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譁眾取寵 《奇葩說》捧紅「知性青年」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辯論類網綜《奇葩說》第六季正在熱播,目前播出的四期節目都引發了網友熱議。這一季節目在豆瓣拿下了8.6分的高分,遠超第四季的7.8分和第五季的7.4分。

  不少觀眾都感受到了新一季節目的變化:言語誇張、譁眾取寵的交鋒少了,論點輸出、理性辯論的場面多了。變化也體現在社交網絡上,衝到熱搜高位的話題主要由詹青雲、黃執中、許吉如等「知性青年」引領。其中,詹青雲創造「熱搜梗」的能力尤其強勁——新一季《奇葩說》播出兩周,詹青雲就三度登上微博熱搜榜。

  誰說年輕人只追捧偶像明星?「知性青年」上綜藝一樣有人愛。

  A 熱點:詹青雲連續兩周登熱搜榜

  詹青雲三次上榜都是與不同的選手PK。第一次是在首播節目的1V1環節中爭取正賽名額,應用數學在讀博士程思博選擇與哈佛大學博士詹青雲PK,他們的辯題是:「每個人都可以按鍵復活一位最愛的人,你支持嗎?」兩人的「博士交鋒」邏輯嚴密、語速奇快,尤其是「開槓PK」環節,更是勢均力敵。最終,程思博僅以4票之差落敗。有網友驚嘆:「五體投地!邏輯強大,層層遞進,毫無破綻。」

  詹青雲第二次上榜是在隊長爭奪戰中與許吉如展開「高知女PK」。這一期的辯題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面對這一辯題,哈佛大學兩位學霸詹青雲和許吉如的辯論被網友稱為「神仙打架」。詹青雲認為,精緻窮的「精緻」是商家定義的欲望陷阱,她勸告年輕人要認清自我,別買買買了,去讀書吧;而許吉如的觀點是,追求精緻是覺醒和改變的第一步,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去生活。兩人並未用段子和長篇故事吸引關注,而是用理論、事例進行論證。網友看完後直言:「兩個姐姐太厲害了。」

  第三次上榜是詹青雲和傅首爾的「開槓PK」。兩人圍繞「博物館失火,是救名畫,還是救貓」這一論題展開辯論。面對傅首爾偷換辯題,詹青雲改變畫風,同樣用「無理」的闡述應對。這場PK結束後,選手楊奇函高度評價詹青云:「青雲讓我看到了她厲害的另一面,就是你給我來個無理取鬧的段子,我就用邏輯回你一個無理取鬧的段子。」

  B 現象:詹青雲們如何改變《奇葩說》

  《奇葩說》選手的辯論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注重敘事、段子、笑點的故事型打法,以顏如晶、肖驍、傅首爾等選手為代表;另一種是偏重抽象理論、嚴密邏輯的知識型打法,詹青雲、陳銘、黃執中等選手就屬於這一類。隨著《奇葩說》走到第六季,知識型打法越來越受到關注,這類不太具備綜藝感的選手也紛紛「紅出圈」。

  上一季《奇葩說》前期較平淡,到了中後期,陳銘和詹青雲圍繞「奇葩星球的新技術能讓全人類大腦知識一秒共享,你支持麼」這一辯題展開辯論,終於點燃了話題熱度。這短短幾分鐘的辯論交鋒,堪稱《奇葩說》史上的一個經典場景。陳銘最終獲得象徵冠軍榮譽的「BBking」稱號,詹青雲也因此一戰成名。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知識型辯手獲得了網友的青睞。奪冠前後,陳銘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也說到自己感受到的變化:「之前有人說我是『雞湯王』,然後變成『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愛神。到了第四、第五季,我才慢慢明確了表述方式——無論什麼辯題,我都試圖找一個偏學理的落點……這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裡,可以看出觀眾口味、媒體話語環境的變化。」

