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明風華,夢回明朝,打造一個所向披靡的帝國王牌精銳軍隊

2020-12-28 資深人士說文史

近期熱播的《大明風華》將觀眾的目光引向了漢人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明朝,文章以永樂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以及皇后胡善祥,太后孫若微為主軸線索所展開的劇情,既有皇家後宮的恩怨情仇,又展示了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的恢弘盛景。

與歷史上其他朝代相比,大明王朝不如唐朝繁盛,不如宋朝富裕,不如漢朝強悍,但明朝是一個皇帝最硬氣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明代版的雖遠必誅。大明皇帝之所以骨氣硬,除了朱家遺傳好戰的基因外,能讓大明王朝最拿的出手的東西就是硬核的軍事力量。

對於一個軍事愛好者來說,在欣賞《大明風華》的同時,最關注的莫過於橫掃四方的大明軍隊了,毫不誇張的說,大明王朝的軍隊是歷史王朝最全面、最綜合的軍隊,陸軍把大元帝國打到捕魚兒海,海軍把東南亞和南亞諸國打的服服帖帖,火槍營開創了歷史上第一支全建制的火力部隊,這樣的軍隊能不讓明王朝的君王們都硬氣嗎?

如果讓你夢回明朝,你會加入哪一個部隊呢?本篇文章重點研究一下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有哪些?他們究竟有多麼強大?

明初王牌部隊三大營

《大明風華》中,漢王朱高煦為何敢反呢?就是因為他掌握了三大營中的兩大營(部分),那就是三千營和五軍營,正是有了帝國精銳部隊在握,朱高煦才用那麼大的底氣,當然,他只掌握一小部分軍隊,否則就沒有明宣宗什麼事了。我們先來了解下三大營。

騎兵精銳三千營大明王朝永樂王朝時,明成祖朱棣一手拉起了京師三大營,分別是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這三支部隊都是非常有特色,三千營清一色的都是精銳騎兵,還都不是漢人騎兵,而是投靠明王朝的蒙古騎兵組成,人數鼎盛時期也有上萬人,這支部隊足以和大元帝國的騎兵相抗衡,並且還多次成功的擊敗了很多外來入侵者,可以說三千營就是大明帝國最精銳的騎兵,也是最寶貝的部隊。

大明作戰主力,五軍營接下來就是勇武、強悍的五軍營,五軍營官兵基本上都是由漢人組成,其中編制有騎兵、步兵、火槍兵,弓箭手等兵種,更誇張的是五軍營內還有一支類似於特種部隊一樣的情報調查和暗殺部隊,專門就負責情報的獲取和敵方將領的斬首行動。

五軍營幾乎參加了永樂帝以來明朝所有的重大戰役,例如靖難之役,永樂帝五次漠北親徵,京城保衛戰等等;五軍營是漢人軍隊的驕傲,同樣的也是各地軍人們嚮往的榮譽天堂,五軍營的官兵不僅待遇好、並且還可以世襲,最關鍵的是一人當兵,全家光榮;五軍營官兵的家屬們都被安置在京城的專門屯營住所,教育、醫療免費,生活上還給予補貼。

但是,五軍營的篩選也是相當的苛刻,每年會固定到各地篩選優秀的官兵,集中到京城五軍營的營房進行訓練,通過一年的訓練,最終完成的訓練任務,並且到了一年的訓練後,會有再次篩選,滿足要求的官兵正式成為五軍營戰士,沒有滿足要求的則返回原部隊。

王牌現代化部隊神機營《大明風華》中,朱棣率軍親徵漠北時,提出「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就是利用神機營先進的火器技術,在永樂皇帝歷次北徵中神機營堪稱克敵制勝的神秘武器。

我們來了解一下神機營的軍人,神機營的軍人可不是誰都能當的,並且神機營軍人還得要有點文化;一般是由火銃部隊和神武大炮部隊組成,火銃部隊需要戰士掌握射擊的技巧和戰術,每天的訓練就是射擊、跑步和近戰訓練。

神機營的人員並不多,但個個都是精英;作為大明王朝王牌部隊,神機營背負的榮譽和壓力都是很多的;神機營的每個官兵都有一定化學、物理學的基礎,如何瞄準?如何調整大炮射擊角度?如何讓大炮更加便捷?這些都是神機營戰士需要掌握的。

