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辯論類網綜《奇葩說》第六季正在熱播,目前播出的四期節目都引發了網友熱議。這一季節目在豆瓣拿下了8.6分的高分,遠超第四季的7.8分和第五季的7.4分。
不少觀眾都感受到了新一季節目的變化:言語誇張、譁眾取寵的交鋒少了,論點輸出、理性辯論的場面多了。變化也體現在社交網絡上,衝到熱搜高位的話題主要由詹青雲、黃執中、許吉如等「知性青年」引領。其中,詹青雲創造「熱搜梗」的能力尤其強勁——新一季《奇葩說》播出兩周,詹青雲就三度登上微博熱搜榜。
誰說年輕人只追捧偶像明星?「知性青年」上綜藝一樣有人愛。
A 熱點:詹青雲連續兩周登熱搜榜
詹青雲三次上榜都是與不同的選手PK。第一次是在首播節目的1V1環節中爭取正賽名額,應用數學在讀博士程思博選擇與哈佛大學博士詹青雲PK,他們的辯題是:「每個人都可以按鍵復活一位最愛的人,你支持嗎?」兩人的「博士交鋒」邏輯嚴密、語速奇快,尤其是「開槓PK」環節,更是勢均力敵。最終,程思博僅以4票之差落敗。有網友驚嘆:「五體投地!邏輯強大,層層遞進,毫無破綻。」
詹青雲第二次上榜是在隊長爭奪戰中與許吉如展開「高知女PK」。這一期的辯題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面對這一辯題,哈佛大學兩位學霸詹青雲和許吉如的辯論被網友稱為「神仙打架」。詹青雲認為,精緻窮的「精緻」是商家定義的欲望陷阱,她勸告年輕人要認清自我,別買買買了,去讀書吧;而許吉如的觀點是,追求精緻是覺醒和改變的第一步,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去生活。兩人並未用段子和長篇故事吸引關注,而是用理論、事例進行論證。網友看完後直言:「兩個姐姐太厲害了。」
第三次上榜是詹青雲和傅首爾的「開槓PK」。兩人圍繞「博物館失火,是救名畫,還是救貓」這一論題展開辯論。面對傅首爾偷換辯題,詹青雲改變畫風,同樣用「無理」的闡述應對。這場PK結束後,選手楊奇函高度評價詹青云:「青雲讓我看到了她厲害的另一面,就是你給我來個無理取鬧的段子,我就用邏輯回你一個無理取鬧的段子。」
B 現象:詹青雲們如何改變《奇葩說》
《奇葩說》選手的辯論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注重敘事、段子、笑點的故事型打法,以顏如晶、肖驍、傅首爾等選手為代表;另一種是偏重抽象理論、嚴密邏輯的知識型打法,詹青雲、陳銘、黃執中等選手就屬於這一類。隨著《奇葩說》走到第六季,知識型打法越來越受到關注,這類不太具備綜藝感的選手也紛紛「紅出圈」。
上一季《奇葩說》前期較平淡,到了中後期,陳銘和詹青雲圍繞「奇葩星球的新技術能讓全人類大腦知識一秒共享,你支持麼」這一辯題展開辯論,終於點燃了話題熱度。這短短幾分鐘的辯論交鋒,堪稱《奇葩說》史上的一個經典場景。陳銘最終獲得象徵冠軍榮譽的「BBking」稱號,詹青雲也因此一戰成名。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知識型辯手獲得了網友的青睞。奪冠前後,陳銘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也說到自己感受到的變化:「之前有人說我是『雞湯王』,然後變成『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愛神。到了第四、第五季,我才慢慢明確了表述方式——無論什麼辯題,我都試圖找一個偏學理的落點……這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裡,可以看出觀眾口味、媒體話語環境的變化。」
來到《奇葩說》第六季,知識型辯手受追捧的趨勢愈發明顯。目前節目播出了兩周,最受關注的「新星辯手」就是哈佛學霸許吉如,她的論證路數是層層剝開、娓娓道來,感染力極強。這種辯論風格獲得節目導師薛兆豐教授的力挺,蔡康永也評價許吉如有「大將之風」。
C 趨勢:知性青年也適配綜藝節目
