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直接掌握的神策軍為何從百戰精銳變得不堪一擊

2021-01-16 煮酒觀天下

中國古代有不少英勇善戰的精銳部隊。如秦朝統一六國的虎狼之師、漢朝霍去病和衛青率領的精銳騎兵軍團、唐朝李世民一手打造的玄甲軍、宋朝嶽飛得以百戰百勝的背嵬軍、明朝戚繼光將倭寇徹底滅絕的特種部隊。

在唐朝中後期,也有這樣一支百戰精銳:神策軍。其組建150年間,經歷多次戰亂,始終保障了大唐帝國的安全,堪稱帝國基石。

神策軍的前身是西北戍邊軍隊。創建人是唐朝名將哥舒翰。哥舒翰這個名字,一聽就不是漢族人。事實也是如此。他是西突厥人,被河西節度使王忠嗣挖掘,活躍在抗擊吐蕃的前線陣地,多次擊敗吐蕃軍隊。754年,哥舒翰經朝廷批准,成立了神策軍,洮陽太守成如璆擔任首任神策軍使。

神策軍第一次在歷史舞臺上大顯身手,並非戍邊,而是平息內亂。

755年12月16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起兵15萬反唐。史稱「安史之亂」。由於唐玄宗昏庸無能,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屢屢出錯。再加上太平日子過久了,唐朝軍隊很久沒有打過仗了,以至於在戰爭初期被叛軍打得措手不及。

在唐玄宗的號令下,神策軍1000餘人進入中原平息內亂,參與了圍攻安慶緒的相州之戰。

安史之亂結束後,吐蕃進犯長安,唐代宗逃到陝州,駐紮在此地的神策軍擁戴有功,隨即成為禁軍,由皇帝直接掌握。其規模也不斷擴大,由最初的1000餘人逐步增長到數萬人之多。

神策軍的職責是負責保衛京師、宿衛宮廷,以及徵伐叛軍。這在相當程度上震懾了安史之亂後新出現的藩鎮勢力,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783年,原鳳翔節度使朱泚發動叛亂,圍攻長安。唐德宗帶著皇妃、太子、諸王等倉皇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又遭到叛軍輪番進攻,危在旦夕。就在這關鍵時刻,神策軍前來救駕。面對人數眾多的叛軍,神策軍頑強作戰,使得叛軍圍攻1個多月,無功而返。

其後,神策軍又參與了收復京城之戰,迎接唐德宗回到長安。唐德宗回到長安時,感慨萬千。他逃出長安期間,滿朝文武官員逃的逃、降的降,唯有侍從宦官無一人叛變。自此,唐德宗堅信兩點。一是神策軍最靠得住;二是宦官最信得過。

基於這一點,唐德宗便將神策軍交給宦官掌管。最靠得住的軍隊交給最信得過的宦官掌管,聽起來好有道理。

應該說,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在神策軍的鎮守下,朝廷獲得安寧,國家進入穩定局面,社會重新出現繁榮景象。在很大程度上,神策軍是唐朝歷經安史之亂等叛亂,還能延續150年的堅強保障。

日本僧人圓仁曾經於唐文宗時期來到中國求法,對唐朝局勢相當了解,他說:「左右神策軍,天子護軍也,每年有十萬軍。自古君王,頻有臣叛之難,唯置此軍以來,無人敢奪國寶。」

這種說法是比較中肯的。

正因為神策軍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也享受到極高的待遇和特權。一、與其他軍隊相比,神策軍的給養富足,是其他部隊的三倍之多,此外還有額外獎勵;二、神策軍的將官在遷轉升任方面有優先權;三、在法律上享有赦免權。唐朝時期,御史監察百官,唯獨不敢招惹神策軍。有一年,御史崔遠進入神策軍駐地,被杖四十,流放外州。

極高的待遇和特權,讓神策軍吸引了大批權貴富家子弟的加入。他們的加入,使得神策軍戰鬥力大幅度下滑,從一支善戰的軍隊變成腐敗墮落的特權集團。神策軍在朝廷內外氣焰囂張、結黨營私、專橫跋扈、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幹盡壞事。

到了後來,神策軍更是不堪一擊。

880年,黃巢起義軍攻破洛陽,直逼長安。唐僖宗令大將張承範率領神策軍迎擊。張承範想選拔一批弓箭手,沒想到神策軍士兵全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銀樣蠟槍頭,聽說打仗就嚇得抱頭大哭。這樣一支軍隊,怎能抵禦敵人呢?

