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花費 3 年編舞《關於島嶼》,11 月末在臺灣首演

2021-01-10 好奇心日報

11 月 24 日到 12 月 24 日,由林懷民編舞的雲門舞集最新作品《關於島嶼》將在臺灣首演。到時,它會先後在臺北、臺中、高雄、嘉義上演。2018 年 1 月起,《關於島嶼》還會到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地巡演。

《關於島嶼》還有另外數位重要的參與者。包括楊牧、林煥彰、黃春明在內,多位當代詩人描寫島嶼的詩會出現在其中,林懷民請了作家蔣勳念出這些詩,聲音會出現在《關於島嶼》中。

除了蔣勳的念白,舞蹈背景裡還有吟唱,由臺灣卑南族歌手桑布伊完成,這種吟唱不會有歌詞,但要抒發歌者抒發關於山、海、土地和人的感受。

舞臺設計的部分,林懷民請了設計師周東彥,他會用漢字來表達山、水、世界。和這種背景相配合的還有舞者的服裝,另一位設計師詹樸在服裝中專門用到了褐色、綠色、灰藍和赭紅,以此來代表臺灣的泥土、山林、海洋、廟宇。

《關於島嶼》原來的名字叫《美麗島》,但後來改了名字。它的預告片裡,有一段引人注意的話:「我的島嶼,是片葉子,漂浮在太平洋的邊陲……」它當然直接關於臺灣。

但林懷民講,《關於島嶼》取材於臺灣的文化和生活,但其中沒有角色、沒有情節、沒有故事。島嶼只是一個隱喻,可以有很多種解釋的可能性。

雲門劇場前就是淡水河入海口

林懷民覺得,《關於島嶼》不是島嶼的故事,是人的故事。它講的是人的處境,整個世界的處境。《關於島嶼》排演了 3 年。中途,林懷民在人行道上走路被車撞到,腿骨折了,手術後半個月還是繼續排舞。他說他 70 歲了,工作量跟 60 歲時一樣,而因為車禍後需要復健、理療,反而更忙碌了。

《關於島嶼》最早叫《美麗島》,但後來他感覺「美麗不起來」,雲門劇場 2015 年在淡水建成,林懷民也住在淡水。他看到 2015 年 2 月的復興航空空難後,直升飛機一直徘徊在上空在水裡尋找屍體。他看到有人在臺灣地鐵上刺殺乘客、還有 2017 年臺灣的 815 大停電。

維基百科上一段關於 815 大停電意外死傷的記錄

《關於島嶼》每個人看了會有每個人不同的解釋。

林懷民在講述它的時候,不斷重複一些想法,一個是時間的流動,在過去的公開採訪裡,說到這裡的時候,林懷民會提到他信佛教,他覺得:勝利者只有時間,而它只做一件事——流逝。還有一個想法也是他多次重複的,他大概是這麼描述的:這個島嶼盛產颱風、地震和內鬥,但是島嶼裡的人始終在仰望星空,往前走。

林懷民以上敘述所傳達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結論,甚至是敘述方式本身,和《關於島嶼》舞蹈內容類似,新理解產生的同時,也固化著臺灣的印記。

