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叔叔,把世界撩起來
小盆友們好呀~
昨天,一個朋友跟我說
黴黴終於出了新專輯
在她的錄音室流出了這個消息
新專輯的名字叫做
▼
大家知道黴黴每次都會
把她和前任的故事寫成歌曲
不過這次也太過分了...
能不能好好分手啊
老子差點就信了!
▼
還好後來被證實只是一個玩笑
很多人在期待黴黴的第六個專輯
所以網友迫不及待在那裡惡搞
來欣賞今天的歌
▼
不過說起分手這個事,很早就想給小盆友們說一說。因為一直以來酥酥都有收到這樣的留言,很多人問要怎麼走出分手(或失戀)的陰影。今天就此問題給小盆友們補碗雞湯。
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暢銷書《學著好好分》的作者孫中興先生。目前在臺大是排名第二的高人氣課程。為了方便理解,酥酥做了改編。以下
▼
分手的四個階段
作者:孫中興
編輯:謝謝叔叔
著名的兩性社會學家達克提出「分手的四個階段」。他認為,分手並不只是雙方互相交手的單一事件,而是一段由很多元素交互作用、複雜而漫長的心理過程,包括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內在自省(個人)
二、面對彼此(雙方)
三、尋求支援(社會)
四、事後談論(輿論)
雖然被稱之為「階段」,但這四個方面彼此並沒有絕對的先來後到的關係,它們很有可能同時存在、同時發生,又對彼此造成不同的影響。
內在自省:一人的獨白
在這個單方面的「內在自省」階段,人們會感覺到自己對這段關係並不滿意,也經常是關係崩解的最初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對關係的不滿還局限在單方面,即使對對方有些怨言,也不見得會講給對方聽,反而是一些不相干的陌生人可能成為吐苦水的對象,比如男生跟朋友聚會時,難免會向朋友透露出一點蛛絲馬跡,比如「我女朋友脾氣很不好」 「她經常亂花錢」之類的。而女生則會找一個不熟悉的人作為傾吐對象,比如給你理髮的理髮師,她們會抱怨「我男盆友從來不陪我逛街,整天玩遊戲」 「不太上進」等等。
但是在這個時候,心有不滿的一方未必真的想要結束這段關係。如果向朋友傾訴或者跟陌生人吐吐苦水就能紓解心中的壓力和不滿,或許也不會走到關係破裂的那一步。換句話說,每段關係都難免會遭遇這面向。
面對彼此:吵架或溝通
相較於前一個階段,「面對彼此」就是衝突真正浮上檯面,雙方開始「向對方表示對關係的不滿之處」的時候。這種互動、溝通的型態並不一定,有可能是理性的談話,當然也可能是抓狂大吵。
這個階段其實是一個轉捩點:此時溝通(或吵架)的結果,有可能在某個程度上解決雙方的不滿意,而使關係變得比較好;也有可能吵到最後雙方都沒有共識,情況變得更糟,反而加深了要結束這段關係的決心。一般而言,如果越過了這個階段,進入第三個「社會面向」(尋求支援)的階段,也就是將兩人的矛盾訴諸第三方,關係破裂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尋求支援:雙方家庭、親友團大混戰
如果兩人的衝突無法經由彼此的溝通討論得到共識,往往會向各自的社會網絡尋求意見和支援。這個階段要是搞不好,會變成閨密對決兄弟、兩個家族彼此互相潑髒水的難堪場面。不論是閨密、兄弟或雙方的家人,因為各有立場、價值觀也有很多不同之處,當然很難站在中立的角度去評斷是非。在感情和婚姻裡,有時候是非也實在很難說黑是黑、說白是白,總有很多中間的灰色地帶。
但這些第三方的建議和指示,在兩人關係中卻往往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媽也準許我們離婚!」 問題是結婚的兩方都是成年人了,這麼重要的事情卻由父母親決定,說得過去嗎?值得一提的是,兩個人的關係若真的逐漸走向崩解之路,這些因為婚姻或兩人關係而成立的外在社會網絡(嶽父嶽母、公公婆婆、對方的親戚、同事或朋友)也會逐漸動搖和崩潰。其實主因還在於兩個當事人自己的意志。
事後談論:我們的故事,該如何述說
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常被忽略的一個面向,我們該如何面對一段過去的情感,也就是一段感情正式宣告完蛋之後,我們要怎麼談論這件事情。
這個概念就像人死後要讓葬禮風風光光地舉行一樣,只是外國人的墓地經常是大樹成蔭、綠草如茵的墓園,墓碑上刻著墓志銘,紀錄逝者的生平事跡或人們對他的懷念;而我們這的墓地一般都是高低不平又略帶陰森的...
