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絕望:孤獨的崇禎和無助的光緒

2021-02-07 李軍林經史與歲月的墓志銘 VIP

翻開離我們最近的歷史,明清史,明朝國祚267年、清朝國祚276年,經過各種激烈的權鬥和艱難的裱糊,怎麼玩著玩著就玩完了呢?在帝制時代,皇帝擁有著最高的權力,當然就有著最大的責任了。所有的問題,其實都皇帝自身的皇帝。

我們來看看明清最後的權力是如何自己作死的,(溥儀是幼兒,就能算過渡人物),分析一下崇禎和光緒。

這兩大爺還有很多共同點。

他們兩個本來就不是天生的皇帝,都撿漏撿來的。

崇禎撿了哥哥朱由校的漏,朱由校理想是想當一個木匠,偏偏這個具有一個匠人理想的人當了皇帝,無心政事的帝王,權力必定旁落,閹黨掌權。他自毀長城誅殺遼東經略熊廷弼,後面大清註定要崛起,朱由校去西苑喝酒作樂掉水裡,撈上來沒兩天死了。這樣無後的朱由校,只好把皇帝傳給了弟弟朱由檢(崇禎),崇禎被急忙拉來黃袍加身,撿了個皇帝當,這可是帝國每一個男人都想爭的位子啊,崇禎就這麼當上了。

光緒也是撿漏的,光緒上一任是表哥同治,同治是慈禧的親兒子,慈禧沒教好同治,同治頑劣是出了名的,常常夜裡偷偷摸摸出去喝花酒,最後得了梅毒,掛了。其實很人以為,宮裡那麼多美女,皇帝幸誰就幸誰了吧,其實不是,皇帝的龍種肩負著一個朝廷的命脈,都有專人盯著的啊,更何況沒什麼實權的同治,不是想上誰就能上誰的。他的心態其實和你高中時偷偷躲著看毛片的處境差不多。同治就這麼得梅毒掛了,同治跟朱由校一樣無後,這皇位漏就讓光緒撿了。

平心而論,崇禎和光緒都不是想當亡國君的料,都是想勵精圖治,幹一番大事,讓全國人民早點脫貧,早點小康,做一代明君,然並卵,本文重點就講他們如何然並卵的。

首先,他們倆這都少年治國,都有圖治的心,然後實在是缺乏戰略,崇禎16歲登基,也目睹了哥哥的荒唐,一上來就要整肅,誅殺了魏忠賢及其閹黨,這本沒有錯,但是,掌管朝政的三朝元老魏忠賢,號稱九千九百歲,已經將肢體盤根到朝廷的每一個角落了,整個朝廷就靠他魏忠賢來運作了,一下把他魏忠賢和閹黨給誅殺了,整個朝廷的運作和統治力度一下癱瘓了,這就得指望崇禎一個嫩牛拉這輛大明的破車了。崇禎在位17年,勤勉親政,每天就睡四五小時,天天上朝,天天想著如何平定遼東,讓老百姓早日奔小康。

   正是崇禎急就的心態,在位17年,就是他一個人著急的17年。他問袁崇煥多長時間可以平遼,袁崇煥說5年,最後5年到了,遼還沒平,崇禎就看他不順眼,殺了算了。

崇禎的17年,換了17個刑部尚書(相當於政法委書記),換了19任內閣首輔(相當於日本首相,雖然日本也換得快)。殺了7個兵部尚書(國防部長),殺了7個總督,換了50個內閣成員。這什麼概念,相當於「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以前的他們都是垃圾,後面的他們也還是垃圾,就是崇禎不是垃圾」,殺得整個朝廷人人一臉懵逼,凡事都得等最高指示了,這吃泡麵到底是要吃乾拌麵還是要吃湯泡麵,都得要800裡快馬問皇帝了。

這時,誰也不敢說話,崇禎就註定成為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了。以至於李自成打到北京了,其實是可以遷都南京的,歷史上南唐、南宋不也偏安的好好的,還可以捲土重來。崇禎也想走,畢竟南京還有一套完整政府系統,明朝有個奇葩的景象,就是一個國家,有兩套完整的政府系統,南京這一套班子還是完整的,只要等崇禎南下,立馬可以組織北伐。