不僅如此,神機營幾百年來的不斷發展,都是神機營戰士自己琢磨出來的思想,然後工匠進行改造;三眼神銃就是神機營戰士們鑽研出的創想,其獨特的三連發模式讓明朝的中程作戰水平急劇提高。

神機營是明帝國稱霸的最核心的力量,大家可能不知道神機營的火炮和火銃究竟有多厲害,首先大家印象中步兵是不是一直被騎兵克制,就連弓箭手遠程兵種都十分害怕騎兵;但是神機營的出現完全逆轉了這個局勢,遠程靠著神武大炮的轟炸,直接把敵方的馬匹給嚇破膽子,中程靠著火銃和弓箭,火銃威懾對方戰馬,弓箭進行屠殺,相互搭配。

近程火銃也能夠發揮到威力最大,5米內直接秒殺敵人,火銃和火炮的搭配使用直接讓鄭和船隊的戰鬥力直線上升,鄭和船隊也是靠著無敵的火炮戰艦徵服了各國反叛勢力;明朝將領李成梁也靠著火炮火銃,直接把日本打懵逼了,這就是神機營的戰鬥力,神機營從明朝一整個王朝,基本上都是皇帝最為器重的部隊。

勇擔責任的戚家軍(倭寇的剋星)說到戚繼光這個民族英雄,基本上每個了解歷史的人,都對這個人物十分的認可,戚繼光的時代剛好是倭寇大肆侵略明朝沿海的時期,戚繼光從北方邊境直接調到沿海地區當駐防司令,戚家軍的建立也直接讓倭寇侵略我國沿海的計劃徹底落空。

戚繼光還有一個名號「救火將軍」,只要哪裡的倭寇肆虐,戚繼光就被調到哪裡?最開始戚繼光在山東地區駐防,倭寇作死的來到山東掠奪,誰知道戚繼光直接帶著一大堆備倭兵團滅了山東的倭寇,山東地區因此幾十年看不到倭寇和海盜。

後來江浙一帶倭寇猖獗,甚至打到了陪都南京,戚繼光直接帶著戚家軍在江浙一帶抗擊倭寇,也成功的團滅了倭寇,更是收復了江浙一帶倭寇盤踞的幾個小島;後來福建一帶又開始鬧,戚家軍又轉戰福建,通過多次戰役,戚繼光的大名讓日本人敬畏又恐懼。

日本人雖說也有火銃和大炮,但和戚家軍作戰,這些玩意完全派不上用場,反而被戚繼光給打的丟盔卸甲;日本老大豐臣秀吉聽說戚繼光的事跡,不由得讚嘆:「明朝有此人,尤之幸也。」

戚家軍的招兵政策十分嚴格,首先要通曉水性,並且還得是當地的居民,其他地區的兵種戚繼光一概不要;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戚繼光認為,只有當地人激發了血性才能真正保護沿海地區。

戚繼光招收當地的子弟作為戚家軍,原因是當地有他們的父母和妻子,他們入伍後是真正的拿出命來保護自己親人,作戰就算失敗,他們也會拼死一戰,這也是為什麼戚家軍能夠適應沿海各地的作戰,主要原因就是戚家軍內部基本上都是本地人。

而明朝中央政府也撥款直接扶持戚家軍,並且還沒有懷疑戚繼光會擁兵自重,其中的原因就是戚繼光是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學生,也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將領。老師在朝廷中為自己抗下壓力,這才成就了戚繼光。不過,當張居正去世,戚繼光也仕途到了頭。

關寧鐵騎(民族聯合部隊,大明帝國最後精銳力量)關寧鐵騎的名號,可謂是震懾遼東地區,這支部隊十分的強悍,並且還是個民族大聯合的部隊;關寧鐵騎中有蒙古人、滿人、漢人等各個民族,雖然這支部隊成分複雜,但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鬥,關寧鐵騎內的所有官兵都是團結一心,十分的融洽。