很快,黃巢起義軍就攻破了長安。唐僖宗不得不南逃入蜀。神策軍敗的敗、散的散、降的降。此後,神策軍風光不再,到902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把持朝政,解散了神策軍。

在唐朝中晚期活躍了147年的神策軍,就此壽終正寢。

有思想的人正在閱讀

此皇帝一個怪癖讓許多宮女累倒病死 帶頭反抗的宮女遭誅滅九族

太平天國最兇殘之人 屠殺東王府2萬人 最後被洪秀全剁成肉塊

為什麼魏忠賢在明朝隻手遮天 卻鬥不過剛剛繼位16歲的崇禎

沒有看過癮?好看的歷史公眾號在這裡


勇哥讀史

yonggedushi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每天三分鐘,給你最好看的文史故事!


相關焦點

  • 神策軍是唐朝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龐大禁軍 本是邊軍卻成了禁軍 神策軍是誰創建的?神策軍到底是怎麼興起與衰落的?
    原為西北的戍邊軍隊,後進入京師成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軍,負責保衛京師和宿衛宮廷以及行徵伐事,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裝力量,是唐朝維持統治的最重要的軍事支柱。在這一百多年間,神策軍走過的歷程有其獨特性,即在中國歷史上它是一支罕見的由宦官掌握的軍隊。整體上看,神策軍與宦官集團同興同衰,故而神策軍在它的興起和消亡過程中都與宦官集團有著密切的聯繫。「天寶十三載七月十七日,哥舒翰以前年收黃河九曲,請分其地置洮陽郡,內置軍焉,以成如璆為太守,充神策軍使。」神策軍之名即起於此。但這只是唐朝為防遏吐蕃而設置的戍邊軍隊,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唐朝禁軍——神策軍。
  • 神策軍為振興皇權而走向強大,最後卻反噬皇權,毀滅了唐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著名的宦官專權時期,即東漢中後期、唐朝中後期和明朝中後期。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專權,以宦官能決定誰是皇帝而著稱。那麼,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為何能有這麼大的膽量,敢把皇帝玩弄於股掌間呢?這就要從一支軍隊說起了。神策軍崛起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唐朝和吐蕃戰爭的前線,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經過一場惡戰後,擊敗吐蕃軍隊,攻佔黃河九曲之地。
  • 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為何能夠掌握皇帝的生死和廢立大權?
    唐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崔胤的宰相曾這麼說過:「國初承平之時,宦官不典兵預政。天寶(唐玄宗年號)以來,貞元(唐德宗年號)之末,分羽林衛為左右神策軍,以便衛從,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為定製,自是參掌機密,奪百司權,上下彌縫,共為不法,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侵害朝政。」
  • 中晚唐時期的神策軍,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而在這些問題的背後,則是唐朝同地方藩鎮之間的矛盾、皇帝同宦官之間的矛盾、宦官同文臣之間的矛盾等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便成為了維繫各方平衡的關鍵所在,這支軍事力量便是中晚唐時期的禁軍,即所謂的神策軍。歷史上的神策軍,在唐玄宗時期為西部的一支邊軍。但「安史之亂」的爆發,卻間接改變了這支邊軍的命運。
  • 安史之亂後,朝廷唯一依仗的神策軍,為什麼會是太監統領?