  來到《奇葩說》第六季,知識型辯手受追捧的趨勢愈發明顯。目前節目播出了兩周,最受關注的「新星辯手」就是哈佛學霸許吉如,她的論證路數是層層剝開、娓娓道來,感染力極強。這種辯論風格獲得節目導師薛兆豐教授的力挺,蔡康永也評價許吉如有「大將之風」。

  C 趨勢:知性青年也適配綜藝節目

  很長一段時間裡,內地綜藝流行「造話題」。除了嘉賓發言語不驚人死不休,節目還會邀請明星來參加,目的都是為了製造更多話題。但這些套路近年來卻逐漸失靈,這在《奇葩說》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觀眾厭倦了搞笑和無營養的段子,對選手的思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於是,沒有太多綜藝感的「知性青年」反而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

  《奇葩說》第六季首期節目中,程思博留著平頭、穿著白T恤上場,看似不及場上很多網紅光鮮搶眼,但當他用「經典三段論」開場後,立刻鎮住了全場;當他落敗後選擇退出《奇葩說》的舞臺,那段以「留住與詹青雲最美時刻」為中心的陳述,也堪稱經典的「學霸式告白」……這被網友稱為「高級的綜藝感」。

  知性青年紅出圈後,大部分人會選擇繼續從事本職工作。詹青雲在《奇葩說》走紅之後,不少粉絲開始關注她本人。她今年29歲,從小到大都是學霸,2008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接著在該校獲得全額獎學金被保送本校政治學碩博連讀,後來又換專業考上哈佛大學法學院。薛兆豐教授在談論年輕人「貧而不窮」時曾爆料:「青雲借了100多萬元去讀哈佛的學位,她窮不窮?她貧而不窮。」詹青雲本人的經歷,對年輕人也有著良好的示範作用,難怪許多網友看了節目後都表示「要多讀點書」。

  延伸

  《主持人大賽》 匯聚知性青年

  這段時間有兩檔節目因「神仙打架」登上熱搜榜,一檔是《奇葩說》第六季,還有一檔就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綜藝《2019主持人大賽》。

  《2019主持人大賽》首先勝在模式和製作。這檔節目模式簡單:在複賽階段,新聞類組、文藝類組各6位選手,逐個進行3分鐘自我展示、90秒即興考核,現場17位專業評審和場外400名大眾評審打分,按照得分排名,每組前三名進入下一輪。在製作方面,現場氛圍的嚴肅感和輕鬆感搭配合理,主持人撒貝寧的串聯詞被網友誇讚「沒有一句廢話」,此外,董卿和康輝的現場評論也是一針見血。

  其次勝在「人」。參賽選手從全國層層海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有省市級衛視主播,也有名校畢業生。他們也是當代「知性青年」的代表,不僅外表大方得體,知識含量也很高。尤其是90秒的即興考核,選手們面對一張圖、一段介紹文字,總能找到有角度、有高度的觀點並迅速組織語言進行評述。雖然節目才播出了兩期,但已經有網友搜集了這群「知性青年」的發言並稱讚:「隨便都是一篇小作文。」「以後寫作文不愁素材了。」

  網友摘錄

  @愛吃鳥的喵:「雖然已經不用寫小作文了,但是看完#主持人大賽#神仙打架,實在給跪了!!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書讀得太少,話都不敢說了。各位神仙太優秀了,我要開始重新讀書了!」

  記下了兩期印象深刻的句子:

  ●如果說命運給過這個少年哪一樣好東西,那就是夢想。

  ●他們是和平年代的犧牲者,是歲月靜好的守護人。

  ●我自豪,幾代新聞人記錄的故事裡,也有我用力寫下的幾筆。

  ●我們常常對陌生人說謝謝,卻吝於對親近的人表達感恩,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頒獎盛典,早已把一個個獎項頒給那個重要的人。

  ●這把扇子背後,姥姥交給我的不僅是從初心到匠心的堅守,也是從傳承到傳播的重擔。

  ●收藏過去,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出發。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裡有詩,自在遠方。

  ●每一個優秀的人背後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卻不會有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