關寧鐵騎原本是孫承宗為了對抗努爾哈赤而建立的軍隊,這支部隊敢和八旗軍野外對戰,並且這支軍隊一直是滿清的心腹大患,有關寧鐵騎在,基本上滿清是入不了關的;這支部隊還被認為是明帝國最後的精銳力量。

如果不是吳三桂率領關寧鐵騎開關,那麼多爾袞是進不了山海關的。關寧鐵騎的軍隊篩選也是十分嚴格,所有進入關寧鐵騎的軍人都要和將領籤訂生死狀,並且每天都會進行類似傳銷一樣的灌輸榮譽宣言。

關寧鐵騎之所以能夠團結,這和部隊中的思想灌輸是有一點的關係的,關寧鐵騎作戰都是不怕死的,從來沒有見到過關寧鐵騎打不過就逃跑的歷史案例,基本上就算是死光都要戰到最後,這也是關寧鐵騎讓滿清聞風喪膽的原因。八旗軍隊徵服了蒙古和朝鮮,就是徵服不了明朝,最大原因就是這支部隊太強悍。

鄭和遠洋水師(世界第一,所向披靡)

《大明風華》中,朱棣派鄭和出使南洋,不管是出於尋找建文帝的目的,還是楊我國威,建立華夷秩序,發展海外貿易;但朱棣這個舉措無意中改變了我國航海歷史,發展我國古代航運事業,並且打造了一支聞名世界的海軍。很多人認為鄭和的水師就是去拜訪諸國的,但是大家知不知道鄭和水師在出訪國外時遇到哪些事情了呢?鄭和水師每次出行幾乎都是帶著上千人,這上千人都是人才,要麼是經驗豐富的水軍部隊,要麼就是懂航海的人才。

在遊歷到東南亞的幾個國家時候,一些國家看到鄭和水師船上不少金銀珠寶,就帶兵把鄭和船隊圍住了,原本自己這邊幾千人,而鄭和那邊才一千多人,勝利是很輕鬆的,誰知道鄭和看見了,直接讓手下開炮,這下好了當地的酋長被抓了,鄭和還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番,最終還扶持了一個得到當地百姓擁戴的名人成為首領。

鄭和船隊來到了印度那一塊,印度某個國家的國王就派了上萬的軍隊去攻擊鄭和,然而,只用了一天,鄭和的軍隊就把該國王宮給佔領了,這個國王因此被鄭和好好的教育了一番,最終還是放了他。

鄭和船隊行駛到印度洋時候還遇到了海盜,但船隊只開了十幾炮就把海盜船給團滅了,可見當時鄭和船隊的海軍力量是非常的強大的;雖說鄭和是去諸國拜訪溝通的,但是這直接演變成了鄭和為明帝國樹立威望,明帝國也因此被諸國敬仰。

結尾

夢回大明帝國,你會去哪一個精銳部隊呢?是大明帝國王牌精銳三大營(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還是倭寇剋星戚家軍,或許掌握好關東鐵騎,大敗努爾哈赤騎兵,就沒有清朝什麼事了,或許率領鄭和水師,去締造一個英國版的強大殖民地。

歷史沒有假設,所有的「夢回」都是幻想,大明王朝軍隊之所以強悍,與其歷代皇帝有關,歷代皇帝不論好壞都十分有血性,上面的都這麼強硬,那麼下面的軍隊能差的了。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大明帝國皇帝的強硬也帶動了手下的部隊十分強硬;如果夢回明朝,你會帶領哪一支部隊東徵西戰,為明朝開疆拓土,為華夏民族拓展生存空間呢?