    其中之一就是朝廷手中有一支軍事力量,那就是神策軍。然而還有一件事令人不解,那就是這支軍隊在大部分時間裡,其實都是太監在統領的。我們一般會認為太監專權對國家的危害是很大的,事實也是如此,到了後期,大唐很多皇帝幾乎都是太監廢立的,這是非常可怕。那麼,安史之亂後,朝廷唯一的神策軍,為什麼會是太監統領?
  • 神策軍裡的胡人將領
    在如此混亂的局面下,何文哲沉著冷靜,率領神策軍與護駕的其他大臣協同作戰,迅速剿滅叛亂的宦官,為首的劉克明投井而死。之後為了穩定唐朝政局又和眾大臣一起擁立敬宗的弟弟文宗稱帝。神策軍是唐朝中晚期建立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宮廷禁衛軍,神策軍實力雄厚、驍勇善戰,構成了晚唐朝廷依賴的主要力量。從這些事例中不難看出,神策軍作為宮廷禁衛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神策軍的興衰與沉浮:數次挽救大唐的最強軍隊,最終也葬送了大唐
    在生活方面,神策軍的待遇直接優於其它部隊,所給的朝廷補給是其它部隊的三倍,同時,還有獎金、津貼之類的收入。此外,趕上逢年過節,皇帝大赦,或者新皇帝登基等重要事件時,最先犒勞的都是神策軍。可以說,神策軍是正宗的皇家御用部隊,待遇非常可觀。  而且,在政治待遇方面,神策軍將吏擁有很多優先的權利,比如:可以比其它部隊的軍人優先遷轉,提前升遷,破格任用,提拔等諸多特權。
  • 明朝有三大營,50萬精銳部隊,崇禎皇帝為何吊死煤山?
    而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曾經設立了三大營,馬步軍數十萬拱衛京師,更有十萬神機營,長槍大炮防備嚴密,京師的守備力量足有五十萬,那麼如此雄厚實力的三大營,為何沒有挽救大明王朝的國運呢?想要解釋這一點,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問題,那就是崇禎王朝時代,威震天下的三大營還剩下多少真實的戰力呢?
  • 唐朝不存在主少國疑的情況,為什麼依然是宦官當權?
    尤其是唐朝,宦官當道,奸佞小人,喜進讒言。甚至,還有的宦官膽大妄為到直接把皇帝給殺了。比如十五歲繼位的李湛,僅僅在位三年,就被宦官們殺死。那麼,皇帝都是壯年繼位的唐朝,不存在主少國疑的情況,為什麼依然陷入宦官之亂?  (一)、皇權旁落,宦官從中得利  宦官之禍,自從東漢就有之。不過唐朝和東漢的情況,並不是很相似。
  • 本是主僕關係,後來權力傾主,唐王朝為何繞不開宦官幹政的死結?
    憲宗是唐代後期有為之主,曾使唐朝一度中興,他被殺時年僅四十三歲,若假之以年可能有大作為;而殺父搶位的穆宗,為人昏儒,荒於政事,終日遊宴,甘受宦官擺布。曾一度中興的唐朝又趨向衰落。宦官權力的膨脹唐代後期宦官為何能有廢立皇帝大權?
  • 從《慶餘年》中的紅甲騎士,談談唐朝的北衙禁軍
    紅甲騎士歸慶帝所有,負責保護皇帝安全,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在物阜民豐的唐朝,是否也有這樣一支所向披靡,僅供皇帝所有的軍隊呢?皇帝的生活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危機四伏。他的危機來自多個方面,首先為奸作惡者,若想讓國家混亂趁機撈取利益,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解決最高決策者;其次鄰國若想擴大版圖侵佔別國,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刺殺皇帝引起國家內亂;新政實施違背多數人利益,被逼到絕境的人,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便是刺殺皇帝,將新政從源頭上解決。因此,皇帝的安危,也成為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頭等大事。
  • 通過唐代軍隊的待遇,談談神策軍對中晚唐政局的影響
    士卒群體一直是唐代社會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唐代中後期,士卒群體更是直接影響唐王朝政局局勢。唐代後期戰爭頻繁,士卒群體在政權之爭中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由此士卒待遇問題尤為重要。通過了解唐代士卒待遇,探析神策軍對中晚唐政權穩定的關係。一.中晚唐時期的神策軍神策軍原本只是為了防禦吐蕃的戍邊軍。安史之亂後,唐廷不敢信任地方,著手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直屬中央朝廷的軍隊。
