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購票已經漸漸成為主流,在線票務商們開始打起電影產業鏈上下遊的主意。
雜誌標題:票務電商為蒸蒸日上的暑期檔添上一把火
暑期檔捷報頻頻。截至7月17日,已經有6部影片票房破億,其中《小時代4》、《梔子花開》、《捉妖記》和《煎餅俠》四部影片單日票房破億。10年來,中國電影票房每年以30%左右增幅快速發展,至今上漲勁頭絲毫未減。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電影市場總票房超過2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
高漲的市場內,在線票務市場也正經歷著爆發式的增長,如今六成以上觀眾會通過線上渠道購買電影票。根據易觀智庫產業資料庫近期發布的《中國電影票務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1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務(包括傳統線上團購和在線選座)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3.42%。
在中國電影票務市場競爭格局中,玩家的類型和體量各不相同。團購類主要有美團、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專業票務類有貓眼電影、格瓦拉、淘寶電影等;入口類包括微信、支付寶、百度搜索等。根據易觀智庫數據,貓眼電影、格瓦拉、微信電影票分別以35.90%、21.55%和8.45%佔據中國電影在線選座票務市場前三位。
這些在線票務平臺從在線選座和以低價換量出發,改變了中國觀眾的購票習慣,也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了一些增值效應——為電影票房帶來增量;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為電影市場的盈利模式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
與國外電影收入只有三成依靠票房不同,票房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最大蛋糕。如今,在線票務平臺正通過網際網路發行提升票房,通過網際網路營銷和大數據分析鎖定目標觀影人群並制定營銷方案。去年9月,貓眼電影成為第一家涉足電影產業上遊的票務平臺,聯合出品了《心花路放》,且是該片唯一的在線預售平臺。預售後一周內,貓眼電影售出100萬張電影票,直接創造了4000萬預售票房。
《小時代4》前幾日的高票房也與線上發行合作方淘寶電影有諸多關聯。不過跟貓眼電影不同,淘寶電影背後的平臺優勢更為明顯。《小時代4》上映前,淘寶電影通過預售方式賣出電影票近150萬張,提前鎖定超過5000萬元的票房。除了淘寶電影客戶端上的在線預售,他們還聯合了新浪微博、支付寶、手機淘寶、聚划算等平臺,將《小時代4》的預售信息和購票渠道推送到數億用戶的屏幕上。
今年暑期檔的三部影片《梔子花開》、《捉妖記》、《煎餅俠》都與貓眼電影進行網際網路營銷合作。營銷過程中,貓眼電影運用大數據抓取每部電影的核心用戶信息提前鎖定核心觀眾,通過對數據的解析讓製片方針對潛在用戶做精準營銷。而貓眼電影的大資料庫來自本身以及美團幾年來所累積的消費數據。
淘寶電影進入票務市場的時間並不長,淘寶電影發行總經理盧岸輝從阿里巴巴其他部門調來也不過半年。在《小時代4》的營銷過程中,淘寶電影應用《小時代》前三部的用戶數據,將這些群體的城市、年齡分布、與誰一起看等消費形態都摸索出來,指導發片和宣傳。與此同時,他們將用戶數據與淘寶數據進行了匹配,發現看《小時代》的觀眾和淘寶網美妝頻道的用戶在年齡層、性別、區域分布等維度有很高的重合度。於是淘寶電影和美妝頻道聯合推廣,花費30萬元為美妝用戶提供電影優惠券,帶來3000萬的UV(Unique Visitor)。
盧岸輝解釋,淘寶電影以用戶運營的思維、以網際網路數據為基礎,為整個電影產業鏈上的參與者提供服務、提升價值。具體說來,他們以大數據為基礎幫助影院優化排片、提高上座率;針對影片特色,給片方帶來精準的定位人群;為用戶帶來良好的觀影體驗和更多的權利。「這樣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獲利的,網際網路的發行就是有這個基礎。」盧岸輝對《財經天下》周刊介紹,今後甚至可以為用戶帶來一條龍服務,從訂票、打車、觀影到提供餐廳優惠券,把整個商圈打通。
在移動購票已經漸漸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在線票務平臺正在積極地開疆擴土。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峰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目前移動購票的增長空間已達到一定飽和度,後續的增長意義不如之前。提升人均觀影頻次帶來的增量將由每年新增城鎮人口來填補,而觀影頻次的提升非常緩慢,電影產業鏈的上下遊將是在線票務平臺的發展方向,也將會生出新的盈利模式。在他看來,通過燒錢、補貼來獲取市場份額的方式難以長久,許多在線票務網站都開始尋求向電影產業鏈上下遊發展。目前主要有兩個方向:往上遊主要是參與電影的製作、發行,下遊則是進入衍生品市場。
過去,在線票務平臺的利潤主要來自於票務服務費、宣傳發行費,被稱為「微利」。貓眼電影營銷總監康利曾表示,在線選座售票利潤不超5%,以一張價值30元的電影票為例,27元分給院線,餘下3元就是服務費,其中1元需要繳納給售票系統公司,再加上給購票用戶發送的信息提示費用,3元服務費的固定成本高達2.62元,因此所謂的利潤也只有4毛錢。而與製片方聯合出品電影則可從票房分成中獲得收益。
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兩個玩家大眾點評和美團則從吃吃喝喝出發,延展到電影業上遊。2015春節檔,大眾點評和美團分別聯合發行了影片《澳門風雲2》和《天將雄師》,均取得不俗的成績,兩部電影的票房收入分別為6.5億元和5.95億元。
關於衍生品,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峰表示,目前主要有三種商業模式:第一,售賣電影角色道具等日常周邊用品;第二,與商業地產結合製造觀光景點;第三,電影品牌的其他各類授權。
作為影片商業價值的一部分,衍生品價值在中國市場仍處於空白期,但衍生品業務所帶來的品牌增值和高毛利吸引眾多在線票務網站積極進入衍生品市場。
今年1月,時光網上線了電影衍生品商城,致力於正版衍生品的銷售和開發。全球知名電影角色人偶生產商Hot Toys成為時光網的獨家戰略合作方,另有多家國際一線品牌正式進駐商城。時光網還鋪設了專營店,大中城市的實體專營店今年內將擴展至20家;4月,微信電影票宣布將與迪士尼電商品牌合作,推出周邊產品,還聯合各大授權商推出「微票兒」品牌專屬衍生品。微信擁有QQ電影票、京東商城等分銷平臺,這些擁有巨量用戶的渠道未來都可能成為衍生品的分銷渠道;而阿里巴巴集團也宣布將聯合淘寶電影和天貓搭建電影衍生品平臺,美團貓眼也在近期推出了電影衍生產品商城。
根據易觀智庫的《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AMC模型》,目前中國電影在線票務行業正處於探索期,由於競爭同質化程度嚴重,逼迫廠商尋求創新模式以進入藍海或者引入資本擴大經營,這也是眾多二三陣營的票務廠商在市場整合前的集體自救。黃國峰認為,儘管BAT已陸續進入在線票務市場,但還未到行業洗牌的時期,幾類平臺都有自己的優勢。接下來的兩三年,才是巨頭誕生的時候。
雜誌在「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