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長沙晚報》頭版刊登長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芙蓉區交警大隊的道歉信,對5月2日16時許行經芙蓉區晚報大道與東二環線交叉路口被堵的駕駛員和市民朋友們深表歉意:「作為長沙城市交通的管理者,此次擁堵我們排堵不力,責任不可推卸。」(5月5日《楚天都市報》)
這年月,政府部門或官員因失職瀆職向公眾道歉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然而,像長沙交警這般,因一次治堵不力在當地主流媒體的一版「登報導歉」,言辭懇切,在全國尚不多見。因而,消息一出便引發熱議,人們在敬佩長沙交警理性看待自己的過失,主動擔責,敢於道歉的勇氣的同時,更多的則是「高興」和「感動」。
交通擁堵,出行不暢,在全國都是一種頑疾。這既與交通硬體設施滯後等客觀原因有關,也與部分車主交通意識淡漠,交通、城管等職能部門配合不力,以老大自居,現場處置不當等主觀原因有關。過往那些長時間、大面積的堵車現場,常見的「鏡頭」就是互相指責、推諉,明知是自己失職失誤,也「死不認錯」。
今次,長沙交警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敢挑擔子,該出「口」時就出「口」,勇於向公眾道歉,讓人眼前一亮。這不僅是吸納民意、贏得民心、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接受監督、糾正錯誤的一道必經程序,更是善政之始。如果諉過塞責,連道歉的誠意都沒有,人們如何相信今後類似的錯誤不會重演?
不過,公眾期待的最終最理想的結果,並非一「歉」了之,而是在「道歉」之後,深刻查找問題的原因,並據此制定解決方案,使問題得以從根本上解決,利益得以最大維護。如果「登報導歉」之後聽不到令人滿意的「下文分解」,那麼,不論這樣的道歉何其發自肺腑,也是「作秀」,得不到百姓發自內心的叫好。
讓人欣喜的是,交警「登報導歉」的新聞一經媒體放大,長沙市公共運輸管理相關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將正視責任、迅速跟進,推出多項舉措治堵、治髒,並誠懇接受廣大市民朋友的監督。看來,長沙交警率先邁出的這一小步,已為推動「出行難」問題的解決邁出了關鍵性的一大步。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