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回歸即王炸,出彩的歷史正劇就應該這樣!

2021-02-15 八卦娛樂咖

近日,《大秦帝國》系列劇收官之作《大秦賦》在CCTV-8播出。 


該系列橫跨11年,是公認的國產歷史劇「神作」。

從商鞅變法,到由弱變強,與六國爭霸,進而統一六國,老秦人從「共赴國難」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條一統天下之路,走了500多年。

而從《裂變》到《大秦賦》,「大秦」系列一共走了15年,大秦劇迷終於等到了第四部,無數大秦迷默默吶喊:有生之年。

我是你們的王,天下的主宰;

我終結了五百餘年的紛亂歲月;

曾經的敵人,共同成為我的子民;

歡呼吧,我的子民;

我的功業,

將被澆鑄在青銅器上,

銘刻在高山之巔;

我的榮耀,將光照天下;

痛飲吧,我的子民;

我的功業將澤被你的子孫,

永遠流傳於世;

我是嬴政。

這段秦始皇的長獨白,如電影一般的開場,《大秦賦》第一集開篇。以半空中俯瞰的視角,能看到秦始皇獨自走在巨大而恢弘的臺階上,以傲視天下的自信,訴說其一生的功績。

這段帝王之詞,為本劇奠定了恢弘大氣的基調,也昭示著這部年終歲尾播出的古裝大劇獨特的氣質:這樣一部嚴肅、厚重的古裝正劇,正在衝破影視市場的收視慣性,努力闖出一條自己的路。

歷史劇,總是要交代很多的背景,因此很多歷史題材的劇集的第一集乃至前五集都在鋪墊,直到後面才漸入佳境。而《大秦賦》的第一集,就讓人大呼過癮,這在同類型題材中,是很難得的。

故事的開頭,要從嬴政的父親開始說起。他的父親贏異人在魏國為質子已經8年,和趙姬生下嬴政。

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兵臨城下,一場大戰在即。秦軍之師,列隊整齊,訓練有素,國力強大,兵器自然也精良。

投石車開始首輪進攻,士兵使用弓弩擊退不少敵人。

兩個國家的戰爭僵持不下,另一邊贏異人的家裡也遭遇巨變。秦趙開戰,作為質子的他隨時有殺身之禍。

情急之下,呂不韋只能「丟卒保車「,將嬴異人帶出城,趙姬和嬴政被困邯鄲城內,生死不明。


秦趙交戰,雖是國家之間的戰爭,但其結果關係著嬴異人一家的性命;嬴異人一家的逃亡,看似只是一個家庭的顛沛流離,然而他和兒子的安危關係著秦國的未來。這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 逃亡途中,馬車駛過泥濘,眼看車輪就要散架,追兵就要趕上。

另一邊,邯鄲城門前的陷阱讓雲梯上的士兵死傷無數。

一個人,一場戰事,一個國家,命運緊緊相連,一開播就有一種回到春秋戰國的戰場的感覺。

古時的戰爭,不僅將兵法,將武器,也講人數,這黑壓壓的大軍人數,讓我看得振奮也頭皮發麻。將士們操戈搏殺的瞬間,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場大戰的現場。

導演在回顧這幾場戲的拍攝時,提到,戰車、弩車、臨車基本還原了史料記載,至於畫面中訓練有素的士兵,是提前大半年招募的武行兄弟,為了這幾場戲他們在新疆每天進行訓練。兩軍使用的武器和布陣也是根據歷史進行還原。

另一方面,《大秦賦》的服化道也進行了還原,就好像是兵馬俑,一比一製造出來的。

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讓我感受到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劇原來的樣子。獨一無二。


劇中兩大實力派主力演員的演技,也格外精彩。張魯一扮演的秦王,眼神堅定,意味深遠,盡顯一代雄主的野心。

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野心勃勃顧盼自雄,強臣風採一目了然。

兩個公認的實力派戲骨的豪華組合,以及氣勢恢宏的鏡頭畫面,讓《大秦賦》用極佳的視覺效果,為觀眾呈現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傳奇,也看到了一個歷史正劇該有的質量。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前後,如《武則天》《貞觀長歌》《三國演義》《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漢武大帝》《臥薪嘗膽》等高品質歷史劇層出不窮,這些作品大多收穫了不錯的收視成績。

