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曼森(英語:Marilyn Manson,1969年1月5日-),本名布萊恩·休·華納(Brian HughWarner),美國男歌手,工業金屬樂隊瑪麗蓮·曼森的主音。他的藝名「瑪麗蓮·曼森」糅合了美國女演員「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名字「瑪麗蓮」、謀殺羅曼·波蘭斯基妻子的兇手「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的姓氏「曼森」。
幾年前,瑪麗蓮曼森了結了一場民事訴訟案。案子的原告是一名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安全護衛,他聲稱在一場音樂會上,這位令人震驚的搖滾歌手讓他在精神上感到恐慌和壓抑。
事實上,這並不是曼森第一次被人控告,早在樂隊成立初期,他就因在演出時將夥伴踢下舞臺和種種過激行為被送上法庭乃至投入監獄。但這反而使樂隊名氣大漲,在成為全美家長的公敵的同時,曼森也越來越深入年輕人的內心。
「當黑暗與絕望佔據你的靈魂,他便會出現在你的面前,用沾滿鮮血的手撫摩你殘缺的心靈……」愛之深,恨之切,這是全世界給曼森的回應。這位鍾靜姝死亡音樂的代表人物、驚悚搖滾的主唱並不是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的性格古怪的異妝癖者,也不是一個只靠一味搞怪來獲得眼球的速食明星。那些工業金屬陰暗凝重的和弦段落,將死亡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而曼森那沙啞的聲嗓所演繹的歌詞,卻讓人病痛的靈魂受到震蕩而去尋求新生——要知道,曼森的歌是學吉他的人必學的。在音樂的世界裡,他是魔鬼,也是神。 「如果你開始聽從於你的聽眾,那你的藝術就算死定了。
爸爸是手,媽媽是槍,孩子是子彈,把他們射向哪裡是作為父母的責任。
藝術,尤其是音樂是在保守正式時期發展得最順利。我想柯林頓試圖成為年輕人的朋友,在MTV臺出現,針對叛逆群體做了一些事,他所做的一切沒能樹立起值得青少年與之對著幹的權威,這就是過去那些年到處充斥著乏味的、甜膩膩的音樂的原因。
惡魔樂隊
瑪麗蓮·曼森,既是樂隊的名稱,也是主唱手的藝名。這支樂隊1990年成立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共由5名隊員組成,是近年來哥特搖滾的傑出典範。
樂隊成員的名字均由一個美女和一個變態殺人狂姓名的一半拼成。例如,瑪麗蓮·曼森便是由瑪麗蓮·夢露加上查爾斯·曼森——犯罪團夥「曼森家族」的領導者,位列世界十大殺人狂魔之一;鍵盤手麥當娜·威尼·蓋西是由麥當娜加上小丑殺手約翰·威尼·蓋西(上世紀70年代曾經殺害30多名男童)組成;吉他手戴西·博克維茲的藝名亦然,他是曼森最初的同道者,只不過兩人後來的友情破裂,樂隊在《鄉村之聲》雜誌上刊登廣告,從150名應徵者中篩選出澤姆·扎姆成為新的吉他手。
樂隊組建後,所推出的每一張大碟都受到衛道者的抵制,1998年《機械化動物》推出,但由於太過招搖,大玩無性別概念,被唱片店拒售,但具諷刺意味的是,大碟一推出就登上美國排行榜榜首,歌迷蜂擁而至,在寒冷的3月一等就是十來個小時,只為了求得一本曼森的籤名自傳《地獄之外的漫漫長途》。
駭人表演
2007年6月9日晚,曼森進行了Download音樂節開幕以來最「激烈」的一場演出。舞臺已經事先布滿了曼森式的巨大燭臺,到處噴灑著順流而下的人造血漿。曼森經過一小段緩慢的助跑後,穿過舞臺跳過了吉他手的頭頂。
白面紅唇黑髮,這是曼森出現在公眾面前最平常的妝容。就是因為他無論如何都不肯放棄將嘴唇塗抹得鮮紅,德國科隆曾一再拒絕讓他進入教堂。而曼森樂隊的現場演出和MV也經常別出心裁甚至是駭人聽聞。在策劃演出的時候,他更像是一個視覺藝術家而不是歌者。
今年夏天剛剛全球發行的大碟《吃我,喝我》(Eat me Drink me)裡,曼森和他那19歲的女友在MV的開始就有長達8分鐘的「驚險」纏綿鏡頭,擅長拍情戲的《鐵達尼號》導演佔姆斯·卡梅隆執導了這支MV,那些一直視曼森為邪物的父母這回又將大驚失色了。
而在《機械化動物》裡,曼森在自己身上裝上假的膠體乳房和器官,全身雪白如套上人皮的怪物,或是給雙腳套上鐵支架,拄著拐杖在現場演唱。YouTube至今保留曼森這支Mv的全套驚悚鏡頭,曼森也因「裸體表演」被送入監獄。
1999年,曼森陷入困境。他的兩名中學生崇拜者在科倫拜恩高中槍殺了13名師生之後飲彈自盡(這有點類似殺手曼森打著披頭四的旗號來執行所謂「正義」),瑪麗蓮·曼森和家庭問題、憤怒情緒、美國恐怖大片、電動玩具一起成為公眾詰問的對象。邁克·摩爾為此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科倫拜恩的保齡球》來探討少年暴力問題。曼森接受了採訪,這位搖滾明星只是說「我不想說一個字,我只想聽聽那些孩子的感受,事發後沒有人這樣做過」。
