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貌似永恆的愛情,其實是枷鎖
幾年前,我無意中看過一部泰國電影《永恆》,雖然時隔多年,但是那種盪氣迴腸的情感衝擊,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影片中男主角尚孟從小就父母雙亡被木材富商帕博叔叔收養長大,從緬甸森林大學畢業後,他回去幫叔叔打理林場。尚孟英俊單純愛讀書一副謙謙君子文雅模樣。他的叔叔帕博卻是個風月高手,有一天叔叔把在曼谷一眼就看上的漂亮且氣質不凡的女子玉帕蒂娶回了森林的家。
尚孟看到嬸嬸玉帕蒂後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而玉帕蒂對這個風度翩翩的年輕男子也心生愛慕。隨著日常頻繁地接觸,彼此的好感日益強烈,熟人曉得他們是嬸侄關係,不熟的還以為他們是一對度蜜月的情侶,兩個人迫於身份,一直隱忍著,得到彼此的念頭越來越強烈,終於有一次在帕博去曼谷後,兩人有了單獨相處的機會,他們跨越了防線,發生了關係。
就這樣,兩個人背著帕博三番五次在一起,最後被旁人發現而告發,帕博胸中怒火熊熊燃燒,卻強忍著,但心裡惡狠狠地想著:你們如此相愛,是吧,那就我給你們永恆。於是命人用大鐵鏈一頭鎖著尚孟,另一頭鎖著玉帕蒂,成全他們永遠在一起。
剛開始兩個人欣喜萬分,因為以後不必再偷偷摸摸地愛對方,從此他們到哪裡哪裡就是快樂的天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初的興奮慚慚消退,被鐵鏈鎖著的兩人就像連體嬰兒,做什麼都受到對方的牽絆,爭執如影隨行,人性中的缺點一 一暴露。
兩人不僅失去了人身自由,連私人的空間也沒有,同時也失去了親情,曾經擁有和嚮往的美好蕩然無存,更別談什麼信任,連正常溝通都十分厭煩,絲毫沒有耐心,彼此的初心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面對這樣的生活,尚孟感到絕望,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他開始憎恨玉帕蒂毀了他的人生。於是去乞求帕博的原諒,肯求他放了他們。但是帕博沒有給他們打開鎖鏈,而是給尚孟一把手槍。
他們回去之後,跳了最後一支舞,傷孟打算飲彈自盡。沒想到舞畢,玉帕蒂舉起手槍打死了自己,帶著未成形的胎兒離開了塵世。
尚孟抱著跟自己連結在一起的玉帕蒂,內心經受著人間的煉獄,一夜之間就瘋了。
二、愛有時候本身就是一把鐵鎖
看完影片,至今我都佩服尚孟叔叔的做法,他沒有像一般人那樣為了洩憤而殺了他們,而用這種極致的方法成全他們,同時,也是極致的懲罰。
沒有人能經受這種沒有任何空間和自由的生活,最終,兩個心心念念想在一起的人,互相折磨至毀滅。
張愛玲在《白玫瑰與紅玫瑰》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不單單是男人,我們女人何嘗不是如此,就像我們的初戀,就因為當初愛過,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在一起,時間長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消滅了當初的不美好,他成了我們心裡的白月光,而現任卻在瑣碎的生活中成了身上的蚊子血。事實上,無論你怎麼選,終歸有遺憾。
我們對人有如此情結,對物,我們也會有如此的心結。要不怎麼說人複雜呢,擁有的東西不珍惜,失去的東西反而牽懷掛肚。哪怕是借書和買書,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效果。
三、愛,為何如此矛盾?
我們為什麼有如此矛盾的心結呢,想來大概是如下的人性使然:
1.人都有佔有欲,或強或弱,美好的東西,美妙的感情,稀有的物品,高尚的靈魂……都想擁有。
2. 人都有征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抓肝撓肺想得到,就像電影裡,越是有禁忌,嬸嬸還是不斷誘惑侄子,侄子還是禁不住輕微的激將法引誘,因為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刺激感,就像古人說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你看,最終掛念的還是沒得到的那個。
那為什麼得到之後就是失去呢?
1.得到了那份神秘感就消失了,新鮮勁也跟著消失了,更別談剛開始的激情了。
2.得到後沒有了危機感,心態就放鬆了,覺得已然是囊中之物,好比如買回來的書總會想著反正是我的,慢慢看,這本書有可能很久都不會被翻開。
3.天天在一起,彼此缺點暴露,天使落入人間成為凡人,當你發現她/他也會挖鼻屎,也會放屁,形象大打折扣,就會心生疑惑,甚至開始嫌棄。
曾經看到有一個文人說:看到妻子牙齒上有一小片韭菜,從此,我對她就愛不起來了。大文豪李敖曾經嘲笑胡因夢(臺灣第一美人,他前妻)竟然也便秘,說她在馬桶上憋得臉通紅的樣子很醜。
也許你想要的是想像中的完人,真正到來的時候與期待難免有差異。
如此一來,當你得到心心念念的人之後,就註定已經失去了她/他。
即便如此,那又何何?
大千世界,五彩斑斕,大抵如此,我們在不斷地得到也在不斷地失去,有遺憾,有欣喜,有征服,也許你會想改變這種局面,但是每一個階段,都是一種經歷,有著各不相同的精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