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的小夥伴們看過來~金山區規土局說,《上海市金山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今起公示。根據總規草案,金山的發展目標圍繞「生態」、「海洋」和「文化」三大主題,以「新興產業的成長地、創新創業的匯聚地、宜居宜遊的優選地、城市生態的滋養地、聯動發展的共贏地」為建設導向,至2035年,把金山建設成為「創業金山、宜居金山、和諧金山」。為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草案內容,廣泛徵求公眾意見,現將草案公示信息公告如下↓
規劃範圍圖
點擊可查看大圖
本次規劃範圍為金山區行政轄區範圍。規劃陸域面積613.38平方公裡,全區轄9鎮1街道2個工業區,分別是:楓涇鎮、朱涇鎮、亭林鎮、漕涇鎮、山陽鎮、金山衛鎮、張堰鎮、廊下鎮、呂巷鎮、石化街道、金山工業區、金山第二工業區。
金山區海域海洋功能區劃面積約445.22平方公裡。
發展目標與戰略
發展目標
圍繞「生態」、「海洋」和「文化」三大主題,以「新興產業的成長地、創新創業的匯聚地、宜居宜遊的優選地、城市生態的滋養地、聯動發展的共贏地」為建設導向,至2035年,把金山建設成為「創業金山、宜居金山、和諧金山」。
規劃從近期(2020年)、遠期(2035年)、遠景(2050年)三個時間節點進一步完善城市分階段目標願景:
——立足2020年:聚焦「新興產業的成長地、創新創業的匯聚地、宜居宜遊的優選地、城市生態的滋養地、聯動發展的共贏地」的建設,建成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城鄉一體發展試點區,輻射廣泛、功能完備的區域聯動發展實踐區。
——展望2035年:基本實現「創業金山、宜居金山、和諧金山」的發展目標,建成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的重要承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圓夢2050年:全面實現「創業金山、宜居金山、和諧金山」的發展目標,建成長三角地區卓越的現代化濱海新區,創新發展的活力之區、綠色低碳的生態之區、多元融合的人文之區。
功能定位
上海市西南門戶和環杭州灣重要節點,上海市綠色智造產業基地,上海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海地區。
區域地位上,成為上海西南部輻射長三角地區的重要門戶地區,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環杭州灣和滬甬發展軸的核心節點。
功能維度上,成為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的重要承載區,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長三角重要的濱海、古鎮、田園為特色的休閒旅遊地區之一。
發展內涵上,形成產城融合、環境友好、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濱海地區。
發展規模
人口規模
規劃至2035年,金山區常住人口規模約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72萬人,農村人口約10萬人。
同時,適當考慮通勤人口、外來就業人口、旅遊人口等因素,確定區域的服務人口。以實際服務人口需求進行公共資源配置,提高城市對服務人口的基本保障能力。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礎設施配置以實際服務人口為參考。
用地規模
總量鎖定:按照「上海2035」關於全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的要求,至2035 年金山區建設用地總量的上限鎖定在219.3平方公裡。
保護重要的農業空間,充分發揮農用地的生態休閒功能,確保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38.9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34.70萬畝。至2035年,耕地保有量為25.9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為22.00萬畝。
空間體系
空間格局
立足城市結構體系網絡化、戰略空間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背景,謀求與嘉善、平湖等周邊城區及上海市中心城區的協同發展,規劃結合金山區現狀城鎮發展特徵,深化落實全市「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的大都市區空間發展目標,形成「一心、一帶、兩軸、四片」的總體空間格局。
一心
生態綠心:以廊下鎮、呂巷鎮、張堰鎮區域為基底,形成金山區的生態綠心,突出生態涵養功能。
一帶
濱海活力帶:以濱海地區定位為依託,承接市域沿海發展帶,協同奉賢- 金山- 嘉善- 平湖等沿灣地區發展,形成集產業、城鎮和休閒功能於一體的戰略發展空間。
兩軸
亭楓發展軸:依託亭楓高速、亭楓公路以及規劃中的南楓公路串聯楓涇鎮、朱涇鎮和亭林鎮,發展成為貫通北部地區的東西向經濟發展軸,以生活功能為主,同時聚焦古鎮文化旅遊、服務業和居住等功能。
亭衛發展軸:依託瀋海高速和亭衛公路等主要交通廊道串聯亭林鎮、金山工業區和金山濱海地區,發展成為貫通區域東部地區的南北向經濟發展軸。以產業功能為主,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四片
北部朱楓聯動發展片區:包括楓涇鎮和朱涇鎮,以古鎮文化為特色,重點發展文化、健康、創意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建設宜居城鎮。推進朱涇鎮、楓涇鎮聯動發展,建成跨區域統籌聯動的活力地區。
東部金山工業區產城融合發展片區:以亭林鎮、金山工業區為核心,包含漕涇鎮瀋海高速以北部分,是區域製造業發展重點地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中部呂巷廊下張堰生態片區:以呂巷、廊下和張堰鎮為核心,包含亭楓高速以南及瀋海高速以北周邊區域,是區域的生態綠心、綠色動力源。以郊野公園群為契機,發展現代農業、休閒旅遊、文化教育等現代服務業。
南部金山濱海片區:瀋海高速金山段以南區域,包括「三鎮一街道」,即漕涇鎮、山陽鎮、金山衛鎮等鎮的大部分地區與石化街道,是杭州灣發展軸和滬甬發展軸的上海市門戶和功能性節點,建設以濱海旅遊、海洋經濟、創新創意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科技海灣。
空間結構規劃圖
城鎮圈發展
以四大城鎮圈為抓手整合金山空間資源,具體包括金山濱海綜合發展型城鎮圈、楓涇綜合發展型城鎮圈、朱涇綜合發展型城鎮圈、亭林綜合發展型城鎮圈。
城鎮圈規劃圖
城鄉體系
以上海市域城鄉體系布局框架為依據,落實全市城鄉體系的基本框架要求,構建「核心鎮鎮區-中心鎮鎮區- 一般鎮鎮區- 集鎮- 鄉村」的城鄉體系。
城鄉體系規劃圖
公共中心體系
規劃形成「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的公共中心體系。規劃金山濱海地區城市副中心,楓涇、朱涇、亭林、濱海地區等地區中心。
城市中心體系規劃圖
1、現場公示
金山區規劃展示館(金山區金山大道1800號)(周二-周日9:00-16:00)
2、政府網站
金山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金山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網站
三、公眾意見收集途徑
1、電子郵箱:jinshan2035@126.com。
2、聯繫(金山區信訪辦);021-57953055、021-57953059、021-57952815(金山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
(周一至周五:9:00-11:00,13:30-17:00)
3、郵寄地址:金山區金山大道1800號(金山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收
郵政編碼:200540
資料:金山區規土局
編輯:孔祥如