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世界性帝國?大明王朝算是世界性帝國嗎?

2020-12-25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但是經過仔細查詢才發現世界性帝國不是一個特定稱謂。所以世界性帝國我們可以靈活理解為當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帝國,通常表現為幅員遼闊、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帝國。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來看一下大明王朝是否具備這個條件?是否可以算世界性帝國?

如果按照明朝早期、中期、晚期三個時代來看似乎只有奧斯曼帝國可以與之匹敵。曾經強悍以是的帖木兒帝國、金帳汗國以及波蘭-立陶宛都已經雨打風吹去,橫跨亞歐的沙俄和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歐諸國逐漸強大。下面我們從明朝版圖、財富總量、人口、航海能力以及軍隊戰鬥力等各個因素做下一評測。

版圖面積、人口和熱兵器的領先程度

明朝作為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在明成祖朱棣時版圖達到巔峰,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裡。雖然沒有西域,但是在奴兒幹都司的外東北以及三宣六慰的緬甸地區的領土都超出現代版圖的國界。如果不算西班牙日不落殖民帝國,那麼大明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版圖最盛的國都。

古代人口普查是個艱巨的工作,因為在古代人口數量往往和丁稅掛鈎。所以導致人口普查數量是真,如果按照《明實錄》記載在明朝洪武年間就已經達到6000萬。如果加上遺漏的估計得在8000萬,當時世界上全球人口雖然沒有權威的數字但是不會超過兩億。也就是說大明王朝在自己的土地上養育了當時全球半數的人口,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明朝的軍事力量:明朝擊潰元朝建立大明王朝除了元朝腐敗導致戰鬥力下降以外,明朝軍隊強悍的戰力和以神機營為基礎的熱兵器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明成祖駐地時期,熱兵器成建制的組建。明軍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鐵血悍勇都遠超其他各國。尤其是在明成祖閱兵時,包含步騎兵、神機營的演練把在座的27國使節都看呆了。更何況以鄭和為首的遠洋船隊縱橫大洋,步國威於海上。

從這幾方面來說,大明王朝作為世界性帝國是妥妥的結果。

強大的遠洋艦隊和綜合強悍的軍事實力疊加的影響力讓大明帝國威名遠播

縱觀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歷史,如果說哪個時期中國具備最強大的遠洋艦隊那一定是大明王朝的鄭和艦隊。跟據《明史·鄭和傳》記載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史無前例的海上特混艦隊,包含200餘艘不同用不同類型的遠洋海船。最大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整支船隊包含將士2萬多名,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

這支龐大艦隊多次遊弋在印度洋從非洲到南海的龐大海面上,讓大明王朝的影響力遠播海外。隨之而來的就是頻繁的貿易,大量的白銀湧入明朝。讓這個白銀儲量並不豐富的國都得以使用白銀作為貨幣,可見白銀輸入數量的龐大。而明朝永樂通寶因鑄造精美含銅量高,所以成為當時國際貿易的通行國幣堪稱當時的「美元」。

小結:

綜上所述,雖然沒有具體定義但是按照大明王朝的各項指標來看都稱得上是世界性帝國。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明朝時期的世界,還有比大明更強大的帝國嗎?
    許多人將我國近代的落後歸咎於清朝這個非漢族建立的政權,仿佛換一個漢人做皇帝我國便依然是天朝上國,那麼明朝能擔得起這個重任嗎? 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明朝時期的世界,是否存在比大明更強大的帝國呢?
  • 黑人如此驍勇善戰,幾千年裡為何沒有產生強大的帝國?原因很簡單
    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天下大亂,為了抵抗各地的反對勢力,明王朝也曾招募過許多黑人,讓他們成為明朝的僱傭軍。而且明王朝對這些黑人的評價極高,認為這些黑人作戰勇猛,並且十分忠心,沒有多少花花腸子。那麼在這裡就有一個疑問,黑人如此驍勇善戰,幾千年裡為何沒有產生強大的帝國?大家要知道的是,無論是東西方,都曾出現過世界性的帝國,如唐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但唯獨沒有黑人建立的帝國,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
  • 音樂的事|音樂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什麼鬼
    Tell喻宇,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美學博士,騎車徒步越藏、業餘打羽毛球,創辦自己的「喻老師音樂史」培訓機構,據說還曾拒絕去高校任教……,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連結在一起
  • 深夜悟透《大秦帝國》《大明王朝》:明白了一個幹大事的道理
    大秦帝國之裂變》、《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大秦帝國之裂變》講的是從10-100(整合戰略成型期)的故事。《大明王朝》講的是N~0(業務、人才衰退期,組織及文化崩潰期)的故事。《走向共和》講的是0~-N(業務、人才潰敗期,新人才萌芽期)到-N~1(新業務萌芽期,新人才生成期)交叉轉換的故事。絕大部分的中國民企的核心挑戰都在10~100這個階段,也即《大秦帝國之裂變》這個劇所描述的階段。
  • 看大明風華,夢回明朝,打造一個所向披靡的帝國王牌精銳軍隊
    與歷史上其他朝代相比,大明王朝不如唐朝繁盛,不如宋朝富裕,不如漢朝強悍,但明朝是一個皇帝最硬氣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明代版的雖遠必誅。大明皇帝之所以骨氣硬,除了朱家遺傳好戰的基因外,能讓大明王朝最拿的出手的東西就是硬核的軍事力量。
  • 《大秦帝國之崛起》、《大明王朝》成為口碑與質量齊飛的網紅,歷史正劇真的迎來了春天?
    例如2007的播映的《大明王朝1566》,豆瓣分高達9.5分,可以說除了老版《紅樓夢》等寥寥幾部電視劇外,已是頂級分數。作為一部已播出十年的老劇,《大明王朝》又被優酷搬上檯面到底意欲何為?而購買此劇的費用在優酷一年上百億的內容採購預算中只是九牛一毛,一部老劇怎會令優酷如此費力宣傳呢?
  • 電影《大明劫》:大明帝國的悲歌
    通過一場瘟疫,《大明劫》考驗的不只是大明王朝的最後承受力,還有亂世中的複雜人心與人性。並非每個人都是亂民,但在生存面前每一個人都有做亂民的潛質。同樣,面對搖搖欲墜的時局,最大的患者並不是個體,而是整個大明王朝。《大明劫》中吳又可控制住了疫情,可是結局還是孫傳庭用暴力殺死最後的患者。這一結局是相當有象徵意義的,這既是孫傳庭瘟疫救治的失敗,也是政治救治的失敗,同時更是挽救人心的失敗。
  • 大秦帝國,大漢王朝:為什麼有的朝代叫帝國,有的只能叫王朝?
    ,其他朝代為王朝。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老哥都想過,所以昊童就借這個機會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王朝與帝國的區別,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有幾部電視劇叫大秦帝國,還有幾本書叫大漢王朝,嘿嘿)。帝國帝國是個外來詞兒,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沒有那個朝代真正的稱自己為帝國。
  • 美國媒體評選出5大古代世界帝國,沒有中國理由很充分
    隨著美國一家媒體評選出5大古代世界帝國,中國沒上榜你感到意外嗎?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個都是哪些古代帝國。第一是波斯帝國,波斯是歷史學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個帝統國家。全盛時期的疆域東到興都庫什山脈和印度,西到歐洲愛琴海沿岸,末期還徵服了埃及。人口超過八千萬,佔全世界人口的44%。可以說是第一次一個國家把亞歐非大陸連接到一起。
  • 他們從《雍正王朝》穿越到《大秦帝國之裂變》,你們還能認識嗎?
    《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大秦帝國》稱得上三足鼎立,歷史劇中的翹楚,《大秦帝國》目前與三部,裂變、縱橫和崛起。日前重溫《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時候,發現有幾個演員從《雍正王朝》穿越過來的,前後反差還是非常大的,你們還能認識嗎?
  • 大明王朝生死劫:最後77年,白銀如何摧毀帝國?
    當時整個帝國都知道,所謂的「倭亂」,絕大多數是亦商亦盜、以海外貿易為生的浙閩兩省人,只有極少數的日本浪人參與其中,而且這些日本人往往受僱於中國大海商。朱紈嚴格執行帝國的海禁政策,並採取強硬的軍事措施,先後俘獲了當時最大的兩大海商集團頭目——許棟和李光頭。朱紈在給朝廷報捷的奏疏中,指責浙閩兩省的世家大族與「倭寇」有勾結。
  • 大明王朝最後的救命稻草會是他嗎
    1644年,歷經276年的大明帝國走到了盡頭。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史有云:傳庭死,而明亡矣。大凡每個朝代即將結束,都有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物出現,來挽救這個沒落的王朝。而在明朝末年,這個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人物應該是孫傳庭。
  • 豆瓣8.9高評分,《大秦帝國3》、《大明王朝1566》讓歷史正劇重回「黃金時代」?
    大秦帝國之崛起》(以下簡稱《大秦帝國3》)在央視cctv-1黃金檔熱播。 巧合的是,《大秦帝國3》播出之際,另一部10年前的歷史大劇的《大明王朝1566》(修復版)將在重慶衛視播出,優酷網會員可觀看高清版本。 一時之間,兩部歷史正劇走紅網絡,網友們對其討論熱度絲毫不減,甚至更勝當年。
  • 華夏歷史上最強盛的5個帝國,唐朝只能排最後,榜首居然是該王朝
    大家好,今天來盤點一下歷史上最強盛的5個王朝。 歷史上始終都有改朝換代的事發生,其中肯定少不了戰爭。任何一位皇帝都對他們所掌握的集團產生了直接影響,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環境也截然相反。就是由於這樣,王朝也有強盛和弱小之分。
  • 帝國興亡——大韓帝國
    (1)脫離清朝藩屬大韓帝國是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李熙在光武元年(1897年)建立的近代君主制國家,通常被認為是朝鮮王朝歷史的一部分
  • 這個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唐朝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穆罕默德(570-632)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伊斯蘭教,到公元8世紀時,伊斯蘭教徒已遍及歐、亞、非三大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在何時傳入中國還有很大的爭論,但有一個普遍的看法是把公元651年大食派使者到中國朝貢看作是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標誌。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還原一個真實熱血的大明帝國
    小編看完覺得憤憤不平,難道不懂歷史嗎?不知道明朝設有內閣,不用皇帝去處理。你們這些調侃漢族的先帝,你爸媽知道嗎?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也是足夠厚顏無恥。中國歷史對明朝的概括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對明代的多個歷史事件的概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對明代的多個歷史事件的概括。且聽小編娓娓道來,述說四百年前最後一個漢族帝國的輝煌。眾所周知。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加拿大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撰寫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就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解析東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分支大元,以及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姓王朝兩個朝代的國運和政策,是如何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 《大明王朝1566》古怪的模範官員
    歷時近三個月,斷斷續續地把《大明王朝1566》重新看了一遍。正如《雍正王朝》,或者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不管什麼時候看,也不管看了幾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觸。萬曆十五年正好是歷時18年的隆萬大改革的結尾,而這部《大明王朝1566》則正是開啟了這場改革的序幕。
  •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前十名,如果要讓普通觀眾列舉,肯定能夠列舉很多。因為中國幾千年歷史,朝代太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歷史典故無數。這也導致中國近代化過後,在影視劇產生後非常熱衷於拍攝歷史劇。尤其在中國加入市場化前的古典歷史劇時期,可以說經典歷史劇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