  ●醫生是在看人的病,記者是在看病的人。

相關焦點

  • 《奇葩說》辯手集體奇葩翻車,再強的詭辯也不過是譁眾取寵
    《奇葩說》辯手集體奇葩翻車,《奇葩說》還能走多遠眾所周知,網絡平臺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網絡綜藝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不提的三大網綜,那就是《奇葩說》、《吐槽大會》、《火星情報局》,雖然這個節目都已經好幾季了,但是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也伴隨著很多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最近一直被爭議的《奇葩說》。
  • 《奇葩說第七季》開播,只見選手在演「奇葩」,卻不見了「說」
    就像蔡康永老師在節目裡說的那樣,喜歡《奇葩說》是因為這個節目選手帶給他的啟發超過他的輸出。這應該也是觀眾喜歡《奇葩說》的原因吧,可如果你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來看昨天的這期節目,那無疑會讓你失望了。早前讓節目火爆的,是邊緣人彰顯自己個性的真實氣質,現在逐漸變成假裝奇葩,扮演邊緣人設,譁眾取寵,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刻意。從前鄙視媚俗主流,以奇葩自居,如今假扮奇葩,擠破頭地媚俗主流。這一季的你會看到有變魔術的,有打快板的,有拿著賈玲10多年前的老梗出來說自己原創首發的。如果不是前面坐著那五位導師的話,真的以為是在看某某短視頻呢。
  • 不再做《奇葩說》第二的《奇葩大會》,變成了說出你的故事
    《奇葩說》捧紅了一幫人,馬薇薇、顏如晶、姜思達、肖驍、黃執中、範湉湉,各自在事業上都有了發展。範湉湉如願演上了電影,馬薇薇和黃執中推出了教人說話的音頻付費產品,姜思達有了自己的訪談節目《透明人》而且口碑相當不錯。其餘大部分人也都成為各大綜藝節目的常客。
  • 詹青雲拿下第六季總冠軍,《奇葩說》卻不再「奇葩」了?
    節目的辯論場仿佛語言上的江湖,「離經叛道」又傳遞著樸素的情感,「少數派」漸漸聚攏起來,形成了從教師、學生、律師,到歌手、網紅、主持人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的多元化價值觀碰撞大Party。雖然《奇葩說》的初衷是希望給每個價值主張以表達的出口,但價值碰撞勢必帶來或多或少思想上的摩擦,向底線去挑戰。與其說近兩年的《奇葩說》變得束手束腳,倒不如說這檔現象級網綜,從此不再靠著新鮮與獵奇吸引觀眾的眼球了。
  • 第六季《奇葩說》落幕,詹青雲獲得Bbking,奇葩說不再奇葩
    第六季奇葩說結束了。喜憂參半、褒貶不一的奇葩之旅有點踉踉蹌蹌。除了規則和輸贏的點時不時被吐槽外,它精緻的包裝和能滿足大眾對於語言甚至是觀點的興趣仍然是主流。奇葩說好嗎?說不好;下一季看不看?看。奇葩人士:本屆奇葩說新奇葩光彩奪目,曾一度讓老奇葩暗淡至懷疑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於我而言,也是決賽這一夜間讓我回到了一種新的認識。新手光彩,老手有味。難記得56個名字,能想到的說說吧。冉高鳴:極具稜角的少年小才。
  • 「奇葩說」又活了
