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鍾恬
儘管受疫情影響,今年香港新股市場繼續演繹精彩,全年IPO集資額居全球第二位,或將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近期香港交易所的股價走好,今天更是一舉站上400港元,一度觸入407港元,刷新歷史高點。
近期恆大物業、京東健康、華潤萬象生活、藍月亮、泡泡瑪特等一批內地熱門企業相繼登場,更是點燃了投資者打新的熱情。德勤預計,到今年底香港市場將會有145隻新股上市集資大約3,973億港元,集資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6%,或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其中九成八的集資額是來自內地企業。
接著,快手、嘀嗒出行、喜茶、奈雪、嗶哩嗶哩等一批內地明星企業也將陸續招股,業界預計明年香港新股市場仍將熱鬧紛呈,無論是國內新經濟企業上市,或是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都將給港股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優質標的及活力。
2020年香港IPO市場全球排名第二
在2020年臨近尾聲之際,一批內地熱門企業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的主角,包括恆大物業、京東健康、華潤萬象生活、藍月亮、泡泡瑪特等,不僅在招股階段就備受矚目、大放異彩,上市首日均有較為可觀的漲幅。
例如,在12月8日上市的京東健康,是今年港股第二大規模的IPO,創下近14年以來最高認購人數,其上市首日大漲55.85%,目前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09.55%。12月11日上市的泡泡瑪特被稱為盲盒第一股,在招股期也獲得了市場資金瘋搶,上市首日飆漲79.22%,目前股價也較發行價翻番。「中國洗衣液一哥」藍月亮在12月16日閃亮登場,上市首日漲幅達到13.07%。
Wind的統計顯示,截止12月18日,總共有138隻新股登陸港股市場,目前還有多隻新股將趕在年底前掛牌,包括海爾智家、瑞麗醫美、清科創業、加思科-B、匯森家居等。其中清科創業計劃於12月30日上市,其為中國最大的股權投資綜合服務平臺,市佔率排名第一,已引入多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盈科資本、IDG資本、紅杉中國公開市場基金等等,合計認購金額約佔總募資金額的45%。
「我們很高興能夠見證2018年港交所實施上市制度改革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再進一步的呈現,並且促進香港新經濟業生態圈的發展。與此同時,市場對於美國總統大選或帶來不穩定與不確定性的憂慮亦已消除,令到市場情緒和投資胃納得到改善,助力推動更多和較大型的新股項目於第四季度內完成上市。」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說。
德勤預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將會有145隻新股上市集資大約3973億港元,而2019年則有164隻新股集資3155億港元,即今年新股數量下跌12%但新股集資額增加26%。德勤的統計顯示,納斯達克將會成為2020年領先全球新股市場的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將緊隨其後佔據第二位,上海證券交易所位列第三;第二上市新股從去年1隻增至今年9隻,全部均為新經濟企業。其中,港股IPO市場98%集資額來自內地企業,包括有16隻超大規模新股,每隻集資最少78億港元。2020年新經濟新股數量微升,但融資額大幅增加56%,主要受惠於更多未有盈利生物科技新股和大型第二上市新股。今年前五大新股分別是京東集團、京東健康、網易、百盛中國和渤海銀行,其中三隻為第二上市新股,前四位均為新經濟企業,總共集資共計1230億港元。
港交所表示,今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有望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這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新股集資中心的地位。港交所表示,在2018年改革上市制度後,港交所繼續致力締造更有動力、更多元化的香港市場,並取得顯著成效,吸引了不少新股來港作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有助推動本地市場結構轉型,香港已建立了亞洲最蓬勃的科技及新經濟公司金融生態系統,其統計顯示,新經濟公司佔上市新規實施以來香港整個新股市場集資總額近60%。新經濟公司對股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的佔比不斷增加,由2018年的4.1%增至2020年11月的22.8%。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市新規生效以來,已迎來47家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畢馬威認為,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新股上市市場,其成熟的生態圈助力了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公司的發展和集資。畢馬威預計,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和生物技術公司在港上市的趨勢,進一步加快了香港市場的成份變化,從傳統上的房地產和金融服務主導,轉向新經濟公司的上市項目,例如以技術、生物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的公司。
明年仍將群星薈萃 集資額或超3500億
展望2021年,儘管目前全球不明朗的因素預期仍將延續,但各大機構仍對明年香港的新股市場持樂觀態度。
畢馬威認為,在創新和新經濟型公司的生態系統不斷增長的帶動下,港交所將繼續成為來年的主要新股市場,其預計2021年香港將完成約130至150宗新股上市,全年總集資金額將達3500至4000億港元。
德勤預計,2021年香港會有超過10隻新股來自第二上市項目,並將集資最少1,000億港元,這些項目包括知名的科技和新經濟企業。再者,另有4至5個來自新經濟公司的巨額新股上市項目預計會完成,每隻新股最少集資 100 億港元。連同包括生物科技業在內的生命科學及醫療企業的新股上市,內地經濟復甦令到估值的提升,以及因更多類型更豐富的投資產品而帶來的市場擴容及更多海外資金為尋求更高回報而整體帶動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下,預計香港於2021年會有大約120隻至130隻新股集資逾4,000億港元,並有望突破2010年水平。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全國主管合伙人紀文和表示,香港擁有的生態圈與絕佳條件,有望在2021年刷新上市集資額的紀錄,其上市環境對新經濟企業的集資活動變得越來越有利。在德勤看來,香港市場更特別受惠於來自不同國家推出疫情相關的金融寬鬆措施所帶來的充裕流動資金,市場對美國於海外發行人更嚴謹監督所產生的情緒將會促使更多中概股尋求於香港作第二上市業界普遍認同。
德勤表示,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以及醫療行業在新經濟股數量和融資額持續維持主導地位,這個趨勢也將延續到2021年。艾德證券期貨認為,中概股仍將是2021年香港IPO市場值得關注的焦點之一: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約有250家,總市值相當於港股市場總市值的35%。按照市值和營收標準,有超40家美國中概股公司符合港交所規定,存在潛在回歸上市可能,包括拼多多、嗶哩嗶哩、百度、唯品會、貝殼、愛奇藝、攜程網等一批內地明星企業。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伙人劉大昌則預計,目前大約有50至60隻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機會回到香港上市,因此預期明年中概股回流的數目會多於今年,涉及的集資金額則要視乎公司規模。
綜合市場消息可知,明年香港IPO市場仍將是群星薈萃:預計2021年1月招股的熱門企業有快手科技、嘀嗒出行、醫渡科技等,2月之後招股的明星企業有喜茶、奈雪、京東物流、諾輝健康等,相信將會引爆一輪又一輪打新行情。
其中,嘀嗒出行已於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集資5億美元,有望成為「中國出行第一股」。據嘀嗒出行招股文件顯示,2019年嘀嗒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66.5%,計程車網約市場排名第二。快手科技於11月5日遞交IPO招股書,衝刺「短視頻第一股「。醫渡科技是一家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公司,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2019年,按收入計算,醫渡科技在中國所有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經歷11輪融資,融資規模3.37億美元,估值21.3億美元。此外,有傳聞稱,喜茶和奈雪正籌備在香港上市,已先後與多家投行接洽,遴選承銷團安排明年香港上市事宜,預計各募資達4億至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