然後,明朝就是這麼作死,崇禎也是想走,但是明朝歷代老祖宗還埋在北京昌平啊,不能把老祖宗拋出來都運到南京去吧,崇禎糾結如果他跑了,把老祖宗給外邦人,這不孝的歷史罵名,可怎麼擔待啊。但當時北京城內瘟疫橫行,死了幾十萬,外圍李自成也打到北京5環了,遼東滿人還在猛虎窺探,整個北京就是一個臭醬缸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得遷都了,但是誰也不說,先不說要擔歷史罵名,萬一遷都中間有什麼差錯,可就是眾矢之的、滿門抄斬了。崇禎授意首輔陳演提出遷都的建議,他來批,本來商量好了,可在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崇禎一再逼問這局勢如何辦?陳演裝聾作啞,跪在地上,說一切聽皇帝您定奪,就不說遷都事。把崇禎氣得大罵: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諸臣誤我,文臣個個該殺。這些油滑的老官僚,心裡還不清楚嗎?你皇帝自己想甩鍋,這是你老朱家的江山,你死了我們還可以當別人家的官,再不濟也還可以帶著家財告老還鄉,你這樣發神經的一個人,誰還敢妄議中央啊,兵部尚書陳新甲就是這樣被你授意去主和,最後你還不是甩鍋把人家給殺了的麼。

最後崇禎要朝廷官員拿錢出來發軍糧,他嶽父貪得盆滿缽滿,一毛不拔,連崇禎死後,崇禎的兒子逃出去想到外公家躲躲,都被崇禎老丈人拒不開門。

試想,崇禎站在煤山俯瞰他的整個狼煙瀰漫的王朝,這17年,是不是覺得恍若夢境,極為獨孤。

畸形的權力結構,造就了崇禎畸形的命運。

光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光緒撿了表哥同治的漏,被大姨慈禧立為皇帝,慈禧對他可是比親兒子同治還要好,請翁同龢當老師,光緒的功課是要翁同龢當朝政奏疏來匯報的,可見慈禧對光緒的愛,她希望光緒能在她嚴格管教下來承擔大清未來,畢竟她也在老去,她時刻都想把擔子甩給光緒,她去頤和園去養老算了。

光緒也是雄心勃勃,但也是一個不著調的皇帝,他在慈禧畸形的管教下,性格對慈禧唯唯諾諾,心中又想幹一番大事給慈禧看看,以證明自己有能耐。

慈禧也是很扶持光緒的,包括洋務運動和變法,慈禧是極力支持,很多人說慈禧不支持變法,這是胡說八道,慈禧不支持,你誰敢動?

然而,光緒和崇禎一樣,是一個沒有戰略的皇帝,沒有章法,沒有步驟。

光緒親政,慈禧就去頤和園退二線了,聽她的戲溜她的哈巴狗,頤養天年去了。

在日本頻頻窺算朝鮮半島的時候,李鴻章深知日本經過了明治維新,船堅炮利,部隊素質高出天朝一大截,勸光緒不要日本在朝鮮硬來,大不了把朝鮮讓給日本。光緒哪裡肯幹,覺得我大天朝,哪裡能被蕃夷倭寇輕視,韓戰一打,果然如李鴻章所料,清兵一擊即潰,很快退到東北,日本一追趕就打到瀋陽了。東北可是滿清老巢啊,以前漢人都不讓去東北的,這讓日本直接打到瀋陽了,光緒徹底慌了,調遣大清精銳去圍堵,然而還是一擊即潰,李鴻章緊急提議,對日作戰要打持久戰,日方武器先進,可我們有大後方啊,大不了你和太后再西巡一次,把華北讓出來,不計較一城一地,抗日打持久戰,必要時打遊擊戰(是不是很耳熟),這樣中國必勝。光緒心中一萬個臥槽,怎麼會這樣啊,我還等著開表彰大會呢,聽不進去,他就像一個少年賭徒,把北方個精銳頂上,南方再給我跟上,最大的籌碼北洋水師也被他推上賭檯,一下輸個精光。最後還要李鴻章這張老臉去日本籤投降條約,賠了2億兩白銀,還讓李鴻章臉上挨了一槍子彈。

慈禧也一臉懵逼,她多年精心培養的光緒,一上來,整這麼大簍子。光緒在妄人康有為等人遊說下,這中國得必須變法圖強了,天天在宮裡的光緒,聽到康有為這麼一說,覺得新鮮,變法吧,跟慈禧說,慈禧一聽要搞體制改革,能讓中國強大,慈禧還是支持的,說「今宜專講西學」。