感情破裂的雙方,在分手已經發生之後,如何記憶、回想和詮釋這段感情的生與死,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真正走出「分手陰影」的階段。
比如在分手後,總有人會問你:「唉,你們為什麼分手呢?」
這時你就必須講出一大堆理由,諸如:「我覺得我們兩人不適合」可能忽然之間,你自己也接受了這個理由。這些「分手的故事」當然有其特定的社會功能,不管在彼此哪一方的故事版本裡,多半都會合理化分手這個事實。提出分手的人,可能會有一百個理由,使分手這件事顯得不可避免,經常會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無辜受害者的角色,大多將分手的責任歸咎於對方。
不要小看這些故事,這些對自己有利的故事,不少是要有意或無意地強調自己在感情關係中具有的正當性,也為開始下一段新的感情鋪路。不過,無論如何,無論你怎麼對外宣稱感情結束的原因,怎麼說你們的故事,希望你在內心深處真的知道為什麼這段關係會破裂。你的故事或許騙得了別人,但千萬不要一起欺騙了自己。對自己誠實,人生才能有進步。
我們該怎麼歷經分手的悲傷?
當一段感情真的走向結束,經歷悲傷其實是不可避免的過程。很多人在很長時間內都走不出傷心的陰影。在這種情況下,或許你可以考慮一下扮演一個解決「悲傷的任務」的角色,有兩位學者萊克(Leick)和戴維森-尼爾森(Davidson-Nielsen)指出處理分手時會出現以下幾項很重要的悲傷任務:
一、確認失落的事實
剛剛分手的當事人,需要確認失落的事實,所以當事人會不斷地講他分手的事,講到你煩、講到你都快睡著了他還在講。這就是朋友發揮作用的時候。男人通常比較沒那麼有耐心,於是呼朋引伴去喝酒:「麻痺自己,喝了就忘了,這世界上還缺女人嗎……」
其實最好不要選擇這樣做,為什麼?過度的沉溺行為,不管是喝酒還是其他放縱自己的行為,都可能有負面效果,你可能可以暫時忘掉痛苦,但是也許同時會增加體重,危害健康...不值得啊!所以,即使是失戀了,也要慢慢確認失落這件事實,適當釋放悲傷情緒是必需的,比如想哭就哭咯~
二、重新面對生活
被分手的一方,不僅要拾起碎得滿地的一顆心,同時要發展出能說服自己、也能說服別人(保留面子)的分手故事。比起理解現況和發洩情緒,這個困難度又向上升了一層。有些人失戀後什麼事都不想幹,也幹不了,比如買飯都不會買了,好朋友只好天天替她買飯,還得督促叫她吃飯,真是很討厭啊...試著重新面對生活,不要給別人造成麻煩。
三、放棄幻想
最後,每個分手的人(尤其是被分手的一方),總會冒出「我和他會不會複合」、「我要怎樣改變自己,才會再跟他在一起」……這種愚蠢的問題。他覺得你臉太大,你就去整容?覺得你頭髮太短,你就留長?難道這樣就能重新建立一段平等、正常的關係嗎?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真的必須放棄「重歸於好」的幻想,把心思和情緒投入新的生活和關係中,不要把精力花費在無謂的挽回當中。
緣分的事情誰都說不好,但是當下你不要吃回頭草。
-The End-
是誰在春風中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