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2020-12-25 雲南網

  原標題: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螢屏前,兩千年前的老秦人面對茫茫戈壁再度唱起《秦風》。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

  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雖然它們在藝術水準上各有高低,但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歷史正劇的基準色——從服化道、禮儀制度到戰爭場面都盡力貼近歷史真實,拒絕「偶像化」「宮鬥化」「戲說化」各種流行濾鏡。「《大秦賦》傳遞出的精神力量與人文價值,是古裝歷史劇創作久違了的意義所在。」業內人士認為,這部劇能在「零宣發」的背景下引發口碑相傳,也反映出當代觀眾對歷史正劇的殷切渴望。

  以陽剛渾厚的歷史感,一掃陰柔、浮誇的偽歷史劇氣息

  「大秦帝國」劇集改編自孫皓暉所著同名暢銷小說。面對國人並不陌生的戰國歷史,小說從秦國視角出發,描繪了其波瀾壯闊的強國崛起之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為了擺脫積貧積弱,東出天下,鐵血的秦人通過一代又一代精神的接力完成了富國強兵之路。

  通過歷史畫卷展現人性的幽昧與光輝、小節與大義,以古識今、啟迪思考,是歷史劇——這一類型創作通向當代觀眾心靈的橋梁。從秦孝公與商鞅變法開始講述,至秦始皇統一中國,整個「大秦帝國」系列圍繞著同一個主題。「你必須知道秦國是怎麼強大的,才能夠知道如何使秦國繼續強大。」電視劇《大秦賦》開篇,尚在邯鄲為質的少年嬴政得到老師的提點,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而這也是整個作品系列圍繞的題眼。有觀眾如是評價:追此劇多年,藝術呈現算不上盡善盡美,情節也有很多待商榷之處,但它以陽剛、堅毅、渾厚的歷史感,一掃陰柔、浮誇、淺薄的偽歷史劇氣息,「大秦帝國」值得一等再等。

  「我們的螢屏需要真正的大歷史劇——品質佳、藝術佳、格調佳。」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說。事實上,《大明王朝》《天下糧倉》等能夠獲得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的歷史劇,無不寄託著一種清明的政治理想或傳遞著堅定的信念力量,超越了宮鬥與權謀的工具論思想。

  即便是對於青年觀眾而言,厚重的歷史題材也同樣是螢屏的剛需。從積年累月的劇評和開播後紛飛的無數「彈幕」中不難發現,「大秦帝國」系列吸引了一大群年輕、專業的觀眾。一些劇迷一邊追劇還一邊承擔起「歷史掌故」「文博專家」的工作,不斷分享有趣的發現。比如,有眼尖的網友找出華陽夫人的居處擺放著一面虎座鳥架鼓,仿造的就是出土戰國文物。又比如,秦得周之九鼎後在運送途中,於泗水失卻了一隻豫州鼎,這一史家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的傳說,在進入劇情之後也引發了歷史迷們的好奇與熱烈討論。

  「歷史劇的彈幕和評論質量普遍很高、很密集,說明市場對這一品類的高需求,觀眾需要更多能夠形成對話場域的空間。」羅崗發現,有文化準備的「追劇」,是歷史正劇帶來的觀劇體驗。「嚴肅歷史劇能帶來的不僅是對歷史的科普價值,更是歷史在『拼圖』過程中對當代精神的一種重建。」

  「高配」人物景,展現磅礴壯闊戰國全景畫卷

  嚴肅歷史劇創作應「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從《大秦賦》目前開播的劇情來看,秦趙邯鄲之戰、呂不韋幫助嬴異人歸秦,嬴異人拜華陽夫人為母等均有據可查。劇中描繪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場景,亦有較大突破,展開了一幅磅礴壯闊的戰國晚期全景畫卷。

  開篇的秦趙邯鄲攻城戰中,隨著主將一聲令下,通過騎兵傳令,雙方的投擲兵種先出,弓箭手萬箭齊發,接著步兵開始搶登雲梯……種種有條理的細節展現了古代排兵布陣的章法。嬴異人逃亡過程中,秦國步兵與趙國騎兵的一場遭遇戰,也是各有各的戰術戰法。秦軍將士的裝扮、他們所用的戰車和秦制兵器,幾乎在螢屏上復刻了「兵馬俑」,對歷史細節的尊重,也提升了觀眾的觀賞體驗。