排練照片來自《雲門舞集》官網,其他圖片由網易蝸牛讀書提供

相關焦點

  • 臺灣編舞家林懷民
    而此次最新公演的《關於島嶼》,是林懷民耗時3年製作的,這部作品是他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再次思考。颶風、地震、內鬥,舞作的內容取材於臺灣,反映的卻是全世界的現象。  林懷民感慨,在臺灣生活,有時候感覺不像是在平地過日子,而是在船上,永遠需要尋找平衡。「對創作來說,這是很好的刺激,《關於島嶼》就是我企圖尋找平衡的一個點吧。」他說。
  • 編舞大師林懷民明年退休,接班人曾經是街頭不良少年
    這部2016年首演的作品,今年剛在國泰藝術節上亮相,三場大型戶外公演都引來五六萬民眾到場席地而坐,安靜觀看。雲門還第一次將《十三聲》的現場網絡直播,讓更多人觀賞。林懷民45年來的舞作,總是立足於歷史、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或是臺灣社會的集體記憶,顯示出知識分子式的反省、良知與內心掙扎。鄭宗龍這一代編舞家,則從個人內心深處的記憶出發,立足當下社會,他們作品裡的街頭陣勢與調侃、叛逆,代表著雲門新鮮、絢爛的色彩,也預示出後雲門時代的獨特生命力。
  • 關於島嶼 古稀林懷民「舞」給你
    新華社臺北8月1日電(記者何自力 齊湘輝)享譽世界的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7月31日在臺北宣布新舞作《關於島嶼》將於11月舉行世界首演。  去年遭遇車禍、至今還拿著拐杖的林懷民說,《關於島嶼》中的島嶼是個隱喻,在這裡常有颱風、地震、內鬥等事情發生,但島嶼上的居民從來沒有喪失仰望星空、向前走的能力。
  • 卡通版雲門舞集極簡史&林懷民的《關於島嶼》
    還有鄭宗龍先生下一個「十年計劃」是什麼~~「雲門極簡史」及林懷民、鄭宗龍的專訪,自雲門舞集雲門舞集, 敲黑板,劃重點:1973年由林懷民在臺灣建團華人社會的第一個職業當代舞團>1988年雲門舞集停運三年1999年成立雲門2團2008年雲門失火,成為轉折修建淡水雲門劇場2020年林懷民退休,鄭宗龍擬任藝術總監
  • 林懷民暢想退休生活:在家掃地,洗衣服,過日子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發布退休規劃,讓不少藝文圈的人傷感了好一陣,然而傷感還未收拾乾淨,林懷民已經整理好行裝,重新出發了。11月24日晚,林懷民將攜最新作《關於島嶼》亮相臺北「兩廳院」,連演十場。林懷民說,在臺灣生活,不像踩在平地,有時就像坐船,永遠在找新的平衡,《關於島嶼》就是他企圖尋找平衡的點。2016年12月,林懷民因車禍右腳粉碎性骨折。手術兩周後,他回到淡水的雲門劇場,躺在床上,繼續編舞。《關於島嶼》可以說是他躺著編出來的舞蹈。這部從臺灣印象出發的舞蹈,運用了大量的文字。
  • 回首雲門45年經典 「林懷民舞作精選」即將全臺巡演
    他退休前的回顧展「林懷民舞作精選」將於11月16日起在臺北「兩廳院」展開,接著赴臺中、高雄、臺南巡迴演出,向觀眾呈現「雲門舞集」45年來的經典之作。  首演前夕,15日在臺北的彩排記者會上,主辦方介紹,在臺北、臺中的巡演票已售罄。林懷民表示,雲門每次在海外演出時,他看著舞者在臺上的專注、自信,感動得要流淚。雖然他是這些佳作的編舞,但他表示,雲門舞集的意義是舞者。
  • 林懷民告訴我,舞蹈是不大需要思考的東西丨TOPYS專訪
    《關於島嶼》©雲門舞集2018年,雲門舞集於國泰藝術節免費戶外公演上表演《關於島嶼》©雲門舞集現代舞,被認為有較高的欣賞門檻,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所謂精英人群,恐怕也不能完全領略。林懷民對基層觀眾的這種信心,不光源自他對舞蹈的理解,或許也源自雲門舞集的《薪傳》首演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1978年,《薪傳》在嘉義體育館的首演,偌大的體育館坐得滿滿當當。
  • 秋水離人 雲門舞集開啟「後林懷民時代」
    即使在1991年,已經停運雲門3年的林懷民從機場回家,路上也會被出租司機認出:「為什麼你把雲門舞集停掉?」一月之中,十幾個計程車司機都這麼問他。說起繼任者,林懷民非常放心。2020年,鄭宗龍便將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春天即率團前往巴黎、倫敦、斯德哥爾摩等法、英、瑞典的11個城市巡演28場。退休前,林懷民最後一次策劃了雲門的秋季公演。他在即將來上海巡演的《交換作》中,先是邀請兩位年輕編舞家——陶身體劇場創始人、藝術總監陶冶為雲門舞者編作的《12》,和雲門繼任藝術總監鄭宗龍為陶身體舞者編作的《乘法》。林
  • 芭蕾舞編舞比賽在即 編舞評委:主席是林懷民
    ,參加芭蕾舞和編舞的角逐。國家大劇院舉辦的這個比賽,我更看重的是編舞比賽。我國的芭蕾大環境是有欠缺的,編舞人才很缺乏,因此我們這次邀請的編舞評委很多是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我們還請了瑞士洛桑舞蹈學校的教師來上課,請高手上課為的是讓選手們充分交流和提高。雖然不能給選手工作機會,但可以為他們提供很好的交流和享受機會。」
  • 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11月上海首演
    以往雲門演出的都是林懷民的作品,告別之際他所推出的最後一套節目,出人意外,拓展新局,引人遐想。獲得2018"英國國家舞蹈獎傑出舞團獎"的雲門舞集,以及被倫敦泰晤士報譽為"中國當代舞界一股強勁的新力量"的陶身體劇場,這兩大超級舞團,交換編舞家,將於11月7-10號在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上同臺獻藝。
