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仍帥說」講一講中晚唐系列的第八集:敵人變盟友,盟友變敵人。朝廷不打魏博,改打朱滔了。
前面我們講過,成德,魏博,湽青,山南東道4個節度使沆瀣一起,聯合對抗朝廷。朝廷當然要平叛,而且是4個一起打,就是這麼霸氣:
神策軍和昭義節度使,河東節度使一起打魏博,把魏博已經打殘了,魏州危在旦夕;
淮西節度使打山南東道,攻下襄陽,節度使梁崇義自盡了;
神策軍和朔方、宣武打湽青,拿下徐州,漕運暢通無阻。
對於成德,朝廷是派幽州節度使朱滔攻打。本來,唐肅宗的平叛大計就要完成了,但壞就壞在朱滔這一路。
我們來從頭說說朱滔造反的過程。一開始,幽州節度使朱滔奉命討伐李惟嶽。
他先派人遊說成德鎮所屬的易州刺史張孝忠,張孝忠投降。782年正月,朱滔和張孝忠一起拿下束鹿,進而圍攻深州。李惟嶽不甘坐以待斃,出動軍隊一萬試圖奪回束鹿。雙發大戰於束鹿城下,李惟嶽軍大敗,落荒而逃。
接著,李惟嶽部將康日知在趙州見朝廷勢大,於是舉州投降。李惟嶽派大將王武俊意圖奪回趙州,不料王武俊返回恆州殺了李惟嶽,投降朝廷。深州刺史楊榮國及李惟嶽姐夫,定州(今屬河北)刺史楊政義投降。
應該說,此時朝廷的局面一片大好。但是關於怎麼瓜分成德的地盤?卻引起了朱滔和王武俊的不滿。當時朝廷的任命分別是:
以張孝忠為易、定、滄(治今河北滄州東南)3州節度使;
以王武俊為恆、冀(今屬河北)2州觀察使;
以康日知為深、趙2州觀察使;
同時將德(治今山東陵縣)、棣(治今山東惠民東南)2州改由朱滔管轄。
你看看你這幾個人的地盤,犬牙交錯,有的還不交界。朝廷肯定是故意這麼安排,肢解成德,讓這幾個人相互制衡,如果哪一個反了,鎮壓起來比較容易。對於這樣的任命,張孝忠,康日知還好,朱滔和王武俊最不滿意。
朱滔因沒有得到深州,於是怨望朝廷。因為深州靠近自己的地盤,於是朱滔駐軍深州不走。此外,給的德州,棣州根本與幽州不交界,很容易丟掉。而王武俊自以為功勞在張孝忠之上,卻沒有得到節度使的職位,而且王武俊想要的是趙、定2州,因此也對朝廷不滿。
這個消息被田悅獲悉,覺得機會來了,馬上派人到深州遊說朱滔,希望朱滔背叛朝廷救援魏州,答應事成之後割讓貝州。朱滔心動,又派人聯絡王武俊,並答應將深州贈給王武俊。這樣兩個對朝廷安排不滿的人決定反了。朱滔還想拉著張孝忠一起凡,張孝忠沒有同意。
王武俊得到深州後,任命他兒子王士真為恆、冀、深3州節度留後,自己率領大軍圍攻康日知的趙州。至此,成德的叛亂相當於沒有平定,還逼反了幽州朱滔。
朱滔親自統兵2.5萬人,從深州出發,到達寧晉(今屬河北)。不久,王武俊率領步騎1.5萬人趕來匯合,雙方一起趕往魏州。
田悅在魏州得知朱、王援兵將到的消息,信心大增,派遣大將康愔率軍萬餘人出戰,不料被馬燧擊敗,又退回城中。
782年六月,朱滔、王武俊抵達魏州。這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也率大軍1.5萬人到達魏州。朔方兵就是生猛,李懷光一到戰場,就一軍單挑成德,幽州兩大藩鎮。
不得不說,李懷光的朔方兵就是厲害,沒把對方放在眼裡。直接壓上去攻打朱滔營壘。朱滔派兵迎戰,一下子被斬殺千餘人,部隊崩潰。但是王武俊也不是吃素的,趁著朔方兵在朱滔軍營撿戰利品的空檔,用2000騎兵分割了李懷光的隊形,朱滔也馬上組織反攻,李懷光部大敗,後面唐軍跟著潰敗。不過馬燧也算治軍有方,部隊馬上退守營壘,守住了陣線。
當夜,朱滔築壩水淹馬燧的軍營,準備趁著馬燧移營的時候攻擊。不過馬燧就是不動如山。考慮到現在形式對官軍不利,馬燧於是與朱滔議和,希望大家都各歸本鎮。朱滔考慮到自己損失也不小,再打下去不值得,也就同意了。王武俊堅決不同意,但是實力沒有朱滔強,也只好作罷,但是兩人關係開始惡化了。
魏州之圍解除以後,田悅提議四鎮立國稱王。幽州朱滔稱冀王,魏博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湽青李納稱齊王。
馬燧議和以後,並沒有退兵,而是退到永濟渠以西的高地上防禦,並時刻監視魏州城中的動向。不久,馬燧命李晟率軍北上進攻莫州,襲擾朱滔補給線。
