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的燈下黑城市,竟然是它!

2020-12-25 樓市參考

文 | 白羊

今年的大灣區樓市甚是火熱,從深圳到東莞,再從惠州到珠海再到廣州,熱點此起彼伏,不過並不是都火,也有地方成了燈下黑,比如中山。

合富數據顯示,截止12月初,中山一手房網籤量達到50142套,比去年同期下降超18.4%,還依然在疫情的泥潭裡掙扎。

數據亦顯示,截至11月30日,中山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高達55864套。同期,網籤成交量為48972套,若按現有去化速度,庫存去化周期約為12個月。備案均價13968元/㎡,環比下跌0.37%。

一手房尚且如此,二手房也好不哪去。

統計數據顯示,中山二手房掛牌量達4萬套,超過深圳,且掛牌價處於陰跌狀態。另據安居客監測的中山505個小區中,有約54%的小區,房價處於下降中。

雖然市場算不上很差,但較於灣區內其他兄弟的大塊朵頤,中山樓市明顯差了些火候。要知道中山調控政策還是蠻寬鬆的,本地戶口限購3套,外地戶口2套,所以,調控因素也基本可排除在外。

那麼,為何會如此呢?更多還是要從市場上找原因

其一、這些年中山經濟不給力。

2019年,中山GDP同比增長1.2%,大幅度跑輸全國平均水平。去年可是沒新冠疫情的,很難用大環境的不好來解釋,顯然問題出在自身身上。

中山是個製造業城市,然而2019年在其官方統計的3440家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數為623家同比增長30%,虧損面達18.1%。

關鍵這還不是偶然情況,若把時間線拉長便會發現,過去10年,中山GDP增速在大灣區9城中倒數第一。

10年前,中山GDP比惠州還多100多億;10年後,惠州GDP反超中山1000多億。10年前,中山GDP比珠海多出500多億;10年後,珠海GDP反超中山300多億。

換言之,中山雖然較於內陸城市佔有著絕佳的地利(粵港澳大灣區),卻在圈內處於相對衰落之中。經濟不給力,本地常住人口的錢包就不會那麼鼓,本地購買力有限,樓市熱起來自然就沒那麼容易。

其二、中山人口規模盤子小且增長乏力。

規模較小、增長乏力的不僅是GDP,還有中山的人口。

中山市行政面積和深圳相當,然常住人口規模還不到340萬,盤子較小。且在增量上也難言出色,過去5年常住人口總增量也才17萬人。

可見中山人口量能就是個小池塘,那麼其樓市剛需的量能盤口自然也大不哪去。雖然惠州人口也不算多,僅比中山多了100多萬,但惠州有深圳、東莞人口外溢的邏輯,而中山要想隔著南沙吸引廣州剛需顯然不太現實。

其三、「肥水」流入大幅減弱。

由上述可知,不管是本土的購買力還是購買規模,都不足以點燃中山樓市,還需要藉助「外水」的力量。

然而環視中山四周,西邊江門、南邊珠海、西北佛山外溢能量相對有限,東北雖接壤廣州,但中間隔著南沙,而南沙自己也有很大的坑要填,且吸引力還高於中山。

最後能仰仗的還是珠江東岸的深圳購房客。事實上,中山樓市的冷熱就和「深水」的湧入密切正相關。前幾年市場紅火時,深水佔比也相對較高;近兩年深水衰退,中山樓市也冷了許多。

下半年隨著深圳、東莞調控升級,深水流入有所回升,但量能已遠不如前幾年。

內需量能有限、外需量能趨弱(且其本就是投資性需求,最後還是要通過內需消化),這也就意味著,中山樓市將更多是結構性機會,很難有雞犬升天式的大行情。

因此,在中山買房,不管是投資,還是自主兼投資,板塊選擇十分重要。

和東莞一樣,中山在行政區劃分上也是典型的街鎮制,共有6個街道、18個鎮,其中,享有深中通道和規劃利好的翠亨新區就屬於南朗鎮(範圍上還包含了部分火炬區街道)。

24個街鎮又可大致劃分為,中部組團、東部組團、南部組團、西北組團。經濟和人口在幾大組團中的分布很不均衡,若顆粒度在細到街鎮級就更明顯了。

如下圖,中山的經濟和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組團的東區、西區、石岐,西北組團的小欖、古鎮、南頭、東升、東鳳,南部組團的三鄉、坦洲,東部組團的火炬、南朗、三角。

街鎮GDP和人口的佔比和房價也體現出了一定的耦合度,比如東區、西區、石岐、火炬、南朗的房價基本就是中山的標杆和中流砥柱;外圍的古鎮、小欖、坦洲表現也都不弱。

其實,不難理解。中部組團是現有市中心區,配套完善、工作生活氛圍成熟,房價高自有高的道理;港口雖經濟不行,但人口還可以,且接壤市中心,房價也是高高在上;五桂山雖然經濟和人口都不咋滴,但境內有山環境好,且突入市中心地帶,是改善型需求的理想之地,房價自然也高。

