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三大營,50萬精銳部隊,崇禎皇帝為何吊死煤山?

2021-01-18 納蘭佑德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身亡,標誌著大明帝國277年的國運戛然而止,華夏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轟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近三百年暗無天日的黑暗時期,滿清肆虐三百年,漢家志士血淚斑斑,可謂無比悲涼。

但事實上,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時,曾經做了充足的準備。而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曾經設立了三大營,馬步軍數十萬拱衛京師,更有十萬神機營,長槍大炮防備嚴密,京師的守備力量足有五十萬,那麼如此雄厚實力的三大營,為何沒有挽救大明王朝的國運呢?

想要解釋這一點,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問題,那就是崇禎王朝時代,威震天下的三大營還剩下多少真實的戰力呢?

在朱棣時代,三大營是天下精銳的代名詞,即使在數十年後的于謙手裡,依靠著諸多二線部隊,依舊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而那是在三大營的一線精銳士兵覆沒殆盡,于謙緊急徵調二線部隊頂上的情況下,還取得了大勝。而崇禎時代的三大營,早已經變成了老弱殘兵,如同清朝末年的八旗軍隊一樣,成為不堪一擊的腐朽部隊。

崇禎年間,京師的部隊有二十萬,擔任常備的警衛,但這二十萬大軍屬於二線甚至三線部隊,真正能打的不足十萬,真正的精銳,是關寧鐵騎和孫傳庭、盧象升、曹變蛟等人組建的私人部隊,類似晚清時代的淮軍、湘軍,並不歸屬國家管轄。

但雖然如此,三大營畢竟還是保存著一定戰力的,且當時關寧鐵騎馳援北京也不需要多長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時關寧總督袁崇煥已經被崇禎帝誅殺,取而代之的是吳三桂擔任山海關總兵,這位可是個徹徹底底的投機分子,軍事才能遠遠遜色袁崇煥,接到崇禎皇帝求援的聖旨卻是多方拖延,最後皇帝上吊了才倒戈一擊,妥妥的帶路黨。

實際上,崇禎時代的三大營早就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但最要命的是,崇禎十六年,北京附近爆發了一場瘟疫,直接導致駐守北京的二十萬大軍損傷殆盡,北京地區的守衛力量變得極為空虛,即使三大營想要挽救大明國運,卻也已經拿不出足夠的兵馬了。看官老爺,你怎麼評價崇禎這個人?歡迎留言交流!

【免責聲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納蘭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焦點