如1994年播出的《三國演義》收視份額達到了23.5%,1995年的《武則天》收視份額達到了34.7%,當時歷史劇風光猶在。

但不足十年,歷史劇的境況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播出,前期運營投入大量資源的前提下,該劇收視率卻始終沒有衝破0.5%。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透支了湖南衛視的全部情懷,也暴露了大部分電視機觀眾的真實訴求。」

《大明王朝1566》播出的節點很微妙。當時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與《快樂男聲》紅遍大江南北,它們的出現是中國電視節目進入「娛樂時代」的重要標誌,「娛樂時代」供需關係改變後,如歷史劇這種嚴肅內容的受眾規模萎縮,是難以避免的。所以,2010年前後,如《宮》《武媚娘傳奇》《羋月傳》這些娛樂屬性更強的偽歷史劇才能快速崛起。

至此,嚴肅歷史劇數量開始斷崖式下跌。

廣電總局立項信息顯示,2015年至2019年,以「重大歷史題材」備案的劇集僅13部,其中拿到拍攝許可的僅6部,至今真正完全拍攝的僅兩部,其中一部便是《大秦賦》。此外,同樣屬於歷史劇範疇的《曹操》是以「古代傳記」進行備案的,而《天下長安》《大宋宮詞》等歷史劇則是以「古代傳奇」進行備案的。

數量銳減,讓歷史劇發展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原本受眾規模便不龐大的歷史劇,愈發門庭冷落。

然而,隨著娛樂性質的偽歷史劇(或者可以說是古裝劇)的迅速發展,觀眾看了越來越多類似的套路的劇情,也開始了挑選性的看劇,這使得古裝劇慢慢地進入了市場冷靜期。在這個古裝劇的冷靜期,去庫存似乎成了影視製作公司的重中之重。 


懸而未決、窮途末路的古裝劇不在少數。從今年的市場反響而言,昔日的古裝大女主《燕雲臺》《錦繡南歌》口碑不佳,翻拍劇《鹿鼎記》遭遇群嘲,反而《清平樂》《大秦賦》雖有瑕疵,但在認可度上相對較高。

 

快餐型的「爽劇」已經難以滿足觀眾需要,進入審美疲勞期,製作精良的歷史正劇是否開始回歸主流? 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文化自信已經成為國策,因此,從政策導向上,影視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不僅要追求經濟價值,更要實現社會導向價值。

因此,在未來古裝劇不斷細分化的市場環境中,歷史正劇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類嚴肅、冷靜的歷史正劇,需要觀眾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及人生閱歷,能夠解讀出大歷史背後的深刻內涵。

 

《大秦賦》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思路,可以作為歷史正劇創作的範例,也發揮了導向作用。

