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汪文斌,男,1971年4月生,安徽人,大學本科畢業。1996-1997 駐喀麥隆杜阿拉領事館職員、隨員;1999-2002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三秘、副處長、處長;2010-2017 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參贊、副司長;從簡歷不難看出,此次就任新聞司副司長,汪文斌實際是「重返故地」。1993年至1994年,他最開始進入外交部就是在新聞司當科員。首次亮相藍廳,汪文斌向記者表示,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結識。正如春瑩司長剛才介紹的那樣,我已經有27年的外交工作經歷,但作為外交部發言人,我還是一個新人。我將努力向我的前任們學習,真誠地同廣大記者朋友們溝通交流,向大家及時、準確地介紹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理念,增進中外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今後的日子裡,我會認真對待大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為大家的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也期待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由於疫情原因,今天我就不再一一和大家打招呼了,但我相信今後會有更多機會和大家交流。謝謝大家!接下來,小編帶您簡要回顧「外交部發言人天團」從何而來。外交部於1983年正式建立發言人制度,是中國最早建立發言人制度的政府部門。該機制37年來一直延續到今天從未中斷,有著悠久傳承和優良傳統。今天的外交部發言人制度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外交部是目前中國唯一每個工作日都舉行例行記者會的政府部門。這一做法得到國內外輿論的普遍關注和高度評價。發言人制度建立之初,發言人每周主持1次記者招待會,只發布消息,不回答現場提問。1983年9月起,每月的第1次記者會進行現場答問。1988年,改為每次都回答提問。1995年以來,記者會增加為每周兩次,每周二、四下午各一次,翻譯也由交互傳譯改為更省時的同聲傳譯。2011年9月起,例行記者會從每周2次增至5次,信息發布主動性、時效性再次提升。外交部發言人制度的發展完善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進程,契合了時代進步的潮流,契合了中國同世界關係的發展軌跡,契合了中外相互了解的需求。這是這一制度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展望未來,外交部發言人制度還將會伴隨著時代的腳步不斷向前邁進。從1983年至今,外交部共產生了32位發言人。他們始終致力於介紹和闡釋中國外交的理念、方針和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尊嚴,增進國內外對中國外交的理解,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他們是:錢其琛、齊懷遠、俞志忠、王振宇、馬毓真、李肇星、金桂華、李金華、吳建民、段津、範慧娟、李建英、沈國放、陳健、崔天凱、唐國強、朱邦造、孫玉璽、章啟月、孔泉、劉建超、秦剛、姜瑜、馬朝旭、洪磊、劉為民、華春瑩、陸慷、耿爽、趙立堅和汪文斌等。其中有5位女發言人——李金華、範慧娟、章啟月、姜瑜和華春瑩,堪稱是「外交部發言人天團」裡的「五朵金花」。目前在任的3位發言人則是:華春瑩、汪文斌、趙立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與世界對話,與中外媒體溝通,各位發言人剛柔並濟,不卑不亢,不迴避敏感問題,既頗具共性,又各有風格,表達官方立場的態度更為坦誠,方式更具技巧,「金句」頻出,被網友稱之為「外交部發言人天團」。事實上,過去約一年時間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職已有「兩齣兩進」。其中,2019年7月18日,現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離任新聞司司長、發言人;2020年2月24日,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立堅作為第31任發言人首次亮相外交部藍廳。外交部發言人陸慷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2020年6月5日,耿爽最後一次以外交部發言人身份出現在藍廳;今天,藍廳迎來新發言人汪文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不少發言人在卸任後被外派,再赴外交一線。比如曾在2010年至2016年任外交部發言人的洪磊,他卸任發言人一職後,先是赴美任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2018年9月,他回到外交部任職,先後任禮賓司副司長、司長。朱邦造卸任後調任中國駐突尼西亞兼駐巴勒斯坦國大使;孫玉璽卸任後擔任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章啟月卸任後先後擔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駐印尼大使,目前擔任駐希臘大使……這些發言人都是走出「聚光燈」後,繼續為中國外交事業而奮鬥。曾在2001年至2009年間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司長的劉建超,離開發言人崗位後,曾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外交部部長助理等職。2015年,他離開外交系統,先後擔任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等職,又於2017年4月起開始擔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2018年至今,他回到自己熟悉的領域,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來源:中國新聞社
原標題:《外交部發言人「天團」迎新啦!他的「前浪」也個個優秀》
作者:張蔚然 張素 黃鈺欽
編輯:趙曉倩
責編: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