  • 明朝精銳——三大營
    明朝的三大營又被稱為京師三營和御前三營 主要包括有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人數也並不是只有三個營的兵力,至大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為止,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7萬之眾。
  • 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明朝三支精銳禁衛軍都是什麼樣的?
    明代的禁衛軍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直屬於皇帝的直隸諸衛親軍,初建時原本只有十二衛,後漸漸擴張到二十六衛;還一部分,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守衛京城的部隊了,這就是「京營」。明代「京營」分三部分,即著名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俗稱「三大營」,這三大營各有特色。
  • 崇禎皇帝的選擇
    他繼位之時,明王朝雖說大抵已經被蛀空,只要他選擇跟著混,只要不是太過分,混到死,做一個太平皇帝,倒是也有可能的。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關外的滿人雖說猖狂,但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問鼎中原的意思,而內亂雖多,能成大氣候的,還看不出來。但是,崇禎選擇了做有為之君,要動大手術,革故鼎新。但是,他的登基,僅僅是因為他是現任皇帝的弟弟。
  • 吊死崇禎的「歪脖子樹」,曾經得到了長期保護,如今咋樣了?
    曾經強大的明朝,等到崇禎登基的時候已經風光不再。此時的大明朝已經被萬曆皇帝揮霍掉了最後的一絲元氣,崇禎所面對的大明只剩下了內亂跟外患。順治帶領的清朝軍隊正在關外虎視眈眈。由於清朝的存在,明朝一直沒有辦法抽調出全部實力專心對付國內的農民起義軍。但是清朝一時半會兒也打不破山海關,我們都知道,是崇禎吊死之後吳三桂才開門投降了清朝。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在金庸的著名小說《鹿鼎記》當中曾這樣記載,有一位絕頂的高手獨臂神尼。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
  • 崇禎的明思陵:從最初的妃子墓,變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寢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明思陵,在所有「明十三陵」中,無論是大小規模,還是華貴程度,都是最為「寒酸」的,甚至都比不上一些明朝時期地方藩王的陵寢。這其中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座墓本來就不是崇禎皇帝本人的,而是他為自己的寵妃田貴妃修建的,崇禎也因此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極為罕見的被葬入妃子墓之中的帝王。
  • 崇禎吊死的時候,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了嗎?
    相傳,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上吊死的時候,曾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這是真的嗎?還有人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如果魏忠賢當時還活著,能延續大明江山嗎?崇禎懷念魏忠賢的概率幾乎為零,因此他也不會感慨「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有以下兩個原因。其一,崇禎痛恨閹黨,並將閹黨連根拔起。
  • 看大明風華,夢回明朝,打造一個所向披靡的帝國王牌精銳軍隊
    如果讓你夢回明朝,你會加入哪一個部隊呢?本篇文章重點研究一下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有哪些?他們究竟有多麼強大?明初王牌部隊三大營《大明風華》中,漢王朱高煦為何敢反呢?就是因為他掌握了三大營中的兩大營(部分),那就是三千營和五軍營,正是有了帝國精銳部隊在握,朱高煦才用那麼大的底氣,當然,他只掌握一小部分軍隊,否則就沒有明宣宗什麼事了。我們先來了解下三大營。
  •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明朝最厲害的三大營都去了哪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因為無力阻擋闖王李自成的進攻,在煤山自縊,宣告明朝滅亡,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守衛北京的只有幾千個太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明朝最厲害的三大營去哪裡?
  • 皇帝的絕望:孤獨的崇禎和無助的光緒
    殺了7個兵部尚書(國防部長),殺了7個總督,換了50個內閣成員。這什麼概念,相當於「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以前的他們都是垃圾,後面的他們也還是垃圾,就是崇禎不是垃圾」,殺得整個朝廷人人一臉懵逼,凡事都得等最高指示了,這吃泡麵到底是要吃乾拌麵還是要吃湯泡麵,都得要800裡快馬問皇帝了。這時,誰也不敢說話,崇禎就註定成為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了。
  • 他是明朝內閣首輔 做錯一件事被崇禎大罵:死有餘辜
    1644年初春,當李自成揮師進攻北京之際,明朝並沒有元氣大傷。就在600餘裡外的山海關,還駐紮著一支由吳三桂統領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數量並不多,但戰鬥力極強,是明朝末年敢於和八旗軍正面交鋒的軍隊之一。如果將關寧鐵騎及時撤回北京,李自成的農民軍能輕鬆攻陷北京。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究竟多少人誤會了崇禎?
    01明朝積重難返明朝中後期,正處於地球小冰期最為活躍的時候,氣溫下降導致糧食年年減產。自正德皇帝以來,明朝經歷16年正德朝、45年嘉靖朝、6年隆慶朝、48年萬曆朝、1年泰昌朝、7年天啟朝,一百多年間皇帝大多懶政,朝廷行政效率低下,難以妥善解決糧食問題。
  • 李氏朝鮮為何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265年
    明朝滅亡後,朝鮮的私人著作中,有「皇明崇禎後二百年的字樣」,很多朝鮮士大夫的筆記中,他們記載時間不是用清朝皇帝年號,而是同樣以崇禎後多少年。對於清朝皇帝賜予朝鮮國王的諡號,朝鮮也一概不使用。朝鮮肅宗國王曾以太牢祭祀大明崇禎皇帝,朝鮮史書《肅宗實錄》說,肅宗讀完祭文,「嗚咽不自勝,侍臣莫不感愴」。
  • 抗清英烈兩個諫言:一個崇禎皇帝聽了怕,一個惹出李自成滅了明朝
    闖王李自成揮師直抵北京城,談判破裂,他沒有得到朱由檢的滿意答覆,卻得到了明朝叛賊的支持。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天剛亮,兵部尚書張縉彥弓腰將大順軍劉宗敏部迎進了正陽門;中午,太監王德化將新主子李自成請進了德勝門。
  • 唐朝皇帝直接掌握的神策軍為何從百戰精銳變得不堪一擊
    中國古代有不少英勇善戰的精銳部隊。
  • 明朝敗亡崇禎皇帝自掛煤山之謎
    明帝崇禎即位後,罷奸閹魏忠賢,誅奸臣,欲挽狂瀾於即倒,但大勢已去,清軍進逼,李自成圍城,終亡,自縊於北京煤山。明熹宗死後,皇弟信王朱由檢即位,改元崇禎,世稱崇禎帝。崇禎即位後冊封田氏為妃,不久又進封為皇貴妃。田妃不喜歡宮廷流行的裝飾,因為她天生麗質,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裝飾。她多才多藝,無論彈琴鼓瑟還是圍棋雙陸都出神入化,連崇禎都嘆為觀止。她曾經畫了一幅群芳圖進呈給崇禎,畫上的美女都好像有生命似的,崇禎每天流連不已。有一天田妃隨崇禎到射場校閱,崇禎特意命她騎馬射箭,田妃連射三箭,箭箭中的。內侍都連聲喝採,崇禎不由得暗自得意。
  • 崇禎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
    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人生就像一齣戲,有悲劇、有喜劇、荒誕劇。
  •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下我就來詳細說說朱棣時期的京軍三大營: 京軍三大營的編制 永樂初期,為加強京師的守備和強化精銳部隊建設,朱棣建立了居重馭輕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等京軍三大營,成為朝廷直接指揮的「內衛京師、外備徵戰」的戰略機動部隊。三大營各營編制的官員數額不完全相同,各級官員的名稱也與衛所制官員的名稱不同。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明九邊示意圖明朝最精銳的部隊在哪裡?明朝在統一中原之後,開始推行都司-衛所制,北方靠近蒙古的區域是明朝衛所的集中區域。明前期,明朝的京軍戰鬥力尚可,但經歷土木堡之變後,京軍實力再難完全恢復。有文章認為,雖然明九邊士兵戰鬥力不及蒙古,但相比京營,可謂精銳,「尤其是明朝末年後金興起,大起義爆發……如果沒有邊軍,明王朝的歷史將會重寫」。隆慶末年時,九邊地區「主客邊兵,自遼東至甘肅,凡六十六萬四千三百一十九人」,比明初還多。
  •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缺點和個人不足
    經過嘉靖、萬曆、天啟三朝上百年的懈怠和折騰,崇禎帝接手的是一個十分破爛的攤子。當時是什麼樣的形勢呢?政治上,綱紀廢弛,朋黨相爭,貪腐橫行;軍事上,武備廢弛,戰鬥力低下;財政上,國庫空虛,財源匱乏。此外,陝西的農民起義開始風起雲湧;東北的女真已經建立後金政權,女真人已有組織嚴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快速機動的6萬雄兵,正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