相關焦點

  • 一直冷門的明朝戲,為何在《大明風華》出圈了?
    而此前未被集中挖掘的冷門朝代戲反而成為了「藍海」,今年,《大明風華》放眼明朝,明年,《孤城閉》《大宋宮詞》兩部大劇都將背景放在了宋朝,而《南歌》講述的則是南北朝的故事。 國內古裝劇的「朝代偏見」,正在被打破。「不出圈」的大明王朝從《大明風華》的簡介來看,雖是以孫皇后為主視角,但足足正劇相。
  • 《大明風華》:明朝皇室劇裡的親情倫常
    《大明風華》海報《大明風華》由知名導演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王學圻、梁冠華、俞灝明等人領銜主演。劇集改編自蓮靜竹衣的網絡小說《六朝紀事》,以歷經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傳奇皇后孫若微的經歷為主線,展現大明王朝從初建王朝到國力鼎盛的那段歷史。作為少見的明朝皇室劇,《大明風華》緣何毀譽參半?
  • 《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最近,一部以明朝初年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該劇故事情節、臺詞和服裝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歷史史實方面存在硬傷,有失考據。勝負顛倒的永樂親徵《大明風華》中,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親徵蒙古部落是重點劇情之一。
  • 明朝精銳——三大營
    明朝的三大營又被稱為京師三營和御前三營 三大營作為大明王朝拱衛京師的重要力量,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便設立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歸屬五城兵馬司指揮。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將三大營分設為御前三營和南京三大營,規制逐漸達到完善。 而三大營真正的春天,是在明成祖朱棣時期
  • 家庭倫理親情劇《大明風華》,明朝第一家庭那本難念的經
    還有羅晉黃志忠主演的《鶴唳華亭》,抱不起來的李蘭迪主演的《夢回》,還有李現主演的《劍王朝》等。這幾部古裝有一個共同特點幾乎都是流量小鮮肉搭配幾個演技派。《大明風華》和這幾部古裝劇走是完全不同的路線。直截了當地表達觀點,在最近熱播的幾部古裝電視劇中,小編最中意就是《大明風華》,之前也寫過文章表達過觀點,就是這部以明朝為時代背景的古裝劇應該是今年國產古裝劇的翹楚。
  • 《大明風華》:皇室日常「搞笑一家人」
    劇集改編自蓮靜竹衣的網絡小說《六朝紀事》,以歷經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傳奇皇后孫若微的經歷為主線,展現大明王朝從初建王朝到國力鼎盛的那段歷史。作為少見的明朝皇室劇,《大明風華》緣何毀譽參半?久而久之,清朝戲的群眾基礎最雄厚,觀眾哪怕沒什麼歷史知識,也知道康熙、雍正、乾隆的關係,但你若問起《大明風華》中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關係,很多人會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另一個客觀原因是,清朝不僅距離當下更近,作為一個大一統朝代,清朝各方面史料豐富且完備,民族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明朝別的暫且不論,複雜的朝局鬥爭與民族關係就是創作上的一個難點。
  • 明朝!明史愛好者,明末時期,為什麼佔世界GDP百分之五十的大明失敗了?
    在這詭異的表象背後,實際上隱藏著帝國數百年以來的積弊和腐敗。 還有大明的軍隊,大明的軍隊需要布防四面,大明雖然號稱兵力百萬,然而沒有。特別是到了明朝晚期,大明的精銳是打一場少一批,到了最後勝算可以說沒有了。
  • 網商社科丨大明風華,明朝永城張皇后的真實和傳說
    全劇展現了這位大明皇后傳奇的一生,非常勵志。當然,劇情大多都是虛構,但我們根據劇中幾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朝皇帝推斷,《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歷史原型就是影響明宣宗、明英宗、明景泰帝三朝政局的孝恭孫皇后。孝恭孫皇后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 《大明風華》歷史穿幫,戈登提前幾百年來中國,幫明朝建立洋槍隊
    前幾天開始準備搞《大明華年》,《大明風華》別名《大明皇妃》,我當時一看這個別名,和那些傾世皇妃什麼的垃圾網文有什麼區別,以老子這種「歷史碰瓷術」,拿你發飆那還不是一搞一個準。《大明風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在文史框架上還是基本上符合史實的,雖然很多地方有爭議,為了劇情,採取其中一種說法也算貼近歷史了。洋槍隊提前四百五十年來華是什麼鬼?
  • 梵蜜琳攜手《大明風華》,帶你領略明朝文化下,女性的寵己之選
