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啃樹皮」「吃鞋底」吃一頓飽一頓的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遠很遠了。現在的大魚大肉也不僅限於過年過節的飯桌上了,平常一日三餐吃魚吃肉的人不在少數,人們已經從量的追求變成了質的追求。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要吃美味的,健康的食品。
人們吃得越來越好,住得越來越好,後面是高物價,高房價。30年前的一塊錢可以買好幾塊雪糕,是許多人一個星期的零花錢,但現在的一塊錢只能買根棒棒糖,連公交車都是兩元制了。30年前的萬元戶就是富豪,現在的萬元戶只是普通老百姓,以前幾萬塊可以買一套房子,現在的幾萬塊只能買一個廁所……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錢不值錢了」。
那麼,從1990年到2020年我國的物價究竟是什麼狀態呢?
CPI代表的是通貨膨脹的程度,當CPI的漲幅>3%時,我們稱之為通貨膨脹,當CPI漲幅>5%時,我們稱之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當CPI每年的漲幅在0%-3%之間是比較正常的。而在歐美的發達國家中,過去幾十年CPI的漲幅就是在0%-3%的範圍內變化,一直保持著「低通脹」的情況。
就拿美國來說,在1990-2000十年的時間裡,美國幾乎實現了「零通脹」,最近十年也是一直保持在2%左右浮動。那我們中國呢?下列簡單的一組數據對比「一針見血」。
在過去30年的《中國曆年居民消費價格通貨膨脹率》一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1990-2000年中,通貨膨脹率最高的是在1994年,具體數值為24.26%。在2001-2010年中,最高的是在2008年,具體數值為5.93%。在2011-2019年中,最高的是在2011年,具體數值為5.55%。
通貨膨脹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國在過去的30年裡經歷三次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通貨膨脹率是在降低的。有專家預言,到2020年我國的通貨膨脹率有望控制在3%以內。而造成如此劇烈的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前二十年我國是在高速發展當中,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人們的薪資水平也在提升,物價自然也就上漲了。
過去幾十年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經濟和房地產經濟崛起,大量的金錢在社會中流通,而多出來的錢大家都拿去買房了。隨著越來越多的炒房客進入市場,哄抬了房價。房價一高,物價也跟著漲高,但是到手的工資卻沒有變多,就間接性的導致了通貨膨。
通貨膨脹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同樣的錢在以前能買很多東西,現在只能買很少的東西了。老百姓對於通貨膨脹有著最直接的感受,比如說,以前花十塊錢可以買幾斤的菜,現在的十塊錢只能買得起一斤的菜。不少網友抱怨道,現在的物價上漲得那麼快,工資一點也沒見漲,都要買不起菜吃不起飯了。這個玩笑話雖然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也道出了普通工薪階級的辛酸苦楚。
經濟「穩中有進」,抑制物價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12月,食品價格上漲了17.4%,非食品價格上漲了1.3%。豬肉就是最直觀的表現,從十幾塊錢一斤上漲到幾十塊錢一斤。但是2019年的通貨膨脹率僅為2.9%,是處於比較正常的一個波動範圍。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曾公開表示,2019年我國經濟正在「穩中有進」的發展,而我國在2020年的主要任務是要穩住經濟下行趨勢,抑制物價的上漲。
隨著國家不斷地出臺各種政策,來調控市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將會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波動。雖然暫時我國還比不上歐美的發達國家,但是我們通過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向平穩前進,穩住物價也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