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六國,
天下凝一。
——《大秦賦》
文丨舊故麻袋
∨
2020年只剩下二十幾天了,回顧今年的國產劇市場,除了幾部懸疑劇尚可一誇之外,其他就跟鬧著玩似的,能入眼說道說道的幾乎乏善可陳,即便年底來了幾部像《燕雲臺》、《狼殿下》這樣的大IP巨製,也沒有成為熱播劇,反而差評不斷,口碑暴跌,讓觀眾不免失望。
這種失望延續至12月,終於迎來了曙光,一部歷史正劇的空降讓爛劇扎堆的2020年國產劇市場看起來並非那般落寞,總之,這部劇概括成一個字,就是「穩」,有多穩?即便它長達78集,我也會一集不拉的把這劇追完。
這部高光歷史正劇就是《大秦賦》,很多人或許連名字都不曾聽過,因為宣發實在少的可憐,不過它原來的名字可不叫《大秦賦》,而是叫《大秦帝國之東出》、《大秦帝國之天下》,你沒有猜錯,這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季,是繼《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之後的又一部佳作。
熟悉《大秦帝國》系列的觀眾一定清楚這一系列對歷史的還原度,簡直就是把一整段大秦帝國的歷史史詩重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格局之大,氣勢之宏,絕對稱得上是歷史正劇中的佼佼者,如果前三季只是為秦國一統天下做鋪墊,那麼這一季就是收官之作,秦始皇嬴政將迎來真正的天下一統。
其實換作之前,我絕對不碰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正劇,因為知道這樣的劇又硬又長又難啃,這大概與我本身是文科生有些關係,背了太多的歷史,讀了太多的歷史,走上社會後反倒對歷史越來越無感,甚至有些厭惡。但被爛劇荼毒久了之後,反倒對這類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更為珍惜了,畢竟這樣的好劇耗時耗力,細緻考究,有生之年能看上幾部,不容易。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人的輔佐下滅六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這次的陣容絕了,飾演成年嬴政的是張魯一,飾演呂不韋的是段奕宏,兩位男主戲份不相上下,前半篇章呂不韋戲份吃重,後半篇章嬴政戲份吃重,演技上更是高手過招,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過癮」。
特別要誇段奕宏,因為段奕宏一直給我的感覺是硬漢形象,無論是《士兵突擊》還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他那種凌厲的硬漢眼神讓人無法忘懷,那麼他要怎麼去演繹一個圓滑世故、深謀遠慮、老謀深算的呂不韋呢?
但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一出場,人物就立住了,趙王得知呂不韋和秦國質子嬴異人私下來往密切,且大戰當前,呂不韋答應供應糧草卻並未兌現,讓趙王非常不爽,起了殺心,他立馬就揣測出了趙王的殺意,當夜就接上嬴異人逃回了秦國,獨留嬴異人妻兒在趙國為質。
冒著生命危險救下嬴異人,並前後打點讓華陽夫人收嬴異人為子,他賭嬴異人將會是未來的太子,未來的王,故一心輔助,幾次三番為嬴異人鋪路,結果也證明他押對寶了,商人的嗅覺果然是最敏銳的,絕不做虧本的買賣。
秦國在秦王稷的統治下穩固了國土,強大了國本,精悍了戰士,讓六國聞秦軍皆懼怕,即便秦王稷死後將皇位傳給了體弱多病、性情溫和的秦孝文王,其他國家也不敢來犯,可秦孝文王只在王位上坐了三天就暴斃了,由太子子楚,也就是曾經的趙國質子嬴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他上任後,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的偉業由此才真正得以開展。
可秦莊襄王在位也不久,趁秦莊襄王病重,華陽太后逼宮要秦莊襄王立次子成蛟為太子,好在呂不韋和少年嬴政默契合作,救出了秦莊襄王和趙姬,華陽太后計謀破碎,但經此一鬧,秦莊襄王也去世了,死前立公子政(嬴政)為太子,任命呂不韋為相邦,太子需尊稱其為仲父。
秦莊襄王死後,嬴政繼位,在六國眼裡,秦國三年間喪三位君王,又立少年為王,著實有可乘之機,想要攻其不備,但秦國軍隊強大,即便王位一直在換,國本卻並未動搖。
此時,呂不韋權傾朝野,嬴政還未親政,所有的大小事務都要呂不韋拿主意,嬴政心中雖有不滿,也不敢不從,好在呂不韋一心為國,權勢雖大,也為嬴政廣納賢才,為他之後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目前我只看到18集,嬴政繼位,呂不韋手握重權,嫪毐入宮侍奉太后。
細節上,該劇也做到了相當好的處理,比如群雄割據,各國混戰,也並非只重戰爭,不重朝堂,它用各國朝堂視角講述了為何七國中只有秦強,而其他六國為弱,是因為其他六國本身就沒有為國家做長遠打算,只圖眼前之利,只有秦國,懷抱統一六國之心,以一統天下為國之綱要,興修水利、勤勞耕作、吸納難民、開疆擴土,為大戰打好基礎。
當然既然是戰國,戰爭場面是必不可少的,第一集一上來便是邯鄲之戰,氣勢之恢弘,戰略之講究,廝殺之殘酷,都一一呈現,沒有摳圖、沒有慢動作,只有實打實的戰爭場面。
整部片看到現在,沒有狗血的三角愛情,每個人都帶著腦子,出現的人物個個都是歷史上叫得上名的大人物,特別是呂不韋的門客,之後個個都是嬴政的左膀右臂。
張魯一版的嬴政,少年心性少了些,多了一些成熟,這或許更適合這個角色,被父親拋棄在趙國六年,和母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每天都活在黑暗中,即便回到秦國也不免要在朝堂較量,因為在那個年代,活下來才是最大的贏家。
這樣的歷史正劇,很經典,很藝術,無論是服化道還是臺詞,都復原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場景,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電視劇以後還煩請多拍幾部吧,別老陷在瑪麗蘇、小甜劇的套路裡,偶爾也得正經一回,至少要尊重歷史、尊重觀眾。
今年年末,《大秦賦》給了國產劇一道高光,但這道高光能亮多久呢?我們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