事件過後,曼森出了一張新專輯《聖林》,裡面有一首新歌《情歌》。「Love song」是很常見的歌名,曼森在歌詞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爸爸是扣動扳機的手,媽媽是那把手槍,孩子是子彈,把子彈射向哪裡是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
「現在,我的憤怒變得更危險,我的恨越強烈,愛也越強烈,這兩種感情能相互平衡是件好事。」我們應該去回看這個搖滾歌手的童年,那段經歷有助於我們去了解他的憤怒、仇恨以及驚世駭俗。
曼森原名布萊恩·沃納,自幼生活在美國一個破碎家庭中,有一個異裝癖的祖父,一個性變態的鄰居,得不到家人的關心,反而被當作玩偶一般看待,生活在堆滿雜物的地下室……幼年時所遭受到的冷落和創傷使他把自己和殺人狂曼森聯繫了起來,「為了避免徹底瘋掉,我在成為音樂人和成為殺人犯之間做了一個選擇。」
38歲的曼森離了一次婚,還沒有孩子,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他反串了紅桃皇后的角色,但這並沒有使他的面孔在孩童中顯得可親,反而賺得了不少兒童的眼淚。我們大膽預測,他的心也許是溼漉漉而柔軟鮮豔的,只是因為被太堅硬的金屬硬殼所包裹,才讓人無法觸摸。
天才曼森
事實上,我們對曼森的了解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那低啞的嗓音和飆狂的外形上,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詩人、畫家、網絡先行者、反種族主義者。
曼森在歌詞中寫過太多詩一般的文字,所以文字已經不是重點。但是他對網際網路的使用早就已經形成一套理論:瑪麗蓮·曼森的網站自成一體,富有隱喻的圖案和文字像密碼一樣在二進位的空間裡傳播著一個搖滾樂手的思想,所有時期他的主頁都在不停地改版,網站所連結的搖滾T恤的圖案能讓所有粉絲都發瘋。最近,他還開通了myspace 的個人主頁,僅僅第一天,就有40000人加入到他的朋友名單中。他的音樂還成為《黑客帝國》的主題曲,這也許足以體現他的創造力與網絡之間有種共通的聯繫。
同時,他還是一位反種族主義者。1999年,在一個世界級的音樂頒獎典禮上,曼森光著身體塗滿黑色顏料騎著一頭小白豬進場,舉座譁然。
曼森在德國柏林成功地舉辦了個人首次水彩畫展——臨摹黑色大麗花謀殺案的屍首照片、為自己的愛貓麗莉畫像、記錄夢境或飛高時的幻象——或許會有些印象派或野獸派的風格,但都烙上了曼森式的印跡。很早以前曾和他有過過節的「紅辣椒」樂隊的「跳蚤」,後來花了大價錢買走了曼森的一幅畫。
「今天我汙穢不堪,我想洗心革面/我知道明天我只是塵埃,一文不值/……我們吃機械為生,接著我們祈禱/……我們一文不值,我們想脫胎換骨/當我們死去,他們將知道我們是誰」。這是曼森《The Nobodies》中的歌詞,我們從中可以聽見他自己的呼吸。
說他是搖滾樂界的史蒂芬·金也好,說他是綁架視覺與聽覺的驚悚魔頭也好,說他以蒼白人妖鬼魅的視覺效果解放了好萊塢30年代以來的歌舞盛宴也好,說他已經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我複製的惡俗套路也好,美國人還是以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瑪麗蓮·曼森的忠誠,他的大碟銷售量單在美國一地就接近了千萬張。今年年底,曼森還將參加一部恐怖片的拍攝,將「恐怖」進行到底。
「十年魔鬼十年神」,如同他的歌名一樣,曼森在世人心目中的位置處於兩個極端,愛之如神,憎之如鬼。許多人已經死去,而瑪麗蓮·曼森卻還活著。儘管他不止一次地詛咒世界,但他依然健康。
Gottfried Helnwein
惡意的天真
奧地利另類藝術家高特弗雷德·海威(Gottfried Helnwein)是瑪麗蓮·曼森最志同道合的好友之一,他不僅為其設計了最經典的米老鼠形象,還將自己在愛爾蘭的城堡讓出來,為曼森和他跳了5年脫衣舞的新娘舉辦了一次詭譎的婚禮,一時傳為佳話,儘管這次婚姻僅僅維持了一年。
海威出生於維也納,他開始為一般人所知也許是因為他為曼森專輯所設計的封面和CD彩頁。扭曲變形的彩色人面封面和CD所附帶的「孩童和槍」的彩頁,似乎懷著惡意和顛覆在向一切冷冷微笑。而這一系列的造型設計,成為了後來美國校園槍擊案後曼森遭受指責的直接原因。
海威吸收了日常生活中比如漫畫、廣告、電影的美學元素,在早期創作了不少超現實主義畫作。而這些畫作很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藝術觀。纏著繃帶的孩子、幼稚兒童臉上被撕裂之後再次縫合的傷口、如同爬蟲類一樣冰冷無機質毫不感覺痛楚的眼神……畫者那種權威而細緻地表現傷害的冷靜讓大眾一時無法接受。1971年到1973年, 海威的作品展覽一律受到抵制。維也納的一家畫廊曾嘗試展出他的畫作,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迫關閉。維也納附近一座城市的市長也下令將他的作品沒收。
到底是因為他總是帶著一種天真的熱情態度來對待傷口、死亡、折磨與傷害,所以人們無法忍受?還是因為人們始終無法正視內心深處湧動的黑暗冰冷?而海威始終堅持微笑著用他的畫筆來揭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