潮流,他們連開8店,每家店面在700~1000平左右。
做「有家川菜」時,楊躍軍建立了在當時滬上都少有的中央廚房調配模式,使「有家川菜」在材料供應、出品的菜品質量方面都保持較高水準,回頭客絡繹不絕。
至今,「有家川菜」已在滬上餐飲屹立十四年,這些經驗和運營團隊也為之後創立「兜約」建立了紮實基礎。
如今的兜約,不僅有中餐的技術優勢,還有供應鏈的支撐。
比如,兜約在「中央廚房」完成各種食材的初加工,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充分提高效率。
2014年,外賣勢頭凸顯,很多餐廳都因合同到期後的房租問題而難以為繼,「有家川菜」也是其中一員。
於是,楊躍軍引入原華為高管和其他投資人,開始做餐飲外賣。在當時他們看來,這是餐飲業的風口。
「現在看,我們從正餐切入到聚焦小炒外賣,為我們積累了眾多優勢。比如產品流程、產品標準、產品質量,這些基於產品的優勢,讓我們實現了高品質之下的快。因此,我們做外賣就是強調『小灶現炒』和『高品質』。」
楊躍軍是從追求品質的初心,摸索到了外賣升級的方法:用做中餐的工藝做外賣。
不僅如此,中餐也在強化「熱炒」。
57度湘創始人汪崢嶸說,「熱炒帶給人的震撼力,直白、濃烈,對顧客的感染能力比較強。不僅長沙,就是走到全國,顧客最買帳的還是湖南的小炒。」
「熱炒講究的就是一種現場的好味道,強調的就是火候、鍋氣。」
2.「小鍋現炒」是外賣的升級版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接地氣、上菜快、有鍋氣」已經成餐飲進化的新特徵。
此前,外賣的優勢就是快,缺點是犧牲了產品品質。
但是,「小鍋現炒」兼具了外賣所要求的快,又具有正餐的高品質。
兜約下飯菜創始人說,他主打「小鍋現炒」,做到了又快又好。因為他放棄了臺灶思維,而用產量的思維倒推。
人員協同與數據決策
一家店平均一天接單量在100~200單。只要保證時間錯開,一旦超過100單,兜約會協調附近的兜約店員過來幫忙。
同時將供應商在線上預訂平臺集成,所有原材料都線上預定,針對用量大的食材,比如小炒肉會一次性定購50噸,再轉到儲運中心,進入冷鏈配送系統。
從自建中央廚房到去廚房
早在2010年,楊躍軍就開始自建中央廚房,為連鎖店鋪供應研發和菜品。蔬菜採用淨菜,肉類也會提前加工。
水煮魚,毛血旺是現燒,然後冷藏;小炒肉肉片提前切好,2公斤一包,配送至各門店。
事實上,有了前期做「有家川菜」中央廚房的經驗,對於哪些加工成本要花費多少,哪些效率高,怎麼儲存,楊躍軍十分清楚。
2017年,兜約和有家川菜開始去除自建中央廚房的方式,專注於客戶服務與體驗,成立市場品牌部門做產品品牌打造,後廚的原材料切配與供應,轉給了更專業的幾家原食材供應鏈企業。
楊躍軍說,「如果沒有中央廚房,缺乏供應鏈是很難做的。產品不穩定,顧客不滿意……問題時時存在,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一邊試錯、一邊調整。」
這也使兜約下飯菜更有競爭優勢。無論堂食,還是外賣,不僅實現了高客單價,還實現了人氣爆棚。
3.爭奪「50元」黃金客單價位
新鮮食材、小鍋現炒、鍋氣入味,這三個特點讓兜約下飯菜,在品質上佔據優勢。而「接地氣、上菜快、有鍋氣」,更讓消費者擁有絕佳體驗。
「鍋氣」是油鍋炒菜在300度時的化學反應,是中餐現炒的獨特味道,也是其它餐飲所沒有的。
汪崢嶸說,侯師傅熱炒店設計背後的核心,就是廚房和大廳的動線要保障上菜快捷,保證熱炒最快抵達餐桌,保證鍋氣和熱氣。
楊躍軍也同樣強調「鍋氣」的重要性。
「外賣在血拼低價,犧牲掉的是食品安全。關鍵,沒有了中餐的那種鍋氣。沒有鍋氣就沒有美味。」
甚至在追求「鍋氣」上,楊躍軍顯得很偏執。
第一個偏執:定位中餐小炒,鎖定鍋氣。
楊躍軍一直強調,他們不是快餐,而是「中餐小炒外賣高端品牌」。
他對「中餐小炒」的痴迷,鎖定的是「鍋氣」。十多年做中餐的經歷,讓他認定美味需要足夠的熱度。
兜約從2015年第一家店開業,2016年做外賣開始,就強調「單鍋小炒、鍋氣入味」。
第二個偏執:堅決不用一道菜做品類,就叫「下飯菜」
下飯菜是不是一個品類?
「很多人說品類定位什麼的,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我堅持下飯菜。」
「我有多款美味產品,根本就不是一道菜所能代表的。關鍵,下飯菜並不難以理解。」
第三個偏執:外賣高端品牌。
目前,兜約每道菜都來自八大菜系的經典菜,但又與傳統經典菜有所不同,除了用大數據追蹤分析人們的口感、喜好的變化,還會邀請名廚大師進行用料配方和烹飪手法的創新。
兜約不用傳統的大鍋炒菜,堅持用小灶現炒,鍋氣入味三分。
在研究當年度的餐飲報告後,楊躍軍發現:在各地受歡迎菜系中,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酸菜魚這類下飯菜在全國銷售最佳;而糖醋裡脊、糖醋排骨等酸甜口的菜系,上海人又特別喜歡。
基於這些研究,楊躍軍把各地銷售前10名的菜品與上海本地人群口味結合,選出30多個熱菜作為主打菜,包括酸菜魚、白斬雞、醬爆豬肝、小炒肉、毛血旺等。
事實上,不管是兜約下飯菜,還是侯師傅熱炒,都成為新的亮點。
比如,兜約下飯菜的堂食客單價已經達到70元,外賣客單價已達到90元,而堂食與外賣佔比約為1:1,單店平均日流水15000元上下。
楊躍軍說,外賣不能再拼價格了,要拼價值。低客單價難以為繼,只有「好食材+好工藝+好味道」,才能創造價值感,才能提高客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