  「大秦帝國」系列之所以在觀眾中有很高的人氣,演技派集結的強大陣容也功不可沒。第一部與第二部尤其好評如潮。《裂變》中,侯勇飾演的秦孝公與王志飛出演的衛鞅君臣相惜、肝膽相照,極具理想主義色彩和藝術感染力,在螢屏上留下了一段「公為青山,我為松柏」的佳話。而《縱橫》裡的「戰國群像」則生動活潑。喻恩泰飾演的張儀,與富大龍飾演的秦王嬴駟是一對亦莊亦諧的好君臣,寧靜所飾羋八子亦有風情有謀略,表演可圈可點。此外,公孫衍、魏惠王、惠施、楚懷王、屈原、白起、魏冉等形形色色的有勇有謀、有個性和有趣的人物,展現了獨特歷史場景下的獨特社會面貌。

  此次《大秦賦》同樣是一次演技派和實力派的「群英會」。張魯一的嬴政、段奕宏的呂不韋、李乃文的李斯、朱珠的趙姬、鄔君梅的華陽夫人等構成的主演陣容,堪稱豪華。隨著劇情展開,《知否》中「盛紘」劉鈞所演繹的趙孝成王;《北平無戰事》中的「方步亭」王慶祥客串了一回秦昭襄王;《康熙王朝》裡「納蘭明珠」高蘭村演繹的東周君;曾出演過「老子」今又演繹「荀子」的許還山等。前十集中,飾演嬴異人的辛柏青尤其奪目。平原君趙勝以他妻兒的生命相威脅,不欲交付東周三十六座城邑,嬴異人長達四分鐘的含淚控訴,飽含對妻兒的深情卻始終公心不改。「王命不可違,將士不可負,國事不可負!」盡顯秦人風骨,盪氣迴腸。(記者 童薇菁)