    這才剛開場啊,顏如晶(六屆老奇葩,資深實力選手)就打到急紅了臉。學霸在歷經第一場辯論後輸了,進入待定區,在最後返勝「死而復生」。她贏了比賽的那一刻,她捂著臉哭了。一直到回到觀眾席,她還在哭。最常說的,就是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季。但卻為什麼又能一季做完有做一季,每一季都有人看呢?選手們完全相反的正反兩方,恰恰如同你糾結時候撕扯的內心。在《奇葩說》,對於年輕人的糾結,不再是無腦灌雞湯,也不再是冷血地說教著否定。它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名詞,它被具象化為我們現實中真的會遇見的那些問題,必須做的那些選擇:催婚人背後的心態是什麼?他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特別渴望看別人的生活取樂。
  • 還有誰在看《奇葩說》?
    2014年《奇葩說》的出現如同平地驚雷驚豔了無數青年觀眾,「看過《奇葩說》」,成為有思想、夠潮流、高品位的代表,而那些沒有看過《奇葩說》的人,則會受到「你真落後,這都沒看過」的鄙視,一時間,身邊的年輕人都開始自發安利《奇葩說》,以至於《奇葩說》在網綜界風頭無兩。《奇葩說》憑什麼能火?第一點:夠奇葩。
  • 我對《奇葩說》很失望
    而奇葩說第七季水平直線下降,我越看越迷惑。以前的選手各有各的辨識度,語出驚人頻出金句,他們本身,就是奇葩說自帶的流量人物。而這些「奇葩」的成功,好像為奇葩說套上了選手模板。新奇葩沒有了自己的特色,拼命學前輩們的標籤,變成了他們的影子。原本的千人千面,變成了千人一面。
  • 奇葩說第七季:精英都這麼焦慮了嗎?
    奇葩說第七季開播兩集,有新奇葩粉墨登場,也有老奇葩歡樂回歸。而這裡面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許吉如。在上一季,許吉如是作為「美女學霸」被隆重推出的新人,而本次出場,知乎上的評論卻大多是「心疼」。去年神採飛揚,指點江山;今年神情落寞,鬱鬱寡歡。這中間,只隔著一次節目、幾場辯論的距離。
  • 我把說鍾美美譁眾取寵的網友都拉黑了
    他們把這叫做「譁眾取寵」、「侮辱老師」:還上升到,說要覆滅中國五千年文化:如果說上面這算事實判斷,還算好的話。真的讓我不舒服的,還是這些網友,給孩子的定性:譁眾取寵!我估摸著,如果拍幾個模仿老師的搞笑視頻,都能被定義為「譁眾取寵」的話。那到底什麼行為不會被定義成譁眾取寵?一個所有網友都認為罪大惡極的人,有律師為他辯護,那指定是「譁眾取寵」了。
  • 本季《奇葩說》終於不再奇葩,剩下的只有失望和罵聲!
    《奇葩說》作為愛奇藝出品的一檔辯論說話達人秀節目,自從2014年第一季的首播到現在這檔綜藝也走過了六個年頭,說實話前五季的節目對我這位老粉來說還算滿意,但是對於第六季真的想吐槽的太多,這一季的《奇葩說》在每期話題、選手等方面更是遭到很多網友們的不滿和吐槽,這一季《奇葩說》有人誇,有人罵,在很多老粉心中也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 王菲沒去《我是歌手》,卻遭暗諷唱功爛,粉絲炮轟譁眾取寵
    然後這朵奇葩還補刀稱:這是一個需要實力的舞臺(暗諷王菲沒有實力)最誇張的是,這個奇葩瞬間戲精上身,用非常浮誇、狂躁的樣子模仿王菲的《因為愛情》,引得三個人都爆笑起來。一個節目找來三個戲精如此diss、噁心、調侃天后級人物王菲,粉絲自然不會高興。粉絲們紛紛留言,譴責這種惡意消費王菲的行為。她是誰? 不認識 還這麼沒有素質!!!
  • 談談詹青雲、邱晨、楊奇函和奇葩說
    詹青雲道歉微博其實,詹青雲算是近幾季奇葩說裡我比較喜歡的辯手了,知性、智慧、而且有實力,長得不漂亮但是卻有一股知識分子特有的氣質。關於舉報這個行為,分兩種情況討論,一種是社會主義好青年發自內心的為了國家好而舉報,而另一種則是小人為了攫取不當的利益而使出的小人行徑,就楊奇函在奇葩說裡針對許吉如和羅胖的行徑來看,他決不可能是第一類情況,而是板上釘釘的第二類人,只是因為這次邱晨被錘死,瞎貓碰上死耗子,恰巧大義站在了他這邊而已。
