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月無休,成都《今晚800》用鏡頭記錄成都戰「疫」

2020-12-24 紅星新聞

一月底,一臺攝像機對準成都農產品批發中心,記錄這裡蔬菜肉食商戶忙碌的場景;二月初,一臺攝像機立在天府大道成都南大門的疫情防控卡點,記錄路過這裡的車輛和人員的檢查情況;二月中旬,多臺架設在演播大廳的攝像機,直播市級部門「一把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的工作,以及專家解讀中小微企業幫扶政策和措施……

一個多月來,這就是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專題新聞部《今晚800》欄目「成都戰疫情」特別節目製作團隊的工作日常。他們全月無休,深入醫院、社區、交通要道等疫情防控一線,採訪經濟、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專家,記錄抗疫故事,解讀扶助政策。

「疫情就是命令,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我們新聞記者。」專題新聞部主任劉昭琪說。

▲《今晚800》節目現場

從成都到武漢,記錄抗疫一線故事

《今晚800》參加疫情防控特別報導的有26人,楊滔就是其中一名記者,「1月28號到現在,幾乎沒有休息。」

讓楊滔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採訪是在1月底,他前往成都農產品批發市場,「從成都市區過去,一路都沒什麼車和人,很冷清,仿佛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楊滔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但是,一進入批發市場,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很多人在裡面有序地收貨、發貨,很熱鬧。當時我就想,是這些人的努力保障了市場供應,穩定了市場。在這種特殊時候,把這裡的情況報導出來,可以讓民眾知道,大家的『菜籃子』有保障,不用擔心。」

而另一名記者漆燕彬在2月初的4天時間裡,走訪了成都9個區(市)縣,報導市督導組在各地檢查疫情防控的情況。「面對疫情,民眾起初有些慌亂,一方面害怕自己被感染,另一方面擔心買不到防護物資。而當我們到相關企業實地採訪後,起碼我的心裡頭踏實多了。」漆燕彬說,當時,他們去了彭州一個生產84消毒液的工廠,了解到疫情初期確實比較缺少生產物資和人員,幾天之後,經過當地政府的多方協調,及時解決了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把這些場景記錄下來,報導出去,告訴市民,政府、企業正在做什麼事,讓大家增強信心。」

在關注成都本地的同時,《今晚800》也將鏡頭推向了武漢。1月30日晚上11點,記者朱沛潔和劉銳跟隨運送蔬菜等物資的藍天救援隊一起前往武漢。從成都出發,朱沛潔和劉銳及時發回了沿途的所見所聞,讓大家了解武漢及湖北的情況。「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在路上了才告訴父親此次採訪任務。」劉銳告訴記者,連去帶回,三天三夜他們吃在車上,睡在車上,十分辛苦,「但在第一時間做最真實的報導,是一名記者的本職工作。」

▲《今晚800》記者朱沛潔、劉銳在武漢

對話專家:關注市民切身利益

除了深入一線報導戰疫故事,《今晚800》還策劃了多個系列節目。節目邀請市住建局、經信局、商務局、教育局等20多個部門相關負責人做客演播室,以深度訪談的形式直面疫情,權威解讀教育、金融、醫療、人社、交通等老百姓最關心的政策內容。

「我們還邀請專家結合成都市出臺的《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以及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4、5號通告,就復工復產、社區封閉式管理等方面,分析這些政策和通告出臺的背景以及目的,講清楚了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百姓生活之間的關係。」劉昭琪主任說,做這些系列節目,也是為了讓群眾第一時間獲取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政策措施和科普知識,增強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和抗疫信心。

▲《今晚800》節目現場

「網絡聲音眾聲喧譁,公眾有些不知所措,這時,更需要主流媒體迅速作出回應,做到權威發聲。」據劉昭琪介紹,自2020年1月28日至今,《今晚800》「眾志成城,成都戰疫情」全媒體節目累計時長超過80小時,電視受眾超200萬人,全網點擊率累計超過1500萬次,回答網友疑問800餘條。「新聞是民眾了解疫情的一個窗口,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將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城市平穩運行的精神,傳遞到千家萬戶。」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驚

