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垃圾處理廠是什麼樣子?髒兮兮的、臭氣燻天的、不堪入目……今天C小潔給大家介紹的神奇垃圾處理廠,即將顛覆你的認知!
在距離日本大阪中心區10公裡的人工島上,有一座童話城堡般的建築,它由一個高高的蘑菇形狀的「塔樓」和一組五彩斑斕的低矮房屋組成。這就是大阪舞洲垃圾處理廠。
因為外觀太過夢幻,曾被不少遊客誤以為是隔壁環球影城的一部分。若你問起當地人,他們一定會帶著些許得意表情告訴你,有此誤解的不止你一個人。
一座垃圾處理廠,不僅沒有髒兮兮臭哄哄;還讓當地人欣然接受,甚至為之自豪;還吸引了不少外地乃至外國遊客前來參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故事要從二十多年前開始說起。當時的大阪市正在和北京等城市一起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由於舞洲地區原本建有很多體育設施,他們希望建造一個藝術品般的垃圾焚燒廠為城市添加魅力。
他們請來了奧地利藝術家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為工廠做設計。他不僅是宮崎駿非常欣賞的奧地利畫家、雕塑家,也是奧地利最為古怪的藝術家之一,人稱百水先生。
宮崎駿曾明確地說過三鷹的吉卜力美術館,正是致敬百水先生的設計概念。難怪有人會覺得這個建築與宮崎駿童話世界中的城堡,以及三鷹吉卜力美術館的整體風格如出一轍。
百水先生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作品:
有維也納百水公寓👇
陶努斯山麓巴特所登的房子👇
聖巴巴拉教堂👇
德國「螺旋森林城」👇
德國于爾岑小火車站👇
法國海德海姆州立幼兒園👇
是不是每一個都充滿了童趣。
雖然,日本最終申奧失敗了。但大阪卻建起了一座精美如藝術品般的垃圾焚燒廠,更重要的是,它的價值遠不止為城市增加趣味而已。
首先,從外觀來看,垃圾處理廠有著五百多個形狀各異的窗戶,其中八成是裝飾品。天藍色「塔樓」其實是根大煙囪,上面紅黃相間的條紋象徵燃燒的火焰,建築上下均被植物覆蓋,將有煙囪的小房間裝飾得像小餐館一樣明亮。
工廠周圍的綠地部分被作為開放空間,並在建築物的二樓和三樓部分種植植被,營造出寬敞舒適的空間,大大減少了鋼筋水泥的冰冷感。
此外,還透過影像、模型、示意圖等淺顯易懂地對在以往的工廠所無法看到的焚化爐的內部和垃圾的處理過程加以說明。
使大家可以輕鬆愉快地學習垃圾處理設施的構造和環境方面的知識。
雖然高大豔麗的煙囪看似只起裝飾作用,但實際上這座工廠工作起來和其他垃圾處理廠並無差異。它擁有兩座超強垃圾處理能力的焚燒爐,兩座焚燒爐24小時持續運轉,一天可以燃燒處理900噸的普通垃圾和100多噸的大型垃圾。
不過那個高高的煙囪頂部從不冒黑煙。燃燒的廢氣在被送到煙囪之前,要經過三道過濾程序,所以垃圾廠上空依然那麼潔淨通透。
每天從大阪市內不同地方往舞洲工廠運送垃圾的垃圾車約有600輛次。
工廠內乾淨、整潔,聞不到臭味,聽不到機器的噪音。所有工作人員都穿著普通的藍色工作服,每個入場參觀者也都身著便裝,完全不需要任何防護。
最令人吃驚的是,連內部的裝飾風格也如此俏皮可愛,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於垃圾處理廠的傳統印象。
而垃圾焚燒給舞洲帶來了巨大電能。據說,舞洲垃圾處理廠裡的用電全部「自產」,還有富餘的電能賣給電力公司,每年僅這項收入就高達10億日元(6000萬人民幣)!
這家垃圾處理廠在科普教育上也作出突出的貢獻。大阪所有的小學都會開設「環境科」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垃圾分類處理。到小學四年級,還要到垃圾焚燒廠進行課外學習實踐。
為此,舞洲垃圾處理廠專門設計了一套參觀學習路線,甚至還在工場內開設了科普遊戲區,吉祥物、音樂、漫畫、遊戲機……
不過去參觀必須至少提前一個星期預約,不預約不接待。舞洲垃圾處理廠每年的參觀人數約1.7萬人次,是其它焚燒廠參觀人數的3倍!
當孩子們來到垃圾處理廠,親身體驗垃圾處理需要經過那麼多道工序才能做到無害化後,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垃圾分類及垃圾循環利用的積極性。對於孩子而言,確實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
不過遺憾的是,百水先生沒能等到2001年這座「奇幻城堡」的建成。2000年2月19日,百水先生在一次遠航中突發心臟病而與世長辭。人們按照他的遺囑將他的遺體赤裸地埋在了紐西蘭的一棵樹下。但他留下的一系列充滿童趣、奔放想像的建築,卻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創意帶給環衛產業的變化絕不僅僅在於這一座垃圾處理廠,2020年4月27-29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CCE上海國際清潔技術與設備博覽會上,眾多智能化環衛設備、智慧分類垃圾桶與自動駕駛掃地車展商們的加入會帶來哪些顛覆你認知的前沿技術與創新?請持續關注我們!掃描下方二維碼
還可以參與有獎問卷調查: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