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大拍賣行春拍好戲不斷
3.45億成交的《黃山湯口》仿佛還是昨天落的錘今天又有各種奇珍異寶爭奇鬥豔
其中,即將亮相西泠春拍的青銅重器「兮甲盤」
絕對是焦點中的焦點
失蹤百年的國寶再度現身
兮甲盤是西周宣王時期的著名青銅器,出土於宋代。南宋時,它曾被藏於紹興內府,後因戰亂流出內府。
元代,兮甲盤流落民間,大書法家、鑑藏家鮮于樞在僚屬李順父家發現此盤,當時兮甲盤已被其家人折斷盤足,作為炊具使用。
被鮮于樞收藏後,兮甲盤重放光彩。清代末年,兮甲盤輾轉落入著名收藏家陳介祺之手,之後便不知所蹤。
真器下落不明,於是贗品時有出現。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傳聞日本書道博物館收藏有兮甲盤。然而,經多位專家鑑定後令人失望,這是一件民國時期偽造的兮甲盤。
八十年代,又傳香港中文大學也有一件兮甲盤,後經專家鑑定,發現這件所謂的兮甲盤,盤體確是周代的真品,但盤中的銘文卻是後人偽作,也是一件贗品。
2014年11月,在武漢舉行的中國(湖北)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展出一件兮甲盤,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邀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進行鑑定。
這件兮甲盤銘文拓本與陳介祺的原始拓本絲毫不差,經鑑定,不論從形制、紋飾、皮殼鏽色、鑄造遺痕,以及銘文書體,都可以確定這就是失傳已久的赫赫有名的西周重器兮甲盤的真品。自此,國寶兮甲盤重回大眾視野。
「3最」兮甲盤
兮甲盤的造型、紋飾簡潔,其內底133字的長篇銘文,內容十分豐富,價值彌足珍貴。銘文記錄有西周王朝與玁狁(xiǎn yǔn)的戰爭,與南淮夷的貢賦關係,詔令諸侯百姓進行貿易的命令等,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其中反映了很多典籍中久已缺載的歷史事實,更是十分寶貴。不論是文體還是內容在西周金文中都不多見,是歷代收藏家所看重之處。
銘文大意是說:在周宣王五年三月,國王親自率兵討伐玁狁,兮甲隨王出徵,殺敵執俘,榮立戰功,宣王賞賜給兮甲馬四匹車一輛。又命令兮甲掌管成周及四方的交納糧賦。南淮夷本來就是順從周王朝的貢納之臣,不敢不繳納貢賦,不敢不運送通商貨物,否則將興兵討伐。凡屬南淮夷來的人,必須到指定的地方留住;做買賣的商人,必須到政府管理的市場營業,膽敢不服從周王的命令,則受刑罰處置。周王朝屬下的諸侯、百姓做買賣,膽敢不到市場上去,膽敢擅自接納蠻夷的奸商,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銘文中的兮甲,亦稱兮伯吉父、兮吉父、伯吉父。該人名甲,字吉父,「兮」是其氏稱,「伯」是其在兄弟間的排行。《竹書紀年》和《書序》又稱之為「尹吉甫」。「尹」是其官職。「甲」是天幹的開始,「吉」也有始義。名與字含義相同,兩相呼應。
尹吉甫,古蜀國江陽(今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石洞鎮)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內史。與尹吉甫相關的青銅器,歷代出土甚多,最著名的除兮甲盤外,見於著錄的還有清代出土的兮吉父簋(guǐ),道光年間陝西寶雞縣出土的兮伯吉父盨(xǔ)蓋,1940年陝西扶風縣任家村銅器窖藏出土的吉父鼎、善夫吉父鼎,善夫吉父鬲(10件)、善夫吉父簠(fǔ)等。
自宋元以來,兮甲盤在宋張掄的《紹興內府古器評》,元鮮于樞的《困學齋雜錄》,近代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等35種圖書中都有著錄,王國維、郭沫若、楊樹達、李學勤、連劭名等十多位專家學者都對它進行了考釋,可見其重要程度。
在兮甲盤上,共有銘文一百三十三個字,記載了周宣王的歷史,是已知國內拍賣市場中字數最多、級別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銅器。據相關文獻介紹,器主兮甲就是尹吉甫,是當時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大詩人,文武雙全。他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保留和弘揚了中國早期文化,被認作「詩祖」。王國維曾評論說:「此種重器,其足羽翼經史,更在毛公諸鼎之上。」
兮甲盤將於本月中旬開拍。在拍賣之前,還有預展值得一看,有興趣的朋友,絕對不要錯過哦~
預展:7月12日至7月14日(周三至周五)
拍賣:7月15日至7月17日(周六至周一)
展拍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杭州日報財經新聞中心出品
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