編輯 官莉

相關焦點

  • 轉載成都日報錦觀報導丨看著看著就哭了!致敬成都戰「疫」英雄 今夜蓉城為你們而亮
    成都戰「疫」英雄!以光為記!他們也許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但他們更是我們的英雄。是他們傳遞了堅定的信心,是他們堅守了擔當與職責。致敬!2月28日晚,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聯合指導,由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製作推出的《致敬成都戰「疫」英雄》公益廣告,點亮了整個蓉城的夜空。大型公益廣告的主角,是市委通報表揚的第一批、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共計13個先進集體,28位先進個人。
  • 煙火成都:舌尖上的戰「疫」
    原標題:煙火成都:舌尖上的戰「疫」 陽春三月,春潮湧動。鼓足勁頭加油幹,成都正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有力有序推進疫情科學防控和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在這一過程中,餐飲業順勢而為,為城市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助力。
  • 來看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戰「疫」資料庫
    【偉大的勝利——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7日訊(記者 戴璐嶺)11月17日,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成都錦江大禮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防汛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黨組織進行表彰
  • 插畫碰撞攝影 這兩位「蓉漂」創意記錄城市戰「疫」
    成都城市上空,化身「熊貓俠」的醫護人員拿起針筒,與新冠病毒激烈「廝殺」;街道邊,環衛工人不僅是「城市的美容師」,更是與病毒作戰的戰士……4月8日,成都插畫師@ Dola_Sun和攝影愛好者@蔣大豆子聯合推出一組充滿想像力的插畫攝影作品。
  • 今晚,在成都!他們把姐姐們唱哭了……
    今晚,在成都!姐姐們來到了熱情似火的成都 他們用音樂燃燒滾燙的夢想 不甘平凡
  • 蘇州戰「疫」紀錄片《我們》今晚首播
    除了常規報導,作為廣電人,我們還能為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疫留下點什麼? 在蘇州,我們共同抗疫的70多個晝夜,有許多值得記取的畫面和聲音,他們是這場無硝煙戰爭中的戰士,是這座城市平凡而偉大的守護者。
  • 人像攝影師肖全聚焦500名成都普通人 鏡頭記錄時代變革
    肖全作品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肖全出生於成都,被稱作「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近十年,肖全從《我們這一代》到《肖全時代肖像》,他將鏡頭從拍攝藝人漸漸轉向普通人,為中國人拍攝屬於自己的肖像。在講座上,肖全分享了他的攝影故事和對於攝影的感悟與理解,並透露了即將啟動的成都站「時代的肖像」項目,將利用接下來一段時間,拍攝500名成都的普通人,記錄下如今成都人的肖像和記憶。
  • 「大運會進社區」線上講堂 成都超47萬學生享受排球樂趣
    四川在線記者 錢晞3月10日,由成都市體育局主辦的「健康戰『疫』 宅動社區」2020社區運動節線上活動主角是排球。成都市排球協會秘書長王恩芳還做客嘉賓,介紹成都排球的發展情況,講述中國女排的大運故事,並請到了四川男排運動員陳禧龍進行動作示範。「大運會進社區」線上講堂是成都「健康戰『疫』 宅動社區」2020社區運動節線上重要活動之一。在對部分大運會項目進行詳細介紹同時,指導大家如何居家鍛鍊,參與到社區運動中來。
  • 成都錦江區科技戰「疫」 「小錦」消毒機器人登場省心省力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 通訊員 譙茜芸):3月20日,在成都錦江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內,一臺消毒機器人正在大廳內「作業」,它身高一米左右,身著錦江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服」,一邊在大廳「巡邏」,一邊頭頂著兩個消毒器,自動地噴出含氯消毒液納米級霧滴,配合「頭部」的攝像設備,按照預設的地圖和路徑進行360度無死角幹霧消毒,遇到行人或是障礙物,它會自動躲避並更改行動線路
  • 索尼100400GM鏡頭成都開賣了
    對於G大師鏡頭,索尼一直想要做的就是打造頂級畫質的產品,索尼在發布A9以前,G大師鏡頭焦段最長的也只有200mm,通過2×增倍鏡可擴展至400mm端,但是對於專業的攝影師來說,2×增倍鏡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索尼配合A9,一起還發布了一支索尼FE100-400mmF4.5-5.6GMOSS鏡頭。
  • 看劇觀影、疫情速遞、心理諮詢…你想要的,成都視聽「大餐」統統...
    無聊耍手機,多了頭暈 遊戲幾連跪,不如暫緩 …… 心中還是始終惦記著疫情的戰鬥情況 文旅君這就要給大家安利咱們成都本地媒體在這戰「疫」期間, 推出的「視聽」大餐!