  • 唐代中後期,太監為何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這事要從唐德宗說起
    太監不過是皇帝的僕人,但在中國歷史上常常有宦官一手遮天的事件發生,其中唐朝是宦官專權的重災區!在唐代中後期,太監幾乎完全控制了朝廷。他們可以廢除皇帝,監禁皇帝,甚至殺死皇帝!唐賢宗李淳和唐敬宗李湛被太監直接殺害,唐文宗李昂被囚禁後鬱鬱寡歡而亡。那麼,為什麼唐代太監如此放肆?
  • 唐朝後期宦官亂政,「甘露之變」後太監挾持皇帝,四位宰相被腰斬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三個朝代之一,如果說其他兩個朝代東漢和明朝宦官專權,還不敢把皇帝怎麼樣,頂多是幹預朝政,對抗大臣,那麼在唐朝中期以後宦官的囂張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是:他們敢直接殺害皇帝,而且一如遊戲。
  • 再說神策軍
    為了確保帝國在這一塊的作戰成果,哥舒翰開始大量的興建軍城,採用拉網式城堡網絡的戰術,逐漸分割掌握這塊地區,神策軍就是哥舒翰的這一波建設中新成立的一個軍城。  安史之亂爆發後,河西隴右諸部紛紛入援,最先入援的,應該主要是在治所(相當於省會)武威和西寧(具體是樂都縣)一帶的大股部隊,各地軍城的留守部隊也按照比例抽調,入關勤王。
  • 唐朝經歷8年安史之亂後,為何還能苦撐150年?學者:命不該絕
    如果說評價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讓人嚮往的一個朝代,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唐朝,理由也十分簡單,它既有著秦的強大實力,也有著宋的繁榮富庶,遺憾的是,在八年的安史之亂當中,唐王朝的命運卻發生了顛覆,在叛將安祿山帶領下,唐朝實力最強大的河北三鎮謀反,初期叛軍勢如破竹,先後攻佔了洛陽和長安,儘管在李光弼、郭子儀等大將帶領下,艱難的平定了叛亂,
  • 哥舒翰一手建立神策軍,成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軍
    神策軍是唐朝中後期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也是唐朝歷史上的著名軍隊,乃至於對唐朝中後期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唐朝時期,神策軍原為西北的戍邊軍隊。後進入京師成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軍,負責保衛京師和宿衛宮廷以及行政伐事,為唐朝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軍事力量,也是唐朝可以在安史之亂後堅持150年左右的重要基礎。當然,在神策軍被正式廢除後,唐朝也在不久之後正式滅亡。那麼,問題來了,神策軍是誰創建的,最後又是什麼結局呢?哥舒翰(?—公元757年),突厥人,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後裔。
  • 明代的宦官混得那麼拉風,為何提起唐朝那群前輩也不得不低頭拜服
    中國歷史當中,有兩個時期宦官現象比較有特色,一個是唐朝時期(囂張),一個是明朝時期(超酷),但如果要比較哪個時期的宦官最為厲害,毫無疑問明朝的宦官應該是完敗給唐朝的。強者的對決,仇士良PK魏忠賢,KO!為啥?
  • 同樣是太監,為何唐朝的敢廢帝,明朝的卻不敢
    又為何唐朝太監權勢更大,卻不如明朝太監出名呢?第一、兵權問題明朝太監都是依附皇帝存在的,而唐朝太監是各自獨立的,這也是唐朝太監相對不出名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們在前期並無存在感,也由於相對獨立,所有唐朝後期太監是掌握兵權的,也就有能力主宰皇位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