相關焦點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開播引熱潮:觀眾對歷史正劇渴望已久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雖然它們在藝術水準上各有高低,但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歷史正劇的基準色——從服化道、禮儀制度到戰爭場面都盡力貼近歷史真實,拒絕「偶像化」「宮鬥化」「戲說化」各種流行濾鏡。
  • 從《大秦賦》看歷史正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歷史正劇曾作為古裝劇的主流有過輝煌的過去,但近些年,古裝玄幻劇、古裝傳奇劇層出不窮,歷史正劇卻寥若星辰。2020年CCTV-8年度收官大劇《大秦賦》的火爆出圈,如春雨驚雷,激響歷史正劇沉寂已久的黃鐘大呂,讓觀眾酣暢淋漓的品味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 《大秦賦》:歷史正劇如何破壁年輕市場?
    市場對歷史正劇的呼喚始終存在,只是在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熱播、《大明王朝1566》復播等帶動歷史正劇回暖之後,近三年時間裡並沒有一部劇能繼續扛起這面大旗,回暖之路再度擱淺。《大秦賦》的熱播會帶來全新的希望嗎?歷史正劇是曾經佔據過舞臺中心位置的。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
  • 開篇就是秦趙邯鄲攻城戰 《大秦帝國4》《大秦賦》上映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雖然它們在藝術水準上各有高低,但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歷史正劇的基準色——從服化道、禮儀制度到戰爭場面都盡力貼近歷史真實,拒絕「偶像化」「宮鬥化」「戲說化」各種流行濾鏡。「《大秦賦》傳遞出的精神力量與人文價值,是古裝歷史劇創作久違了的意義所在。」業內人士認為,這部劇能在「零宣發」的背景下引發口碑相傳,也反映出當代觀眾對歷史正劇的殷切渴望。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這篇「賦」火了,《大秦賦》到底賦的是什麼?
    來源標題:《大秦賦》賦的是什麼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火了 讓觀眾懂得了許多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
    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
  • 《大秦賦》開播後獲好評 細節神還原 歷史正劇能扛鼎市場嗎?
    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紀錄,但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歷史正劇已經逐漸沒落的當下,嚴肅敘事是否還保有吸引力?備受業內外關注。
  • 《大秦賦》開播,大秦系列正劇15年匠心品質收官
    12月1日,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並在騰訊視頻同步全網開播,每日更新三集,由此拉開大秦系列電視劇的終章大幕。《大秦賦》從嬴政幼年成長開篇,演繹始皇帝志向、性格的形成,並最終完成一統大業的艱難歷程。這段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中,有如諫逐客書、修鄭國渠、著《呂氏春秋》、荊軻刺秦王等許多歷史事件,也有一字千金、竊符救趙、圖窮匕見等成語典故,更有《詩經》《楚辭》《韓非子》《荀子》《莊子》《孫子兵法》等傳世經典,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都將在劇中精彩呈現。
  • 大秦賦播出時間一共有多少集 大秦賦幾月幾日大結局具體時間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上下》)12月1日上線播出之後受到一致好評,這種歷史正劇一般集數較多,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完,而且劇情故事緊湊,契合歷史的進程,那麼大秦賦每周更新幾集?下面帶來介紹。《大秦賦》播出時間一共有多少集 幾月幾日大結局具體時間電視劇《大秦賦》一共78集,12月1日開播,12月26日大結局。
  • 劇情、表演「抓」觀眾《大秦賦》品質「破圈」
    作為「大秦系列」影視作品的收官之作,該劇延續了前三部作品的史詩正劇風格定位,呈現了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建立大一統國家、共40餘年的戰國風雲。作為近年稀缺的歷史正劇,《大秦賦》一推出就引發網友熱議——該劇開播首日,網友即以「清一色」好評來表達對這部劇的肯定。究竟《大秦賦》靠什麼「破圈」?從作品的表現和觀眾評論不難看出,故事「抓人」、演員表現到位、服化道精緻考究等精品屬性,正是其「破圈」關鍵所在。
  • 【好書推薦】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原著小說《大秦帝國》
    作者以敢為天下先的藝術勇氣和歷史眼光,開宗明義地宣告了他的大秦史觀:「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 《大秦賦》:波瀾壯闊的戰國史詩
    作者:丁 喬近日,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播出。作為「大秦帝國」系列劇集的收官之作,該劇延續了前三部作品的史詩正劇風格定位,呈現了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建立大一統國家共40餘年的歷史風雲。
  • 《大秦賦》豆瓣評分6.4,一部歷史正劇,為何難以成為爆款劇?
    文|冷絲 欄目|熱播劇 如果推薦最近最為好看的電視劇,冷絲無疑會推薦《大秦賦》,這是一部正宗的歷史正劇,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具有欣賞價值的好劇,截止12月4日,該劇豆瓣評分為8.6分,而過了一周,這個評分降為6.4分。
  • 高口碑低熱度,《大秦賦》也難逃歷史正劇的魔咒嗎?
    12月1月,《大秦帝國》系列終章《大秦賦》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從「裂變」到「縱橫」到「崛起」再到「天下」,《大秦帝國》系列已經走了11年。超長的製作、良心的劇本、緊貼歷史的還原,讓這個系列在國產劇中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有媒體甚至評價該系列承載的東西是以往電視劇都沒有承載過的。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章,《大秦賦》的回歸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後的眾望所歸。
  • 《大秦賦》回歸即王炸,出彩的歷史正劇就應該這樣!
    近日,《大秦帝國》系列劇收官之作《大秦賦》在CCTV-8播出。 該系列橫跨11年,是公認的國產歷史劇「神作」。從商鞅變法,到由弱變強,與六國爭霸,進而統一六國,老秦人從「共赴國難」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條一統天下之路,走了500多年。
  • 《大秦賦》細節引爭議,是否能被稱為歷史正劇?
    《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播出了,雖然改名為《大秦賦》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追劇的心情。不過沒有想到的是,《大秦賦》沒有任何徵兆的播出了,對於老粉來說,這是苦等十年才盼來的一次高潮,對於新粉,這又是一次入坑正劇的良好機會,所以在這部劇開播後,網友們都紛紛加入了追劇的熱潮。期望太高?小小細節也不放過從目前的劇情來看,不論是大規模交戰還是小部分的遭遇戰,拍攝的還都是可圈可點。
  • 歷史正劇《大秦賦》實力首播,戲骨雲集再現大秦風雲
    剛剛上線央視八套的《大秦賦》,就是一部以基本史實為基礎,以戲劇性的手法來展現的有關大秦帝國的歷史正劇張魯一飾演的嬴政與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大秦賦因此,不管電視劇中怎樣表現二者的關係,張魯一與段奕宏都將展現充分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