  • 林懷民:棄文從舞的編舞大師,被王耀慶視為偶像,與蔣勳心心相惜
    1973年,他創建了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雲門舞集,開啟了自己的舞蹈創作之路,其中《白蛇傳》、《紅樓夢》和《水月》等作品,極具中國特色,又富含一定的西方元素,深受人們喜愛。此外,他還把雲門舞集帶出了國外,所演出的作品也備受認可。2013年時,榮獲了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同時他也成了「亞洲英雄人物」之一。
  •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圖)
    2008年,雲門舞集位於臺北八裡的排練場失火,許多道具服裝被毀。唯一「倖存者」是舞作《九歌》裡的面具。舞團藝術總監、編舞家林懷民,當即含淚許諾復排《九歌》。2013年,這部象徵浴火重生的作品如期重演,在大陸五個城市上演。這年,雲門舞集這個華人第一個現代舞團,已堅持了四十載。  2013年對林懷民而言也是豐收的一年。年初,他被美國舞蹈節授予「終身成就獎」。
  • 【樂為影史今天】中國現代舞之父林懷民——雲門舞集《九歌》
  • 「在場·遊學」招募 | 蔣勳、林懷民等6位臺灣頂級師者帶你知道關於臺灣的一切
    | 舞蹈 | 攝影 | 文學 | 音樂 | 設計2017.9.21 - 9.23(林懷民老師為本次「在場·遊學」特別錄製的視頻)終於等來,臺灣最美的秋季。 赴一場雲門舞集慈善晚宴,把你的溫暖交給舞蹈大家林懷民;聽一段關於臺灣的歷史,把你的疑問交給作家楊渡;接受一場來自美學的洗禮,聽蔣勳分享美的歷史;與建築師
  • 林懷民退休之作——交換而舞,選在秋天告個別!
    《交換作》,將於11月14-17日,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1999年,林懷民創立雲門2,每年邀請年輕編舞家創作新舞並進行首演。2014年,鄭宗龍出任雲門2藝術總監。2019年8月,雲門兩團進行重組,雲門2暫停。重組後的雲門舞集,除了發表新作,搬演歷年經典舞作,培養新生代編舞家,也將繼續以親切,活潑的方式深入小區,讓舞蹈走進大眾的生活。
  • 雲門2 林懷民的青春夢想
    雲門2為年輕有才華的編舞家提供一個不可多得的平臺讓他們發揮所長,也滋養了一批非常出色的舞者,這是像林懷民一樣的老一輩編舞家在年輕時可望不可即的機會。現在,他把這樣的寶貴機會饋贈給雲門2的「青春一代」。在雲門舞集已然受到矚目的1999年,林懷民開疆闢土創辦雲門2,扶植新人,讓他們有更多的展現和實驗的機會,更寄望他們效仿「赤腳醫生」之美德授人以漁,展現了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舞蹈的初心。
  • 林懷民的人生詞典
    ↑ Olivier Hoffschir 攝林懷民原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留美期間開始正式習舞,1973年創辦雲門舞集,1999年創立雲門2。他常從亞洲傳統文化與美學汲取靈感,創作充滿當代意識的舞作,是國際推崇的編舞家。2009年,歐洲舞動國際舞蹈大獎頒贈「終身成就獎」給林懷民,評審團讚譽他是「創新舞蹈的先驅」。2013年7月,林懷民獲頒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同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場機構也邀請他,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舞蹈日」慶祝活動中,代表全球舞蹈人士發表舞蹈日獻詞。
  • 林懷民 退休就是能自己定明天幹什麼
    劉振祥 攝創立雲門舞集46年,創作了90多部作品之後,即將於2019年底卸任舞團藝術總監的林懷民帶著他的作品《白水》《微塵》再次來到國家大劇院,而這一次距離他和他的雲門舞集首次登上這裡的舞臺,已經過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林懷民感慨說:「我記不得十年裡到過哪些城市,演出過什麼舞蹈。
  • 林懷民:壓抑就是我的高潮,安靜也是一種氣場
    2006年起與「非常林奕華」合作,連續多年出演舞臺劇作品《水滸傳What is Man?》《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聊齋Why We Chat?》等。2011年開始到大陸發展,參演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包括《失戀33天》《浮沉》《小爸爸》《產科醫生》《小兒難養》《好先生》等。林懷民,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
  • 一汪《秋水》,是最後的告別 11月,林懷民攜「交換作」來杭
    那一年,林懷民宣布將於2019年12月31日退休,讓鄭宗龍接手雲門舞集。兩年之後,這場告別真的來了。11月29日、30日,他將攜雲門帶來隱退之舞「交換作」,最後一次登上杭州大劇院。  「交換作」是林懷民退休前為雲門策劃的最後一檔節目,雲門舞集及陶身體劇場,交換編舞家,同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