光緒要一血前恥,做點事情挽回點顏面。在慈禧的支持下,光緒開始要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改革,他問大清的外聘稅務總長外國人赫德,這中國完成全面改革需要多久?赫德說回答:至少需要30年。光緒一聽大清改革開放需要30年?這效率太低了,最多3年給我幹成,我光緒要的是速度,要3年把中國建成世界頭號強國,趕英超美。

於是轟轟烈烈的變法開始了,變法100天,光緒下了200多道聖旨,一個個紅頭文件扔到各部委辦公室,還來不及傳達,新的紅頭文件又來了。光京師衙門裁切了10多個部門,裁切了1萬多人。這1萬多人,都是北京官員啊,北京的官僚文化你要知道,個個都是通的,哪個尚書家沒幾百個親戚親人被這樣瞬間裁切掉了,而且是短時間的,也沒有一個退居二線的軟著陸方案,你想想會有多少人在背後罵光緒。

光緒的詔書像雪花一樣的,讓整個大清的官僚系統亂套了。

康有為沒當過一天官,他覺得能指導光緒變法,就成帝師了,古代文人最高理想就是當帝師了。康有為說不殺幾個一品大官,這樣改革推行務必就會有很大阻力,殺幾個大官就好了。把光緒說的一愣一愣的。康有為還提議,可以請個日本人來當我們的總理大臣,這樣改革更快了。這傳到慈禧那裡去,慈禧火冒三丈,我兩天不臨朝,這不是瞎搞嗎?這樣下去,大清明天就倒臺了。

慈禧要光緒暫行變法,讓朝廷官僚系統消化一下,這康有為不幹了,覺得不行就讓光緒和慈禧出國考察吧,你們親自去看看。

皇帝出國?自古以來未有之事,國不可一日無君,你要帝後同時出國,你康有為想幹嗎?

這康有為不幹了,出了個大招,要辦公室主任楊深秀上奏摺給光緒,開掘頤和園的秘密金庫,以資助大清改革,不靠譜的光緒居然還信了。康有為讓湖南人(我們湖南人好像很喜歡幹這事)畢永年請了100多個組成敢死隊假扮成給頤和園修園子的花匠園丁下水道工人,潛入頤和園把慈禧殺了,對,要把慈禧殺了,歷史上叫「圍園殺後」,康黨覺得只有把太后殺了,幫光緒清君側,才能讓光緒好好改革。

這時,慈禧如夢初醒,我讓你們改革,你們還要來殺我,這完全要毀了我大清啊。

慈禧下令抓康黨,停止變法,光緒退居二線,她出山來收拾光緒這幾年來瞎搞的殘局,並親自操刀對大清的體制改革,1905年派出載澤、端方等5位大臣出洋考察君主立憲,1906年宣示預備立憲。

這時的光緒再也不被慈禧信任了,我把大清給你,你都快把大清搞散架了。

光緒最後在瀛臺的日子裡,再也沒有人能夠幫他了,無助的光緒,被軟禁了10年,在慈禧去世同一天,無助的光緒,還被人的毒死了。

以上兩位皇帝,他們也想幹一番大事,為何就終究失敗了呢?個人能力不足和性格的缺陷固然是一個大問題,然而根本問題是,他們再有能力,也駕馭不了這麼一個大帝國,特別是風雨變幻的時刻,他們的決策沒有過會,沒有商量,沒有參照,皇帝個人的認知,皇帝性情下的每一個決定,就是這個帝國四萬萬人的命運。

《聖經》傳道書1章9節:「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比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翻看中國歷史,都是那幾個帝王將相的事,唱得都是一樣的戲,就是「如何搶地盤,如何維穩」,這一部歷史,並沒有進步,就是不斷輪迴重複。

最後的話,只讀史,不要聯想,要聯想去找柳傳志,拼音打字不易,謝絕複製、洗稿,不喜請略過。

 

你的喜歡是我的動力!

點我的二維碼加我好友吧!