大秦已然收官,歷史正劇的復甦路阻且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大秦賦》:歷史正劇如何破壁年輕市場?
    市場對歷史正劇的呼喚始終存在,只是在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熱播、《大明王朝1566》復播等帶動歷史正劇回暖之後,近三年時間裡並沒有一部劇能繼續扛起這面大旗,回暖之路再度擱淺。《大秦賦》的熱播會帶來全新的希望嗎?歷史正劇是曾經佔據過舞臺中心位置的。
  • 歷史正劇《大秦賦》實力首播,戲骨雲集再現大秦風雲
    剛剛上線央視八套的《大秦賦》,就是一部以基本史實為基礎,以戲劇性的手法來展現的有關大秦帝國的歷史正劇歸國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嬴異人繼承王位,即秦莊襄王,但僅僅三年,就撒手人寰,於是其子政繼位,即為秦王嬴政,在嬴政滅六國後,即自稱始皇帝。
  • 高口碑低熱度,《大秦賦》也難逃歷史正劇的魔咒嗎?
    時隔三年多,歷史迷久等的年度大戲終於回歸。12月1月,《大秦帝國》系列終章《大秦賦》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從「裂變」到「縱橫」到「崛起」再到「天下」,《大秦帝國》系列已經走了11年。超長的製作、良心的劇本、緊貼歷史的還原,讓這個系列在國產劇中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有媒體甚至評價該系列承載的東西是以往電視劇都沒有承載過的。
  • 《大秦賦》細節引爭議,是否能被稱為歷史正劇?
    《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播出了,雖然改名為《大秦賦》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追劇的心情。2013年,本系列推出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豆瓣評分9.2分,重點講述了秦惠文王重張儀而縱橫的故事。2017年,本系列推出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豆瓣評分8.5分,重點講述了秦昭襄王重魏冉、範睢而崛起的故事。
  • 從《大秦賦》看歷史正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歷史正劇曾作為古裝劇的主流有過輝煌的過去,但近些年,古裝玄幻劇、古裝傳奇劇層出不窮,歷史正劇卻寥若星辰。2020年CCTV-8年度收官大劇《大秦賦》的火爆出圈,如春雨驚雷,激響歷史正劇沉寂已久的黃鐘大呂,讓觀眾酣暢淋漓的品味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 瑪麗蘇、小甜劇橫行的年頭,《大秦賦》這樣的正劇值得五星褒獎!
    這部高光歷史正劇就是《大秦賦》,很多人或許連名字都不曾聽過,因為宣發實在少的可憐,不過它原來的名字可不叫《大秦賦》,而是叫《大秦帝國之東出》、《大秦帝國之天下》,你沒有猜錯,這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季,是繼《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之後的又一部佳作。
  • 《大秦賦》:好看的歷史正劇長這樣!
    《大秦賦》播出已近三分之一,豆瓣評分也經歷了一波三折,從剛剛上線時的8.9分再到8.0分(截至發布前),儘管如此,《大秦賦》依然是同時段評分、口碑都不錯的良心好劇。「大秦系列「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大秦帝國》,原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梳理秦的興亡,一個不算冷的知識:秦朝的統治期也就15年。如此傾盡心血的作品,自然是佳作。
  • 情感溫度大於歷史厚度,別把《大秦賦》當成歷史正劇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近日,電視劇《大秦賦》開播,也意味著這部由孫皓暉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長篇古裝歷史系列連續劇來到了最終章。《大秦帝國》自2009年起開始影視化改編,前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堪稱國劇良心,豆瓣評分分別為9.3分、9.2分、8.5分。
  • 拍歷史正劇費力難討好,但張魯一、段奕宏雙雙接下這部《大秦賦》
    但是等等,這其中似乎少了點什麼,曾經佔去半壁江山的歷史正劇竟然一部沒有?還好,12月1日一部歷史正劇《大秦賦》將在CCTV-8開播,它可能會填補上這一處空白歷史正劇如果想拍好投資巨大,布景搭建、大規模群演、大場面調度、演員培訓,各種有形無形的成本加起來可以拍幾部都市劇。
  • 大秦賦高開低走,歷史正劇變宮鬥劇?
    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大秦賦》在經過改名後終於開播。港真,在開播之初我對這部劇是非常期待的。《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自然就引起廣大觀眾的期待。開播之初,《大秦賦》也一舉拿下了8.9分的高分。但是慢慢地,因為朱珠飾演的趙姬演技問題,《大秦賦》的評分有所下降。再後來,《大秦賦》的畫風慢慢變了。我們想像中的不應該是秦始皇傳奇的一生,他掃六國,統一天下的霸業嗎?