    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寧領銜主演,張藝興、俞灝明特別主演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於12月中旬正式登陸湖南衛視,而這部梵蜜琳攜手以明朝為背景的歷史古裝劇自開播以來,引發強烈的反響,不但獲得了觀眾與業內人士的口碑認可,在收視率方面也取得不凡的成績。
  • 大明風華劇情介紹 大明風華是哪個皇帝
    《大明風華》是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然而電視劇播完後,發現很多人沒看懂大明風華,下面小編就簡要總結一下《大明風華》的劇情。  大明風華劇情介紹  《大明風華》講述了明永樂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滿門抄斬,長女蔓姝為孫忠所救,化名孫若微收養家中
  • 《大明風華》裡老朱家的尋常往事
    前段時間,有一部電視劇火了:《大明風華》。 我們知道,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王朝,而這個漢族王朝的統治者,有著一個中國老百姓很尋常的姓:朱。歷史雖然看起來很華麗,一如這個電視劇的名字:《大明風華》,不過透過這歷史的迷霧,我們看到的不只有繁華,還有繁華背後的尋常生活。
  • 《錦衣之下》和《大明風華》,究竟哪一部才是你喜歡的明朝劇
    作為同樣以明朝為歷史背景的影視劇,《錦衣之下》難免被拿來和朱亞文、湯唯主演的《大明風華》進行對於。而觀眾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錦衣之下》的評分比《大明風華》高得多,畢竟在豆瓣上,《錦衣之下》獲得了7.5的評分,而《大明風華》才剛剛拿到了6.3分。
  • 《大明風華》孫若微原型:歷六朝五帝,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皇后
    《大明風華》開播,熱度直線上升,該劇以皇后孫若微的傳奇一生為主線,講述了她歷經六朝五帝從靖難遺孤成為皇太孫妃、太子妃、皇后到太后的故事。
  • 明朝時期的世界,還有比大明更強大的帝國嗎?
    許多人將我國近代的落後歸咎於清朝這個非漢族建立的政權,仿佛換一個漢人做皇帝我國便依然是天朝上國,那麼明朝能擔得起這個重任嗎? 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明朝時期的世界,是否存在比大明更強大的帝國呢?
  • 覽大明風華,探究明朝遷都北京背後的故事,縱觀北京城廓變遷
    導讀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敘述了一代奇女孫若微與妹妹同時嫁入皇室,目睹國家盛世將成,平關外,遷首都,通運河,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編撰《永樂大典》,串聯起來大明朝5個帝王4代人的進取與紛爭的故事。
  • 什麼是世界性帝國?大明王朝算是世界性帝國嗎?
    導讀: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但是經過仔細查詢才發現世界性帝國不是一個特定稱謂。所以世界性帝國我們可以靈活理解為當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帝國,通常表現為幅員遼闊、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帝國。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來看一下大明王朝是否具備這個條件?是否可以算世界性帝國?
  • 推薦5部前後相繼播出的電視劇,《夢回》《大明風華》均上榜,你追過...
    《夢回》 由李國立任總導演及總監製,李蘭迪、王安宇、辛雲來、孫安可、丁橋、陳語安、章樂韻、張彤主演,劉鈞特別出演的古裝宮廷劇。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女孩子小薇,因為故宮裡的一次迷路,遇到一個老婦人,受她指引,成功找到回家的路。當晚天文奇觀「七月流火」出現後,小薇發現家中出現了一個穿著古裝的陌生男人——十三阿哥胤祥。小薇與胤祥生活了一段時間,不經意間彼此相愛。
  • 錦衣之下、大明風華:冷門明朝歷史文化上新,一起來品劇
    《步步驚心》、《甄嬛傳》等一系列的火熱電視劇大家是不都很熟悉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我們看的古裝劇大多是以清代的歷史為藍本呢,而且基本很少會帶有文化知識,時間長了大家是否有點審美疲勞呢?如果有的話不如來看一下上新的明朝故事吧,不錯我要說的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錦衣之下》和《大明風華》了,在這兩部劇裡帶不光涉及了我們很少見到的明朝歷史故事,還有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等你品呦,由於這兩部劇的文化知識涉及之多,在這裡我就挑一部分特色文化來講吧。
  • 大明風華還是昏庸無道——朱祁鎮
    之前令狐給大夥講了明朝木工第一人,天啟皇帝朱由校,今天咱們繼續聊聊明朝,有這麼幾部電視劇,我想很多顏控的小姐姐們肯定都看過,《大明王朝驚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