 

下一篇,講北洋亂局。(謝謝關注!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光緒皇帝可憐的一生
    光緒極力主戰,積極了解兵力部署,同時反對慈禧動用軍費修建頤和園,可是李鴻章卻只聽慈禧的命令,最終清朝慘敗,籤署屈辱的《馬關條約》。之後,光緒更加加緊國家的變法,公車上書之後,他把個人的利益和榮辱置之度外,發出了「太后若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的決心。於是,光緒宣布戊戌變法,重用康有為、翁同龢等維新派人物,在短短的103天裡,光緒帝頒布了100多條新政上諭。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不過,他財政政策的方向,卻搞錯了,當時的情況是百姓之所以造反,是因為自然災害帶來的農業危機和饑荒、苛捐雜稅,但是崇禎皇帝只是看到表面的農民起義和清朝的外患,沒看到這個統治危機,為了籌足軍餉和物資,大肆對普通民眾尤其是農民加稅再加稅,結果李自成一度被打到逃到深山之中,這就是「十八騎如商雒山」的故事,但是清朝的外患卻沒有消失。
  •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缺點和個人不足
    按照朱元璋和朱棣給後世子孫設定的標準,明朝皇帝的責任太大了,任務太重了,沒有宰相總理政務,沒有叔伯兄弟相幫,帝國的大小事務都需要皇帝裁決,大小矛盾需要皇帝協調,非常人能夠勝任;加之沒有至親兄弟提醒和出謀劃策,治國理政只能靠自己的覺悟,對普通官員和百姓看似平常的人情世故的,皇帝也很難體會到。
  • 崇禎皇帝的選擇
    他繼位之時,明王朝雖說大抵已經被蛀空,只要他選擇跟著混,只要不是太過分,混到死,做一個太平皇帝,倒是也有可能的。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關外的滿人雖說猖狂,但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問鼎中原的意思,而內亂雖多,能成大氣候的,還看不出來。但是,崇禎選擇了做有為之君,要動大手術,革故鼎新。但是,他的登基,僅僅是因為他是現任皇帝的弟弟。
  • 末代皇帝中誰最有可能翻盤,實現中興,秦二世、漢獻帝、還是崇禎
    秦二世、漢獻帝、崇禎、還是光緒?……眾所周知,秦奮六世之餘烈,終一統天下,嬴政自視德超三皇功蓋五帝,乃自稱始皇帝。並希望朝代傳承能綿延萬世。可惜事與願違,帝國因他一人而存在,也因他一人而倒塌。子孫不孝,秦二世沒能守住這大好的江山。有人把秦亡的原因歸咎於指鹿為馬的趙高,其實並不準確。
  • 1908: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最後的較量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人都意識到自己快不行了,但兩人都暗自憋著勁,盼著對方先死。
  • 光緒皇帝到底長什麼樣
    為什麼我堅定否定照片中小孩是光緒皇帝呢?光緒生於1871年,照片中的小孩也就3歲左右。要知道,1870年代拍照才剛剛傳入中國呢。那時的滿清皇室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認為拍照是會攝人魂魄的。別說3歲的光緒不拍照,就是老佛爺也堅決不拍照的。事實上,在1870年代第一個來中國拍照的人是英國人約翰·湯姆遜,他鏡頭下的中國多是平民老百姓和風光照,壓根沒拍過滿清皇室。
  • 光緒生前最後一張照片終於曝光!專家:眼神絕望的望向遠方!
    ,慈禧太后為了把持朝政,竟然在宗室中挑選了一個娃娃來做皇帝,而這個可憐的娃娃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入宮之後,慈禧太后悉心照顧,因為她已經經歷了喪子之痛,雖然為了權力她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故意冷淡親情。
  • 悲催的皇帝,生前為傀儡,無權無勢的光緒如何度過他的一生
    清朝是歷史上最長的封建王朝,從盛世到衰亡,共經歷了十餘位皇帝。由於早期康熙皇帝帶來的盛世局面,今後的清朝統治者都很自滿,於是關上國門,自給自足。在清王朝中,光緒繼承皇位的年齡在歷史上是最小的,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 秦二世、漢獻帝、宋欽宗、崇禎帝、光緒帝,隨便讓你當,你當誰?
    做崇禎也很容易,不殺魏忠賢,定個罪名抄幾個王爺,挨到李自成被滅,一切都好辦了。人家是讓你穿越過去當皇帝的,不是讓你穿越過去輔佐皇帝的。所以哪個皇帝有什麼缺陷完全不用考慮,只考慮當時國內國際環境即可。漢獻帝少時聰明,晚年作為山陽公也頗有政績,中間多次找機會翻盤,然而始終為權臣所制,毫無機會。穿越過去,一般人的水平恐怕還不如原版。趙構跑路皇帝都能坐穩,何況一個穿越者?