東部組團是在傾力打造的新區,也是這幾年中山的發展重心,南朗的經濟和人口佔比雖不夠突出,但因受翠亨新區利好,房價也是居高不下。

其中,佔據深中通道第一站、作為翠亨新區發展重心的馬鞍島,房價已逼近三萬,刷新中山房價天花板。

西北組團的古鎮、小欖與順德接壤,也是中山傳統經濟重鎮,經濟和人口都不容小覷,房價自然也不差;

南部組團的三鄉、坦洲,經濟和人口本就不弱,雖與中山區被五桂山隔開,但卻與珠海中心香洲區接壤,其中北邊唐家至於珠海,猶如翠亨新區至於中山,都是未來城市發展重點中的重點。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享受珠海外溢影響且有基本面的三鄉、坦洲房價自然也難弱。

反過來,那些既沒經濟、人口優勢,也不佔據區位優勢地方,房價就有點難堪了,比如同樣位於南部組團且與珠海接壤的板芙、神灣兩地,與東邊坦洲、三鄉的房價差拉大了快一倍。

而有人口,但經濟不行的地方,房價相對之下也是比較窪的,如黃圃、沙溪、民眾等。

看到這,在中山買房怎麼選,相信你多少心裡已有些譜了。

若你特別厭惡風險,但又特想分享城市發展紅利,可以在中山東部組團和中部組團之間的地帶選,再縮小一點就是銜接市中心與東部翠亨新區的岐江新城。

根據規劃,岐江新城東至火炬煙筒山,西至石岐歡樂海岸,北至港口,南至東區,以總部經濟區為中心,打造為中山市城市新中心區片區、中山北站高鐵新城片區及江北科創產業聚集區,擬布局中央商務總部經濟、城市綜合服務、高校科教園、創新產業園等主要功能。

邏輯有二,其一,翠亨新區的大餅攤得太大,而中山自身能量又較為有限,藍圖什麼時候能兌現,要打個問號。當然這兩年大家都在炒深中通道,但現有房價已經體現這個預期,甚至透支了;

其二,在中山往東發展的過程中,岐江新城是蹺起市中心和東部新區的支點,可以充分享受兩者的紅利,也是中山東進第一站。此外在成熟速度上,翠亨新區可能整體上要慢於岐江新城。

其三,與外圍強鎮相比,岐江新城經濟和人口實力不弱它們的同時,又佔有令它們望塵莫及的地緣優勢。

換言之,若翠亨新區能起來,岐江新城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若翠亨新區發展差強人意,佔有地緣優勢的岐江新城也不會差哪去。