很長一段時間裡,內地綜藝流行「造話題」。除了嘉賓發言語不驚人死不休,節目還會邀請明星來參加,目的都是為了製造更多話題。但這些套路近年來卻逐漸失靈,這在《奇葩說》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觀眾厭倦了搞笑和無營養的段子,對選手的思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於是,沒有太多綜藝感的「知性青年」反而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
《奇葩說》第六季首期節目中,程思博留著平頭、穿著白T恤上場,看似不及場上很多網紅光鮮搶眼,但當他用「經典三段論」開場後,立刻鎮住了全場;當他落敗後選擇退出《奇葩說》的舞臺,那段以「留住與詹青雲最美時刻」為中心的陳述,也堪稱經典的「學霸式告白」……這被網友稱為「高級的綜藝感」。
知性青年紅出圈後,大部分人會選擇繼續從事本職工作。詹青雲在《奇葩說》走紅之後,不少粉絲開始關注她本人。她今年29歲,從小到大都是學霸,2008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接著在該校獲得全額獎學金被保送本校政治學碩博連讀,後來又換專業考上哈佛大學法學院。薛兆豐教授在談論年輕人「貧而不窮」時曾爆料:「青雲借了100多萬元去讀哈佛的學位,她窮不窮?她貧而不窮。」詹青雲本人的經歷,對年輕人也有著良好的示範作用,難怪許多網友看了節目後都表示「要多讀點書」。
延伸
《主持人大賽》 匯聚知性青年
這段時間有兩檔節目因「神仙打架」登上熱搜榜,一檔是《奇葩說》第六季,還有一檔就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綜藝《2019主持人大賽》。
《2019主持人大賽》首先勝在模式和製作。這檔節目模式簡單:在複賽階段,新聞類組、文藝類組各6位選手,逐個進行3分鐘自我展示、90秒即興考核,現場17位專業評審和場外400名大眾評審打分,按照得分排名,每組前三名進入下一輪。在製作方面,現場氛圍的嚴肅感和輕鬆感搭配合理,主持人撒貝寧的串聯詞被網友誇讚「沒有一句廢話」,此外,董卿和康輝的現場評論也是一針見血。
其次勝在「人」。參賽選手從全國層層海選中脫穎而出,其中有省市級衛視主播,也有名校畢業生。他們也是當代「知性青年」的代表,不僅外表大方得體,知識含量也很高。尤其是90秒的即興考核,選手們面對一張圖、一段介紹文字,總能找到有角度、有高度的觀點並迅速組織語言進行評述。雖然節目才播出了兩期,但已經有網友搜集了這群「知性青年」的發言並稱讚:「隨便都是一篇小作文。」「以後寫作文不愁素材了。」
網友摘錄
@愛吃鳥的喵:「雖然已經不用寫小作文了,但是看完#主持人大賽#神仙打架,實在給跪了!!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書讀得太少,話都不敢說了。各位神仙太優秀了,我要開始重新讀書了!」
記下了兩期印象深刻的句子:
●如果說命運給過這個少年哪一樣好東西,那就是夢想。
●他們是和平年代的犧牲者,是歲月靜好的守護人。
●我自豪,幾代新聞人記錄的故事裡,也有我用力寫下的幾筆。
●我們常常對陌生人說謝謝,卻吝於對親近的人表達感恩,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頒獎盛典,早已把一個個獎項頒給那個重要的人。
●這把扇子背後,姥姥交給我的不僅是從初心到匠心的堅守,也是從傳承到傳播的重擔。
●收藏過去,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出發。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裡有詩,自在遠方。
●每一個優秀的人背後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卻不會有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
●醫生是在看人的病,記者是在看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