783年五月,李晟圍攻清苑(今河北保定)。朱滔命馬實留守魏州大營,自己率步騎1.5萬增援清苑。李晟戰敗退守易州。不久,李晟因病又退至定州。朱滔還軍於瀛州(治今河北河間)。
待在魏州的王武俊獨立面對馬燧的壓力,遲遲不見朱滔歸來,更加怨恨朱滔。於是與田悅商議,打算和朱滔斷絕關係。
783年六月,李抱真得知王武俊與朱滔不和的事情以後,馬上派人遊說王武俊,表示會上表皇上,請求赦免王武俊。王武俊不願繼續耗下去,就帶兵回到了恆州,朱滔手下馬實也隨之撤回了本鎮。
現在田悅的形式又不妙了,但是此時朝廷出大事了。長安發生了兵變。783年10月,唐德宗為了鎮壓造反的淮西李希烈,調遣涇源5000士兵平叛,這群士兵在邊關艱苦之地駐防,日子很苦。這次想借著平叛獲取些賞賜,改善改善生活。但走到長安時,朝廷小氣不給。這群士兵就炸鍋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直接反了,拿下長安擁立朱滔的大哥朱泚為帝。唐德宗逃到奉天。為什麼涇源士兵能造反?因為中央軍都派去打魏博,打幽州,打湽青去了,首都兵力空虛。
這樣的情況下,李抱真馬燧只好調走一部分軍隊回到長安平叛。李晟也從定州趕回長安平叛。
不過朱滔一看機會來了。783年十二月,朱滔利用朝廷忙於平定朱泚的機會,想出兵奪取汴州(治今河南開封)。當時,朱滔還娶了回紇女為側室,求得回紇3000騎兵助戰,自己率領步兵5萬,騎兵2萬,浩浩蕩蕩的向南進發了。
朱滔南下進軍,勢必要路過王武俊和田悅境內。這兩個人慌了,朱滔帶這麼多人,保不齊會順手把自己給滅了。都是戰戰兢兢的接待這一隻隊伍。不過朱滔在路過田悅的貝州時,貝州刺史邢曹俊擺出一副防守的姿勢,也不讓朱滔進城。朱滔就怒了,想到自己先前還幫著田悅解了魏州之圍,現在立馬翻臉不認帳了。
朱滔大怒,殺了田悅使者,下令進攻魏州、貝州及所屬各縣。你看看,這幾個節度使真是說翻臉就翻臉,前一秒還是盟友,現在就成了敵人了。
朝廷當然很高興來了,784年正月,加封王武俊為恆、冀、深、趙4州節度使,田悅為檢校左僕射,封李納為平盧節度使,命令他們攻打朱滔。當然,這三個人先前已經去掉王號了。朝廷變臉也挺快,前一秒打田悅,現在就和好了。唐德宗只求局面安穩,也沒有了削藩的決心了。
儘管朱滔軍隊全力攻打,但是由於魏、貝二州城池堅固,防守嚴密,貝州被圍一百多天,魏州被圍40餘多天,仍不能攻下。李抱真擔心田悅撐不住,朱滔一旦獲勝,更難對付。所以邀請王武俊一起出兵救援。雙方在貝州以西30裡匯合,安營紮寨。
朱滔見田悅的救兵已到,帶領圍困魏州的軍隊返回貝州。對於朱滔和李抱真而言,都希望速戰速決。於是雙方開始交戰。
朱滔這邊以回紇騎兵為先鋒,自己在後陣;李抱真這邊。王武俊領騎兵靠前,李抱真在後陣。戰爭一開始,回紇騎兵就衝向李抱真這邊。王武俊命令騎兵讓道,使回紇騎兵通過。等到回紇騎兵抵達李抱真方陣時,王武俊又合圍起來,把回紇騎兵包餃子了。回紇騎兵現在是前有李抱真步兵射箭,後有王武俊騎兵衝擊,不一會兒就大敗。朱滔部隊一看形勢不妙,直接潰逃。王武俊與李抱真合兵追擊,朱滔大敗,死亡萬餘人,逃散萬餘人。不過朱滔的部隊也還行,一部分回到了營寨堅守,也算穩住了戰線。
我們看到,前面幾場戰爭,無論是李抱真還是朱滔,即使敗了,還是能憑著營寨堅守,說明各自的部隊都還是挺強的,將領都挺會帶兵的。
經此一戰,朱滔覺得後續難以取勝,當夜就趁著大霧天氣,焚營逃走。王武俊與李抱真也不敢輕易追擊,使朱滔得以逃回幽州。不過朱滔此後一蹶不振,重病臥床,一年後就死了。
到現在,河朔三鎮中,成德藩鎮最慘。後續在成德地盤上演化出三個藩鎮:
義武節度使,轄易州,定州;
小號的成德節度使,轄恆、冀、深、趙;
橫海節度使,轄滄州,景州(滄州分出來的),德州,棣州4州。
幽州節度使,魏博節度使還是原來的模樣,還是原來的味道。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下期我們再見。歡迎關注「仍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