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一臺攝像機對準成都農產品批發中心,記錄這裡蔬菜肉食商戶忙碌的場景;二月初,一臺攝像機立在天府大道成都南大門的疫情防控卡點,記錄路過這裡的車輛和人員的檢查情況;二月中旬,多臺架設在演播大廳的攝像機,直播市級部門「一把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的工作,以及專家解讀中小微企業幫扶政策和措施……
一個多月來,這就是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專題新聞部《今晚800》欄目「成都戰疫情」特別節目製作團隊的工作日常。他們全月無休,深入醫院、社區、交通要道等疫情防控一線,採訪經濟、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專家,記錄抗疫故事,解讀扶助政策。
「疫情就是命令,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我們新聞記者。」專題新聞部主任劉昭琪說。
▲《今晚800》節目現場
從成都到武漢,記錄抗疫一線故事
《今晚800》參加疫情防控特別報導的有26人,楊滔就是其中一名記者,「1月28號到現在,幾乎沒有休息。」
讓楊滔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採訪是在1月底,他前往成都農產品批發市場,「從成都市區過去,一路都沒什麼車和人,很冷清,仿佛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楊滔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但是,一進入批發市場,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很多人在裡面有序地收貨、發貨,很熱鬧。當時我就想,是這些人的努力保障了市場供應,穩定了市場。在這種特殊時候,把這裡的情況報導出來,可以讓民眾知道,大家的『菜籃子』有保障,不用擔心。」
而另一名記者漆燕彬在2月初的4天時間裡,走訪了成都9個區(市)縣,報導市督導組在各地檢查疫情防控的情況。「面對疫情,民眾起初有些慌亂,一方面害怕自己被感染,另一方面擔心買不到防護物資。而當我們到相關企業實地採訪後,起碼我的心裡頭踏實多了。」漆燕彬說,當時,他們去了彭州一個生產84消毒液的工廠,了解到疫情初期確實比較缺少生產物資和人員,幾天之後,經過當地政府的多方協調,及時解決了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把這些場景記錄下來,報導出去,告訴市民,政府、企業正在做什麼事,讓大家增強信心。」
在關注成都本地的同時,《今晚800》也將鏡頭推向了武漢。1月30日晚上11點,記者朱沛潔和劉銳跟隨運送蔬菜等物資的藍天救援隊一起前往武漢。從成都出發,朱沛潔和劉銳及時發回了沿途的所見所聞,讓大家了解武漢及湖北的情況。「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在路上了才告訴父親此次採訪任務。」劉銳告訴記者,連去帶回,三天三夜他們吃在車上,睡在車上,十分辛苦,「但在第一時間做最真實的報導,是一名記者的本職工作。」
▲《今晚800》記者朱沛潔、劉銳在武漢
對話專家:關注市民切身利益
除了深入一線報導戰疫故事,《今晚800》還策劃了多個系列節目。節目邀請市住建局、經信局、商務局、教育局等20多個部門相關負責人做客演播室,以深度訪談的形式直面疫情,權威解讀教育、金融、醫療、人社、交通等老百姓最關心的政策內容。
「我們還邀請專家結合成都市出臺的《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以及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4、5號通告,就復工復產、社區封閉式管理等方面,分析這些政策和通告出臺的背景以及目的,講清楚了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百姓生活之間的關係。」劉昭琪主任說,做這些系列節目,也是為了讓群眾第一時間獲取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政策措施和科普知識,增強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和抗疫信心。
▲《今晚800》節目現場
「網絡聲音眾聲喧譁,公眾有些不知所措,這時,更需要主流媒體迅速作出回應,做到權威發聲。」據劉昭琪介紹,自2020年1月28日至今,《今晚800》「眾志成城,成都戰疫情」全媒體節目累計時長超過80小時,電視受眾超200萬人,全網點擊率累計超過1500萬次,回答網友疑問800餘條。「新聞是民眾了解疫情的一個窗口,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將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城市平穩運行的精神,傳遞到千家萬戶。」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驚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