  • 崇禎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就是一出徹底的悲劇。儘管也曾奮力掙扎過,卻終究是含恨而去。(1611——1644)於1627年登基(在位17年)1. 悲劇的同年,悲劇的家庭崇禎皇帝雖然生在帝王家,但他的童年一點也不幸福,甚至時悲慘的。
  • 對生活絕望無助的說說 對人生已經徹底絕望說說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絕望過,對生活失去興趣,想逃離現在,有太多無奈和無助,其實你心裡也有一顆稻草,讓你撐到現在吧。
  • 明末皇帝崇禎家人的結局有多慘?
    一直不肯相信這最後結局終於到來的崇禎皇帝已經是喪魂失魄,哭笑無常,於是他拎著一把利劍去後宮「拯救」他的家人。為了防止家人受辱,他首先是命周皇后自盡,宮待人出來匯報說:「皇后已經領旨!」之後,崇禎皇帝又命袁貴妃自盡。袁貴妃也在梁上自掛,不過繩子承受不住,斷了。崇禎皇帝朝著袁貴妃連刺幾劍,袁貴妃本能地躲閃,被刺中左肩。其餘后妃也被崇禎傳下了他最後一道旨意,讓她們全數自裁。
  • 解讀光緒皇帝的遺精病
    □記者 劉坤    光緒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死時年僅38歲,實際上只有37周歲,他的死因眾說紛紜,被稱為清宮八大疑案之一。2008年10月,國家清史工程編纂委員會等單位公布了對光緒頭髮、衣物的化驗結果,認為光緒是因砒霜中毒而死。至此,光緒之死因基本撥雲見日了。鮮為人知的是,光緒曾有長期遺精史,生前健康狀況很不好。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春節特刊 | 光緒皇帝大婚圖
    小藏今天就帶大家看看,130多年前,紫禁城裡的那場世紀婚禮……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四位皇帝的婚禮是在紫禁城裡舉行的,這是因為他們幼年登基,到了成婚年齡自然就在皇宮裡舉行婚禮了。光緒皇帝和葉赫那拉氏靜芬皇帝結婚是清宮裡的頭等大事——光緒皇帝的婚禮提前一年半的時間就開始準備,整個婚禮共花費了550萬兩白銀。
  • 印度皇帝與中國皇帝訪談:莫臥兒帝國兄弟鬩牆,明朝崇禎兄友弟恭
    主持人讀史思悟(以下簡稱小悟):今天我們再度邀請到了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和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兩位同時期的同業者。上一期我們了解了他們童年的差距,本期請他們談一談他們為皇位奮鬥時的感受。兄弟情仇奧朗則布:我想當皇帝可不容易啊!
  • 崇禎皇帝朱由檢背負著亡國罵名冤不冤?
    崇禎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年—1644年)。崇禎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個年號。朱由檢父親朱常洛,是家中第五子。即位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殺戮魏忠賢及其黨羽,同時削去其籍。這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操作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大臣們仿佛看到了希望。
  • 只恨生在帝王家:揭秘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
    洞房花燭之夜,長平公主和駙馬周世顯服下了砒霜,以死報國。那一折斷腸花燭夜「香夭」,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臺上……」悠揚哀怨的唱腔一出,令人如醉如痴。這個,雖然浪漫好聽,又太悲了一些,一樣差得太多。大明崇禎元年的一天,紫禁城宮厥深處,一聲清脆的嬰啼,打破了禁宮的幽靜。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後宮妃嬪,又為他生下了一位公主。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南遷?大明滅亡前夕的鬧劇
    但每每有各種時刻,我們會生出許多遐想,如崇禎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甲申之變。相信沒有一個歷史學家會指責崇禎皇帝是一位庸碌之主,那麼如果崇禎皇帝選擇了南遷會如何?南明還會不會迅速滅亡?大清的定鼎中原之路還會不會那麼順暢?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又會如何?會不會出現農民軍、南明、大清三家逐鹿中原的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