  • 成都熊貓基地:我們照顧好熊貓,你們照顧好自己
    這一群人的戰「疫」故事值得我們去記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熊貓力量值得我們去傳遞。「成浪」也是全球有記錄的初生體重最輕的大熊貓。但是,幼小的「成浪」一出生就表現出了超強的求生欲望,因此,在成都熊貓基地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下,「成浪」健康地長大了。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作為系列微紀錄片作品,《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體量短小,單集5分鐘左右時長。第二季節目繼續將鏡頭聚焦普通人,通過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堅守崗位的勞動者等不同疫情親歷者們,記錄特別的「武漢時刻」。拓展視角,讓更多人和故事被記錄
  • 成都市井:攝影人鏡頭中的抗疫紀事
    一對老人帶著對病毒的恐懼 顯得有些木訥地穿過一個小街口餘生 不長 能一生牽手走下去 真是莫大的寬慰 趁現在 好好愛身邊的人 你看那些在疫難中失去了親人的想回家跟他好好說話 都已經晚了病毒無情 人間有情 在愛恨交織的災難面前 總會湧現出大批的志願者奔赴前線2月11日 華西醫院門口志願者們主動擔負起疫控初檢的任務
  • 成都一小學開展「戰疫情、迎大運」活動 學生聽抗疫英雄講故事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11月20日,成都市泡桐樹小學1﹒2中隊在班主任吳豔芳老師的指導下,組織開展「戰疫情、迎大運」健康文體活動。活動邀請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四川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黃曉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張傳濤向學生講授武漢戰疫故事。課堂上,兩位抗疫英雄分別通過視頻形式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講述在武漢戰「疫」期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從主動請纓的堅決,到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再到治癒病患的激動。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截至2月13日,《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在「央視頻」平臺的累計播放量已達674萬人次,推薦量達7億;在快手平臺,已經累計有1409萬人觀看了直播。節目與觀眾一起見證每一份執著的信念與希望,溫暖與感動。《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的出發點在於「記錄真實的武漢時刻」,於是我們看到:今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時刻。
  • 尼泊爾攝影師阿馬爾:用鏡頭記錄抗疫中的百姓生活
    新華社成都7月16日電 題:尼泊爾攝影師阿馬爾:用鏡頭記錄抗疫中的百姓生活近日,一場熱鬧的國際美食節在成都桐梓林國際社區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創業者紛紛亮出自己的手藝。29歲的尼泊爾攝影師阿馬爾·什裡斯塔也在忙前忙後,記錄著疫情漸退後,人們熟悉的歡笑與喧囂。
  • 原創歌曲《我在成都等你》,唱出成都大運「好聲音」
    新歲新起點,成都,這座充滿生命力的城市再起徵程,即將迎來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這一體育盛會如火如荼籌備之際,成都市民也用熱情與期待,創作了《我在成都等你》這首歌曲,用扣人心弦的旋律和充滿成都元素、運動色彩的歌詞,詮釋著成都人對迎接大運會到來的期盼。文化與歷史、生活與運動、休閒與激情……這都是成都魅力的來源,也都是爽朗好客的成都人希望展現給世界的。
  • 四川巾幗用聲音傳遞戰「疫」正能量!
    《愛在天地間》——成都海關演唱者:蔣華作為一名曾在武警部隊文工團服役16年的歌唱演員,她無數次地用歌聲歌頌祖國、禮讚人民。2008年,她是汶川大地震武警女子突擊隊隊員;2019年,她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2020年,她是光榮的成都海關抗疫突擊隊隊員。她用歌聲致敬一線抗疫的「蓉關人」,用熱血和汗水唱響抗「疫」最強音。
  • 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 以「用」為綱
    它意味著成都高新區堅持以業務問題為導向,追求務實高效的建設理念。「讓群眾最多跑一次、讓決策最多跑一次、讓營商最多跑一次」是成都高新區大力投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初心。現階段,我們主要是把散落在每一個部門的數據打通,並不斷強化社會數據的融合,然後通過數據分析應用進行服務。」趙登強介紹到,這種應用數據的服務主要體現在政用、民用、商用三大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