  • 大秦賦:值得被吹爆的歷史正劇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大秦賦》是一部不能錯過的電視劇。豆瓣8.1的評分,就說明這部劇真的不差。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的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作為2020年不能錯過的劇之一,今天就跟大家說說為何這部劇這麼火爆?
  • 「大秦帝國」系列劇11年曆程,對歷史正劇重返C位有何啟示?
    歷史正劇向來是國產劇的重要分支。遺憾的是,《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這樣的爆款已經缺席熒幕太久了。是市場不靈了嗎?還是觀眾不愛了?個中緣由,值得深思。大秦帝國系列劇自首播至完結,歷時11年。這在近幾年的國產市場實屬罕見。那麼,這個大IP如何堅守初心?11年發展歷經怎樣的市場和播出環境?《大秦賦》熱度、收視一騎絕塵,口碑卻高開低走,為歷史正劇的創作提供了哪些經驗和教訓?
  • 這樣的《大秦賦》是我們所期待的《大秦帝國之天下》嗎?
    近日《大秦帝國》四部曲的最後一部《大秦賦》終於亮相,作為《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電視劇,加上已經很久沒有歷史正劇的問世了,在年末,大家都在等《大秦》一錘定音,但是卻不盡如人意。我們首先來看演員,《大秦賦》演員陣容也極其強大,張魯一飾演嬴政,段奕宏飾演呂不韋,段奕宏受到了無數好評,把呂不韋演活了,但是張魯一差點意思,不能說張魯一演得不好,只能說中年的張魯一演年少的嬴政時候很彆扭,劇組是否應該單獨找一個演青年嬴政?
  • 《大秦賦》:歷史正劇拍成了家庭劇,全劇感情色彩過於濃重
    《大秦賦》作為大秦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曲,不少觀眾都對他抱有很高的期待,想要看到始皇帝橫掃六合,席捲八方的霸氣一面!但是在播出四十多集後,相信不少觀眾都發現了,那就過於濃重的感情色彩,把這部歷史正劇拍成了家庭劇了。
  • 《大秦賦》開播後獲好評 細節神還原 歷史正劇能扛鼎市場嗎?
    作為極為少見的國產系列劇,歷史題材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開播後豆瓣開分即達8.0分,雖然不及該系列平均分8.5分起的高紀錄,但也算是個不錯的開始。在歷史正劇已經逐漸沒落的當下,嚴肅敘事是否還保有吸引力?備受業內外關注。
  • 《大秦賦》開播,大秦系列正劇15年匠心品質收官
    12月1日,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並在騰訊視頻同步全網開播,每日更新三集,由此拉開大秦系列電視劇的終章大幕。《大秦賦》從嬴政幼年成長開篇,演繹始皇帝志向、性格的形成,並最終完成一統大業的艱難歷程。這段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中,有如諫逐客書、修鄭國渠、著《呂氏春秋》、荊軻刺秦王等許多歷史事件,也有一字千金、竊符救趙、圖窮匕見等成語典故,更有《詩經》《楚辭》《韓非子》《荀子》《莊子》《孫子兵法》等傳世經典,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都將在劇中精彩呈現。
  • 開局即「高潮」,《大秦賦》憑什麼?
    做為講述「大秦帝國」系列的歷史證據,大秦賦絕對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近年來少有的歷史正劇,《大秦賦》的陣容不得不讓人感嘆,或者是驚嘆首先看看這個演員表,當然或許很多人對張魯一有些無感但是,「戲妖」段奕宏、連續多年亞洲top100的美女朱珠、加之鄔君梅等實力派的加入加之當年的秦之時代,場面肯定是小不了。
  • 《大秦賦》豆瓣評分6.4,一部歷史正劇,為何難以成為爆款劇?
    文|冷絲 欄目|熱播劇 如果推薦最近最為好看的電視劇,冷絲無疑會推薦《大秦賦》,這是一部正宗的歷史正劇,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具有欣賞價值的好劇,截止12月4日,該劇豆瓣評分為8.6分,而過了一周,這個評分降為6.4分。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原標題: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螢屏前,兩千年前的老秦人面對茫茫戈壁再度唱起《秦風》。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大秦賦》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國末期爭霸稱雄直至統一的歷史。戰國末期,秦國逐漸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但內部不穩,君主更迭頻繁,嬴政以衝齡登上君位面臨多方挑戰。劇中的歷史景觀展現得頗為全貌,在當下視聽語言的加工下,呈現出歷史豐富而多元的樣態,是一部描繪從秦國走向秦朝光輝時刻的歷史長詩,也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戰國時代生活畫像,給予觀眾無限遐想與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