此外,岐江新城還擁有大灣區時代,中山為數不多的的交通樞紐——中山站。

中山站除了坐擁現在的廣珠城際外,未來串聯起珠江西岸的另外兩條大動脈——廣中珠澳高鐵、廣州地鐵18號延伸線,也將會在中山站設站。

公共軌道交通對一個地方發展及房價的帶動意義,於大灣區內的購房客而言,已毋庸贅述。

相關焦點

  • 文明史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
    一、國家戰略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及其對於美國灣區的超越  粵港澳大灣區的正式提出,是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大灣區發展的基礎性文件正式發布;2019年8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2020年
  • 中國城市格局再洗牌:粵港澳大灣區PK杭州灣新區大灣區
    6月2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登場。此次論壇由中國市值最大的企業騰訊承辦,匯集了粵港澳三地的政商名流,風頭強勁。自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之後,「粵港澳灣區」一直是中國區域經濟的一大熱詞,更有論者指,「粵港澳大灣區」和「雄安新區」是「一南一北、一北院一南院」。
  • 為什麼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燈下黑」?
    在黨中央不斷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基本形成的新的歷史時期,為什麼權力「燈下黑」現象依然屢屢發生?而且權力越集中的地方,越容易發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大量案例表明,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燈下黑』」。
  •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討會21日在廣東廣州舉行。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廣州的根基,全面深化改革是廣州的「動力」,珠江潮起再揚帆,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廣州在新時代徵程上不斷開拓奮進、講好中國故事,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國際形象,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 紐約街頭屍體腐爛駭人聽聞,「燈塔」下的「燈下黑」如此醜陋
    英國《每日郵報》半個月前曾拍到,三隻禿鷲在紐約上空盤旋,配文寫道,「這種鳥在灰暗的天空下,盤旋在城市上空,讓照片顯得非常不詳」。為什麼不詳?報導稱,禿鷲往往被腐爛屍體的氣息所吸引,它們飛得足夠低,希望能夠找到可供使用的死屍;那麼問題來了:紐約到底有多少屍體,能夠吸引到遠方的禿鷲前來覓食。
  • 格力地產香爐灣環境整治規劃 榮獲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
    近日,大灣區城市設計師專業聯盟(GreaterBayAreaUrbanDesignerAlliance)公布了2020年首屆大灣區城市設計大獎(TheGreaterBayAreaUrabanDesignAwards,GBA Awards)的評選結果。
  • 《行進大灣區》獲得省網絡文化精品宣傳推廣活動「城市印記類...
    2020 廣東網絡文化城市印記類選題精品12月2日下午,由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廣東省網絡文化協會協辦的第七屆廣東省網絡文化精品宣傳推廣活動總結會順利舉行!廣東衛視品牌節目《行進大灣區》(第一季)榮獲「2020廣東網絡文化城市印記類選題精品」。
  • 環大灣區城市自行車賽汕尾鳴槍 - 國家體育總局
    環大灣區城市自行車賽汕尾鳴槍 發布時間:2020-12-2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黃心豪 字體:
  • 「移民」指數最高的城市竟然是……
    中國哪些城市最「移」居? 近日,貝殼研究院基於貝殼平臺真實購房成交數據進行研究,描繪出了一幅中國人口遷徙居住圖景。 研究發現,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人口流入最多的移民城市群。
  • 大灣區正豐茂|時代轟鳴,八大競爭力映現大灣區「世茂時刻」
    全域布局力布局大灣區戰略要地,世茂以全域布局策略,實現對大灣區每一座城市的深耕。早在大灣區概念正式提出之前,世茂便以戰略性眼光提前布局廣州、深圳、香港大灣區核心城市,斬獲深圳龍崗大運城、深圳前海自貿區、廣州金融城、香港九龍豪宅區等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土地資源。
  • 打造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
    近日,新會區委書記文彥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新會區認真學習貫徹江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立足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和全市「三區並進」區域發展新格局,傾力建設展示江門改革開放成就的「新會窗口」,爭當江門建設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示範城市主力軍。以「八個聚焦」實現突圍南方日報:江門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將努力把江門建設成為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示範城市。
  • 大灣區少年英語辯論「疫情下的世界變化」
    7月25日,由越秀區委統戰部、越秀區教育局、團越秀區委聯合主辦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青少年「同心抗疫」英語寫作辯論賽暨志願服務啟動儀式在越秀區二沙島文立方舉行。
  • 深化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全面合作!「十四五」順德將打造廣佛全域同城...
    今日上午,中共佛山市順德區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會上公布了《順德區委關於制定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簡稱建議稿),建議稿提出,順德將深化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全面合作,打造廣佛全域同城化示範的同時,積極發揮順深優勢疊加效應。
  • 張國榮外甥女-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撰文!
    大灣區規劃充分顯示華南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重要性。近年,中國正從製造型經濟朝向服務型經濟邁進,而珠江三角洲正是這過程中的先驅。以深圳為例,它已經是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創新中心之一。此外,該區亦可憑藉其強大的製造業和香港頂尖的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的支持,扮演廣東省與世界連接的供應鏈網絡核心。去年,大灣區內11 個城市的人口僅佔全國總人口的5%。
  • 直播大灣區丨「灣」道超車:打造「車輪上的大灣區」
    智能售賣機、VR眼鏡、5G WiFi、全景天窗……今年9月,銀隆新能源雙層巴士投入使用,標誌著首條珠海觀光巴士專線「情侶路-印象珠海」開通運營,迎來城市觀光新視點。流淌著「一體化」「協同化」「智能化」的血液,粵港澳大灣區以改革創新開拓協同發展新賽道,發揮各自優勢,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車產業集群。
  • 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再度激戰汕尾品清湖畔
    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再度激戰汕尾品清湖畔 12月19日,「搏浪杯」2020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首站賽
  • 講堂實錄|王緝憲:粵港澳大灣區是「跨字當頭,融在其中」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在BMW卓越城市講堂上做主題演講,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要「跨字當頭,融在其中」。大灣區為國家未來的社會體制改革探索鋪路為什麼要講建設大灣區?因為,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也是在難的情況下還必須做的一件事。為什麼必須做?這是我以前想不通的地方。但是從最近的發展中,我有了一點領悟。
  • 大灣區工博會即將開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11月24-27日,2020DMP大灣區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DMP工博會」)即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這是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體系後的一次工業製造業交流盛會,現場匯集行業企業前沿創新技術產品,各方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也將齊聚一堂,共同交流行業發展,集結行業資源和力量。
  • 一錘定音: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意義不凡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博覽會(粵港澳大灣區車展),6月20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這是深港澳車展更名為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後的首屆車展。在全球新冠疫情繼續蔓延、北京疫情反彈的嚴峻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如期成功舉辦,對於加快國內汽車消費復甦和重啟國內會展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 境外媒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瞄準「國際一流」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境外媒體稱,中國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化內地與港澳的合作,將廣東省9個城市及港澳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至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9日報導,粵港澳大灣區除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外,還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江門、肇慶、惠州7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