  • 向華強沒把兒子捧紅,洪金寶也沒把兒子捧紅,唯獨他沒捧就紅了
    實際上,之前向華強就為了捧紅兒子向佐雖然,老爸向華強沒能將他捧紅,但是相信有了家庭的向佐,會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努力為自己的事業努力奮鬥。除了向華強這位大佬,娛樂圈裡還有一位老前輩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的兒子也是怎麼捧都捧不紅。
  • 被王晶三級片捧紅的6個女明星
    王晶可謂香港最知名、最賣座的san級片導演,90年代的票房累計5、6億港幣,同時也捧紅了多位風騷迷人的性感女神,你可以聲明從沒看過王晶的san級片,但不要說你沒被這些性感女神們電暈過,否則,呵呵,給個眼神你體會一下。
  • 《奇葩說》重返十八歲
    從時間維度上看,《奇葩說》已經是一檔「超高齡」的綜藝,辯論的形式對觀眾來說也不再新鮮。《奇葩說7》再次定義了自己:這不是一個把人類思想塞進二元觀點的鬥獸場,也不是唇槍舌劍的辯論勝負爭霸戰,而是一個開放而自由的舞臺。
  • 《奇葩說》第七季,除了穩定的老奇葩,這幾位新奇葩也讓人期待
    老牌網綜《奇葩說》已經辦到了第七季,這一季的熱度與前幾季相比似乎有所下降,其實這也是難以避免的,畢竟海選階段選出的選手良莠不齊,也許等打過幾輪淘汰賽後,就會漸入佳境了。奇葩說這檔節目一般只要辯題選的不是太離譜,並且有幾位導師和黃執中、陳銘、傅首爾等幾位老奇葩坐鎮,下限還是很高的。通過播出的這幾集來看,老奇葩的狀態還是在線的。陳銘就不用說了,一如既往的穩定,任何辯題任何持方他都能打出自己的角度,站在任何選手年面前都能表現得那麼雲淡風輕。顏如晶雖然贏了陳銘,但總感覺她的辯論並沒有太大的長進,綜藝效果倒是增強了不少。
  • 奇葩說第七季,是王者歸來,還是一場網紅脫口秀和怪咖的大亂燉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奇葩說》?一個融入了辯論元素的語言類的真人秀,辦到第七季,是靠人在支撐,還是靠理念在支撐?或許這兩者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這一季,我們還看麼?看什麼?《奇葩說》的觀眾其實是傾聽者,我們總會在節目中找到自己想聽的聲音和表演,這一季有新導師的加入:哲學教授劉擎。(他的課《西方現代思想四十講》大家聽過麼?)
  • 馬東的奇葩天團就這麼崩了,《奇葩說》怎麼就突然成了這個樣子?
    《奇葩說》這麼一個現象級的綜藝,捧出來不少紅人,也從中鬧出不少么蛾子,混亂程度一點都不比那些娛樂明星們的八卦少,馬東面對這麼一攤子,估計好不容易割掉的眼袋又長出來了。奇葩辯手們為啥這麼熱衷於鬧騰?《奇葩說》的奇葩們因為自己的嘴皮子和滿腦袋的知識擁有無數擁躉,被捧的久了,自然也會覺得自己確實高人一等。
  • 第三季明日回歸:《奇葩說》的IP價值在「奇葩」還是「說」?
    ;第一代選秀人氣王、手撕買家上頭條的淘寶網紅師洋;coser黃山;「裸模」蘇紫紫等。只是比起《奇葩說》的草根選手接地氣話題,前者嘉賓更加精英化,辯題更加嚴肅化,多是邀請各界學者、專家、社會成功人士和部分平民觀眾來辯論關係國計民生的大話題。而由平均年齡24歲的年輕製作團隊打造的、發源於網絡平臺、植根於網絡文化,一開始就亮出「40歲以上的人士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標籤的《奇葩說》,不同之處正在於它的「奇葩」,讓「奇葩」來說,要「奇葩」地說,最好還能說得「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